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纵之才 |
送交者: 2020年11月21日03:22:53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了不起的人。这个很容易被承认,因为尝一尝就知道了。
发现真理就不像吃螃蟹那么容易被承认了。
一是因为人们由于受着习惯势力的影响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大多数人对自己不理解的东西总是取怀疑、拒绝,甚至是反对的态度,尤其在涉及到眼前利益的问题时,就更是如此。
二是因为对真理的验证需要过程,而这个过程谁也不知道可能会有多长。
因此,从来的先知先觉者都是孤独的,因为他们的思想和主张总是超前于常人。这样就导致他们在当时往往因为不被人理解而遭到嘲笑和反对,要等到这些人被失败的挫折教训之后--这也许等上若干年--才有被接受的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原因。
可惜世上有许多事情,等到被多数人理解和接受的时候,已经无法挽回了。
毛主席就是这样的先知先觉者,因此他的许多“防范于未然”的思想理论也不例外。
对毛主席的不理解,贯穿于毛主席的一生。这种不理解,使他在自己的革命生涯中,饱受磨难,也使得中国革命数度遭到危险的挫折。
在湖南农民运动的问题上,在“井冈山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上,在“农村包围城市”的问题上,在支部建在连上等等许多的问题上,毛主席的意见都是跟中央相左的。但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长征时期的四渡赤水是中国战争史上的神来之笔,也是毛主席战争生涯中的得意之作。但在当时毛主席第三次提出渡赤水就遭到了与会的二十多位将领的一致反对。然而,形势的发展不出毛主席所料,遂收回成命,同意三渡赤水。 黄克诚将军在对毛主席的评价中还说过这么一句话:当时毛主席比我们高明了不知多少倍。
连自己领导层都搞不懂毛主席的战略战术思想,何况蒋介石!
苏德之战到最艰苦的1942年时,毛主席远先于其他国家的统帅,于10月发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一文,在文章中作出了这样的预言,并且还准确地预见了苏军反攻的时间和地点。他对国内战争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变化等等的预言,看看他在《毛选》中对许多战役的决策计划,你不能不惊叹他的预言之准,竟无一落空。
再比如全国解放前夕,毛主席就预见到“因为胜利,...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而我们队伍中一些“不愧英雄称号”的“意志薄弱者”在资产阶级的“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便提前告诫全党要防止“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强调地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但是这些意志薄弱的英雄们不认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们认为从此天下太平了,他们最需要的是享受胜利的成果。他们根本不理解为什么古人要说“守业更难”,也不知道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更替的根本原因。
因此,他们对毛主席的提醒和警告是很不以为然的,对他搞的许多政治运动更是反感,对毛主席所说“如果弄得不好,资本主义复辟将是随时可能的”,他们是根本不相信的,反而认为他是“错误估计了形势”。 我毫不怀疑,如果第一代领导人今天都还健在的话,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对毛主席有新的认识。
钱学森说过:“如果丢掉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
1988年10月27日,王震在中南海办公室对几位理论工作者谈话说:“毛主席比我们早看五十年!”
朱老总更是直接地说:“在很多重大事情上,毛主席的决定总是让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有很多人反对,但事情过后,实践证明他总是对的。”因此,他说:“就是把我一刀劈成两半,我也不会反对毛泽东。” 朱老总说:“我们要支持老毛,老毛读了很多书,很有知识,很有智慧,相信他一定有办法的。”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毛主席一生读书之多,怕是十万卷也不止。媒体报道过整理毛主席藏书一事,说从主席逝世的1976年开始整理,到新世纪之初时,已经整理了九万一千余册,但是,还没整理完。
而且大多数的书上都画了两个或三个圈--表示看了几遍。每册书里都有批语,因为毛主席是“不动笔墨不看书”的。
毛主席在日理万机之中读书竟如此之多,令人咋舌。但是,仅是书读得多并不代表就能解决实际问题。我国的历史上不乏纸上谈兵的军事家。他们熟读兵书,却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具体的实际的问题。
所以,他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能把书本上的东西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而且运用自如。
因此,我觉得朱老总的“老毛读了很多书”只说出了一部分的原因。
毛主席历来强调“理论必须和客观实际相结合”,他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使用”,就是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就说明理论运用得是否正确那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和修正。想用好理论,那首先就必须真正全面地了解实际的情况。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毛主席的一句名言,也是他一贯坚持的原则。
没有发言权,自然更不应该有决策权了。否则,前者就是胡说八道,后者就只能是胡作非为了。
调查研究,使毛主席做到了“知己知彼”。但知已知彼就肯定能做到百战不殆么?我以为不然。
因为能否战而不殆,还取决于“知己知彼”之后,能否作出正确的战略战术的决策。
红军几次反围剿的胜利与失败就是明证。
如何才能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致“百战不殆”呢?这就完全取决于决策者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了。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马克思对于人类有两大贡献,一是剩余价值;二唯物辩证法。
实践证明,唯物辩证法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唯一正确的法则。
毛主席可谓深谙这一法则的真谛,运用起这一法则来是驾轻就熟,炉火纯青。
他之所以能先知先觉,能预见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就是因为他洞悉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使得他无论是在力量悬殊的抗日战争和国共战争的舞台上,还是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表演起来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且游刃有余。
他完全是在他的“自由王国”里“闲庭信步”。
因此,他先知先觉的原因应该有三:一是博览群书;二是调查研究;二是学以致用。
毛主席在他的哲学名篇《实践论》中有这么一段话:“伦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伦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毛主席是不是这样“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的人呢?
我想,他一生的实践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这样,他的许多比别人超前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意见在一个阶段或一个时期内不被人理解甚至反对,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因此,他的思想,坏人反对,是出自本能的害怕;好人反对,是因为自己不懂。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9: | 中国人的小聪明其实是一种缺德 | |
2019: |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 |
2018: | “王健之死”郭文贵纽约新闻发布会内容 | |
2018: | 俄罗斯宣布2030年后登月 还要送“阿凡达 | |
2017: | 美国杀人狂魔去世 | |
2017: | YouTube等封杀郭文贵有合理性 | |
2016: | 特朗普任期内,中美或有一战! | |
2016: | 希拉里·克林顿:站起来不容易 | |
2015: | 党国殖民政策是“恐怖活动”的根源之一 | |
2015: | 奥朗德说的对:这是战争, 经济战争 z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