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纪念8.13事变|贪官有多少房?上海打响第一枪?
送交者:  2021年08月13日11:50:21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逸草:查了一下,【上海率先启动了新版不动产登记信息在线查询系统】像是2018年的旧闻。文中汇总的贪官有多少房一表可看看,但也不过是2018年的旧闻。似乎大国外宣有近弹尽粮绝的迹象,稍稍拿得出手的,只有些旧货?

贪官有多少房子?上海打响第一枪!

独立视点6 Today

Image

贪官有多少房子?上海打响第一枪!

几年来在反腐中倒下的官员房产情况,数据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不完全统计,但尽罗列部分就能着实让人大吃一惊。

Image

Image


从表中可以看出,房产最多的贪官竟然多达380套,数字足以让人惊掉下巴!

但现在不同了,酝酿多年的不动产登记制度进入全面运行阶段,意味着居民拥有房屋的情况“全透明”。


刚刚传来大消息: 上海率先启动了新版不动产登记信息在线查询系统,这在全国是第一家!

是的,你没看错,上海打响第一枪:不动产登记信息在线查询,正式来了。


上海这次不动产登记信息在线查询,暂时只向上海辖内所有银行开放。这些银行可以享有以下权限:

在线查询不动产权利人、抵押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等不动产登记信息;


定期接受汇总信息推送等信息查询服务;


在线提交抵押登记申请材料。

也就是说, 上海人包括房产在内的不动产信息,银行想查询和知晓,只要动一动鼠标,几秒钟就可以搞个一清二楚!


有人或许会问:怎么只有银行能查呀,其他部门呢?


别急,做事总有一个过程。现在先让银行第一个吃螃蟹、搞试点,可以投石问路,进一步提高这个系统的性能。


等这个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都解决了, 那时再对税务、纪检等部门开放,就是水到渠成、分分钟的事了!


几个月前,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了全国联网,我国不动产登记体系进入到全面运行阶段。

不动产登记信息全国联网后,全国不同种类的房源将统一汇总到国家级平台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将被彻底打破。


前有不动产登记信息全国联网,后有上海市率先启动不动产登记信息在线查询,这或传递出两个强烈信号:


今后,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信息,再也不会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了。国家各地区、各部门都将键盘之声相闻,共享所有公民的住房信息。


以后谁在全国买过几套房,再也藏不了猫猫了。只要登记过不动产信息,都能被依法查询到。


这次,最心惊胆战的,或是如耗子一般见不得阳光、人人喊打的贪官们!


不动产登记信息实现全国联网、在线查询之后,贪官污吏们再也不可能掩人耳目地在全国各地买房,东一套、西一套搞迷踪拳,更不可能隐瞒组织虚报房产了。你买了几套房,只要进行过登记,都可以在平台上查到。


到那时,谁是贪官污吏,纪委、反贪局将一目了然、一清二楚。通俗地讲,就是可以“以房查人”和“以人查房”,贪污行为将暴露无疑!


来源:搜狐

橡树 | 纪念八一三事变:向上海那段史诗般的战史鞠躬

Original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Today

Image


最新:

王润波将军殉国始末:粉身碎骨浑不怕,黄埔抗战第一将

李必蕃殉国始末:将军殉国,只在冲锋路上


题记:

“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

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这是1937年11月13日,国民政府自上海撤退之声明。

Image淞沪会战后期,孤身冲向日军的国军轻型坦克。


84年前的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


就此,中日战争也从七七事变引爆的华北危机,扩展、变成了中日淞沪大战。


中日全面战争帷幕拉开。


淞沪会战,这场抗战史上规模最大,最为血腥、惨烈的大会战,成为中日双方当时战略、政略和外交的高点。


为了争夺这一高点,两军动员超过百万军队投入战场,在水网密布、狭窄繁华的淞沪战场相互厮杀,战事之惨烈,之血腥,可谓当时世界罕见。


战事爆发,碍于当时中国仅是完成形式上的统一,整体国力、工业孱弱,中国军队缺少现代化装备,军令政令各有口径,尚未完全完成现代化军队改革,几乎就是平面化的近代军队。


然而,就是这样为国际国内同情中国抗战的人们极度担忧的弱势军队,却付出极大的伤亡,与装备有那个时代最为尖端的航母、战机、重炮、战车、毒气的现代化日军,进行了三个月的会战、搏杀。


三个月,正是日本军政在战前,预估速战决胜,逼迫中国现地谈判继而最终解决中国事变的时间。


中国通过淞沪会战,彻底崩溃了日本自九一八事变、锦州事变、热河事变至七七事变以来沿用的速战决胜的侵华战略。


这场发生在上海近郊及部分城区的大战,与之前发生在北平南口的南口会战,实为中国在七七事变真正回击日军的作战,更是八年抗战的开端。


战事惨烈,日军方面速战决胜战略受挫,即在中外人士视线之下,对中国和平目标进行攻击,使得中日全面战争帷幕拉开,就显得异常惨烈、血腥。


当时,西方记者在上海租界喝着咖啡,远眺战场,在打字机上打出了一篇又一篇的战事新闻。


Image

淞沪会战,日军在上海外海的舰队。


“日本对学校、车辆等进行无差别的轰炸,还对插着红十字会旗帜的车辆进行轰炸,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


但日本人却诡称这是因为有人想把红十字会的旗子当作幌子,进行反日活动。”


这些战事新闻,不乏有大量的,以第三方视角的,对日军针对中国非战争目标进行非人道、无差别暴力攻击记载。


日军侵华作战,实则从最开始,就在其侵华战略上有预谋,有组织地进行无差别攻击等战争暴行。


因而,在抗战史甚至整个中国近现代战争史上,淞沪会战实为中国为抵御侵略而进行的战力最为悬殊,战事最为惨烈,战略最为关键的一场会战。


淞沪会战,全面实现了现代化的日军陆海空作战部队,可以将陆、海、空火力投放数公里,甚至数十、数百公里、甚至千里之外。


这是一支工业化、立体化的现代化军队。


与之对应,中国军队除却少量战机、军舰、快艇、重炮之外,主要作战部队为近代化装备的步兵,火力投放不过数十米、数百米,及最大化的数千米……


这是一支农业化、平面化的几乎处于近代化的军队。


受制国力孱弱,工业落后,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消耗军火,需要在数千里外的广州、香港进口,沿粤汉线、长江水道、京沪线等公路、铁路、水路,耗时费力,运往上海。


如此以弱抵强,中国军队远程火力在淞沪会战稍微露面,既被日军以更强大、更优势的火力压制,更兼失去有效后勤保障,因而为战场消耗之下,很快损失殆尽。


淞沪会战尚未完全结束,中国空军在屡败屡战、顽强应战之下,歼击机飞行员几乎全体殉国。


——无数青年精英阵亡,就是这段历史给中国留下的最惨痛的记忆。


现代战争,如是失去远程火力压制、支援,较弱一方无疑为端起长矛向机枪阵地发起冲锋。


失却远程火力保障和掩护,中国唯有以七十万近代化军队之血肉之躯,投入淞沪战场,挡在上海的前面,以人肉、生命和鲜血,消耗、滞缓、抵消日军的强大攻势。


以有效射程不过数百米的步枪,数十米的手榴弹,以及数米之间的肉搏拼刺,那一代的中国军人在淞沪战场确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史诗般的历史记忆。


火力投放的距离、烈度,客观上决定战争的进程与成败。

Image

空袭淞沪的日军机群。


淞沪会战,日军能够利用强大的现代化舰队、机群和炮群,轮番配合地面部队,灵动、高效地进行多军种、多兵种的现代化两栖登陆作战。


与之相比,中国军队在装备、战训、机动、后勤等方面都是远远落后,自然反应迟钝,被动挨打。


因而,受日军强大火力及远程火力压制,为避免更大伤亡,中国军队就不得不以现在网络军事外行们看作近乎愚蠢的添油战术,以整师、整旅、整团的兵力,次序投放战区狭窄且水网密布的战区。


在淞沪狭窄、拥挤的战场,添油战术成为中国军队苦涩、悲壮的唯一战术选择。


这是一场以人海对抗火海的战事。


一、二天之间,齐装满员的中国参战部队受日军现代化陆海空攻势碾压,伤亡惨重,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这段悲壮、憋屈的历史,也使得现在绝大多数的人们普遍虽然知道了淞沪会战这一历史词汇,却完全不了解淞沪战场当年真相,从而对当年浴血奋战的国军将士颇多言语非难。


因为无知,很多军迷以抗战神剧为参照,完全无视当年中日国力、战力对比悬殊,以及淞沪战场狭窄等等历史真相,夸夸其谈,指责中国军队高层决策失误。


然而,历史却不尽然。


现在回望历史,不难发现,中国之所以八年苦撑最终赢得了抗战胜利,其主因,就是中国军民面对日本入侵决不妥协进行抵抗,以空间,时间,拉长日本战线,消耗日本国力、抵消日本军力,争取国际同情,最终,直接引发了日本偷袭珍珠港,引爆太平洋战争。


就此,中国终于得到了与美国及其他盟国的联合的机会,决定性逆转了中日战争的态势。


历史逻辑线其实非常清晰、简单。


以当时中日国力、军力悬殊差距,中国对日作战,态势如临深渊,国共高层无不谨慎决策,为淞沪会战进行了充分的战略、政略面上考量。


——当年,国党国军应变淞沪会战之外,七七事变期间,周总、博古、林伯渠等人赶至上海,即召集中共上海三人团刘晓、冯雪峰、王尧山等人研讨上海可能爆发战争的应对。


淞沪会战期间,中共上海三人团组织力量投入抗战,以及最早的中共江苏省委在淞沪会战期间成立,都说明了延安方面对淞沪会战的高度重视。


1937年8月25日,正是在淞沪会战期间,在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军第8路军走向了华北抗日战场。


事实上,历史上的淞沪会战既是八年抗战的开幕战,也是中国以持久战略能够坚持八年取得胜利的奠基战。


持久战略,可谓抗战胜利的战略保障。


然而,旨在以时间、空间消耗、稀释日本优势国力、军力的持久战略,绝非片面依赖广袤国土,进行消极的躲闪、退避、游击作战。


而是中国军队以战略、战役上退后作战,尽量拉长日军战线和后勤线,以漫长战线上的不屈不挠的战术性抵抗,不断消耗、稀释日本国力、军力优势。


因而,中国就必须在战前,充分转移自己有限的、孱弱的民族工业、物资、人才等等战略资源,并储备在第二地理棱线以西的大后方。


这是漫长的、艰苦的持久战能够坚持八年的起码物资保证。


同时,中国拉开全面抗战帷幕,就必须以现代国家的姿态,向国际展现中国抵御外辱、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姿态,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援,争取在正面战场之外,开辟外交战、政治战和金融战等等战场。


淞沪会战承担如上战略使命。


政略、外交之外,在军事战略方面,随着七七事变爆发与原西北军各部快速溃退,日军轻松占领平津,控制津浦线、平汉线,对中国核心的京沪杭地区已经形成战略威胁。


何况,当时日军在上海,还占有港口和陆战队。


上海事实上已经处于日军陆海军直接威胁态势。


大战在即,国军如果反应迟缓而将淞沪战场的战略主动交换日军,那么,现代化日军即可自数千里之外的吴港和佐世保军港投放兵力,迅速、从容完成华东登陆,全面威胁津浦线。


同时,日军这样的两栖登陆作战,还可得到华北日军沿津浦线、平汉线南下的战略配合。


届时,津浦线区域和京沪杭地区势必全盘被动。

Image

淞沪会战期间的准备发起偷袭的日军。


因此,中国唯有主动出击,在津浦线最南端的淞沪战场主动发起会战的战略选择。


中国主动实施淞沪会战,即可集中用兵,抢夺战场主动,避免国军在津浦线及鲁、苏、沪、浙等沿海地区虚耗兵力,同时,主动开辟华东战场,战略牵制华北日军更是立竿见影地抵消了日军在华北的战略优势。


就此,日军对中国的攻击线也由自北向南的攻击,不得不改变为自东向西的逆长江水道的仰攻。


淞沪会战最现实的军事价值,显而易见。


现代世界和国家,彼此联系千丝万缕,绝非古代战争一对一的封闭空间。因而,中国既处国力、军力劣势,利用淞沪战场和上海国际影响,开辟外交战战场,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淞沪战场期间,国军每日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海陆空炮火,更为11月3日布鲁塞尔召开9国调停中日战争大会,争取了时间。


在这次会议上,日本缺席,与会各公约签字国和其它11个观察员国,均为中国军队在上海的英勇抵抗和惨烈牺牲感动,这些国家无一例外地站在中国一边,发表会议决议,集体抗议日军暴行:


“日本无权干涉中国的内政,中日战争与世界其它各国有利害关系”


就此,布鲁塞尔大会相关文件为后来的世界各国援华抗战,提供了道德和世界法的依据。


受布鲁塞尔大会决议影响,英、美等与日本进行正常外交、贸易国家也就此开始逐渐调整国策,挤压、甚至中断对日本的军事资源贸易,不断加大对华支援。


谁说的弱国无外交?


中国当年在被强敌侵占的弱势之下,在外交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于是,日本侵华大受国际舆论、外交方面牵制,最终,日本久战无功,站在战争资源耗尽边缘,在不愿意放弃侵华利益的驱动下,为赌国运,终于袭击了珍珠港。


如是读史心平气和,神志清醒,即可明白:


就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等综合方面考虑,淞沪会战实为抗战中国在当时唯一的、悲壮的选择。


这是一场凝聚中国军民民心士气和奠基中国持久战战略的根本之战。


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军人的血拼,一改世界列强对中国散漫的非现代国家的偏见和旧观,继而,世界各国、各集团大多为中国军民无畏强暴的惨烈牺牲所感动,普遍同情和尊重这场中国为争取独立的抗战。


国内,淞沪会战更为中国在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军队首次统一军令对外作战。


当年,即便在淞沪会战爆发前后,名义上统一的中国尚处于各地军阀割据状态,南京政府有效控制地域不过京沪杭地区、中原及两湖、赣闽等局部地区。


军队方面,中国除却最早投入战场的黄埔系整理师、调整师等嫡系主力之外,其余参战淞沪会战的军队,几乎全部属于沿袭传统的团练体制、北洋体制编组的老式军队。


这些军队纵有报效国家决心、热情,但是,他们各有山头,军令杂乱,既无统一制式装备,编制,训练,指挥及后勤系统;更无统一的战争思维、战略思想。


要以这样近乎乡勇的军队,对抗现代化日军陆海空军力高烈度、高强度、高节奏的猛烈打击,中国军队战损之大,可想而知。

Image淞沪会战,背着斗笠激战的中国军队。


这样的军队投入战场,一番激战,往往整团、整旅、整师地被日军密集炮火歼灭。


然而,最值得现代人仰望的,即便明明知道战事惨烈,战力悬殊,败多胜少,九死一生的现实,那些两湖、两广、陕西、河南、东北、甚至远离战场的云、贵、川的子弟兵,依然“闻义赴难,朝命夕至”,义无反顾,赶到战场。


尘埃落地,这些参战官兵已经成为炮灰、成为历史。


如今,经过84年,虽然他们被封存、被挤压在冰冷、枯燥的史册化作冷漠的数字。然而,我们必须明白,他们是我们的同胞,我们的亲人。


而那些因为他们而发生的那些真实而悲壮的往事,正是奠定今日中国的历史性的根本:


1937年8月,淞沪会战战事升级,第98师第293旅第583团姚子青第3营驻防宝山前线。


日军陆海空大军压境,大战在即,营长姚子青激励官兵:


“不把鬼子驱逐出去,是我们每一个军人的奇耻大辱!


弟兄们,豁出去吧!和鬼子们拼到底!”


就此,宝山血战八日,姚子青营除被派回一名名叫魏建臣通讯兵幸免,全营自姚子青营长以下,死守阵地的600多壮士全部阵亡殉国。


Image

四行仓库前备战应敌的八百壮士。


8月26日,黄埔陈诚系第18军第11师在淞沪会战核心战场宝山、罗店、浏河一线抵抗日军陆海空猛攻。


中国军队为日军远程火力压制,只得发起集群冲锋,近战厮杀。


如此血战鏖战之下,罗店三次易手,官兵伤亡惨重,阵地岌岌可危。


于是,彭善师长腰配双枪,手端一架德制机枪,亲率师部直属队编组的敢死队于日军猛烈火力下发起逆袭。


在罗店阵地最后一次逆袭,由第11师第110旅旅长蔡炳炎将军亲率敢死队出击。


临行前,彭善与蔡炳炎告别,说:


“你有什么要交代的,告诉我,如果你回不来,我负责照顾你家的一切。”


蔡炳炎随口应答:


“我家里的事就别提了,再大也是小事,国亡了,家就完了。


我今天豁出去了,不是敌生我死,就是敌死我生!”


在两个小时后,彭善将军收到了罗店收复报告,也收到蔡炳炎将军在冲锋途中阵亡殉国的报告。


罗店血战,国军第11师退下前线,幸存者不过十之一、二。


9月10日,国军嫡系第98师预备调第583团团长路景荣为参谋长。


率部守卫淞沪会战核心战场月浦阵地的路景荣接到任命,并没有立即撤退相对安全的师部,而是继续亲自率部对日军发起反击。


最终,毕业于黄埔四期的第583团团长路景荣血洒冲锋路上。


9月20日,源出湘军第8军的第70军2万余两湖子弟赶到上海,所部第113团团长秦庆五到了战场,即率全团官兵滴血宣誓:


“自今日起,当怀时时战死之心,绝不苟且偷生,日寇一日不除,我全团将士一日不休!”


1937年10月3日,第113团湖南子弟在万家牌楼开始血战日军。


血战10日,等到第113团1400多名壮士为友军接防退下阵地,全团几乎伤亡殆尽,无伤幸免者,不过一、二十人。


湘军勇烈,历史挥泪。


Image

淞沪会战,损折我民族太多年轻精英,实为中国历史彻骨之痛。


勇烈岂止湘军。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淞沪会战实为抵御外辱,彻底唤醒了国人现代家国意识的第一战。


受此感召,军民之外,很多军阀为家国大义感召,顿然转身,就此变成了中国的国家军队的抗战将领。


两湖军队来了,陕陇军队来了,两广军队来了,东北军队来了……


在中国最偏远的省份的四川、云南、贵州的军队,也在战事激烈的紧要关头,赶到了上海战场。


淞沪会战的核心主力军,无疑是黄埔系国军。


然而在地方军队之中,相较川系、桂系、粤系、西北军、东北军等,都是精锐尽出,源源不断赶往淞沪战场。


就在淞沪会战战场,自从九一八以来忍辱负耻的东北军愤然崛起,浴血向前,一雪耻辱。


会战后期,东北军第49军掩护大军撤退,第49军第105师在沪杭公路血战日军两昼夜。


是役,东北军顽强抵抗优势日军地空火力,全师4个团长,3人阵亡。


第49军第109师万余壮士先战姚家宝,再战嘉善、枫泾,会战结束,第109师伤亡、失踪损失惨重之余,仅300余壮士幸存。


同期,东北军吴克仁第67军临危受命,协同川军郭汝栋第43军26师死守松江三日,掩护上海主力撤退。


松江一役,东北大兵义无反顾换防川军防区,面临优势日军往返冲突,死战不退,三日之间,第67军几乎全军覆灭,军长吴克仁在撤退作战间不幸殉国。


第67军中将军长吴克仁,是在淞沪会战中殉国的最高军衔、职务的军人。


日本人没有预料到,甚至很多中国人和国际友人同样没有预料到,看似一盘散沙的中国军队,会在绝对劣势下,被侵略者的猛烈炮火,于一场无望胜利的大战,最后融成坚强的血肉长城。


日本企图速战决胜,现地谈判的战略、政略,就此落井化月。


Image

淞沪会战期间,背着斗笠的中国战士冲向日军。


贵州,当时中国极为落后的地区。


贵州以全省财力、军力组建的贵州子弟兵第102师参战淞沪会战,师长柏辉章的胞弟殉国之外,全师近万人,团长以下伤亡6000人以上。


这支部队牺牲惨重而作战顽强,胡宗南将军临敌指挥目睹作战境况,盛赞黔军:


奋勇克敌,显树战功


就在淞沪战事激烈之时,在遥远的大西北,宁夏马鸿逵将军在其私军安宁军改编的第95师里,抽调精锐,编出3个近千人的整营,交给第1军军长李铁军将军,赶赴战场。


淞沪一战,宁夏子弟3000子弟,几乎无人生还。


——这些枯燥的数字,平淡写在史册,如是细看、细思,使人不禁泪目。


须知,那场史诗般的战争,不仅承载了中国人的家国意识、民族意识由近代走向现代的沉重的记忆,同时,更记忆着我们回望来时的漫长的路上,那些属于我们自己的先人的足迹。


如不能够看清那段历史,又有如何资格,而去纠结那段历史?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为保卫中国付出空前的、现代人难以想象的惨烈、惨痛的牺牲。


这是我们必须要仰望的历史。


唯有真正汉奸,才会巧言令色去耻笑那段中国军队用血肉抵御外辱的悲壮历史。


Image

日军在淞沪会战期间侵华路线图。


如今,又到八一三纪念日,八十四年弹指之间,硝烟散尽的淞沪会战也在历史长河悠然散却,唯有记忆斑驳,岁月斑驳,唏嘘斑驳。


斑驳之下,历史来路模糊不清。


此刻,唯有当年国民政府自上海撤退发表的声明,提醒着我们在今天如何地灯红酒绿,绚丽多彩的时候,都会唤醒国人对那个悲壮的昨天绝不会淡忘的记忆:


“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正是那场史诗般的会战,中国军民拼死抗争,“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终止了日本自九一八事变、锦州事变、热河事变、绥察事变、七七事变以来持续对中国的蚕食。


此后,抗战军兴,中国军队这才在八年抗战间,打出了迫使日本由本土、朝鲜和满洲,向数百里的平津华北,转向千里之外、万里之外的华中、华南,战线直至延伸东南亚、太平洋……


显然,由淞沪会战而开端,这个漫长的战线,正是最终将日本拖上绞架的绞索。


淞沪会战就此揭开了长达八年的中日全面战争帷幕。


持久抗战开始,在国军激战淞沪,死战不退的掩护下,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上海,军民争分夺秒,开始了八年抗战史上极具战略价值的工业设施、物资、人才和其他战争资源的大撤退。


Image

淞沪前线的战士。


正是淞沪会战期间的上海大撤退,武汉会战期间的武汉、宜昌大撤退,最终奠定了八年抗战,苦撑取胜的物质基础。


原来,了解历史,无需华丽辞藻和情怀修饰。

我们仅徜徉史河,即可在如是简单而真切的逻辑和史实面前,感念前人不易。

用独立的视角,理性去看,去记忆历史,实为我们份内的事情。


后记

太多我民族青年精英陨落抗战,实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彻骨之痛。


时值淞沪会战84年敬以此文,向上海那段史诗般的历史和那些有名的、无名的民族英雄鞠躬。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魏巍,最可爱的人
2020: 一个美国外交官
2019: 香港给了台湾至少五十年
2019: 中国出口补贴没有变成美国关税
2018: 北戴河僵持不下, 唯一人可破危局?
201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017: 郭文贵在点燃世界大战
2017: 习近平主义
2016: 关于招募媒体记者和公益律师为精神控制
2016: 美国奥委可不是国家体委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