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风
何谓“塔西佗陷阱”?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释义之外,还结合实际补充了一句:“这一定律在近年来的社会群体突发事件中有充分的体现。”
如果说“塔西佗陷阱”是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的执政感受,那么,“狼来了”就是本土妇孺皆知的失信引出的悲剧,道理都是关于诚信的问题。当一个部门或一个人,一旦陷入“塔西佗陷阱”,真的是糟糕透了的处境,其中虽然有谎言被揭穿的窘迫,但也有被成见导致误解的懊恼。
芸芸众生,有些自甘堕落之徒,落入“塔西佗陷阱”是不足为奇的,也无甚社会大碍。但如果有关权力部门一旦陷入“塔西佗陷阱”,特别是泛化到社会阶层利益的矛盾和得失中,又在阶层固化日益明显的社会基础上,带来的后果就是社会秩序的混乱,社会诚信体系日趋式微。
9日下午发生的湖南邵阳县塘田市镇“9·9”沉船事故,人们在悲痛之余,重点对事故的死亡人数发出质疑。按理来说,事故的死亡人数是最不值得质疑的,只要做一个加减法,答案就八九不离十了。而当笔者看到,有消息称一艘原本核准仅限14人的客船,超载搭乘了90多人,如何来看这个“奇迹”?人不是货物,不能叠装,按常识判断,前后两个数据,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而这个不断攀升的数字,是基于当地官方公布的数据,从最初的43人,到随后的45人、49人,再到截至(10日)记者发稿时止的50人,一变再变,至今为谜。如果当地官方没有被人们的习惯思维导入“塔西佗陷阱”,紧急情况下的人数统计也是允许随时纠正的,但人们还是相信“宁多勿少”。这可能源于不久前的“7.23”动车追尾事故,许多细节只有当时的铁道部发言人“信了”,而多节坠落的车体,容纳量就不是14人的客船了。“7.23”动车追尾事故未解的疑惑,必然带到了“9·9”沉船事故中来。人们面对同样的伤亡事故,同样的官方言辞,发出同样的质疑。而这些质疑,如果在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下,本来就不是难解之谜,而有关部门惯用的欲盖弥彰手段,让自己陷入了“塔西佗陷阱”。
同样,引起舆论喧哗的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律师刘昌松评论:“刑拘”李双江之子于法无据。如果李双江之子确实未满16周岁,刘昌松律师的观点是于法有据的。但此观点却遭到了很多网友的指责。不仅如此,“海淀有关部门表示,李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仍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调查中。”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是有关部门为了避嫌而“违章操作”。避什么嫌?就是规避法律庇护权贵之嫌。但法律会天生包庇权贵么?至少法律本身不具备这个条件。然而,当人治常常代替法治的司法实践中,官官相护就能让法律对权贵网开一面。也许相关部门也已意识到这种“塔西佗陷阱”,无奈之下,只能作出这种非常的严厉手段以示清白。
更不要说婚姻法司法解释(三)遭到的非议和“加名税”的无疾而终了。
显然,陷入“塔西佗陷阱”的权力部门不但是尴尬的,而且是有点冤屈的。但是,这个“塔西佗陷阱”只能是自己挖的。即使是遭遇诬陷或中伤,也只会在某件事上蒙受不白之冤,要达到“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的不堪境地,并非一日之寒。就像一块牌子需要用长期的信用树立诚信一样,对一块牌子从深信不疑到半信半疑,又从半信半疑到难以置信,也非一朝一日。面对舆论的汹汹来势,有关部门难道没有一点身陷“塔西佗陷阱”的懊恼?但懊恼之下有没有一点为何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反思呢?
值得强调的是,如果权力真的陷入了“塔西佗陷阱”,不仅是权力部门的尴尬,而是全社会的不幸。权力是社会秩序的管理者,权力的诚信带来权力的威信,权力有威信,社会才会有序。而当权力部门的所作所为失去最起码的诚信的时候,引起的社会失序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