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文革中的空椅子——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送交者:  2022年10月08日11:39:52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高天阔海

在不久前的《出师未捷身先死》一文中,我说明自己同时读《陈寅恪与傅斯年》、《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与《王国维与陈寅恪》三本书,但是最先读完的是岳南先生的《陈寅恪与傅斯年》。

从出版日期来看,《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出版于1995年,《陈寅恪与傅斯年》出版于2008年,《王国维与陈寅恪》出版于2020年。彼此都间隔十年左右。

在写《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时候,我没打算再写《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读后感。为什么呢?

因为一是这本书的可读性差。可读性差的原因很多。通常一是主题。如果你对陈寅恪不敢兴趣,那么当然就不可读了。然而我对陈寅恪的生平是感兴趣的。

那么二是文笔。《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文笔拖泥带水、废话、煽情的话很多。让我联想到十七年文学中的文学八股文,如魏巍的报告文学、刘白羽的散文。

三是节奏。因为废话、煽情的笔触过多,行文的节奏就乱,文气时断时续。

第四是政治色彩。《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显然是中共宣传部的作品,或者是经过宣传部审查之后的作品。当然作者陆键东自我审查的可能性也很大。他似乎处处考虑中共领导人的阅读观感,从而非要在陈生命最为悲剧性的(中共治下)二十年中寻找亮点、光明面。

这种努力有时看得人发笑。比如,为了证明陈寅恪选择留在大陆,暗示他这一选择包含对中共的选择,陆除了发几句可笑的议论之外,只找出一个旁证:说是王力听陈说过,云云。陆间接引用,没有王力的,也没有陈寅恪的原话。历史学常识:孤证要存疑。陆据说是对陈做过不少研究的,不至于不知道这一点。然而他依然把一个“据说”的单独例证写到书中,感觉不是在写传记,而是在应付政治任务。

此外,和岳南一样,陆键东写陈寅恪也暴露了自己学识上的短板:对陈寅恪其人其书并未有深入的理解。

岳南在《陈寅恪与傅斯年》中多少借鉴、引用了一些学人对陈作品的理解与分析。陆键东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中对陈作品(诗歌也好,论著也罢)基本上不予评论或解释,只是引用一些而已,用的是“藏拙”之策。

岳南在《陈寅恪与傅斯年》一书中至少花了一点篇幅正面解释陈史学的高妙。而《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中干脆连试图说明陈寅恪学术水平的文字都没有,留下的只有各种侧面的评价。读完《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读者依然不明白:陈寅恪为什么那么出名?

因此,说我是捂着鼻子、硬着头皮读完《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也不为过。

说了《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许多问题之后,我还是推荐对陈寅恪其人感兴趣的朋友读一读此书。因为这本书中有一些历史事实的干货。

比如,陈寅恪曾两次享受被“缺席批判”的尊荣。1958年中山大学历史系师生在东莞县篁村参加“双改”运动时,用“一把椅子”代表陈寅恪,大家轮流批判发言。1966年在中山大学,同样的缺席批判又来了。又是一把椅子,只是靠背上多了几条“反动学术权威陈寅恪”之类的纸条。

这样的历史细节实在是珍贵。另外,书中也写到一些与陈寅恪有过接触的学者、普通人,等等。从比较多的侧面放映了陈的生活、学养与性格。

应该承认,陆键东确实找到了一些历史事实,也确实采访了一些与陈寅恪有过关系的人物。从而为我们理解陈寅恪在中共治下的真相提供了许多宝贵材料。

总之,《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故事性、可读性不是太高,但是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却依然颇有价值。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1: 电影《长津湖》重挫中国军队士气
2021: 我打了第三针疫苗了!
2020: 残花(05-05)-- 春风一夜了无痕
2020: 于谦上了热搜
2019: 世界早已不是之前的世界,中国依旧是从
2019: 苏联腐败史发人深省/普京从未将民主当真
2018: 孟妻为家人为祖国人民
2018: 一顿饭1200元,谢娜差点连盘子都吃了
2017: 明言:送走瘟神,遣返郭文贵或成特朗普
2017: 美国还有野兽和印第安人吗?殖民恶法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