旅居加拿大的作曲家黄安伦:
经过这几十年的历史沉澱,革命样版戏的艺术成就愈显重要,值得去研究,总结,发扬——这是整整一代人的精华!中国的歌剧发展,京剧的前景均系于此!就是这么重要!!特别是于会咏——《智取威虎山》《杜鹃山》《海港》[不是《海女》]的作者——简直就是中国的格鲁克!!!没有一个中国作曲家能写出他这么棒的京剧+交响乐队+全套的舞台艺术。虽然四人帮时我们恨这位文化部长真是恨得牙痒痒,有一次我气得把烟斗都咬断了。但,记得在宣布四人帮一举成擒那天,我特诚心诚意把自己的心情和我二姐分享:“他真的是个大天才!”可惜看守人员没看住,于会咏很快在狱中自杀。其实再熬一阵,也就没事了。殷承宗今天还不是好好的?
作曲家鲍元凯:
对于于会咏,应当把他在文革中的政治恶行和他对京剧改革的艺术功绩分开谈。他的那首歌叫做《公社社员爱唱歌》。他的贡献当然不是指这首歌。而他的修养又远远不止于京剧。他在民歌、民间歌舞、戏曲、说唱音乐几方面都有着过人的修养,出版过由他记录整理的《单弦牌子曲集》。他在京剧改革方面的贡献不止于《杜鹃山》,而他的理想——以京剧为基础,创造新型中国歌剧,也不完全是《杜鹃山》这个模式。但是,我们从《杜鹃山》大致可以看到他的设想。
首先是在京剧中的角色中,吸收不同行当的唱腔因素。如开场“无产者等闲看惊涛骇浪……”,这个由柯湘演唱的散板吸收的是《罗成叫关》的武小生唱腔的音调;《乱云飞》中“万山丛中战旗红……”是《徐策跑城》中的老生《高拨子》……
其次是吸收其它剧种的音乐素材。如著名的《黄连苦胆味难分》大量吸收黄梅戏的音调,其中“他推车,你抬轿……”则是直接引用黄梅戏的唱腔;《家住安源》中“英勇搏斗”是明显的京韵大鼓,“尸骨难分”又是借用评弹的切分节奏……
第三,比前几个样板戏进一步加强西方管弦乐队的艺术作用,如序幕中以“夜深沉”为基调的那段激昂乐曲。
第四,他把瓦格纳的主导动机的手法首次用于京剧。和瓦格纳一样,他给每一个人物都设计了专用的个性鲜明的又同时适合西皮和二黄的动机。
第五,他既不用传统戏的湖广韵白,也没有变成京腔京调的“话剧加唱”,而创造了既不失京剧特点又不会流于粗俗的全新的道白形式——全剧普通话韵文道白。
对于他的政治恶行,已经有许多批判和回忆的文章。而关于他的艺术成就,却很少有人在挖掘、整理和继承。遗憾!
顺便说一下,于会咏不是那种只会写旋律不会和声、配器的半个作曲家。他的配器都是自己写出缩谱,由王酩、龚国泰放大成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