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力的核心是看到真相的能力 | 跨越競爭的陷阱(一) |
送交者: 2022年12月29日17:15:34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當下世界局勢的基調是「美中競爭」。 儘管中國政府不贊成「競爭」的定調。 但日趨激烈的競爭早就成為了現代社會的鮮明特徵。 人們都置身在一場獎勵贏家,贏者通吃,拋棄輸家,並懲罰失敗者的競爭之中。 而這樣一種競爭制度為什麼會獲得人們的認同? 也許是因為人們相信了這樣一個命題:即競爭可以帶來幸福。 否則,我們為什麼要充滿激情的去投入競爭呢? 然而,如果我們檢視競爭所帶來的實際體驗就會發現,即使是所謂競爭的“贏家”,他也會立刻陷入到害怕失敗,害怕被拋棄的焦慮和恐慌之中,與競爭輸家的體驗幾乎是一樣的,都會被相同的精神壓力或精神疾病所折磨,有的人甚至生不如死。 所以,競爭帶來的更像是一種“精神折磨”的死迴圈,每天都要重複的投入競爭,持續性的承受各種壓力,但又要繼續增大壓力,無法回頭的“死迴圈”。 更為嚴重的是,國家間的激烈競爭還是戰爭的導火索,而戰爭又是人類開啟自毀模式的導火索。 這就使得處在激烈競爭中的現代人產生出無法排解的深層悲哀和持續性的恐慌,使得現代社會最危險的殺手“精神疾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開來。 皮尤(Pew)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發現有50%的白人自由主義者或進步主義者被詳喑龌加芯窦膊。Mental Illness)。 同時,有1/8的美國人口需要依賴藥物來緩解他們嚴重的焦慮,如果加上那些無法進入統計的焦慮症人口和精神損傷人口,則長期活在痛苦與恐慌體驗中的人口數量是相當龐大的。 這會成為現代社會,或競爭型社會無以為繼的破口。 也就是說,一個無法為人們提供持續性美好體驗的社會制度是無法持續的。(點擊聽全文:競爭力的核心是看到真相的能力 | 跨越競爭的陷阱(一) - YouTube) 那麼,有沒有防止競爭所帶來的持續性的痛苦體驗,甚至是毀滅感的方法呢? 馬克思主義者的方法是取消資本主義的競爭制度,天真的以為公有制的“大鍋飯”會給人們帶來永久的美好體驗。 但他們搞砸了,他們強行推行“公有制”的後果所帶來的是比資本主義競爭制度更加嚴重的人道災難和地獄般的體驗。 繼續掙扎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得不又去擁抱資本主義的競爭制度,變化出了一種畸形的社會制度:經濟上容許有限競爭,政治上絕不容許任何競爭。 但是,這種畸形的競爭制度造成了比早期資本主義還要嚴重的精神壓力和更加龐大的精神損傷人口。 由經濟上的有限競爭所帶來的「歲月靜好」很快就成為了一種幻覺,人們再次被拋入持續性的焦慮和恐慌之中,被再次的拋入戰爭的邊緣。 這才是真正的可悲之處,即我們無法取消競爭,哪怕是取消一部分的競爭都不行。 即使是我們知道了競爭制度有如此諸多的缺陷和害處,會帶來嚴重的人類痛苦,但我們卻無法修補它,也無法降低競爭的烈度,更不可能因此而取消競爭。 這就叫悖論(Paradox)。 就像掉入到陷阱裡面被死死的卡住了一樣。 悖論的邏輯學解釋是“命題不為真”。 意思是沒有看到真相,或依據假相來進行推理的結果。 那麼,如果我們相信邏輯,相信理性,並如實的觀察競爭社會中人們的實際體驗,則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明顯的處在了目的是追求幸福,但結果卻是在製造痛苦和毀滅的悖論之中。 也就是說,命題“競爭可以帶來幸福”並不為真。 以此推論,則現代社會鼓勵競爭,獎勵贏者通吃,拋棄輸家的競爭制度就是一個沒有看到真相,建立在偽命題上的“偽制度”,或稱之為陷入了“死迴圈”的悖論制度。 因此,問題的源頭是“看到真相”。 那麼,什麼才算是「源頭的真相」呢? 這其實是一個“世界觀”問題。 也就是我們常常提及的「洗腦」問題。 因為,世界觀所要傳達的是這個世界或生命的真相,這個真相是建立在一個最基礎的概念之上的,這個概念叫“存在”或“真實” 或“真實的存在”。 我們所有的推論,及其“敘事”或“敘事的起點”都將建立在這個最基礎的概念之上。 所以,如果「真實存在」這個概念出了問題,或被錯誤的定義了,則我們所有的推論或「敘事」,包括社會制度就會處在悖論之中而最終垮掉。 歷史也證明瞭這點,粗略的來講,啟蒙邉拥暮诵木褪前选吧系凼钦鎸嵉拇嬖凇毙薷臑椤白匀徊攀钦鎸嵉拇嬖凇薄 正是因為“真實存在”定義的修改,才使得宗教失去了“真理”的地位,連帶的使得代表宗教的“王權”失去了“合法性”,社會形態才得以逐漸擺脫宗教及其王權的“敘事風格”而進入“現代社會”。 才有了現代人對於“幸福”的一套嶄新的敘事,以及全新的生命體驗。 而「真實存在」的定義之所以會被修改,或可以被修改則是因為出現了悖論。 譬如,建立在宗教世界觀上的社會制度,及其推理和對於“幸福”的敘事都出現了悖論,越來越多且持續性的痛苦體驗使得宗教化的敘事和宗教化的社會制度失去了“說服力”。 然而,這個新興的,建立在“自然才是真實的存在”這個啟蒙世界觀上的社會制度卻依然出現了悖論,表現為早期的資本主競爭制度所導致的嚴重的社會分裂和比宗教戰爭更加殘酷的現代戰爭,這使現代人剛剛建立起來的對於“幸福”的全新敘事變得支離破碎,再次的被持續性的焦慮和極度恐慌的生命體驗所佔據,資本主義制度開始出現了悖論的“死迴圈”。 這造成了試圖解決資本主義悖論的馬克思主義的興起。 馬克思主義同樣是從修改「真實存在」的定義入手,把“真實存在”的定義進一步狹窄化,定義在了一個叫“物質”的概念上面,以便把“物質”的因果作用絕對化。 這就形成了一種“決定論”式的推理和敘事,推論出了“共產主義必定戰勝資本主義”以及建立在“消滅與鬥爭”之上的無產階級的“幸福”敘事。 但是,悖論使得馬克思主義解救人類痛苦的“初心”釀成了一場全球性的人道災難。 歷史性的提醒了我們,馬克思主義把“真實存在”等同於“物質”依然是錯誤的。 也再次的提醒了我們,如果錯誤的定義了“真實的存在”則後果非同小可。 因此,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應該來自於挑戰或修正主流關於“真實存在”的定義,而不是在主流世界觀下重複著主流的敘事方式和敘事風格,重複著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鬥爭,或重複著民主與一黨專制的競爭。 為什麼說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民主制度與一黨專制兩者的世界觀是相同的呢? 這是因為,當一隻蘋果出現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民主與專制兩者眼前的時候,他們都不會認為這隻蘋果是“上帝”創造的,他們都會同意這個蘋果具有“物質”的屬性,或是由“物質”創造的。 因此,兩者都會遭遇由「物質主義」世界觀而導致的悖論。 但他們卻把悖論狀態怪罪為對方,或怪罪為反對黨,而不是怪罪為世界觀,或去挑戰關於“真實存在”的定義。 這就是典型的沒有“看到真相”。 當然,挑戰主流的世界觀,也就是挑戰主流關於“真實存在”的定義從來都是一件“不賺錢”的事情。 就像啟蒙邉拥南闰屓ヌ魬稹吧系蹃K非是真實的存在”那樣的“虧本”,甚至有虧掉生命的危險。 這為我們接下來的討論定了一個基調,我們要做的似乎是相同的“虧本”事情,也就是要去挑戰主流對於“真實存在”的定義。 但好在我們的討論就只是展示人類思想史上已經有過的,不同於主流的對於「真實存在」的定義,而並沒有去創造任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於「真實存在」的獨家解釋。 這當然也不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甚至會帶有一些哲學和邏輯的無聊感。 但是,常識告訴我們,我們所謂的「快樂體驗」或「人生的競爭力」其實是建立在“看到真相”之上的。 當你有能力比別人更多的,或更早的看到了真相。 或當其他人因為沒有看到真相而走了彎路,而被欺騙,被奴役,掉入到陷阱裡去的時候。 你就算什麼也沒有做,就只是因為你看到了真相,你的競爭力或生命體驗就會比那些沒有看到真相而落入陷阱的人好很多。 如果基於這樣的常識,則我們關於“看到真相”,或對於“真實存在”定義的討論,就是一個可以讓我們透視主流的敘事風格,跨越生活中的悖論陷阱,而出奇制勝的成為一個“強者”或“人生贏家”的有趣的話題。 所以,我們的討論依然是從悖論入手,我們要去查看一下人類思想史上對於悖論的研究。 要先去弄明白為什麼悖論代表了假相? 代表了我們並沒有看到真相呢? 在《五燈會元》這部宋代編輯出版的禪宗思想史中,記載了一個發生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對話: 世尊因長爪梵志索論義,預約曰:我義若墮,我自斬首。 世尊曰:汝義以何為宗? 志曰:我以一切不受為宗。 世尊曰:是見受否? 志拂袖而去。 這也許是人類思想史上最早的關於悖論的討論,說的是有個不剪指甲的“長爪梵志”要求與佛陀辯論,並約定“我義若墮,我自斬首”(如果我的主張或理論垮了,甘願斬首)。 佛陀就問了,你的主張或理論是什麼呀? 長爪梵志道“我以一切不受為宗”。 意思是,這世界上的一切理論和學說都是有缺陷的,這也包括了佛陀您的理論,一定會存在著某些誤判,所以我統統不接受它們,不被它們所誤導就是我奉行的宗旨。 於是佛陀就問他“是見受否?” 。 意思是,你接不接受你自己的這個主張呢? 志拂袖而去” 長爪梵志以為佛陀沒有駁倒他,他的主張是一個完美的真理,因此甩了甩袖子,牛哄哄的走了。 行至中路,乃省。 謂弟子曰:我當回去,斬首以謝世尊。 走到半道忽然想明白了,就跟他的弟子說“我的確輸了”。 對於佛陀「是見受否? “的提問(你接不接受你自己的”一切不受“這個見解或宗旨呢? ),如果長爪梵志答“我接受”。 那麼就與他自己“一切都不接受”的主張相衝突。 但如果他回答“不接受”。 那就等於承認了自己“一切都不接受”的主張同樣是有缺陷的,同樣是一種誤判而不可接受。 等於是自己否定了自己的理論或主張。 因此,長爪梵志嘆曰:“我義兩處負墮,是見若受,負門處粗,是見不受,負門處細”。 怎麼理解這裡的「粗和細」? (它顯然不是我們在磨咖啡豆的時候,為了口感的需要,選擇磨的粗一點或細一點)我覺得可以用“定義太過寬泛”和“定義太過狹窄”來理解。 因為一粗一細,過寬或過窄的定義會形成模糊不清的概念或理論。 而模糊不清的概念和理論就會背離「真實」而處在悖論之中。 這就像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中國對於「因新冠病毒死亡」的定義太過狹窄,而背離了「真實狀況」一樣。 當長爪梵志說「一切」的時候,他並沒有意識到「一切」 這個概念觸犯了定義太過寬泛的錯誤,或是一個虛構出來的概念。 根本就沒有一個叫「一切」的東西可以被我們找到。 而當長爪梵志說“我”的時候,他同樣沒有意識到“我”的真實狀態是不斷變化的,譬如,昨天的我,今天的我,一個小時前的我。 並且,“我”是由許多不同的部分組合起來的。 譬如,我的身份,我的性別,我的遺傳基因,我不同於別人的獨特體驗。 因此,長爪梵志口中的“我”其實是把真實狀態為組合而成的,不停變化的“我”簡化(細),或模糊化(粗)的處理為一個“概念化的我”,同時觸犯了定義太過狹窄和太過寬泛這兩個錯誤。 而當我們無法意識到概念和語詞這種天生的非真實性,把概念和語詞當作就是事物本身,或當作是事物的真實狀態來使用的時候,那就等於是生活在了“假相”之中,會一直的遭遇到悖論。 果然,與“長爪梵志悖論”相同的事情,再次的出現在了二千多年之後的羅素悖論(Russell's paradox)及其第三次數學危機的身上。 羅素悖論指出了現代數學的基礎「集合論」處在悖論之中。 簡單的講,當集合論定義一個集合A是所有不屬於A的集合的集合時,羅素就問了,這個集合A屬不屬於A自身? 無論怎麼回答,都無法滿足集合A的定義。 這與二千多年前佛陀指出的「長爪梵志」悖論是相同的,都是因為概念的“非真實性”造成的。 集合論中的“所有集合”就是長爪梵志口中的“一切”,而“A自身”就是長爪梵志口中的“我”。 這說明悖論並沒有因為啟蒙邉有薷牧恕刚鎸嵈嬖凇沟亩x而得到徹底解決。 也沒有因為數學或科學的發展而消失。 悖論根深蒂固的存在於我們的語詞和概念之中,也就是存在於我們的理性和感性之中。 既然如此,我們是否可以模仿羅素的做法,也來練習一下我們發現悖論和指出悖論的能力呢? 我們一起來做這個練習,我們把目標對準數學或物理學的“公理Axiom”或“公設Postulate”。 也就是分析一下學科的「起點」是否也處在悖論之中? 首先,「公理化Axiomatic」的實質是設定某個感性經驗或它的陳述是「自證self-evident」。。 譬如,把歐幾里得幾何里的“兩點之間的連線是直線”這個陳述設為“自證”而作為數學推理的“起點”。 為什麼「起點」必須是「自證」的? 這是因為“自證”的定義是自己證明自己,自己指出自己,不能依賴其他東西來證明,也不能依賴其他東西來指出。 這個道理是很容易理解,因為,一個有依賴關係的,需要依賴其他東西才能存在,或需要依賴其他參考點來證明的東西,怎麼可能是“起點”呢。 譬如“人”,人要依賴一大堆東西才能存在,所以,“人”不可能是萬物的“起點”。 只有獨立存在的,自己依賴自己的“自證”才可以作為“起點”。 那麼,如果我們對以上「自證」的定義達成一致,我們就可以模仿羅素的提問方式,問一問那些把某個陳述指定為「自證」的人:請問你是怎麼知道它是自證的? 無論怎麼回答,都無法滿足“自證”的定義。 因為,“自證”是不依賴於你知道,也不依賴於你指出的,自己指出自己,自己知道自己。 只要你一去指出它,它的真實狀態就變成了依賴於你指出的“你證”或“我證”或“他證”,但就不是“自證”。 這就使得「公理化」或「公設」的所謂「自證」現出它悖論的原形。 因此,科學家們大大方方的承認,“公理化”或“公設”的所謂的“自證”是假設出來的一個邏輯起點,而並非是真實的存在。 也正是因為科學是建立在「假設的起點」之上,因此,「可證偽性Falsifiability」就成為了科學的決定性特徵。 表明科學是一門來自於假設,並必須始終承認自己是假設的,是可以被證偽的學科。 但這又會帶來一個更大的悖論,既然我們的理性和感性是建立在假設和想像的“粗或細”的概念框架上的,這導致了科學學科也只能建立在了“假設的起點”之上。 那麼,這樣一個完全是假設的系統(或系統性的假相)又如何可以去表達真實的存在呢? 這與古代的煉金術相信,在一堆假黃金中可以淬鍊出真黃金有什麼不同呢? 這就開始挑戰主流關於“真實存在”的定義了。 因為,我們都已經接受並習慣了主流把因果作用,功能和能量當作是“真實的存在”,或當作是“真實存在”的定義。 但是,由於「假設系統」,或「系統性假相」,或假黃金也具有因果作用,功能和能量。 因此,當主流把事物的因果作用,功能和能量看作是“真實的存在”,或當作“真實存在”的定義時。 我們就會把具有因果作用,功能與能量的“假相”誤判為是“真相”,或誤判為是“真實的存在”。 我們就會像古代的煉金術士那樣,因為誤判了在一堆假黃金中可以淬鍊出真黃金,而白白的浪費掉我們所有的競爭力,使我們生活在得不到結果的悖論狀態之中。 也就是我們在開頭所指出的,我們當下的悖論生存狀態:無論我們千辛萬苦的去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以及充滿激情的投入到激烈的競爭之中,我們永遠都無法達成命題“競爭可以帶來幸福”。 世界首富達不到,政治領袖更達不到。 這些所謂「人生贏家」的真實體驗與命題背道而馳,他們體驗著沒完沒了的焦慮和壓力,以及失敗和被拋棄的恐懼。 但是,沒有人可以不去競爭,也沒有人原意去降低競爭的烈度。 更不可能安慰自己說「平靜就是幸福」或「歲月靜好」。 因為,平靜,躺平,靜好的真實狀態是不停的震動,擺動和翻動,是處在“說沒就沒”。 “說變就變”的不確定性之中。 但我們卻看不出來“平靜就是幸福”或“歲月靜好”是個偽命題,是我們想像和虛設出來的概念,而並非有一個真實存在的“平靜或靜好”可以被我們找到。 所以,對於「悖論」的討論,並由此而檢視主流世界觀對於「真實存在」的定義,至少讓我們看到了,我們正像古代的煉金術士那樣,因為錯誤的定義了「真實的存在」,而誤認為在假黃金中可以淬鍊出真黃金,而把自己置身於一場目的與結果的悖論之中,因為無法獲得真黃金,因為無法獲得說好了的「幸福」而情緒崩潰。 那麼,我們要如何跳出這個陷阱呢? 我們下回接著聊。 作者:美國筆記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1: | 郭文贵精心策划敛财骗局 | |
2021: | 郭文贵非法集资案牵涉知名空头 | |
2020: | 中国的毛泽东 | |
2020: | 毛主席还在 | |
2019: | 毛泽东思想乃是天下大道! | |
2019: | 毛泽东的中国 | |
2018: | 百家讲坛让我看清了专制的黑暗和弊端 | |
2018: | 外贸中“服务”的解释 | |
2017: | 《清明上河图》背面还有一个世界 | |
2017: | 曾庆红派异军突起 中共高层势力鼎足三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