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分析中缅关系的由来及下步发展走向
送交者:  2017年07月09日19:36:18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分析中缅关系的由来及下步发展走向    


环顾中国周边形势,可以说中国目前面临着最严重的西方势力的战略包围,东边有岛链包围,严重束缚着中国到太平洋去游泳,西边有C形包围圈正在对中国进行合围,新加坡、泰国的美军基地、阿富汗战场,加上敌视中国的印度,目前这个C形包围圈合上的缺口还只剩下缅甸和巴基斯坦。因此,中国要取得撕裂美国的C形包围,打造一个通向印度洋,连接中国在印度洋早已经布下的珍珠链,缅甸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将在今后的相当时期内非常重要,是一个值得不管花多大代价都要去经营的国家。

一、中缅关系由来

1824 年英缅战争爆发之后,北京和曼德勒都逐步丧失了对边境地区的有效控制。到20 世纪40 年代,英国不仅早早剥夺了中国对缅甸的宗主权。1914 年英国以印缅共同宗主身份划出的“麦克马洪线”中的中缅段,和1941 年中国迫于中日战争压力被迫换文承认英国控制的既成事实,即主要涉及掸邦北界的“1941 年线”,后来都成了50 年代中缅勘界谈判的基础。

20 世纪30 年代开始的日本侵华战争,一度将缅甸变成了中国存亡的生命线。作为反法西斯联盟国,中国得以在1938 年战况恶化时开辟一条贯穿云南和英属缅北的滇缅公路。为堵截这条命脉,日军随之而来。1943 到1945 年的滇西缅北战役,盟军以牺牲高昂的“驼峰航线”替代了一度被切断的滇缅公路,而从云南进入缅北的国民党远征军,在这里留下了对日作战最辉煌的战果。

然而,曾试图联合日军对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缅甸独立运动武装(包括昂山素季的父亲,缅甸国父昂山将军),却将中国远征军看成辅佐英国殖民的压迫力量。在一些中国远征军专家看来,虽然缅甸独立领袖很快开始转向抗日,但对中国军队的提防乃至敌意却不减。

当昂山意识到日本不会允许缅甸独立后,联络各派势力和地方武装,成立反法西斯联盟,并向英驻东南亚军队求助。为夺回缅甸控制权,英军方欣然同意。在获得英军信号后,昂山于1942年策动全国性起义,终在45年把日本赶出缅甸。昂山也被认为是机会主义者——可惜中国远征军无数将士因此丧生!

在抗日战争之后,中国远征军和他们在国内的同袍的确证明了缅甸将领们的忧惧。就像明末流亡入缅的将士一样,他们用先进的武器和战术征服了缅北掸邦的大土司,就此扎根缅北。为筹军费,他们起先以做运送鸦片的保镖为业,后来逐渐通过与土司通婚、胁迫的手段占据土地,种植和售卖鸦片,壮大了队伍。退入缅北丛林,抢占土地,与中国新政权和缅甸政府军长期抗争,并彻底改变缅甸的命运。

1950 到1953 年的“国民党危机”(即缅北“国民党复国军”的活动导致的安全危机)给刚刚独立不久的缅甸民选政府(总理吴努)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它必须承受来自新中国政府“为何容许国民党军队在缅活动”的质疑,另一方面,它又无法与得到美国和台湾支持的“光复军队”抗衡。在两次提请联合国介入而未果之后,民选政府领袖只好给予本来就参与政治的军方更多权力,自行对付国民党军队。也就是说,流亡国民党军队的活动,也是削弱缅甸战后新生民主制度的因素之一。

但与此同时,缅甸此前勉强组织在一起的各类武装力量开始分崩离析。1950 到1953 年的“国民党危机”以及缅甸共产党和克伦族的叛乱,令缅甸陷入了政权存亡的危境,也导致缅甸文职政府和国家军队之间的关系在国家管理框架里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这个变化在后来1988 年的全国民主抗议中再次被加固,这里不再详述)。两次求助联合国施压国民党缅北军队而受美国阻挠的缅甸民选政府,不得不转而向军队提出要求:重整军事力量,自己对付“国民党复国军”。

回到新中国与缅甸的关系上来。1949 年10 月到11 月初,缅甸国内左派政治团体和约40 个华侨社团向政府施压,要求政府承认新中国。在这些压力下,缅甸于12 月就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国民党政府断交。因为“缅甸非常希望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它还请求同时准备承认新中国的印度等一等,让自己排在前面。为了消除中国的疑心,缅甸还在1953 年停止接受美国的援助,以此撇清自己的立场。“正是由于缅甸对中国的恐惧,缅方有时才会主动向中国表示友好。”

1988 年8 月8 日,缅甸爆发了最大规模的全国民主示威,当时恰好回国探母、毫无政治经验的昂山素季受到感召,投入其中并获得全国支持。迫于压力,苏貌将军成立“国家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后改组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宣布废除在缅甸实行了二十六年的“一党制”,开放党禁,推动市场经济改革,承诺在1990 年举行多党大选。谁料,昂山素季和她领导的反对党全民盟大获全胜。军政府立即吞下许诺,逮捕全民盟的骨干,囚禁昂山素季。

缅甸军政府为不体面的铁腕动作付出了漫长的代价:西方发达国家对缅甸施行了不同程度的禁运。一次失败的改革尝试,让缅甸变成了自身的囚笼。而感到不安的缅甸政府更进一步地加固了栏杆,密探遍及全国,邻人彼此监视,为防学生联合在一起,政府还关闭了很多大学,改为远程授课,高教体制几乎崩溃。

缅甸被发达经济体孤立,却成为了中缅关系转折的契机。在此之前,60年代中国向各国“输出革命”的政策, 外交部被红卫兵夺权,不仅部分引发了1967 年缅甸的排华事件,更使缅北地区因为缅甸共产党的武装活动而长期动荡不安,这曾是缅甸对中国极为戒备的原因。但到1989 年冷战终结,缅共瓦解,忧患告终。1978 年1 月,邓小平副总理以缅甸为出访的第一个国家;1985 年3 月,李先念主席访缅期间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暗示中国会设身处地考虑缅甸的立场,放弃双重政策;1988 年之后,中国又坚决反对制裁缅甸……这些举措和政策逐渐消除了中缅之间冷战中形成的距离。在1989 年10 月,即缅甸军政府上台后的第二个月,国家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副主席兼陆军司令,也就是后来统治缅甸近二十载的独裁者丹瑞中将,便立即访华,从此开始了中缅政府之间特殊的“蜜月期”。

从90 年代开始,中国成为缅甸的重要盟友。在21 世纪的头十年,随着中国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走出去”政策的出台,中国企业大量进入缅甸,以国企为主,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等领域。从2007 到2012 年,中国从缅甸的第四大投资国位置跃居第一,达200 多亿美元;成为缅甸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泰国;双边贸易额从20.57 亿美元上涨到69.7 亿美元,这还并不包括漫长边境线上隐蔽的、动辄数以亿计的玉石、木材等交易。

但中国“走出去”政策在缅甸的黄金岁月只持续了十年。中国企业与缅甸军政府合作顺意,因为这类“政府说了算”的环境,无需考虑民意、选举、环保运动等因素的影响,看起来投资前景十分可测。并且因“不干涉内政”原则,只跟政府打交道,不用了解多方派别的利益诉求,操作起来也更简单。但随着2010、2011 年之交的北非革命,中国国企在利比亚和苏丹等地遭到的巨大损失,动摇了这样的信念,而缅甸则成了最后一根意外的稻草。

2007 年,军政府的不透明和无能,引发了一场“番红花革命”。8 月,忍受多年政治压制、腐败、裙带关系和糟糕经济的各地民众上街游行,要求飞涨的物资价格合理化、与军事执政团进行对话和释放政治犯。这一次,缅甸最强大的精神领袖团体——身着番红花色长袍的僧侣也加入了游行队伍。9 月,丹瑞的部队镇压了示威,看起来,将军的胜利不可动摇,至少他们完全可以控制大局。

但2010 年一个缅甸军政府中罕见的“无罪之人”、有廉洁声名的登盛,被独裁多年的丹瑞将军扶上接班人的荆棘宝座后,竟开启了封闭半个多世纪的缅甸改革之路。被监禁十五年的缅甸国父之女昂山素季重获自由,她领导的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NLD,简称全民盟)成为议会中的合法反对党;在精心修改宪法以保证军队的主导权力后,将军们脱下戎装,建立了半文职政府;全国大赦政治犯;废除新闻审查;解除了对Facebook,Twitter 等网站的封锁;开放党禁,允许公民自由结社建党;与北部交战多年的武装组织和谈;反腐倡廉等。这些不可思议的举措汹涌地把缅甸民主化推向不可回转的境地,远远跨过了丹瑞将军下台前设计的“守纪律的民主”的篱笆。这些举措,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情回应。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开始逐步放松或解除对缅甸的制裁。

虽然是缅甸最重要的投资国和盟友,中国却迟迟没有预见到缅甸的改革。不少国内外研究者都发现了中国政府和国企在2010 年之前对缅甸局势的战略误判:包括认为军政府一党执政的局面不会变,昂山素季不会登上政治舞台等。而此后发生的改革及其冲击,就像突如其来的舞步,一时令中国难以跟上。

最大的一次冲击,就是密松水电站的停建。这座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投资、建于缅北克钦邦“两江合流”圣地的大坝,因其规模之大,常被用来与三峡工程做比,数位中共中央常委曾亲自过问这一项目。但在2011 年9 月30 日,缅甸总统登盛在缅甸国会宣布密松水电站在他的总统任期内搁置。对于这座总投资达36 亿美元的电站停建原因,各说纷纭。西方媒体和缅甸官方称这是因为克钦人保护圣地和居住地生态环境的强烈主张,但中国官方学者和一些媒体,则认为这是西方国家煽动少数非政府组织寻事,有意遏制中国在缅利益的阴谋。虽然真相各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自密松电站项目策划阶段以来,就已有民间、媒体和学者的声音,对该项目可能引发当地居民激烈反对进行警告,但未能引起中国有关方面的关注。

中国对缅甸的能源战略地位的判断也出现了争议。由中石油从缅甸皎漂港一路修建到云南昆明的中缅天然油气管道,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中国规避原油运输命脉马六甲海峡万一被封堵的风险”。但有学者质疑,皎漂港和马六甲海峡的风险并无差别。此外,由于油气管道贯穿战乱未停的克钦邦,因此如若形式生变,反而容易被寻求独立的地方武装作为砝码,用于威胁内比都政府,因此风险甚至更直接。

中国还低估了缅甸民众的反感情绪。在缅投资主要是国企的项目,并且主要集中在能源等资源性领域,没有为当地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这样的项目,必须与缅甸政府合作,这就为缅甸民间的不满埋下了伏笔,因为民众对军政府的不满也会转移到中国身上,认为它与军政府的合作延长了独裁政权。泰国政府投资在缅甸南部海岸建设工业园,就曾直言其目的在于将一些污染环境的产业移出本国。但中国作为最大的投资者,自然“树大招风”,在劳资关系、土地纠纷和就业问题上引来诸多纷乱头绪。

二、域外势力介入缅甸乱局

1、美国影响缅甸重要政治进程

美国一直是颜色革命的输出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致力于推动缅甸政治转型,批评军政府未能实现“还政于民”的承诺,攻击军方卷入国内宗教冲突,军队人员杀害穆斯林、轰炸穆斯林居住区,炒作“新闻自由”问题,谴责军政府收紧限制并再次逮捕记者。同时,美国将昂山素季能否参选作为衡量缅民主改革真诚度的标准,要求缅修改宪法,多次通过高层向缅现政府就修宪一事施压。

2013年,美国提供资金,帮助三百多个公民社会组织和5800名人员参与缅甸的转型和政治进程,连续几年培训媒体记者以加强其对冲突的敏感性并掌握基本的报道技能。

2、日本积极介入缅甸事务

几十年来,日本一直在缅甸“深耕细作”,落地了很多民生工程,在缅甸拥有较好的民意基础。尤其是这几年缅甸民主化转型以来,日本更是加大了对缅甸的外交攻势,意图在东南亚渗透势力,抗衡中国。

安倍晋三横下一条心与中国对抗:搅浑南海,明目张胆支持菲越武力对抗中国,糖浸缅甸离间中缅,媚眼印度围堵中国。日本侵华旧恨未消新仇又添,中日关系只会恶化不可回头了。中日关系如此发展正是美国的智库的目的,美国力下降,以亚治亚大大降低美国统治世界的成本,同时也压制了日本摆脱美国的势力。

3、拉拢少数民族“民地武”力量

2015年1月,美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等数名军方高官随团赴缅,低调访问克钦邦,了解首批赴美受训缅军回到前线后的表现,并商讨第二批少壮派军官赴美受训事宜。

在与军政府交往的同时,西方国家通过参与缅甸民族和解进程与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建立联系。日领导人公开与缅“民地武”接触。2013年,安倍在东京接见了“全国民族联合联邦委员会”的主席。日在缅东北部少数民族问题中不同程度地扮演了冲突调停人角色。美为边境地区、缅甸内陆及该地区受到冲突影响的弱势群体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欧盟委员会为用于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非政府组织和联合国项目提供资金。

美国和日本都高调宣传改善“民生”方面的成效,美国国务院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对缅甸提供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医护服务,建立流动诊所,提供蚊帐等物资,修建翻新引水系统等领域的投入和目标,给人以美国致力于提高缅甸民众生活水平的印象。日本自1993年起在缅甸实行“草根计划”,帮助缅甸铺桥修路,建设学校和医院。截至2014年已实施694个项目。

域外国家还重视对缅甸青少年的投入,尤其紧抓“青年领袖”。美国于2013年启动了“东南亚年轻领导者”项目,旨在促进东盟青年的互动与发展,以此影响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到2014年底已达万人,缅甸是该项目重点国。

4、经济合作左右缅甸局势发展

域外国家通过拉缅加入其发挥主导作用的区域合作框架来增大对缅影响力。美于2009年7月与湄公河下游的柬、老、泰、越四国推出“湄公河下游倡议”。美接纳缅成为“湄公河下游倡议”正式成员并刻意抬升其地位,在“湄公河下游倡议”中增加了由缅主持的“农业与粮食安全”合作支柱。日借助亚洲开发银行发起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与缅进行接触,并于2007年公布《日本—湄公河地区伙伴关系计划》。印度于1997年倡导成立了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组织(BIMSTEC),2000年发起“湄公河—恒河合作倡议”,还力邀缅加入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缅目前是SAARC观察员国。

美国提出将减贫作为工作目标,向农户提供新技术,发展农村经济并建设小农场主的技术能力。英国2014年加大了在缅甸开办国际学校的力度,日本的丸红仰光分公司也出资30万美元在缅甸新设立了丸红缅甸奖学金基金。

5、抹黑破坏中国在缅形象利益

相对于西方对缅援助“雷声大雨点小”,中国的援助实实在在。但中国习惯于“少说多做”或“做好事不留名”,尽管为缅甸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却不能广为人知。尤其是不了解实际情况的缅甸民众因西方舆论误导无法对中国产生相应的好感。西方舆论利用其话语权,不关注中国为缅甸做出的贡献,反而恶意歪曲、矮化中国形象,以服务西方利益。

中国在缅项目大多与资源开发有关,易被西方与环境问题“挂钩”。西方代理人不断制造和煽动污华恶华言论。加之缅甸在民主化进程中取消了新闻审查,放宽言论自由,负面声音更容易扩散。

中国在缅重大项目已遭遇挑战。缅“民主化”进程强调中央和地方分权,增加了中国处理与缅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难度。但在民主进程推动下,缅中央政府被迫向地方移交部分权力,并不得不关注地方在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关切。同时,少数民族更看重维护地区利益和扩大自治权。

尽管从全局看,中缅项目对缅整体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地方势力认为项目没有惠及地方,剥夺了地方的发展权利,日益强烈地要求从项目中获得更多直接收益,如其要求未被满足,就对项目坚决抵制。商业项目政治化现象日益显现,一些中方项目无辜成为牺牲品。

中国与缅甸就“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合作面临挑战。美国等域外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持负面看法,认为倡议背后是中国的战略考量。印度有媒体就曾宣称,中国与缅甸达成协议修建从缅甸孟加拉湾皎漂港到云南省的铁路,是为了让中国绕过美国控制的海上贸易通道。种种质疑加大中缅开展正常合作的难度。

三、中国目前对缅政策走向

1、 缅北战事有中国的支持?

武装势力的首领彭家声在发起进攻前,通过中文媒体呼吁全球华人给予支援,所以缅甸国内不少声音怀疑“中国与果敢军联手发动了进攻”。果敢族被认为是17世纪前后从中国移居到缅甸的汉族的后裔。1948年缅甸独立后,果敢族支持与中国关系友好的缅甸共产党等,开始走亲华路线,从1962年到1988年一直与缅甸中央政权对立。

在缅甸开始军人统治之后的1989年,果敢族组织成立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与政府军停战后,果敢同盟军在其统治的地区成立经济自治区。

据悉,果敢族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贩卖毒品和违法砍伐森林资源。自治区内,在中国资金的支持下,还在进行赌场建设。因此,也有不少缅甸人认为“果敢族是受到中国支援的犯罪集团”(缅甸记者)。平时对军事政权持批判态度的民间力量如今也开始支持政府军。

2、中国的真实想法

在发生军事冲突后,约有6万难民从缅甸涌入与果敢地区毗邻的中国云南省。对中国来说,缅甸不仅是安全保障上的战略要地,而且近年来,作为能源基地的重要性也在迅速提高。去年,由缅甸西部若开邦通往中国重庆的总长度2400公里的石油管线已经开通。中国的真实想法被认为是尽可能避免对立。

另一方面,缅甸在军政府时代在经济和安全保障方面曾严重依赖中国。但是,以2011年春季的民主化为契机,正在逐步改善与欧盟各国的关系,改变对中国的过度依赖。

2012年,缅甸以环境保护等为由,叫停了中国企业进行的大坝开发。2014年,以资金负担沉重为由,冻结了中国和缅甸之间的国际铁路建设计划。

在中国企业运营的矿山,大规模的反开发运动不断出现,与警察的冲突已经导致人员伤亡。缅甸国民对于中国的经济控制反感很大。吴登盛政权的“远离中国”也是被这种国民情绪推动。由于果敢地区的战斗日趋激化,两国关系的冷却日趋明显。

在东盟(ASEAN)成员国之中,越南和菲律宾由于南海问题等与中国存在对立。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立场中立,而缅甸、柬埔寨和老挝则被视为立场偏向中国。

中国试图通过对经济落后的柬埔寨和老挝的经济援助来加强影响力。此外,还在寻求以铁路建设为手段,接近泰国政府。同时还在向印度尼西亚的佐科新政权暗送秋波。在这种情况下,缅甸远离中国的问题日趋表面化。中国是否将展开新的外交攻势?东盟各国正在关注果敢局势。

另一方面,缅甸民主化后影响力提高最快的是日本。以提供巨额日元贷款为武器,日本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领域稳步扩大了投资。中日两国企业围绕大型投资,不断展开了竞争。缅甸首个现代化工业园区“迪拉瓦(Thilawa)经济特区”最后选定日本为合作方,虽然最初中国也曾希望参与其中。而在去年夏季缅甸向外资开放手机业务时,KDDI和中国移动展开了竞争。结果日本赢得了胜利,其背景是缅甸政府“去中国化”的政策转变起了作用。

在缅甸,今后电力、上下水和铁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相关的大型项目将相继实施。对于希望赢得订单的日本企业来说,中国企业仍然是最大的竞争对手。缅甸和中国如何对待果敢局势,将直接关系到日本企业对缅甸投资的成败。

3、《彬龙协议》才是最终出路

1947 年,昂山素季的父亲昂山将军与北部少数民族各邦签署《彬龙协议》,许诺这些历代相对独立的藩属之地以自治特权,但他遇刺之后,仰光政府撕毁了这些许诺,拒绝各邦的自治要求,致叛军纷起。从那时起,缅甸北部边境就没有完全安宁过,加上冷战时期共产主义阵营“输出革命”,在60 年代至80年代末北部各邦与中央政府的武装冲突达到顶峰。

虽然自1988 年以来,缅甸军政府通过和谈,与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武装组织签署了和平协议,但与克钦邦的克钦独立军的停火协议,却在2011 年6 月被打破,起因各说纷纭。但克钦邦官员称,最先的冲突由缅军发起,发生在中国建造的水库附近,因此疑心是缅政府为了保护中国项目而采取行动。2012年2 月、2013 年1 月,交战双方炮弹甚至零星落入中国,上万克钦人逃亡至中国云南寻求避难。

殃及池鱼的缅北冲突,显然使中国政府无法再严格秉持从前“不干涉内政”的原则。2013 年2 月,中国方面在云南主持会议,尝试斛旋中央军与克钦军停火谈判,但成就甚微。有参会者甚至抱怨,北京的角色越过了旁听者和斡旋者的范畴,有妨碍和谈之嫌。此后,克钦邦停火谈判就基本在密支那进行。到10 月,内比都和克钦才达成了建立联合监督委员会、继续为全面停火谈判的协议。

2013 年的缅甸,诸多骚乱和动荡延续或升级。首先是国内佛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3 月,在距古都曼德勒135 公里的密铁拉市,一场佛教徒村民和穆斯林金店店主的口角,忽然升级为两个教派间的殴打和屠杀。骚乱蔓延到仰光附近,共致四十多人死亡,包括学校里的穆斯林孩子,上万人流离失所举国惶然。缅甸人私下议论,认为军方为了让人们感到恐惧和更依赖军队的力量,有可能私下煽动了这次冲突,并坐视人们互相残杀。联合国人权特使金塔纳(Tomás Ojea Quintana)称他“掌握了一些报告”,提到政府有参与一些暴力行为。这个声明被总统发言人愤怒地驳斥了。登盛随后追查了此事并逮捕了一些歹徒。

在整个2013 年,教徒间冲突愈演愈烈,蔓延全国。5 月28 日,在北部掸邦腊戌,一个穆斯林男人向加油站女老板泼汽油,将后者烧成重伤,一场大规模的佛教徒报复行动随即将腊戌的繁华商区烧成废墟,造成1 死5 伤。此后,8 月25 日在实皆省、9 月29 日在若开邦丹兑又分别发生两起骚乱。

这些冲突,如果持续扩大而缅甸政府无力控制,对中国在缅甸投资和在缅甸生活的华人与中国人会造成威胁。但海外中国企业在应对突发危机和暴力冲突方面还普遍缺乏准备。

虽然中国投资在缅甸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却并不会造成很大变数。中国根据缅甸国内的形势变化,已经逐步调整了外交政策,注意和反复强调双边关系的民间基础、中缅合作对缅甸民众的益处等问题,加大对缅民间或者说公共外交的力度,放弃原来“只跟政府打交道”的方法,广泛接触包括昂山素季在内的各派。

缅甸的精英阶层也会出于自身和发展的需求,尽力避免此类矛盾激化,吓退外来投资。缅甸仰光有国际经验的巨贾潘继泽曾就此说过,很多后发国家对于劳工法,也就是劳工权益保护的完善,都是发展二十年之后再考虑,但缅甸改革之初就先推行了劳动法。在这个只有六十岁以上的人才见过民主的国家,三十五岁以下的人占人口的54%,却对民主没有直接经验。他们可能产生“各种不切实际的要求”,而削弱外来投资者的信心。

据悉,缅甸民地武组织称中国农业银行冻结了其账号的收款服务。是缅甸方面要求中方这么做的吗?答:我们一贯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缅甸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会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中国领土从事破坏中缅关系和边境地区稳定的活动,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会依法依规处理。

相关分析见: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86599829865367&mod=zwenzhang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80395539857740&mod=zwenzhang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46498642933997&mod=zwenzhang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艰难地寻找传说中的女文青 zt
2016: 习近平意在林荣基手中的名单 zt
2015: 同性恋真的违反自然吗? zt
2015: 协商破裂,希腊关银行等公投
2014: 中日关系于我今日之见(图文)zt
2014: “七七事变”与“满清入关” zt
2013: [zt]我为什么不仇恨日本人?
2013: 文革最大的成就就是把中国人改造成“七
2012: 韬晦政策尚未到改变之时
2012: 朝鲜官方媒体开始接受低胸装了?果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