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向孩子们指出了最容易陷入的“思路不清”的误区:不能在心里希望一个理想社会实现,就认定它能实现;要避免“情绪化的思维”,走极端的思路“对个人和国家都会造成最大伤害”;思考要从事实出发,而不要从观念出发、从主义出发
老高按:读到美国华人学者林达在爱思想网上刊出的一篇短文《美国公民教育第一课》,我感到,她敏锐地抓住了一个被许多中国人所忽视的问题。 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制度与文化孰为优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和“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人民”这两种观点,也多年相持不下,各有论据。但不管哪一派,都承认提高民众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认识一些大陆的朋友,不为名不为利,长年累月、锲而不舍地从事乡土教材、少数民族地区教材和农村图书馆建设,或者创设面向留守儿童的设施,公民教育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这些教育的热心人,出于理念、出于热忱,千方百计地与当地政府搞好关系,获得他们开绿灯,至少是不下绊子、施杀手。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林达所介绍的《公民读本》,就很值得中国人参考,哪怕我们这样已经人生晚年的人,了解一下这些本应在“人之初”就接触的道理,也会很受教益。 公民教育课程从几年级开始设置?这些读本是给小学生的还是给中学生?林达没具体说。美国学校对开什么课和选什么教材,有很大的自主性,不是全国统一。但从孩子开始抓起,殆无疑问。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就算在中小学就开设公民教育,效果又如何呢?美国还不是社会问题丛生,欠缺公民素质的人比比皆是!别的不说,读本苦口婆心地规劝“做个好的家庭成员”,但是看看美国的问题家庭占多么可怕的比例吧。 对这些讥评,我的回答是:建设一个好社会,是个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谁也不会幼稚到幻想“一招鲜,吃遍天”,或者,自信到像毛泽东所说的“下了一滴酒精下去,细菌就不活动了”。 我还想起两句俗话可供套用,一句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却可能在一天被摧毁。另一句是:公民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公民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美国公民教育第一课
林达,爱思想
公民教育是个一直在谈的话题,许多中国学者都意识到,建立公民社会,要从公民教育做起,要写出高质量的《公民读本》来。 美国很多学校有公民教育课程,《公民读本》的教材很多,一般是学者写的,各地学校的老师从中选挑。可是,他们的大原则在那里,课本也就大同小异。
公民教育的前提:了解你自己
我随意挑了一本看看。那是密歇根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写的。前言里引了一个伟大哲学家的话:“了解你自己。” 课本认为,你要做个好公民,先要了解你自己。 这一部分,一共谈了四章。 从第一章,“你:一个人”开始,谈“一个健康的人”、“你和你的个性”、“和他人相处”,直到“做个好公民”。 第二章是“你:一个学生”,谈“学习能力的不同”、“改善你的学习”、“清醒的思考”。 第三章是“你:一个家庭成员”,谈的是“家庭是不同的”、“家庭的问题”、“做一个好的家庭成员”。 第四章才是“你:一个公民”,谈“你生活中的政府”、“政府存在的理由”。
《公民读本》如此开端的原因,是此书在开篇第一句话就告诉孩子们的,这个国家“建立在这样的一个理念之上,就是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它的政府制度、经济体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建立在这样一个理念之上”。 你作为一个人,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个制度下,你必须能“自由买卖和拥有,你自己决定做什么”。而政府只是为你服务的机构:“当政府是你的仆人,你是自由的;当政府成为你的主人,你就像一个奴隶那样,不再重要了。”课本还告诉孩子,由于“个人是最重要的”,政府就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生意人,生意人就不能欺骗顾客,工会必须要代表它每个成员的利益。因为“个人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 课本同时让孩子们认识自己,尊重个人,不是惟我独尊。作为个人,人都是有不同弱点的,而自己的弱点是需要认识和改善的。一个好的公民是有民主性格的。课本对民主性格的总结,我觉得简直就是中国人的老话,译成中文很准确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愿意被伤害吧?那么,你不要伤害他人。 因此,课本教育孩子,必须学会控制自己,“一个好公民是一个善于调节自己的人”、“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善于思考的人”,在以上前提下,才应该是“一个能够行动的人”。 一个好的公民是忠于自己国家的,这意味着你对国家是取建设性、而不是毁坏的态度。假如政府做错事,你严厉批评政府,那是希望它改善,这就是建设性。假如你明明发现国家在走向错误的道路,你却还是说,走得好走得好。那是一种毁坏的态度。
公民的好品质:清醒地思考
作为一个准公民的学生,《公民读本》告诉你,学科“分数对于精神活动的衡量,是非常有限的”,好分数只在测定“学校的成就”,而不是在测定你“人生的成就”。“智商是在改变的”,而“智力是不同能力的组合”。作为准公民,要学会“清醒地思考”。课本认为,能够清醒思考,是做个好公民的最基本品质之一。假如不能清醒思考,给你民主权利,你照样可能被人操纵和利用。 那么,如何才能清醒地思考呢? 首先是,“你的思考必须在事实的基础上”。所以,非常简单的前提是,你有权利知晓全部事实。作为一个为公民社会服务的政府,就必须让信息自由流动,让公民们能够得到全部事实。没有这个前提的社会,就很难有合格的公民。课本还建议学生,不仅知晓事实,还要“不断认识最新发现的事实”,知晓事实之后,一个清醒的思考者“要能够解决问题”。 课本向孩子们指出了最容易陷入的“思路不清”的误区。 首先是不能有理想化倾向的“愿望思考”,例如,不能在心里希望一个理想社会实现,就认定它一定能实现。 还有,要避免“情绪化的思维”,课本告诉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偏见的。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事情,可是我们不要让它影响我们的清醒思考”。否则,难免走极端。而那些走极端的思路,“对个人和国家都会造成最大伤害”。 课本还告诉孩子们,不要轻易下结论,思考要从事实出发,就是说“不要从观念出发”,不要从主义出发。
公民的基本条件:重视家庭价值
课本还对这些孩子,未来的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们说:做个好的家庭成员,是做个好公民的基础。课本告诉孩子们,有各种不同的家庭,家庭是有种种问题的,解决家庭中的问题是多么地不容易,而幸福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取决于你对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爱。 虽然课本不能解决孩子们未来将面临的复杂生活,可是它给了你思想准备,让你懂得,重视“家庭价值”是一个好公民的基本条件。在关心国家、社会、他人之前,先要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家人。 然后,课本才对孩子们推出“自治”的概念。自治建立在公民具有民主性格的基础上,霸道的管理不是民主的自治。在家里有家庭管理的问题,在学校有学校管理的问题,课本鼓励孩子,你们可以从小尝试,学会组成各种社团,在“人民定规则”之前,每一个个人,要认识和改善自己,敢于承担责任、学会平等地和他人相处。 《公民读本》在告诉“你”,民主很具体。要改造社会吗?先从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好公民做起。而最后,你会发现,这样的公民准备,又是在使“你”和他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容易。 它和最初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个人的幸福,是最重要的。 所以,《公民读本》第一课,谈的就是“你”。
高看(每日一图,与文无关。九月图片主题:古镇)
德国巴伐利亚一座湖畔小镇,我陶醉于湖光山色,竟忘了记下镇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