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形而上的思考是怎么回事?
送交者:  2021年06月17日10:59:57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戴榕菁

不论是中文读者或英文读者都常表现出对于什么是形而上思考的困惑。尤其是英文读者,他们对于形而上的困惑明显普遍高于中文读者,这可能是因为中文里的“形而上”这个词对于超出具体细节的抽象的暗示要高于英文里的“metaphysics”。实际上,自古以来形而上的意思一直是一个不太容易把握的概念。自先秦之后对于抽象概念的思维可以说一直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强项。中国文化中的抽象思维主要表现在计算上,比如兵法计谋和棋类的推演计算等,但是在抽象概念的发展上则不如西方。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似乎更接近直接建立在逻辑计算基础上的人工智能文化。但即便是在西方,metaphysics也一直是一个不太易懂的概念;特别是在经历了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末的世界范围内的反形而上学运动之后,西方人对于形而上的概念的理解或许还真不一定能赶得上中国人。

尽管中国在上个世纪对于形而上学的批判比起西方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是全民批判形而上学,但是除了钱学森等少数专家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或许和西方对于形而上学的批判还沾点边,中国人整体在批的时候就是把形而上学作为一个政治标签用,非常形式化,并没有完全象西方那样基本上是在所谓的科学方法上摒弃非数据化的抽象思维;恰恰相反,在抽象概念这方面并不很强的中国文化中却有着崇尚抽象逻辑的传统,而且诸如阅读古文这种在一般西方人看来太抽象的令人头痛的事在中国即便是在狠批形而上学的年代也没有被彻底摒弃过,而中国的古文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形而上学的表达方式----它不把话说的很详细,而是要你自己去猜其中的最佳意思。在狠批形而上学的年代里的中国基本上是由官方给形而上学下个定义,说它是辩证法的对立面,而所谓辩证法被定义为用全面的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它的一个日常的判别公式就是一分为二。然后,一方面全民将他们认为违反一分为二的事就批为形而上学,或将自己看不顺眼的事就批为不一分为二的形而上学,另一方面不但全民在谈论任何事情时都要努力表现出自己是一分为二的以避免被扣上形而上学的帽子,而且出现了全国遍地都把一分为二捧为解决任何问题的万能药的荒唐现象。当然,所谓的一分为二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更好笑的是,不论是所谓的全面的和发展的视角还是一分为二的判断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思维。也就是说,中国人当时一方面作为一种政治操作对被认定的形而上学进行文宣上的挞伐和生活中打击,另一方面却通过吹捧被定义为是形而上学的对立面的一种特殊的形而上学而实际培养人们的某种形而上学思维的潜意识。

尽管所谓的全面的和发展的视角以及一分为二只是一种非常模糊和粗浅的形而上学思维而已,中国人当初这种稀里糊涂的用形而上学批形而上学本身就使得中国对形而上学的破坏实际上并没有西方那么严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或许可以说在形而上学这件事上,中西方已经彼此相互靠拢,而靠拢的结果是目前来说双方的形而上学都非常之弱。

那么形而上的思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本文的重点不在对形而上的特点进行抽象分析或给出精准的定义,而是想通过我自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如何在不同的方面受益于形而上的思考的实例的回顾来帮助读者感受形而上思考的功效。形而上的思考在现实中的最基本的特点是可以帮助人们从最小的信息中获取最大的启示和应用,而且并不需要局限于同学科或社会划分的同种类内的应用。相应地,它具有这几方面的功能:1)它可以帮助人们触类旁通,迅速掌握新知识新概念;2)可以帮助人们从现有的知识中获取新的设想,取得新的突破;3)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复杂的状况找出最佳的措施;4)可以帮助诊断问题,特别是复杂系统,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系统以及各种具体的技术性系统中的问题; 5)可以帮助防骗;6)可以帮助发展新的哲学理论。

下面我就从过去几十年里受益于形而上思考的经历中挑出几个比较有代表性且简单明了的例子来帮助读者体会我上面提到的这几个特点。这些例子中有些听上去或许比较戏剧性,但都是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的人生中的实例,而且类似的实例数不胜数。尽管我对于这些状况的出现的原因常感到困惑,但这些状况的出现使得我的人生本身就成为了实习形而上思考的一个无法逃避的课堂,这无疑帮助造就了我的形而上思考的能力。

(一)古典哲学文献的阅读

这个小标题听起来像是中小学生的科目,至少专业哲学界是不屑将其列为自己需努力的清单中的。但是,非常遗憾地,这不但正是一个专业哲学界从来就没有摆脱的一个弱项,而且是导致专业哲学陷入一蹶不振并如海德格尔和霍金宣布的那样步入死亡之路的致命的弱项。

对于古典哲学文献的解读使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个世界的专业哲学界的衰败,对于我后来分析解读世界文明之危机的症状和根源有重大帮助。另一方面,中西方古典哲学文献本身通常也是见证形而上思维的很好的范例。虽然之前我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下(如学龄期的课本读物等)零零碎碎地接触过一些古典哲学的内容,我正式深入解读的第一本古典哲学文献是中国的古籍《道德经》,也是世界上被翻译的版本最多的一本书(尽管它的印刷量远比不上其它很多书,但奇怪的是网上可以找到数千个不同的人各自对《道德经》进行的解读注解和翻译)。

尽管过去2500多年里人们为《道德经》的解读做了不少工作,而且在《道德经》的很多部分上也留下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但是直到今天,世人在对这本古老的哲学经典的解读中还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其中最主要的是,《道德经》中有几个章节是自古就没有一个人留下正确解读的;其结果是,中国人对《道德经》自古以来的解译给世人留下了一个《道德经》是一本没有贯穿全文的写作主线的散文或诗歌的集合的印象,这种对于全文整体的错误印象甚至导致有专业哲学界人士声称《道德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也明显地对后来世界各地成百上千位用不同语言翻译《道德经》的人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十多年前当我自费出版解读《道德经》中的《道经》时,市面上流传的对《道德经》的一个最大的误解之一居然是第二十五章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中的“道法自然”。当然,造成这一误解的主要原因是古人在解读时未能善尽详细之责,而现代人又盲目地将其中的自然与现代汉语中“大自然”混为一谈。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这个现象在网上诸多的译本中已得到很大的改善,很多的解译者现在看来已经知道“道法自然”指的是“道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而其中的“自然”是“自己的状态”的意思。另外,自古以来第七十章中的“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这句话也被误解为老子在表白自己谦逊深藏不露,而且这一意思还作为“被褐怀玉”这个成语收入在各种词典中,但近来似乎也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这句话其实是老子对于因世人不接受自己的道理而造成自己在经济上相对落魄的感叹。但是,对于其它一些关键章节比如第一章,第二十八章,第三十八章等的解读,直到今天人们也还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尽管我在十多年前就已在自费出版的书中纠正了迄今为止关于前三十七章解读的基本缺陷),与之相应地,人们对《道德经》的整体结构的连贯性仍普遍缺乏明确的认识。

后来随着对古典哲学文献的进一步阅读,我发现西方人对于黑格尔,康德,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文章, 甚至是一些比较容易解读的哲人的文章的误解并不亚于中国人对于《道德经》的误解。这里我所指的并不是一般人的误解,而是专业哲学人员的误解,包括象海德格尔这样的所谓的哲学大师的误解。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仅通过中译版的原文阅读康德文章的人没有一个能读懂康德的。这是因为我发现所有的中文翻译中都将康德的“a priori”和“transcendental”译成完全一样的词汇,即“先验”,因而仅阅读康德原著中文版的人就根本不可能知道康德文章中这两个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而这显然并非仅仅是中文翻译者的问题,其问题的根源在西方哲学界自身。过去这段时间里我接触到了大量的西方康学界和黑学界的文章,没有一个不是对康德和黑格尔的解读错得相当离谱的,他们就是这样维系着西方哲学这个庞然大物。

虽然黑格尔对于康德的评述和批评也未必完全公平正确,但他对于康德的解读可以说是所有我见过的康学文章中最准确的,不过后人对于黑格尔的解读就又离谱了。西方哲学界有个传闻说黑格尔临终前说只有一个半人读懂了他的文章,我很好奇那一个半人是谁,因为今天西方专业哲学界解读黑格尔的文章基本上可以说是随心所欲乃至我看不到有哪一个半人可以被称为真正读懂了黑格尔。缺乏理解康黑哲学的能力是导致一个多世纪前西方反形而上学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对于作为西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创始人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困惑也自然是导致西方的反形而上学运动重要原因。实际上,人类文明史中的一个令科学界与哲学界颇感困惑的谜团是,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作为学生与老师共同生活在同一个修道院里多年,居然发展出非常迥异甚至表面看来对立的两种哲学(一句广为流传的据说是亚里士多德表明与柏拉图分道扬镳的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而这两种哲学都被后来的基督教教会接纳为正统哲学,更在科学界迄今也不理解的状态下,在基本上没有专业哲学界的参与下,正随着信息科学与前端物理的发展,逐步走向合二为一。

我上面提到的老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与黑格尔的哲学的共同特点便是它们都蕴含着丰富的形而上学的内容,而他们之所以难懂主要并不是很多人所宣称的语言的困难(虽然那也是其中一个次要的原因),而是人们在阅读他们的文章时自身形而上思考能力的缺乏,其最主要的症状就是难以将文中的并不一定很深奥的字面意思与生活中的逻辑联系在一起。相应地,这几个人的哲学被中西方哲学界普遍打上了“很难懂”的标签,意思是说即便是专业人员读不懂也不为耻。但专业哲学界的堕落其实远不止于此,他们常会把远比那些确实不太容易读懂的古典著作容易得多的书籍也列为难懂的清单中。尼采的哲学就是一例。尼采的文章我读的不多,但当我随便拿起一篇尼采的文章时,我会觉得他的写作风格非常的直白文笔舒畅无涩,虽然有着很多对于人生的细腻且也算比较精准的洞察,但绝谈不是难懂。他的文章与其说是深奥的哲学,更不如说是具有比较富于哲学洞察的诗作。但很多专业哲学界人士将尼采的文章也列入难懂的行列。在脸书上有一位专业哲学人士说他花了二十年时间来阅读尼采的一本书,真不知他花上一辈子的时间是否能读懂读黑格尔的一篇文章。当然,专业哲学界也不乏如海德格尔那样地读不懂古典哲学却善于做一些毫无实质性积极建树的故弄玄虚的所谓的大师。海德格尔的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戳破了专业哲学界的皇帝的新衣,带头宣告专业哲学这场戏落幕了,这想必因为作为戏中的一个重要演员他心里应该很清楚他们在上演的是一场什么样的随心所欲的荒诞戏!

可见,古典哲学为我们提供了暴露被认为是人类文明之基础的世界专业哲学界人士普遍缺乏过硬的形而上思考能力所酿成的内在危机的一种最好的透镜(实在不好意思用另外一种“镜”来形容)。

其实,如果能静下心来认真谦卑地努力阅读古典哲学,是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形而上的思考能力的。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可能出乎人们想象的关联性。比如,黑格尔在论述被后人称为他的本体论的“有”和“无”的关系时提到中国古人认为“前进就是回到原来的基础”,这马上让我想起了《道德经》中一直让我困惑不解的一句话,“进道若退”。黑格尔所说的“前进就是回到原来的基础”正是对这句话的极佳的解释。其实,我当时在市面上流行的自古以来(包括历史上所有的被认为是解读《道德经》的大师们)的解读《道德经》的文章没有看到一篇给出象黑格尔的这句话对于“进道若退”这么恰当的解释。尽管黑格尔在相关的文字中只提到了“中国古人”并没有提到老子,却帮我解除了对《道德经》中的一句话的困惑。

这里顺便提一句,黑格尔曾在Jena大学教“老子”这门课。因为找不到他的教材,不知他是自己对《道德经》进行的解读(如同今天市面上可以找到的成千上百的各种语言的自我解读那样),还是从某个中国版本进行的翻译或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解读。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他将老子的“道”翻译成“Reason”。不了解黑格尔哲学的人初看到这个翻译可能会觉得奇怪,因为这与其他人对于“道”的解释似乎非常的不同。但是,真正了解黑格尔哲学的人应该知道在黑格尔的哲学中ReasonSpirit的主观表现,并非只是我们一般人所说的reason,而黑格尔的Spirit的意思与老子的道意思是非常之接近的。因此,黑格尔对老子的解读似乎是具有他本身哲学的特色,而不是从他人那里抄来的。另外,黑格尔不但对当时的中文口语与文字之间的差别非常了解(比今天的大多数华人更了解),甚至对其中的一个发音Po所对应的六个不同意思进行了讨论,这让我高度猜测他能读懂并听懂中文,尽管我找不到相关史料记载这一点。

 

(二)复杂系统的分析

形而上思考被专业哲学界已经忘却了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功能就是查错和对问题进行诊断,尤其是对于复杂系统的查错和诊断。

与一般的简单系统相比,对于复杂系统的查错和诊断有两大难点。首先,复杂系统会因其错综凌乱的逻辑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在各种细节上而容易失去对整体特性的认识并失去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另外,复杂系统所经常涉及到的跨领域的知识也常会使得研究人员们因缺乏过硬的具体知识望而却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也是人们在试图对复杂系统进行逻辑分析时常忽略但在现实中却总是存在的因素,那就是人们的利害关系,社会压力及个体情绪影响。当研究人员能够很明确地给出系统的分析结果时,这些往往是不相干的因素或许就不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但是,当研究人员因系统的复杂性而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时,各种其它因素的影响就会增大甚至压倒一切。特别是,当利害关系,社会压力本身就是导致复杂系统之问题的原因时,试图找出复杂系统问题背后的逻辑根源就会因为超出了简单的表面逻辑而异常困难。

但另一方面,复杂系统通常具有的两个特点使得形而上的思考可以发挥其诊断优势。其一是当系统复杂之后,往往会在高层次上表现出超越系统的内在细节的复杂的宏观动力学特性,其二则是复杂系统往往会涉及到广泛多样的专业知识。而形而上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洞察复杂的宏观动力特性,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迅速把握不同专业领域所表现出来的共性,正好可以帮助人们对复杂系统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

过去这么多年里,我对不同的复杂系统做过很多形而上的分析,基本上可以分为纯理论的分析和直接应对生活挑战的分析。

纯理论的分析大概可以分为这样几类:1)对于大规模的复杂系统或未知领域的复杂系统的分析。例如对于复杂的社会逻辑系统(如公平分析等),对某社会文化领域的整体分析(如对专业哲学体系之所以衰败的复杂原因的系统性分析诊断等),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体分析,对于未知文明领域的探讨,等等;2)对于现有的具体学科内的复杂问题的分析或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的分析。例如对于社会经济体系的分析(如有关通货膨胀及货币政策的形而上分析等),对于物理学领域的某些未定问题或悖论性问题的分析(如对于宇宙的形状,正反物质不对称,光子的多普勒效应导致的能量不守恒的分析等),对于综合性工程问题的分析(如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制造飞碟,如何运用瞬间汽化制作水下刹车等),等等。3)对于社会人文的一般逻辑的分析。例如对于语言的动力分析,对于社会逻辑的一般性分析,等等。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凡熟悉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形而上分析的文章与当今的科学分析文章的最大不同为我的文章基本上是纯逻辑分析,即便是当涉及复杂的科学和工程问题时,也不会动辄使用繁复的数学,而最多只是极简单的公式或计算,但是却能给出由深奥的公式和大量的统计实验或计算数据堆积出来的科学文章无法得到的答案。鉴于当今的专业哲学界已经失去的形而上分析的能力,我的文章与当今世界的哲学文章的区别就更明显了,明显到了不需要在这里专门描述的地步。当然,我的文章与古典的形而上学的文章,比如前面提到的那几位古典哲学家的文章也是有区别的,这一点很正常,因为每个人的文章都会有自己的风格,这里就不展开讨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我这些年写的中英文的文章中去分析我所做的形而上分析的特点。

除了纯理论的分析外,形而上的分析对于我个人人生的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很多我迄今无法完全理解但一直出现在我人生中怪异的现象,我的人生成为了演绎形而上思考的一场无法回避的实习课,而其中最具有戏剧性的就是我当年在作IT时所经历的令一般人难以置信的各种奇怪的场景。

有关我所做的纯理论的形而上的分析,我这里将仅以公平悖论作为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以帮助读者加深印象;而有关形而上分析对实际人生的帮助,我将从形而上的思考在我以往的IT职涯中帮助我渡过千奇百怪的难关的经历中找出两个比较形象因而容易描述的例子来介绍一下。希望这些简单的例子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形而上的分析不论是在抽象理论思维中还是在实际的生活中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帮助。

1公平悖论

我这里选“公平悖论”为例主要有这样两点考虑:(1)公平的动力特性对于人类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公平的动力分析却是自古以来中西方哲学的一个遗漏之处;相应地,公平分析也成为了我的社会哲学的一个核心内容,而公平悖论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2)尽管公平悖论对现实社会生活影响深远,但却可以相对容易地用简短的文字对之加以介绍。

社会公平具有形而上学上的自相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公平的需求或追求公平的社会努力也可以作为触发或维持社会不公平的力量。或者我们可以说,社会公平与不公平在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都形而上地纠缠在一起。自古以来,学者们就完全忽视了公平的这种形而上学性质,尽管我们不时会听到不同的作家在各种具体问题的背景下提到公平悖论这一术语。

悖论 1. 公平述求是维持不公平的力量

描述:虽然社会不平等是社会不公平的最重要根源,但公平的述求是维持社会不平等的重要逻辑力量。

简单说明:通过否定对方要打破现状的合法性,同等社会地位的人对公平的诉求成为维持现有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力量。

悖论 2. 公平规则的悖论后果

描述:公平竞争的结果可能成为未来不公平的种子。

简单说明:例如,所有顶尖的体育明星都是通过公平竞争培养出来的。但是当他们变得富有和强大之后,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获得比其他普通人更大的不平等的优势。

悖论 3. 利益 冲突的公平之悖论

描述: 一群人对公平的要求可能意味着对其他人的不公平。

简单说明:例如,当涉及到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的利益时,任何一方要求公平对待都可能意味着另一方利益的损失。一般地,当社会之某部分的公平要求意味着更好的待遇,但降低工作强度(因而质量)的标准时,可能会损害社会其他部分的利益。

悖论 4. 公平的局部性约束

描述:公平的判断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回顾追溯或横向延伸。

简单说明:社会现实是历史事件的产物,总是受文化环境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因此,在处理公平问题时,我们可能需要考虑某些历史和社会影响因素;但是,这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因为我们不可能无限追溯公平问题的历史原因,也无法把所有现有的社会和自然条件都考虑进来;因此,必须在影响因素的某些点上切断所有公平判断。

悖论 5. 公平述求中对述求者本身可能存在的隐性不公平

描述:由于缺乏对相关背景的透彻了解,表面上公平的述求通常可能会在述求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存在着对述求者实际的不公平。

简单说明:在任何人类社会中,人们以公平的名义要求某种待遇但实际上却损害了自身的实质利益的情况并不少见。

。。。。。。

公平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之一,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其自相矛盾的本质绝不是为了破坏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本身;相反,通过纠正由于对公平的无知而造成的混淆,可以帮助将公平的概念置于其适当的逻辑位置。

本文中提出的悖论适用于一般社会背景,无论种族、民族、语言、专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甚至道德背景如何。它们在世界各地的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公平的这些自相矛盾的方面经常被人们以诡计多端的方式玩弄,以获得优于他人的优势。例如,在处理与公平相关的问题时,要么不合理地忽视某些重要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要么不合理地过分要求考虑一些遥远或不相关的历史和社会关联;当这种不公平的游戏发生时,通常会对控制游戏的人有利,而其他人则常因为缺乏对公平的悖论性的认识而无法为自己辩护。

本文所列出的只是公平的比较普遍存在的几点悖论特性,并不是对公平悖论特性的穷尽。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够帮助读者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公平悖论特性。

 

2在我的IT经历中令我受益的形而上思考

我过去的IT经历是典型的形而上思考的实习。这是因为我的IT经历极其古怪,除了最初两年刚转入IT这行时做过一些基本的建构项目,后来几乎我所参与的所有的IT项目都是以对现有复杂系统的复杂问题进行查错修改为主,而且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莫名其妙的不友善,甚至是百般刁难非常敌意的环境中进行查错。

其中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在我刚获得进入某个机构的软件系统的登录权后,就收到一个Excelspreadsheet文件和一个文字档的System Update Requirement Document,让我把那个spreadsheet中的几百行的数据按照那个Requirement Document输入到他们的数据库中,而且告诉我如果发现现有的数据库的Table中缺少Column,就增加Column,如果发现缺少Table,就增加Table,同时要把由于数据的修改造成的系统前端出现的breakdown修补好,这意味着我需要修改他们的前端程序,整个项目限时两天完成。对,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两天完成“!

那不是一个简单的系统,而是一个世界超级银行的运行了十多年的完整的middle office的内部网站。在这之前,他们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让我在他们手头有闲余时间的时候坐在他们旁边给我讲解一下如何操作他们的系统,或把我叫到他们的一个会议室中,在黑板上给我画个流程图,就是不让我进入他们的系统去看其中的软件。

一开始几天我连进入email的权限都没有,等能进入email后,他们仍不给我进入系统的权限。而一旦获得进入系统的权限后,就要求在两天内完成上述基本上属于不可能的任务(连那个小组的组长BA都无意中说出那是一个Impossible的任务)。而这个项目中最离奇的一点是,尽管我所在的小组的成员都坐在同一地方,我被告知若有问题只许问其中的两个BA,而这两个BA中的一个已经挺着大肚子,没几天就歇产假了,另一个是小组组长,非常忙。更重要的是,这两个BA有一个共性:他们都只懂系统的requirement,对系统的编程一无所知。但是,我被反复明确告知不允许去打搅该小组的除了那两个BA之外的任何人,也就是不许去打搅任何一位懂得系统程序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一旦我在数据库修改或程序修改时遇到困难不会有任何人来帮助我,而且意味着根本不会有人告诉我他们的数据库和系统的程序的构造设计是什么样的,我必须象骇客一样地自己去找出他们的数据库和程序系统的结构!更具体地说,我不但必须自己根据他们提供的文字挡requirement去判断那个spreadsheet的每一行的上百个column中的每个数据对应的是哪个table的哪个column,以及需要增加哪个table或哪个table缺少哪个column而应被添加column,而且还要自己去判断他们的系统的哪个软件程序会因为我新加入的数据而出现问题,并自己去修改那个程序。

如果你认为这已是不可能的任务了,那么更不可能的来了,就在那两天的每天上午,这个小组在印度的成员不停地给我发短信,除了一开始的帮我设定密码和权限的短信与我有关之外,大部分的短信与我当时要做的事没有直接关系。比如,在分给我的仅有的半张桌子(其他组员都是一张半桌子)上放着一台Desktop,不许我用,因为那是某个在印度的组员用的,而他也会发给我有关那台电脑的短信,诸如让我帮他重新启动电脑等,而如果我稍微慢一些回复印度那边的任何一个人的短信,那为作为小组长的BA就会走到我的位子上问我为什么不回复小组其他成员从印度给我发的短信。许多年后有人问我是否得罪了谁,我说我刚去没几天连其中的人的人名都叫不全,能得罪谁?就算我得罪了其中的某个组员,他敢那样去得罪刚雇佣了我的主任老板吗?

感谢上帝,两天后我不但完成了那个不可能的任务,而且还找出了他们给我的那个几百行数据中一个缺陷。当我发现那一缺陷时,我理直气壮地去打搅了他们中的一位懂系统的华人组员(此人人不错,但是在那个环境下,她也不敢违背上令);当我指出那一缺陷时,她经过验证承认那是他们的数据的错误。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印度的tester随后进行的test中找不出我半个错误!

当我完成了任务后,没有一个人给我鼓励,主任老板更是直接在电话会议中骂我Shit。看来就如那个BA小组长事先透露的,他们根本没有料到我会完成那个任务,因此我的完成任务让他们反而很不高兴。

这里我必须再次强调,如同我在做IT时的所有其它经历一样,我认为都是一种奇迹,是上帝的恩典使得我能完成那在谁听起来都是不可能的任务。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我所发现的那几百行数据中的错误是在最后一行,那时我已积累了足够的信心能肯定那是一个错误;但如果那个错误出现在第一行,真不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再比如,如果那些人不是过度自信根本没想到我会完成那个任务而事先设置更多的麻烦,我也不知道会是什么结局。总之,上帝一直在眷顾我。但另一方面,就如同我在其它所有艰难的IT项目中一样,我在那个项目中所大量运用的就是本文这里讨论的形而上的思考。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可以让人快速地克服各种困难找出所面对的系统的逻辑脉络来。当然,这里的前提条件是有上帝的恩典!

如果上面这个例子听起来过于玄幻,下面这个相对比较平淡的例子可能更容易让读者体会形而上思考的特点。

那是我在另一家机构中(一家可以在某个国家发行货币的超级银行)的经历。与上一个例子相同的是,我刚进去,谁都不认识的时候,周围的人就开始表现出莫名的不友善来。那是一个坐在交易楼层的风险管理组中的IT小组,与我去过的其它的IT部门不同的是,这个小组的所有的人都是Excel专家,不论是界面操作,还是编写Macro程序,还是与其它的系统或数据库连接,都非常在行。我进入该组时应该是其中唯一的一位对Excel只知道皮毛的人了。

但是,他们每天早上都要定时自动启动的大量的Excel程序的运行有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经常会crash,而且当别的系统软件运行时调动他们的Excel程序时也常会自动crash。那一组的Excel专家们几年里怎么也找不出其中的问题,而且看来几乎每一个Excel文件都会时不时地crash。不知是出于培训我的好意,还是故意刁难,组长就把解决这个难题的任务交给了我。在几天之内,我这个在组里唯一的不是Excel专家的人将所有当时交托给我处理的Excel文件的crash问题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以后还陆续解决了一些剩余的。

那个小组还有一个运行了10来年的每天一早要启动的核心程序。那个程序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与欧洲的一个数据服务器对话以获取数据,但是,它几乎没有一天不crash的。所以每天都需要重新启动若干次才能完成这个所有其它系统程序都依赖的自动程序。修正这个问题的任务又交给了我。很快我把这个问题也给他们彻底解决了。其原因是那个程序每次启动要运行3个多小时,而在这3个多小时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网络不稳定或对方服务器的原因会经常造成中断,因此要重新来过。我通过修改程序的内在结构而将那个程序从3个多小时减少到只需3分钟就可以完成运行,这样基本上就避免了因网路或对方服务器的原因而中断。

更有意思的来了。那家机构每天的交易数据再经过机构内部各部门循环处理之后,同样的交易结果的数据与原始数据对比会有10%的误差。而他们长期以来就在那个10%误差的状况下进行运作。这个任务又落到了我的头上。其中几乎涉及到整个系统的所有程序。当然,我还是轻松地将这个问题给他们解决了。

上述两个不同项目的例子的一个共同点是,小组中所有人都比我更了解他们的系统,他们甚至可能比我更熟悉其中所涉及的某些技术(如Excel,及各种金融产品的交易等),而且他们都是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及工作资历的华尔街的技术精英们;但是,他们长期努力(他们几乎天天加班到很晚,我每天按时下班,这也是后来让他们看不惯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对我来说那也无所谓了,因为从我加入的第一天起他们就没有给我过好脸色)而无法解决的难题,我总可以轻松地解决。这是因为那些技术精英们所缺乏的就是对于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逻辑的感知和认识,而那正是形而上思考所具有的优势。因此,在技术的层面上,形而上的思考帮助我能够超越他们在具体技术知识或具体系统知识上的优势。当然,比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上帝的眷顾。

以上只是过去那些年里我所经历的数不清的运用形而上思考解决IT问题的例子而已。而且无一例外的都是刚到一个新的地方,谁都不认识呢,周围人就开始发难。当我把他们认为不可能的任务完成后,他们就可开始准备让我走人,从不含糊。不仅如此,他们付给我的收入也从来都低于那些水平远低于我而且学历(本人是加拿大名校麦吉尔大学的博士)经历也都比不上我的人。我这里指出这一点是让读者体会到形而上的思考可以帮助在非常恶劣而且充满敌意的环境中完成极为困难的任务。

虽然我至今也不理解为什么在美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的精英行业里我会遭遇到那样的状况,但是我始终能感受到上帝的关爱,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上帝的大能之手一直在帮助着我,否则的话,形而上思考的威力再大,对方也还是可以给你制造你无法逾越的难关。但另一方面,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困难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了我磨砺我自身的形而上思考的机会,不但对我自身的哲学素养的成长极为重要,而且帮助我可以对整个世界的哲学界的衰败的症状及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对人类社会整体的危机的种种根源进行深刻的分析,以及对科学界所面临的逻辑挑战进行深刻的分析,等等。

 

结束语

在列举了过去几十年中形而上的思考在我人生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几个例子之后,我们再回到这个基本的问题:为什么形而上的思考可以有如本文所列举的各种功能,甚至可以在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各个专业领域之内完成那些领域本身所没有做到或难以做到的事情?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就回到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最初给形而上学下的定义:形而上学是关于抽象存在(being qua being)的一般特性的学科。

这个定义听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以至于今天的专业哲学界已经基本没有人能够理解或真正在乎这个定义了(只要你去查一下市面上关于形而上学的定义就可明显看出这一点)。但实际上这个定义所反映的才是形而上学的本质,也才是形而上学之所以具有可以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效能的原因。相应地,这个定义也回答了为什么专业哲学界在摧残了形而上学之后会走向死亡,为什么基于数学与测量和实验的现代科学在缺少了形而上学之后会在前端高难领域陷入迷茫 ------这是因为所有的具体存在之间有着如亚里士多德当初意识到那种抽象的共同特性。。。。。。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强烈的谴责脸书论坛坑害人的做法
2020: 这是中共残酷压榨剥削民众的一个罪行
2019: 经济下滑迫使中国对川普认怂
2019: 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港人
2018: 世界杯热火开赛,火爆荧屏,收视第一
2018: 宋茜携《结爱》领跑五月网络数据
2017: 郭文贵身后 比天还大的老领导到底是谁?
2017: 中国最危险女人 传胡舒立被带走调查 zt
2016: 中国已落入极权民主制陷阱 zt
2016: 中国的教育如何培养出了自干五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