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初留意这次纪念南京大屠杀活动是在11月下旬,加拿大文学社发起的"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对联接龙"帖。后来在无锡协会群里看到会长沈浩呼吁参加12.9追思会。笔者跟帖,倡议老乡要积极参加,便被沈会长拉入"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筹备群。
入群的最初,笔者被那长长的捐款单给感染了。其中象黑龙江商会的"上不封顶,但不少于$2000"留言更是令人震撼。12月9日追思会后,笔者与四川商会会长王浩简短交流,她说会员们捐款都非常积极主动,还告诉她: 若活动差钱,尽管开口,他们愿意多捐。这些胸怀民族大义的商人出钱,咱们平常百姓更应该出力,起码出点时间,对不? 其实,慷慨解囊的不光是富有的商人,还有平常人,如王培忠教授,无锡协会的陆灵燕等。
许多人以这样那样的借口,说时间忙,有其它安排冲突,不能参加活动。笔者却看到一些平时以"时间为金钱",忙得连周末都不能歇着的忙人们出现在各种活动中。譬如,大家知道,星期六是地产经纪的黄金时间。然而,在12月9日星期六的追思会上,笔者却见到了多个熟悉的地产经纪,有Max姚,薛烽,David 杨,以及前面提到的王浩等。在12月13日的烛光悼念会上笔者再次遇见Max姚。当听到称赞时,他谦虚但坚定地说:"应该的,必须的!"
还有些人以"不关心政治"心安理得地置身事外。对此现象,在一个文学群中受人尊敬,参加了两次主要活动(12.9追思会和12.12公祭会)的冯教授袒露了他的心迹:"我一向少参加社区活动,但这次不同。这是历史的伤痛,民族的奇耻大辱,对文明的残暴。我们必须发声,为历史真相,为世界持久和平发声!"
由于各种原因,本次系列活动并未在中文媒体广泛通告报道,以至于许多人抱怨没得到消息,错过了机会。但各协会纷纷自发地在微信群中通知号召,用接龙帖的方式相互敦促。下面是与笔者相关的几个群的出席情况:
无锡协会/商会群注册人数271,刨去不在多伦多的,也就200左右吧。40人参加了12.9的追思会(20%)。
加拿大文学社注册群友167人,在多伦多地区的约有100人。社长/群主原野(杨海军)早在11月25就发起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对联接龙,共收到25个群友精心撰写的对联(http://mp.weixin.qq.com/s/Ok8_f1CiP4QhkGtuxmhoHQ)。在12.9追思会前,群友自发组织接龙报名,前后有10多人告知参加了各种活动,出席率为10%以上。
一老年乒乓球俱乐部PP4H有注册群友19人。笔者观察统计,前后共有8人参与了这个系列活动,出席率高达42%! 其中的马先生更是三个主要活动,12.9 追思会,12.12公祭会和12.13烛光悼念会都参加了。
这些群体的出席率都远高于本系列的平均出席率(笔者估计,各系列活动总共有约5千人参与,除以大多伦多华人总数50万,出席率为1%)。而且,这些数据都是根据已知的出席人数计算的,若加上不作声自己去的,比例更高。还有,据笔者所知,有比以上三个做得更好的协会群。
笔者的观点是,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仅为了纪念那80年前死去的人们,也不仅仅为了讨还正义。更重要的是,对海外华人来说,以此活动加强团结,显示华人的力量。笔者在上面三个群中宣传的宗旨是"为民族讨还正义,为华人争取地位"。这宗旨就很好地回答了少数人"为什么要为80前的旧事大动干戈"的质疑。
这些数据说明,若能更好地组织,明确宗旨,媒体能主动配合作宣传鼓动,而不是被动地等邀请,没邀请就不报道,那出席人数会更多。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海内外媒体无任何邀请,大家齐努力宣传,造成民众人人知晓,人人关心,人人奉献的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杭州的亲戚告诉笔者: 当时他周围最常听到的问候语是:"你捐了吗?" 倘若在这次争取民族大义的活动中,也能呈造成这样的风气,大家相互询问:"你出席了吗?" 那出席者就不是区区数千,而是数万。在此情况下,非华裔媒体何敢忽视这深得人心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