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靶的“公子” |
送交者: 2023年01月02日18:53:31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云乡客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一篇某“公子”的文章,有些话想说。 选读这篇文章并不是因为作者是某位“公子”,为的是它的标题“下个农村就伤痕了,农民还咋活?”,副题是:别再信“伤痕文学”。 文章开头这样写道:曾经,“伤痕文学”是一个时代的主流,我们小时候,或多或少都读过这些作品。那个时候就觉得奇怪,知青们在乡下和农民们生活了几年,干部子弟干了一些劳动者的工作,为什么要写得如此痛彻心扉?我们的祖辈父辈,几十年来一直是这么生活的啊?怎么没有人给他们写“伤痕文学”? 作者还说“经历过 2022 年最后这个月,大家应该对“伤痕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大家”对“伤痕文学”有什么理解,没有做过具体深入的调查,实在不好推断。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位“公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伤痕文学”。下面列举几篇“伤痕文学”的代表作,看看都写的是什么。 《伤痕》的作者是卢新华,小说讲述了在“文革”中,积极要求上进的青年王晓华,因为母亲被打成叛徒而决定与其划清界限并离家出走的故事。结局是九年后再见面时,母女已经阴阳相隔。作品展示了极“左”思想造成的母女两代人巨大的情感失落和“文革”带来的精神创伤。 刘心武的《班主任》 ,讲的是“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对青少年造成的严重后果、给青少年留下心灵创伤的社会问题。 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反映了从土改到文革结束这一段时期农村生活的变迁,反思了长时期的极左路线带给农村的严重灾难,经济上的极端贫困必然造成深重的精神贫困。 戴厚英的《人啊,人!》以大学为背景,写的是人为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在人们心灵上造成的巨大伤害和人性的扭曲变形。 古华的《爬满青藤的木屋》虽然写了个“知青”,讲的却是文明与野蛮、科学与愚昧的争斗。 照这样看来,“公子”大概没读过几篇“伤痕文学”,只不过是自己随便射出一支箭,然后再以这支箭为靶心画了个“靶子”。 “公子”认为“伤痕文学”的作者们“不事生产,对社会所知有限,但是他们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玩弄文字上”,“写作的人地位高、钱袋子足、嗓门大、笔杆子硬,背后有支持”。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估计大家心里都有数。 为了表示自己是真正关怀普通人、是穷人、弱者、没钱、没地位、没权力的人,他以最近一个月以来国内的现状来举例,他说: 每天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人因为高烧、肺炎、心肌炎、脑炎进ICU,进太平间……很多人失去了亲人,社会失去了很多老人、孩子、胎儿、教授、学者、院士、共和国功勋英雄、普通劳动者...... 很多人真的死了父母亲人朋友长辈,都被堵着嘴不许哭,不能“放大痛苦”、不能“引发恐慌”……必须表现得“云淡风轻”,“团结一致向前看”,要说“老人走得很安详”、“很懂事”、“不给大家添麻烦”……说难听点,死的连条狗都不如。 他批评说“但网络上平平淡淡,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还说“我们的文学家、媒体、舆论,就只会欺负听话、忍疼、不给社会添麻烦的老实人啊!”彷佛这都是“伤痕文学”的错,这就有点叫人莫名其妙了。难道他不知道除了“防火墙”,还有“敏感词”、“封帖 ”、“封号”等手段吗? 我检索了一下,据说这位“公子”原来运营着一个自媒体矩阵,拥有粉丝上百万,知乎影响力排行榜前十,点赞数居前五,阅读量破亿。某网把他称之为“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高流量传播正能量、凝聚新力量。” 在我看来,他不过是周小平、花千芳之流,差别只在于还在等待“被接见”的序列之中。但是根据他对于现状的表述,如“死的连条狗都不如”等话语,恐怕不止脱靶,搞不好乱射的袖箭变成了反噬的“回旋镖”。 |
|
|
|
![]() |
![]() |
实用资讯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2: | 展望世界的2022+! | |
2022: | 外星人是不是神?不是,之间有何关系 | |
2021: | 蓬佩奧的推特隱含著什麼意思? | |
2021: | 川普船长 你愿意和我一起前行吗 | |
2020: | 学习主席新年语录,感脚他跟毛主席有一 | |
2020: | 也谈“暴戾之气”与北京的杀医案 | |
2019: | 华为窃贼欲盖弥彰,世界高度警觉 | |
2019: | 蔡英文元旦两岸关系谈话是一边一国 | |
2018: | 伊朗革命的启示,永不放弃 | |
2018: | 明言:公海输送朝鲜石油突显中华智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