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朝鲜战争进行僵持阶段后,美军在前线啃不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防线,便决定祭出二战中的看家本领,凭借绝对的空中优势,通过饱和轰炸彻底切断共军后勤补给线,以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此前美军一天都没有停止猛烈轰炸,只不过这次战役更加力度空前而已。这,就是1951年8月至10日间的“绞杀战”。而从共军角度,此战役被称为“反绞杀战”。这实际上是美国空军对中国铁道兵的一次不可思议的巅峰对决。
美空军共调集1400余架各型战机,夜以继日地持续进行了10个月的狂轰滥炸,对重点铁道段的轰炸密度达到了平均每两米长的铁轨挨一枚重磅炸弹。考虑到每枚重磅炸弹的杀伤半径有数十米,这几乎就是炸得连渣子都剩不下的水平。美军对这一力度远远超过二战的轰炸信心满满,远东空军第5航空队司令埃佛勒斯特中将就在记者招待会上自信地表示:“对铁路实施全面的阻滞突击,将能削弱敌人到如此程度,以致第8集团军发动一次地面攻势即可将其击溃,或者能使敌人主动把部队撤至满州境内附近,以缩短其补给线”。
结果你猜怎么样?美军侦察机上的观察员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下面土共的火车居然还在撒着欢儿跑,而且是一天都没有停止,运输物资量甚至比战役之前翻了一番都不止!
是美军投弹不精确吗?拜托,都是二战老鸟了。据中方统计,“自1950年11月到1953年7月停战的33个月中,敌人集中侵朝空军70%左右的兵力,对我铁路交通线进行狂轰滥炸,共出动飞机58967架次,对铁路线投弹达19万枚,即在通车的铁路线上平均每7米落弹一枚,相当于二战期间德国投在英国本土炸弹的1.5倍。累计破坏桥梁1607座次,线路15564处次,给水165处次,通信线路2952公里,隧道89座次。1951年夏,朝鲜又遇数十年未有的洪水泛滥。敌机的轰炸和洪水灾害给铁路造成了严重破坏。”很显然,美军轰炸给共军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甚至后者还要面对洪水等不利因素。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志愿军铁道兵发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共计抢修、抢建桥梁2294座次,隧道122座次,延长129公里,车站3648座次,延长161公里;搭线14691处次,抢修通信线路20994公里;铁路通车里程由战争初期的107公里增加到停战前的1382公里,创建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两段数字一对比,你就不难领略到此战的惨烈程度,而土共最终是凭借极其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笑到了最后,美军最后只得放弃这场消耗巨大但地毫无效果的空中战役。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对,就是那个创造“范佛里特弹药量”这个名词的火力至上论者)当时在汉城记者招待会上公开承认:“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难以令人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送到前线,创造出惊人的奇迹。”在战争史上,很少有一国主要将领在战争期间公然以“奇迹”这个词来赞扬敌军的。
土共是如何创造这一奇迹的,网上有无数的资料,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
越南战争甚至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简单说吧,整个8年越战期间,美军轰炸投弹量高达800万吨,远远超过整个二次世界大战各国投资量总和,但依然没有切断那个“胡志明小道”,也阻止不了越共征服南越的脚步。
有台湾军友误以为,美军在韩战和越战中没有发挥二战时空军战略轰炸的优势,下手不够狠毒,因此才遭失败。但你从前面的史实可以看到,美国已经是尽了全力进行轰炸了,何止是“发挥二战余威”的问题,而是远远超过二战水平。但无论朝鲜还是越南,谁也没像李梅说的那样“被炸回石器时代”,反而是美国铩羽而归。
因为有个叫毛泽东的人在我前几天推荐的《论持久战》里早就说过的:“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不相信这点,你就永远是个成天在电脑前算计技术参数和数量多少的业余军迷,而看不懂真正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