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国气候谈判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在前述会议上展示了有关低碳经济的三种情景设置,并提出如想定“十二五”规划,在2005年的基础之上,到2020年碳强度减排量不能高于50%。
邹骥将未来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定义成三种情景:第一种情景是基准情景,即现在正在实施的节能减排政策继续实施;第二种控排情景,为加大力度,包括将中国 领导人在纽约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所作出的一系列政策宣示一一落实;第三种是减排情景,即激进地、不惜工本地争取把排放量降到更低等。
在减排情景下,即在2030年达到所谓峰值。邹骥强调,减排情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大,之所以设置此情景,表明此情景下技术上是可行的。“就看花不花得起这个钱。”邹骥解释,这里主要是指CCS技术,“我们认为在2030年以前,有钱恐怕也做不出来”。
因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碳强度削减量,需要技术支撑。邹骥在388种技术里面筛选出60多种技术作为骨干的支撑技术,其中有40多种中国不掌握核心技术。
“进一步讲,中国是有国际技术转让需求的。”邹骥分析,“从经济账上算,达到刚才我说的碳强度削减的技术潜力,需要额外投资。”
在控排情景下,则需增量投资,预计2010年~2020年间每年大概120亿美元,2020~2030年约2500亿美元,2030~2050年则是3000亿美元。
不过对于在此次哥本哈根大会上发展中国家获资金援助的前景,邹骥认为,不是特别乐观,总体比较消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