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琳
中国人发明了瓷器,是泥巴做的,很适合中庸之道,因此就延续了下来,但中国人并没有发明玻璃,玻璃西方人发明的,是沙子做的,是透明的,虽然历史上多次传到中国,可是在中国这块土壤上,玻璃这种透明的东西,属于见光死,制造技术就断断续续,没能完整地传播下来。
| |
广西贵港西汉墓出土的蓝色弦纹玻璃杯是钾玻璃制品,反映了当时南方沿海地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和南亚往来贸易之繁荣。 | 上海玻璃博物馆藏 - 宋代蓝色花瓶状玻璃发簪 |
在广州的南越王墓中,出土了最早的中国蓝平板玻璃牌饰,是铅钡玻璃做的,而不是西方的钠钙玻璃,距今2100多年。
在山西大同博物馆里,藏有北魏时期的蓝玻璃器皿若干,这时候汉代常见的铅钡玻璃逐渐减少,但西域而来的钠钙玻璃也没有盛行,代之而起的是不含钡的高铅玻璃和碱玻璃,被称之为北魏蓝:
公元12世纪时期,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作为工业材料的商品玻璃就开始出现。1676年,英国人在玻璃配方中加入氧化铅后制出晶质玻璃,晶质玻璃具有高折射率、高亮度及易于凋刻的特性,这一发明为光学玻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人和瑞士人合作试制光学玻璃。19世纪后期,德国对玻璃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研究,从而制造出可用于生产温度计、显微镜和望远镜所需要的光学玻璃。
与此同时,西方玻璃再一次被介绍到了中国,成了宫廷料器,被做成鼻烟壶和实用器等玩物,为皇家及贵族们观赏和把玩。
| | |
清代蓝玻璃鼻烟壶 - 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 | 清代澹蓝色花口碗 -上海玻璃博物馆藏 | 晚清民国蓝玻璃碗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 |
同样是玩,中国人不但把瓷器而且也把玻璃都玩成了文物,并沾沾自喜为博大精深,西方人则从玻璃中玩出了现代科技和现代政治制度。可以说,正是东、西方人对瓷器与玻璃这两种材料选择的偏好,对利用相应材料制作出的工具及工具用途的不断探索,才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科学走上不同道路的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