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中国学界现状:博士是什么水平?/清华重官轻学重权轻道很严重
送交者:  2021年06月07日08:20:16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中国学术界的这种状况,和九十年代和〇〇年代的大多教授/博导都没有接受过读博专业训练有关。这又和六四屠杀造成国内政治、学术环境恶化,导致大量留学人才不归,大有关联

相关文:读《中国学术腐败将动摇国本

一位清华博导的反思:我们的博士到底是什么水平?

手选荐读 手选杂志 5/30/2021

作者:张建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量子根(ID:lzg-zl)

Image

与人欢饮。入席时初次谋面的人照例被隆重介绍。介绍到我时,说:“这是政法大学的博士。”对面立即有人热情响应,端起酒杯,做敬羡不已状。

听到“博士”两个字,忽然感到一丝气馁,觉得这两个字颇为羞辱。

在中国,博士早已车载斗量,何足道哉。何况,虽有博士头衔,谁敢扪心自问“我确是‘博士’吗”?


当初站在校长面前,看他将我的博士帽穗从一侧移至另一侧,也曾生发出一种喜悦感。如今细细想来,却隐约感到不安。

曾经戏言,再过五年,把王府井大街南北口一堵,挨个问,都是博士。


在凯歌高奏文凭“大跃进”当中,博士队伍迅速扩大,浩浩荡荡,集团成军,产出速度和规模堪比海啸。

根据教育部2010年年底统计数据,2000年毕业博士1.1万人,到2009年已有4.9万人,一过头翻升近5倍;从招生人数看,2000年招收博士生2.5万人,2009年竟达到6.2万人,增长2.5倍。仅2009年,博士学位授予数就高达4.7万人、在学博士生24.6万人。

几年以前,我国博士人数跃居世界第三位,次于美国和德国。如今超德越美,成为世界第一,俨然“中华人民博士国”矣。 Image

2010年研究生招生数目继续扩大,其中硕士研究生扩招5%、博士生扩招2.5%。这些数字,连海峡对岸都看得傻眼,台湾《旺报》10月26日转述美国德州理工大学来自中国大陆的教授蓝云之言,称与美国大学相比,大陆招收的博士生“人数多得不可想象”:这在美国大学是不可思议的。像德州理工大学3万多人,一年毕业的研究生也才200名。

我曾问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教授,了解其博士生招生规模,得到的答案让我稍感惊讶。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每年拟招收博士生十人,但招考难度大,不但需要通过笔试,还要进行学术水准评估,以及口试,许多人知难而退,不敢问津,因此常常不能招满十人,一般招收五六人而已。

在台湾大学读博士,颇不容易,需要满足严格条件才能毕业,比如至少要到外国留学九十天以上,还要发表特定数量的论文,毕业论文的水准要求很高,决不可能蒙混过关,因此从入学到毕业一般要经过六年到八年的时间。

在台湾,一般有志于学术的才会报考博士,官场人士的博士比例不大,其中有些是学而优则仕,在学界成为知名教授、学者之后,被延请、任命为部会首长,如林山田教授、翁岳生教授、苏永钦教授等,或者自己投身政治,参加选战,马英九就属于这一类。为了仕途前程而到大学混一个博士学位的,即使有,恐怕也寥若晨星,与中国大陆的情形决不相侔。


中国大陆博士生数量庞大,这种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一味扩招,造成每年博士多则多矣,学术水平和品质却不见提升,甚至有所下降。

Image

以法学为例,本来博士论文需确立一个命题,但几乎所有论文都只有主题没有命题,在某一主题(如“反对强迫自证其罪”)之下,将主题涵盖的内容方方面面都写到,其中当然少不了外国资料和历史沿革的铺陈,篇章结构往往都是教科书体例,通读全文,字数不少,黑压压密麻麻,就是看不到有任何创见。

这也就罢了,有人还会拿论文集似的博士论文去蒙取学位,题目十分空泛,内容浅陋可哂。即使这样的所谓博士论文,也都能顺利通过,答辩委员会都是友好委员构成的,即使交来的是一坨屎,也都能被评定为合格。


如今博士学位的取得确实容易,在校生三年能抱得博士证书出门,在职生一般也能在四年以内胜利毕业。

本来一些学校确定了取得博士学位应在一定规格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特定数量的论文,于是有门道的学生就去拉关系、肯出钱的就去买版面,一些学校见学生不容易达到毕业标准,就降低标准,放低门槛,于是乎智愚贤不肖,皆大欢喜,毕业时都可以跳着脚向空中扔方帽了。世上无难事,才滚锅冒泡似的涌现满坑满谷的博士。


博士之所以泛滥,原因在于我们忘记了博士生培养属于精英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培养博士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术人才而不是各路豪杰。

Image

曾听一位留学日本的朋友谈起,他的导师田口守一教授担任教授已经三十年,只招收过四个博士生。换了中国,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常识是,博士文凭既不必要也不应该普及。这个社会实际需要的博士根本就不是每年要千取万,如今博士成群,每天在校园里到处施施而行,有时蜂拥而过,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就难免要愁得眼眉直往下掉毛。

不照顾社会需求胡招乱招,小则连一些自视甚高的学生也惊觉理想的工作已经没那么好找,大则使我们成为低劣文凭泛滥的大国。

我们早晚有一天将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博士吗?



资中筠:清华,重官轻学,重权轻道很严重

ZT 文化之源 5/30/2021

https://mp.weixin.qq.com/s/WeSgNGkuzUs1UO2vPFx8gQ

资中筠:清华是我母校,我很爱他,如今变成这样子,我特别生气

Image

资中筠


当今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曾说过两句话,现在一直在流传。

一是说清华大学“聚天下英才而摧毁之”。

二是“如果当前教育状况不变,中国人种会退化”。

这两句话是极而言之,先解释一下,因何而发。


什么事情引发我说出“聚天下英才而摧毁之”这样的话呢。应该说不只一件事。当然也不只是指清华。

当时最使我生气的是,在清华百年校庆时,印发的宣传资料中,有标志性的清华二校门“清华园”图,门框上从上到下印满了很多与清华有关的重要人物头像。我想要找梅贻琦校长和一些知名老师的人头,非常费劲,最后在靠下面的地方找到,小得几乎难以辨认,有的名师就根本找不到。

在门框上方显著地方的大头像,全是政界大领导,是按级别来排列的。你要找历届校长和名师,却小得看不见。我对此很生气,这是典型的重官轻学,重权势轻道德,这种风气很严重。

像这样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所传达的,是非常趋炎附势的精神。这样塑造出的人格是什么样的?能考上清华的学生至少大半是非常聪明、用功的,应该是可教的英才,可是一进门就受到这样的一种熏陶,从价值观上就给摧毁了,就是培养势利小人,所以我说了这样一句气话。


这是当时的感慨,但这个感慨由来已久,最近几十年这种趋势急剧加剧。1991年清华80年校庆,我作为校友返校,情况还比较正常,跟很多老同学按班级或当年的社团自己找地方组织聚会。

到90周年校庆时就不太正常。因为据说国家领导人要来参加,正日子校园戒备森严,大礼堂的庆祝会按级别和知名度发票,有身份有地位才能进去。一般校友的活动前一天进行。

第一位讲话的“杰出校友”却不是清华毕业生,但他是政界领导。从那时起,返校节已经变味。

到了百周年校庆,就完全变味,在人民大会堂活动,完全是官方活动,不在校园,按级别讲话。


清华是我的母校,我有很深的感情,但变成这样,我特别生气。那么,学生无论有多优秀,在这样的氛围下,他的价值观、世界观、是非观会如何?是非常值得忧虑的,所谓天下兴亡,指的就是这个精神取向,要往哪个方向走。

2003年清华文学院重建十周年的时候,我也讲过,一个大学的文科的目标是出大儒还是出大官?以什么为荣,哪个更重要?因为那次大会在我讲话之前,一位先生大讲了一通清华出了多少部长级以上干部,中央领导人等等。

所以我说的“摧毁之”,首先指的是官本位。另外是崇富。清华培养高科技人才,可能出很多企业家和科学家,很多人因此致富,这是好事。但每个同学心里想的“成功人士”以什么为标准?

如想到比尔·盖茨,是想到他的几百亿财富,还是想到他当时出于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创造出微软这样的新事物?

乔布斯也是一个榜样,当想到榜样的时候,是想到结果发了大财,还是一无所有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探索,有所创造发明,这个价值取向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位大学教授(不是清华的)居然对学生说,到你四十岁的时候没有赚到4000万,不要来见我,而且还理直气壮,教育理念堕落到这个程度,幸亏从反响来看,还没有为多数老师所接受。


最近又发生了一件事,证实大学的精神是相当堕落的。北大、清华争高考状元,简直不可思议。我碰到好几位北大的教授,觉得很丢人。

这与现在的评比制度应该是有关系的。就是要争学校有多少成绩优秀的学生,但学生又不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学校有本事,应该把差生培养成优秀学生,那才是教育的宗旨。抢现成的算什么本事?而且是顶级的大学,做这样丢脸的事情。

更糟糕的是用奖学金引诱,等于学生要选择谁给钱多上哪边。学生还没进学校,就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诱惑,我有本事的话,人家拿钱买我。本来他的志愿是上什么系,学什么专业的,这个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哪个学校给的钱多上哪个学校。


整个教育观念在顶级大学都扭曲到这个程度,我们的民族在精神上从来没这么堕落过。我们有过腐败的王朝,有糟糕的贪官,但在教育的领域还没有到过这样的程度。

在我说了“摧毁之”那句话之后,我想一定会有非常多人反对。结果出乎我意料的是很多人同意,并且有人告诉我,“摧毁之”到大学已经晚了,从中小学就开始了。中小学生在受学教育的时候,就在被摧毁中,极端的例子是据说考上重点大学比例特别高的那个对学生进行“魔鬼训练”的中学,而且受到家长欢迎,当地政府引以为荣。还有别的学校也想效仿。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这与单一的升学率导向以及社会上的一些坏风气传到学校,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我认为假如再不改变方向的话,人种就会退化。一代不如一代,原来的学生变成老师,慢慢的,前人所坚持的教育理念就失去了。


我说的是“将要退化”,但有教育界的人告诉我,其实已经退化了。所以这种状况非常令人忧虑。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一付对联一分思念
2020: 历史真相
2019: 华盛顿祭出狠招 要拿在美国上市的中资公
2019: 失败的代价
2018: 蔡英文是棋子还是棋手
2018: 敢查税?敢减补贴?市场立马死给你看!
2017: 薄瓜瓜太无耻,被暴料企图翻案
2017: 离开台湾赴美国 王丹临行前一席话惹岛内
2016: 别要求太高,其实王毅还是不错的 zt
2016: 从“怒斥”到暴力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