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新中国建国近70年来始终保持着他说的稳定增速,当然他的比喻还是说得通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前26年(从1952年起算,因为前面是结束内战的恢复期)平均增速应该是7%左右,而改开后则为9%以上,两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而最大区别不在平均,而在稳定性。哪怕同样增速,一个大起大落,一个稳健增长,前者是灾难,后者是成就。而前26年里有好几次是经历到暴跌的,甚至一气负增长30%,这灾难是大到饿死不少人的。而改开后从未负增长过,而且波动越来越小。这就像一个把车开得东倒西歪忽快忽慢,一个开得四平八稳,这能一样吗?
还有可持续性,光靠个人技巧的怎么可能保证每年多种10%的树呢?种几年你就会发现黔驴技穷了。中国前26是引进苏联式的现代化,但很快红利出尽,再也上不去了。像改开前的1976年,又遇负增长,大家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了。
关键一点是效益差太远了。改开前的增长只管生产,不计成本,卖不出去无所谓;而改开后是商品经济,每份增长背后都得是有赢利的,因此这个增长的质量就比高出很多了。
我们再做横比,你自己觉得增长得不错,可别人比你增长得更好,那你的成功就不那么值钱了。1952年时中国经济实力曾是日本的几乎两倍,到改开前就落到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了,你说中国怎么能不急眼。
用他的种树比喻。原来每年多种10%的树,还挺高兴的,后来经历了几次大规模减产,并且发现以这种技术种树还难再提高了,而且还光种树不结果。而转眼一看,别人却种得越来越快,而且投入的人工和化肥比我们少,果子却结得比我们好,说明不是老天爷不给力,就是自己方法太落伍。于是痛定思痛,向别人虚心求教学习最新的种植技术,引起优良树种,最终成为史上最成功的种树大王。这,才是改革开放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