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反扫荡战役,由于115师进入山东不久,其实并不是我军反扫荡中特别成功的战例。
但在这儿谈之,是因为在《华北治安战》上册的结尾,在发生了华北中条山会战的1941年,华北日军在广播里承认,本年度最大的战斗不是中条山会战,而是对鲁南沂蒙山的扫荡。
这样,就需要比较一下了。
一、总规模
“国军”的中条山会战:日军6个师团、4个旅团,合计参战10万余人;“国军”十数万人(一说18万,但恐不准)。
1941年5月7日日军发动进攻,我军正面抵抗,到12、3日大局已定,6月10日结束,历时1个月余。日军伤亡大约4000人,我军大约伤亡8万人。
沂蒙山反扫荡:日军4个师团、3个旅团,参加扫荡兵力5万余人.
日军11月2日进攻,到12月28日扫荡结束。八路军第115师和山东纵队共歼灭日伪军2200余人,连同邻近各根据地配合作战共歼敌4000余人,攻克据点160余处,我军部队伤亡1400余人。
从规模上看,表面看是中条山会战更大,为什么日军认为沂蒙山反扫荡是当年度最大的战斗呢?
二、GCD军队的战法,使得战役从空间、时间、参战(起码应战或处于战争状态)兵力更广,对日军压力(尤其精神)远远大于“国军”
(一)GCD军队的战法
尽量不正面打阵地战,而是一部跳出圈外袭击日军后方,在敌人扫荡区伏击、袭击、或在地形有利时阻击。通过“围魏救赵”、攻击敌人补给线、小规模消耗敌人兵力破扫荡。
(二)敌人参战口径差别明显
沂蒙山反扫荡与中条山会战,两战日军实际参战人数决非表面的“10万:5万”
看“国军”的中条山会战,日军6个师团、4个旅团,兵力当然不止10万,但参战10万余人。这说明了什么?因为在敌后,敌人要留兵力守备。因为“国军”战法死板,因此留下的不过2、30%吧?
同样,沂蒙山反扫荡日军4个师团、3个旅团,总兵力也应该超过10万人。但由于GCD军队过于“狡猾”,留下一半以上守备,参加扫荡兵力5万余人。(伪军不详,“半”伪军也有一定比例)。由于我军习惯“围魏救赵”、攻击敌后据点,守备的敌军被迫参战、被迫运动、被迫戒严的,恐怕为数不少。
这样,沂蒙山反扫荡从空间、时间、参战(起码应战或处于战争状态)兵力比中条山会战更广,对日军压力(尤其精神)远远大于“国军”的中条山会战。而且伤亡比例差别严重,战役目的更是天壤之别。这,大概是日军认为沂蒙山反扫荡规模更大的根源。
需要强调的是,沂蒙山反扫荡损失是很大的。我军总结为“但抗日军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部队伤亡1400余人,群众被杀害和抓走1.4万余人,粮食被抢走160余万斤”,可见根据地、根据地人民、粮食,对于GCD军队和反扫荡,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有效措施,象某些人造谣的那样“敌人一来就逃避”,是保不住的,GCD军队根本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