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吹百恋
七七事变的纪念日又临近了。1937年7月7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重要的日子。民国的时候,全民族抗战从这一天算起,因此长期以来都说成是“八年抗战”,直到最近,大陆学术界才把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因此不久前大陆官方才将原来的“八年抗战”更改为“十四年抗战”。
那么日本这么一个弹丸小国,是什么原因导致侵华呢?其实在19世纪明治天皇开始掌权时,日本的国力还无法与清朝相比。1871年明治天皇派出岩仓使节团去西方各国去游历调研后,得知了西方社会的发达程度,于是明治天皇便决定对日本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使得日本国力迅速增长,为后来的对外扩张打下了基础。明治维新虽然让日本社会上了一层楼,但西方对日本的态度依然不变,觉得日本是落后的蕞尔小国。因为早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就曾经和西方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安政五国条约》,该条约逼迫日本增加开港开埠,允许自由贸易,圈定外国人居留地,确立领事裁判权,接受协定关税等等。日本国力增强后,就想和西方五国即美英法俄荷谈要求把条约废除,结果被碰了一鼻子灰。日本担心自己会象满清一样会被西方以类似鸦片战争那样蹂躏,因此日本朝野上下都开始思考国运。首先福泽谕吉提出脱亚论,提出虽然日本地处亚洲,但不能与中国朝鲜为伍,否则永远抬不起头,被西方看不起。他提出要全盘西化,西方如何对待亚洲,日本亦然。当时的西方在亚洲是依靠工业革命后的坚船利炮建立殖民地和租界,开设通商口岸,于是日本也有样学样,那就是先打朝鲜,再打清朝,又占领台湾。日本的这一系列操作招致西方和亚洲各国的仇视,在国际上成了孤家寡人。这样西方和清朝反而携手一起对抗日本。1896年李鸿章先是访问俄国,在圣彼得堡与沙俄签订《中俄密约》,一起对付日本。紧接着他又去德国,受到元首级的欢迎。而与此同时日本首相山县有朋也在德国考察,但根本没人搭理,无人理睬。
日本在国际上遭到一系列冷遇之后,就开始出现了一种新思潮,即泛亚主义。说是我们亚洲一家亲,日本在亚洲当老大,带着大家形成亚洲雄风,把西方列强轰走。泛亚主义流行日本之后,也影响了整个亚洲。日俄战争时,就有不少中国人和朝鲜人给日本收集情报助力日本。这样在上世纪初,日本的脱亚论和泛亚主义都在其国内流行,但等到一战结束,脱亚论在日本就没有了市场。原因是做为一战战胜国的日本在西方列强的眼里一样不是个东西。先是巴黎和会,同为战胜国的日本渴望能和西方平起平坐,同时能接手原来德国控制的青岛,但都没有得偿所愿,日本强占青岛不被西方认可。两年之后的华盛顿会议上西方要求日本归还青岛,日本与英国签订的《英日同盟》也没办法续约。在限制海军军备的会议上提出要让日本主力舰吨位达到美国的七成,但美国人没有答应。最令日本人心灰意冷的是1924年美国通过《排日法案》,这样日本就确定的立足于泛亚主义的国策。呼吁亚洲大团结,一起对抗西方。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些日本军人站了出来,提出当时的议会制度不适用于泛亚主义,而应当建立由军人领导的政府,即军国主义。于是军国主义与泛亚主义成了当时日本这架马车的两个车轮。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石原莞尔就是军国主义和泛亚主义的鼓吹者和执行者。他提出日本必须扩张,用占领区的资源来保障日本的需求,待日本足够强大,就引领亚洲各国战胜西方列强。于是他就把理论付诸实践,即九一八事变。这样让东北的资源为日本的本土输血。九一八事变得逞后,日本军国主义在日本国内占据了主导地位。本来战争是政治家发起,军人执行,军人要服从政治。但在当时的日本却是恰恰相反,当时的现实是政治家往往要对军人妥协,如果军人对内阁不满意,内阁大臣就要辞职。这样唯有军国主义者才能够胜任日本首相。激进的军国主义者兼泛亚主义者近卫文磨因此在1937年上台,上台后的第二个月就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为了粉饰自己的侵略恶行,他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谬论。日本法西斯随后来在亚洲各国的暴行,都是以“大东亚共荣圈”为理论依据。
日本的这一段历史对当下中国如何在崛起过程中处理国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是重要的历史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