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中国的特别国债:强征还是忽悠
送交者:  2024年05月23日07:56:30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汪 翔

我问:最近,中国政府决定发行五十年到期的特别国债,具体是怎么回事?

Gemini:最近,中国政府宣布计划发行总额1万亿元人民币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包括20年、30年和50年。该计划已于5月17日开始实施,首批发行了400亿元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57%。发行将持续到11月中旬。

特别国债的目的:

  • 提振经济: 此举旨在加强财政支持,稳定市场预期,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 支持重点项目投资: 特别国债将用于支持政府在关键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投资。

特别国债的特点:

  • 超长期限: 这是中国26年来第四次发行此类超长期国债,期限之长较为罕见。

  • 定向使用: 不同于一般国债,特别国债有明确的用途,主要用于特定项目投资。

  • 规模较大: 1万亿元的发行规模相当可观,显示了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决心。

市场反应:

  • 需求强劲: 首批特别国债发行受到市场欢迎,认购倍数较高,显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和国债信用有信心。

  • 收益率稳定: 首批国债收益率与二级市场水平基本一致,略高于市场预期,反映了市场对长期利率的合理预期。

专家观点:

  • 积极作用: 专家普遍认为,发行特别国债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提振市场信心,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

  • 长期影响: 特别国债的长期限特点有助于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总结:

中国政府发行特别国债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要举措。此举不仅有助于短期内稳定经济增长,也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问:为什么中国政府不发行保值国债?像美国的iBond?

Gemini:中国政府目前尚未发行类似美国iBond的保值国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通胀水平相对稳定: 尽管中国也面临通胀压力,但总体上通胀水平相对稳定,没有像一些国家那样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发行保值国债的需求并不迫切。

  2. 金融市场发展阶段: 中国的金融市场仍在发展中,产品种类相对较少。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保值国债等复杂金融产品的发行和交易方面经验不足。

  3. 投资者偏好: 中国投资者普遍偏好银行存款等低风险、固定收益的投资产品。对保值国债等新型产品的接受度和需求可能有限。

  4. 技术和制度障碍: 发行保值国债需要建立完善的通胀指数体系,并制定相应的交易规则和监管机制。这些都需要时间和资源来完善。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成熟,未来发行保值国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事实上,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探索发行其他类型的国债,例如浮动利率国债和绿色国债。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表明中国政府正在努力丰富国债产品种类,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此外,发行保值国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种对冲通胀风险的工具,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因此,从长远来看,中国政府发行保值国债是值得期待的。

我问:利息率如此低的特别国债根本就不可能保值,投资者有什么理由购买和持有?

Gemini:您说得对,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特别国债的票面利率确实不高,可能无法完全抵御通货膨胀。然而,投资者购买并持有特别国债的原因有多种:(我觉得这部分,人工智能在瞎扯淡!)

  1. 安全性: 中国国债被视为安全性极高的投资品,具有国家信用背书。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国债是重要的资产配置选择。

  2. 流动性: 国债市场流动性较好,投资者可以随时买卖,满足短期资金需求。

  3. 稳定收益: 虽然特别国债的票面利率不高,但提供了稳定的利息收入,对于寻求固定收益的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4. 配置需求: 特别国债期限较长,可以满足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长期资产配置的需求。

  5. 政策信号: 政府发行特别国债,表明其稳定经济增长的决心,增强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6. 潜在收益: 虽然短期内特别国债的票面利率可能无法跑赢通胀,但如果未来利率上升,持有特别国债的投资者可以获得资本利得。

  7. 社会责任: 一些投资者购买国债是出于支持国家建设、履行社会责任的考虑。

  8.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原因,投资者还可能受到税收优惠、监管要求等因素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投资决策应基于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特别国债虽然安全性较高,但也存在利率风险和通胀风险。投资者在购买前应充分了解相关信息,谨慎做出决策。

我问:中国政府发行长期国债的历史是?

Gemini:中国政府发行长期国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 1997年: 中国首次发行30年期国债,标志着长期国债市场的开启。2003年: 中国财政部开始定期发行10年期和5年期国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2014年: 中国财政部时隔17年后再次发行30年期国债,并于次年开始定期发行。2023年: 中国财政部发行50年期国债,这是中国历史上期限最长的国债。

在过去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国债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日益丰富。长期国债在满足投资者需求、优化债务结构、支持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中国长期国债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

市场深度不足: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长期国债市场流动性相对较差,投资者结构有待优化。

收益率曲线不够平滑: 不同期限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差异较大,影响了市场定价效率。

风险管理工具缺乏: 缺乏针对长期国债的风险对冲工具,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敞口。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

增加发行规模: 提高长期国债发行频率和规模,增加市场供给。

引入做市商制度: 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国债做市,提高市场流动性。

发展衍生品市场: 推出国债期货等衍生品,为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长期国债市场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问:在八十年代初,就开始有强制性从工资单扣除购买国债的历史,具体是怎么回事?

Gemini不知道这回事。我当年(1989)就是靠购买和兑换国库券实现的差额,获得万元货币,才购买得起来美国的机票的。下面是Chat GPT的回答:

在1980年代初,中国确实实施了一项政策,强制从工资单中扣除部分工资用于购买国债。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

背景和原因

经济改革和资金需求:

1980年代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国家需要大量资金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但当时的国家财政收入不足,需要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资金。

居民储蓄率高:

当时中国居民的储蓄率较高,但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政府通过强制购买国债的方式,将居民储蓄转化为国家建设资金。

实施方式

工资扣除:

政府规定每个月从工人的工资中强制扣除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购买国债。这些国债具有较低的利率,但期限较长。

政策实施:

这种强制性购买国债的政策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中普遍实施,扣除比例和具体操作方式由各地政府和单位自行确定。

结果和影响

资金筹集:

通过这种方式,政府成功筹集了大量资金,用于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社会影响:

虽然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人的实际收入,但在当时国家建设和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对这一政策表示理解和支持。

经济发展:

这些资金的投入对中国80年代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这一政策在后来逐渐被调整和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市场化和自愿的国债发行方式。今天,国债购买已经成为一种普通的投资工具,而不是强制性的工资扣除项目。

我问:特别国债和增发货币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

Gemini:特别国债和增发货币都是政府应对经济挑战的宏观调控工具,但它们在本质、作用机制和影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本质区别:

特别国债: 是一种政府债券,通过向市场借款筹集资金。政府承诺在未来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

增发货币: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或其他资产,向市场注入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

作用机制:

特别国债: 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发挥作用。政府将筹集的资金用于特定项目投资或支出,直接刺激经济增长。

增发货币: 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降低利率,刺激借贷和投资,促进经济活动。

影响:

特别国债:

优点: 资金用途明确,可以定向支持特定领域发展,避免资金流向房地产等投机性领域。

缺点: 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可能导致未来财政压力加大。

增发货币:

优点: 见效快,可以迅速刺激经济增长。

缺点: 可能引发通货膨胀,降低货币购买力,对经济长期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总结:

特别国债和增发货币都是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特别国债: 适用于政府需要筹集资金用于特定项目投资,同时希望避免过度刺激经济和引发通胀的情况。

增发货币: 适用于经济面临严重衰退,需要快速刺激经济增长的情况。

在实践中,政府往往会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根据具体经济形势灵活调整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

我问:如果允许自由流通,特别国债的价格大概率会大幅下跌,将给投资者带来购买力的损失。你怎么看?

Gemini:

您提出的观点有一定道理。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如果特别国债允许自由流通,其价格确实可能面临下跌压力,给投资者带来购买力损失。主要原因如下:

利率风险: 特别国债的票面利率相对较低,如果市场利率上升,投资者会倾向于购买收益率更高的资产,导致特别国债价格下跌。

通胀风险: 如果通胀水平高于特别国债的票面利率,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将受到侵蚀,购买力下降。

流动性风险: 特别国债的期限较长,流动性相对较差。如果投资者急需资金,可能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出售,造成损失。

市场情绪: 投资者对经济前景、政策变化等因素的预期也会影响特别国债的价格。如果市场情绪悲观,特别国债价格可能面临下跌压力。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国债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国债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且受到政策支持,其价格波动通常较为有限。此外,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参与者主要为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参与度较低,因此价格波动可能不会像您所说的那样剧烈。

此外,中国政府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稳定特别国债的价格,例如:

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买卖国债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稳定价格。

窗口指导: 向金融机构传达政策意图,引导其合理定价。

调整发行节奏: 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和节奏。

综上所述,虽然特别国债在自由流通的情况下可能面临一定的价格下跌风险,但考虑到中国国债市场的特殊性以及政府的调控能力,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投资者在购买特别国债时,应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并关注市场动态,做出理性投资决策。


我的结论:中国政府能够很容易的销售利率如此低的长期国债,最关键的还是因为金融市场的封闭性。国内的民众缺乏投资渠道,有一点利息总比没有利息强,虽然也是跑不过通货膨胀,眼睁睁的看着在贬值。相比直接印钞,通过慢慢释放流动性,缓解了货币增发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国债的发行和使用,实质上就是提前花掉了未来的钱,由于是低成本,如果使用得当,投资收益足够高(除了经济收益外还有社会性的公共产品特性的收益)的话,再将国家视作一个大家庭,共同为未来做投资,也会是不错的选择。能够实现这一点的可能性,个人觉得概率极低。另一方面,隔离的金融市场,实质上是对普通人的变相收税,因为他们无处可逃。这体现的是不公平,就像当年通过压榨农民来养活城市人口一样。当年逼着城市拿工资的人购买低息国债,一定程度上是矫正了这种压榨的不公平:大家一起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出力。如果最终购买的人数不足,政府可能会强制性的要求国营企业雇员和公务员购买,那实质上就是变相的降薪和收税。具体的数字,我让人工智能帮助计算一下:


我说:初始借款一万亿人民币,年息2.9%。美元兑人民币每年升值1%(这个很保守!)。按照初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7.2计算,先将一万亿人民币的初始资金,全部拿来投资美国的长期国债,获得4.25%的年度利息,在每年支付2.9%的人民币借款利息,和五十年到期时一次性退还一万亿元人民币的本金后,还剩余多少?

Gemini:以下是计算过程:

初始资金:

  • 1万亿人民币 = 1万亿 / 7.2 = 1388.89亿美元

每年收益:

  • 美国国债利息:1388.89亿美元 * 4.25% = 59.06亿美元

  • 人民币借款利息:1万亿人民币 * 2.9% = 290亿人民币

  • 净收益:59.06亿美元 - (290亿人民币 / 当年汇率)

50年后美元升值:

  • 每年升值1%,第n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7.2 * (1 + 1%) ^ n

50年总收益计算:

由于美元每年升值,我们需要逐年计算净收益,并将其累加。

total_profit = 0  # 总收益,单位为美元

for year in range(1, 51):

    exchange_rate = 7.2 * (1.01 ** year)  # 当年汇率

    net_profit = 59.06 - (290 / exchange_rate)  # 当年净收益

    total_profit += net_profit

过以上计算,得到 total_profit 的近似值为 -287.76亿美元。

最终剩余:

  • -287.76亿美元 (总收益) - 1万亿人民币 (本金) = -287.76亿美元 - (1万亿 / 10.66) ≈ -1248.89亿美元

(注:此处假设50年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0.66,即7.2 * 1.01 ^ 50)

结论:按照以上计算,50年后不仅没有剩余,反而会亏损约1248.89亿美元。


我问:应该每年至少有4.25%-2.9% 利息差收益外加1%的汇率差利润才对,而且,每年汇率上升1%,五十年下来至少汇率上要上升50%以上,怎么会是负值呢?

Gemini:您说得对,之前的计算存在一个误区,即忽略了美元升值对收益的影响。美元升值会增加美元计价的收益,从而抵消部分人民币还款的压力。以下是修正后的计算过程:

初始资金:

  • 1万亿人民币 = 1万亿 / 7.2 = 1388.89亿美元

每年收益:

  • 美国国债利息:1388.89亿美元 * 4.25% = 59.06亿美元

  • 人民币借款利息:1万亿人民币 * 2.9% = 290亿人民币

  • 净收益 (人民币):59.06亿美元 * 当年汇率 - 290亿人民币

  • 净收益 (美元):净收益 (人民币) / 当年汇率

50年后美元升值:

  • 每年升值1%,第n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7.2 * (1 + 1%) ^ n

50年总收益计算:

total_profit = 0  # 总收益,单位为美元

for year in range(1, 51):

    exchange_rate = 7.2 * (1.01 ** year)  # 当年汇率

    net_profit_rmb = 59.06 * exchange_rate - 290  # 当年净收益 (人民币)

    net_profit_usd = net_profit_rmb / exchange_rate  # 当年净收益 (美元)

    total_profit += net_profit_usd


通过以上计算,得到 total_profit 的近似值为1680.25亿美元。

最终剩余:

  • 1680.25亿美元 (总收益) - 1万亿人民币 (本金) = 1680.25亿美元 - (1万亿 / 10.66) ≈ 731.38亿美元

(注:此处假设50年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0.66,即7.2 * 1.01 ^ 50)

结论:

修正后的计算结果显示,50年后将剩余约731.38亿美元。这个结果更符合直觉,因为美元升值会带来额外的收益。

我问:如果年度投资回报率设定为8%, 最终结果又会是什么?

支付利息依然是2.9%, 汇率升值依然是1%,现在将初始的一万亿人民币用来购买美国标准普五百指数,并且设定年度回报为8%, 最终会有什么结果?

我们只需要修改投资品种和回报率,然后重新计算即可。

如果将初始的一万亿人民币用来购买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且年回报率为8%,50年后总收益约为397682.30亿美元,最终剩余约为258793.42亿美元。

请注意,本计算模型做了如下假设:

  • 汇率与利率不变: 人民币兑美元每年固定升值1%,且借款利率和投资回报率在50年内保持不变。

  • 无交易成本: 未考虑交易费用、税费等其他可能发生的费用。

  • 标普500指数年回报率固定为8%: 实际回报率可能会波动。

我问了Chat GPT同样的问题:初始借款一万亿人民币,年息2.9%。美元兑人民币每年升值1%(这个很保守!)。按照初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7.2计算,先将一万亿人民币的初始资金,全部拿来投资美国的长期国债,获得4.25%的年度利息,在每年支付2.9%的人民币借款利息,和五十年到期时一次性退还一万亿元人民币的本金后,还剩余多少?Chat GPT的回答:

根据计算,五十年后剩余的美元金额约为 191,704,689,848.47 美元。

这个结果是基于以下假设和计算:

  1. 初始借款1万亿元人民币按汇率7.2转换为138,888,888,888.89美元。

  2. 每年获得4.25%的美国长期国债利息收入,约为5,902,777,777.78美元。

  3. 每年支付2.9%的人民币借款利息,约为29,000,000,000人民币。

  4. 美元兑人民币每年升值1%,50年后汇率变为约11.7357。

  5. 在50年后,一次性偿还1万亿元人民币本金。

结论:也就是说,投资回报在8%的情况下,可以空手套白狼获得海量的人民币收益。具体数字不知道哪个是对的。人工智能的计算错误百出,我懒得核实问题所在,读者自己看看,这家伙确实不怎么靠谱。学渣一个。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3: 上海妈妈为儿子上学出轨校长,自称是母
2023: 在中国说真话需要勇气
2022: 血日血月为何只见于鸡国鸡眼处?
2022: 000000
2021: 性格决定国运
2021: 致我的亲人:千万不要试啊!
2020: 老邓若听到港版国安法,肯定气死
2020: 从中共下手香港看台湾来
2019: 大撒币和砸数学家物理学家
2019: 贸易战的起因和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