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温总理不要委过于文革了 --东方朔
2012-02-13 17:30:08| 分类: 除奸 |
勿容置疑,温总理上任以来,干了不少实事、好事,赢得了许多百姓的称道。但是,他所主管的政府工作,也出现了很多不如人意的问题,使得更多的百姓对他全身心投入的改革产生了抱怨、非议、批评甚至是指责。
近日,南方都市报刊发《吴康民:总理邀我“一晤”》披露:温总理提及内地的改革所遇到的困难时说,主要是两股势力,一股是中国封建社会所残余的;另一种则是“文革”遗毒,两股势力影响了人们不敢讲真话,喜欢讲大话,社会风气不好,应该努力纠正。
此语,出自一直致力塑造亲民形象的温总理之口,大煞风景!难免令人产生总理委过于文革的联想。故作此篇,算是给温总理进一句忠言。
—、“文革遗毒”之说是个伪命题
自党的11届6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盘否定文革以后,文革遗毒成了一个时髦词。特别是互联网上更是时有所见。譬如右派与左派辩着辩着吃不住了,便会突然冒出一句:“你这是文革遗毒”!或者说一句“你这是文革遗风”。明眼人一看就知,这是他们玩的掩盖自己无能无理的小把戏。没有必要与其较真,也没有谁把这个当真的。倘要较起真来,就不太好说了。
我们知道,全世界有一百九十多个国家,而进行过文革的就一个,也就是我们中国。不知这些以“文革遗毒”为“辩资”的右派遇上了外国劲敌怎么办?难道也可以斥责别人是“文革遗毒”吗!
政府工作遇到了困难和难题,更不能以“文革遗毒”来搪塞!我们中国的总理可以这么说。那些外国的总理怎么办?因为,他们的国家都没有进行过文革。事实上,又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总理(首相或国务卿等)在任上一帆风顺而没有遇上过困难!一个最好的例子是俄罗斯,它是没有搞过文革的,而且也进行了最彻底的政改。可是,经过了彻底政改的俄罗斯并没有看到“好运来”而是面对着重重困难,难道也可以归咎于文革?
民主楷模的美国也是如此,如今不也同样面临着“霉运来”的如经济危机等一系列困难嘛。奥巴马和希拉里又该找什么说词呢?求根溯源他们就只能找到殖民残余和独立战争的遗毒为害!
二、“文革”究竟遗了什么“毒”
一些人总爱把“文革遗毒”挂在嘴上随意讲,可是,很少有人去研究文革究竟遗了什么毒。
文革实际上只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批判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也就是抓革命;另一件事就是促生产。促生产肯定不是毒,相信没有谁会对此持异议。那就只剩下批判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这一个“毒”了。
那么,这个“毒”遗没有遗下来呢?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一次四千老干部会议就把它扫荡得干干净净,无毒可遗了。当年所有被批斗过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和“资产阶级右派”都平了反,包括那些“我认为我是准确地被打成了右派,一点也不冤枉,因为我确实想走资本主义道路(茅于轼言)”的走资派。
肃清了这个文革遗毒以后,党内走资派以及资产阶级右派都成了香饽饽。谁走资,谁光荣;谁右派,谁光彩!资本主义大道上,高唱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越走越痛快!走得风风光光,走得家财万贯,走得名扬四海!
以今日之势,还有谁吃了豹子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批判斗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所以,温总理说的“影响了人们不敢讲真话”,如果指的是受文革“批斗走资派”的影响,我认为是很不切合实际的。如今有权有钱有势的,谁会害怕这样的“文革遗毒”——批判走资派!
当然,细分下来还有一些“小毒”。譬如革命大串连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这是批斗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方式方法。还有武斗、打砸等现象,这是批斗走资派时出现的错误和偏差。
武斗打砸之类的“毒”,以及大串连这样的“毒”,都只出现在文革中的一个短时间内,早已在文革中被“文革”自己肃清,无毒可遗了。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毒”,即使遗下来了,也被法律所禁止,现实世界根本就没有它们的踪影了。
4000万工人大下岗,自谋生路两不找。庙堂高枕无忧,江湖风平浪静。这样的人间奇迹只能出现在有“文革遗毒”的中国,换上任何一个没有“文革遗毒”的国家,都有好戏看!如果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源自于“文革遗毒”,那么,我以为,今天的改革应该很好的感谢文革。否则,大家都效仿没有“文革遗毒”的西方民主,中国的改革肯定就比登天还要难!
事实上,今天的“法治”也没有给“文革遗毒”留下任何生存空间。我们还记得,去年陕西的几十位老工人只是找“娘家”的省工会反映自己的诉求,结果以他们的代言人赵东明律师被判刑了事。有如此庄严的权威的法律为改革保驾护航,不知道温总理所说的“文革遗毒”从何而来!?
此外,我们再也想不到文革有什么“毒”可遗了。有网友想起的,请补充。
三、文革遗的不是毒
上节所说的“毒”,除武斗打砸等外,用温总理的“民主”理念来分析,其实也不能称之为毒。
“国家权力真正属于人民;使司法保持独立和公正;政府必须接受民众监督,尤其是媒体的监督”。
“让人民当家作主,这就需要保证人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就是要创造一种条件,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
温总理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人民的作用,强调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
创造什么条件?温总理指出的仅仅只有一个“民主选举”,其余“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都不是具体的条件,而是在具备条件的基础上的具体执行。
民主选举这个条件是否具有使“三个民主”执行到位的万能,本文不作探究。只是想说一下,文革的那些“毒”,其实也就是创造了保证“三个民主”执行到位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把“当权的”置于普通百姓的同等地位,给普通百姓以“四大”的自由,从而达到权力被人民时时处处所监督的目的。虽然这个条件与温总理提出的“民主选举”有所不同,但是,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
文革所创造的人民监督政府的条件也就是监督政府的方法,就监督政府而言,毫无疑问是行之有效的,是非常到位的。其他任何形式的监督,都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监督效果。所以,对于一个真正愿意接受人民监督的政府和政府领导来说,应该表示欢迎而不应该予以排斥。退一万步来讲,你可以不赞同不采用,但绝不应该视之为洪水猛兽一样的“毒”!
当然,由于这种监督形式是一次前无古人的尝试探索,其间确实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错误,譬如造成了一个时期内的无政府主义泛滥等。但是,这些偏差和错误,都是可以纠正的,并可以通过制度化和法律程序予以完善的。
四、改革开放的“自毒”有兴无衰
无可否认,改开确实出现了许多“毒”。黄赌毒、制假贩假,官商勾结,贪污腐败,贫富悬殊、拐卖妇儿……
如此多的“毒”从何而来?我们能归结为一个简单的“文革遗毒”吗?
事实上,这些毒,在文革期间,几乎都不存在或是存量很小。黄赌毒早在建国初期就已彻底肃清,几十年没有再现;人贩子这个单词已在人们的口语中消失。物资虽然不丰,但绝对货真价实,什么造假打假,那时从没听谁说过这样的话;……
所以,如今的这许多“毒”都是改开的自产,与文革的“流毒”毫不相干!
譬如说传销。这个毒,改开前没有听说过。这是百分之百的改开自产毒,当然也可以称之为改开“进口毒”。还记得当年的朱熔基总理走马上任,三把火中的一把就是烧的传销,下的魄力不谓不大,花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谓不多,可是,终其一任,也只是落得一个望传销兴叹而已。直到如今,它照样还在全国各地流毒。
改开的“毒”有两个特点:一是过去有的它都有,过去没有的它也有(病毒变异);二是有兴无衰、有增无减。
连婴儿吃的奶粉都“流毒”!过去有谁想过这样的事,有谁会相信这样的事!
所有的毒,有哪样肃清了?没有,没有。尽是越肃越“毒”!
以贪污贿赂的“流毒”为例,肃贪的喊声惊天动地,贪官的数量越肃越多,贪污的数额越肃越巨。由过去的几十几百,到后来的几千几万,一步一步地升级,一步一个台阶,到了如今的万万几万万几十万万!
这种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改革开放自身缺乏抗毒祛毒能力所导致的。
同样,毛泽东时代、文革时代,也不时会冒出毒来。贪污、浪费、浮夸、武斗……。可是,那时的毒,是有必肃,肃必净,很少有几十年如一日一代传一代的!
这种事实充分表明,那个时代,自身的抗毒祛毒功能是非常健全的。
两个时代的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五、请温总理别委过于文革了
“让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让人感到安全可靠,让社会充满公正,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是温总理接受CNN专访时表达出的政治理念。本人深信,这是温总理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本人也深信,温总理是一位亲民爱民的好总理——至少主观愿望是非常好的。但是,由于温总理把实现自己理想的基础建立在肃清所谓的“文革流毒”和实行“政改”上,所以,使得他的所为得到的结果正好与他的理想相反。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必然的,是不可以由个人的能力扭转的。因为文革已成历史,历史不能向现实负责;因为政改属于未来,未来也不能向现实负责。
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当着绝大多数人成为极少数人的雇佣劳动者以后,有尊严幸福活着的只能是那极少数人,社会公正只能是一句摆样子的空话,绝大数人不可能有尊严的幸福活着,也不可能感到安全可靠并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旁观者清,这个道理,社会底层的民众没有谁不明白。
不正视这样的现实而抱怨早已过去的历史而寄希望于少有希望的未来,理想便只能是梦想!
所以,我衷心地希望温总理能把眼光盯住现实,别委过于文革,也别寄希望于政改。脚踏实地,面对现实。认真检讨改革开放的自身缺陷,认真反思个人的不足。就现实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譬如:
您痛恨腐败也力反腐败,为什么腐败却愈反愈腐愈反愈败?
您希望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为什么现实恰好相反?
您希望解决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的不公,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为什么成果却被少数一些人所吞占?
……
您就现实中的这些问题想得多了。相信您一定会大彻大悟,一定会豁然明白,一定会消除对文革对毛时代的偏见,因为,如今你孜孜以求而不能实现的理想,早就有过成为“现实”的纪录,就在三十多年前的文革时代和毛泽东时代!
至于您期盼的政改,我不知道您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如果是前苏联式的,那就最好算了,因为殷鉴不远,俄罗斯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