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附三、吹牛比的宋庄战斗
送交者: guilede 2015月04月12日06:40:18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萨沙抗战系列:八路牛比什么?五一大扫荡敌我详情披露 guilede 于 2015-04-12 06:37:06
附三、吹牛比的宋庄战斗




 


雪村战斗,虽是惨败,但因为官兵死战到底,绝对是很英雄的战绩,值得钦佩。可我党每每在惨败大败的时候,估计编造出一些所谓的大胜,瞎吹牛,这就让人所不齿了!


我们吹牛的宋庄胜利,其实是一个败仗!


五一大扫荡期间,我军没有打过胜仗,我们没必要在自我催眠了!


 


当时我党的宣传是这样写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陆军为变华北地区为“大东亚圣战的兵站基地”,指示华北方面军(冈村宁次大将)彻底粉碎日占区心脏地带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是晋察冀根据地)。由此而始的一系列空前残酷的大扫荡使得1942年成为敌后抗日战场最艰苦的一年,其中最激烈、最为我方铭记的当属对冀中地区历时两月的五一大扫荡。 (冀中区“五一”反扫荡战役)


冀中地区因起富庶向来被日军视为八路的衣粮库,在地理上亦是四战之地,连通平、津、保、石诸地。日军在使用声东击西之计,对周边地区发动佯攻扫荡后(亦为建立对冀中可靠的包围网),于1942年5月1日由冈村宁次大将亲自指挥华北方面军三个师团又两个独立旅团突然包围冀中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冀中军区正规部队(著名的吕正操将军所部)、军区机关全部陷入敌军“铁壁合围”。由于日军在人数及火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冀中八路军主力不得不化整为零,包括军区机关在内的所有部队均分散成连、排级单位行动,开始突围作战。在空前惨烈的战斗中,虽然伤亡惨重但仍英勇作战的八路军相继取得了几次奇迹般的胜利,宋庄战斗就是一次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备受称颂的战斗。


宋庄是个位于河北省深泽县东北约15里的普通小村庄,该村有300多户人家,分为南北两部;北部较大,南部较小(只有30来户人家),两部相距不到50米。从地理位置来看,深泽左邻无极(日伪的确保区),右接安平(冀中八路的中心区),在扫荡前属于八路的控制范围(当然县城除外)。虽然宋庄战斗之前以日军为主力的扫荡已历一月有余,周边地区亦遭相当破坏,但该地群众基础依旧良好,新建的伪地方政权根本不能有效运作。 1942年6月8日夜,八路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22团的2个连(一连、二连)在团长的带领下摆脱日军追踪之后,碾转数日从无极方向转移至宋庄驻扎休整。由于时值日军气焰最嚣张之时(从地图上看,冀中军区已全部沦陷了),八路军一到驻地便开始修筑工事:把路口堵死,把每个院落打通,迅速从村里到村外筑起了三道工事,把宋庄变成了处处相联、交叉火力密布的防御堡垒。同时按照当时的作战原则,将该村的老弱妇孺连夜转移到了其他村子。当时22团首长提出了“谁多挖一锄头,谁就少挨一炸弹皮”的口号,事后看来这绝对是个英明至极的决定。


6月9日,天刚拂晓22团指挥人员便会同2个连的干部观察地形,布置应急的作战方案,以防日军的突然袭击。布置完毕之后,八路指挥人员刚刚返抵各自阵位,便传来警戒哨跑步带来的口讯:“村东北发现日军骑兵。”此时是6月9日晨7时30分,半个小时前宋庄工事刚刚修筑完毕。向宋庄前进的日军并非是骑兵部队,而是日军冀渤特区司令官坂本旅团长的警卫部队。有趣的是,这个坂本上任不久,此行的目的并非是要亲自合击宋庄的八路,而是带着一个由参谋军官组成的“战地参观团”(日军常搞这种东西)前往宋庄以西地区考察前几日扫荡战斗的战场地理情况。5月下旬和6月初,在无极、深泽一带的八路军屡次在突围过程中和日军接火,但日军最终均未能捕获住这些八路部队,坂本此行正是要前往上述地区做番实地考察。与旅团长随行的除了参观团,主要有2个中队的步兵卫戍部队300多人,以及30余名手持倭国军刀开路的骑兵。八路的观察哨发现的正是当先用作仪仗的日军骑兵小队。


在获知日军突然出现的情况后,22团的这2个连立即进入刚筑好的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1连主守北部,2连负责南部。连里命令战士们进入阵地之后隐蔽待机,预备近距离伏击这股日军。此时日军虽然距离宋庄不过一公里之遥,却丝毫未能察觉出前方的小村实际是八路的一个伏击阵地。领头的日军骑兵在绕过村外的树林之后,没有派遣斥候小队前出侦察,依旧领着坂本和参观团径直往宋庄东北方的入口而来。防守该处的1连战士大胆沉着地将日军放近,直至日军骑兵进至我阵地仅30米处才按照连长的开火口令猛烈开火。刹那之间,1连的1挺重机枪、3挺轻机枪、1个掷弹筒(以这种武备看,1 连应是22团主力连队)和上百支瞄准多时的步枪同时向日军先导骑兵和随后的参观团猛烈开火。毫无准备的日军受到如此强烈的火力突袭,顿时被打得人仰马翻、乱作一团。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接近村口的日军先头分队几乎完全被消灭。坂本旅团长在战斗刚一开始之际,便受了头部中弹的致命伤,伴随的先导骑兵小队和参观团亦大部被击毙,而此时在参观团之后步行的两个步兵中队刚刚转过离村约500米处的小树林。不过该部日军反应较快,眼见护卫的主官遭到伏击,立即向周边日军据点发报求援,同时分成两路向前增援。一个中队向村东进攻,另一个则直接扑向村北。这些担任护卫的日军步兵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武器装备较为精良,武士道精神尤为顽强。其进攻时,以班为单位发起多路突击,由轻机枪在后火力支援,突击速度很快。但甫一接近八路阵地,便遭到我军的“手榴弹幕”的轰击,冲得较猛的几个班全部被消灭。余下的日军却依旧执迷不悟,虽不断遭到我军机枪的扫射,仍不断重整,不顾伤亡地反复冲击我军阵地,企图突入村内,后来甚至连轻机枪手也端着机枪参与冲锋。不间断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左右,日军卫队的进攻每次均在八路军阵地之前被打垮,人员损失惨重。在连续五次冲锋之后,坂本的卫队已伤亡了200人以上,若不是此时日军增援已到,这些步兵必定在武士道精神的驱使下打得全军覆没。不过,这支卫队的反复冲锋也不是没有任何成果,好歹 他们也抢回了重伤的旅团长(坂本没挨多久就死了),只是整个部队已经彻底垮了,全天战斗结束之后该部仅存50余人。


在宋庄的战斗激烈进行之际,周围的日军据点陆续派出了强大的增援部队。无极、深泽、定县、安国、饶阳等地的日伪部队均大举出动,因为从最初的战斗判断,日军认为胆敢在己方主力眼皮底下的宋庄设伏的八路绝不会是支小部队。当时的冀中平原已被日军完全“网格化”,在6万多平方公里8千多个村庄的地面上,密布着日伪的1500个大小据点,另有700多辆汽车经常在1万多公里长的网状公路上穿梭巡逻。因而日军的增援来得很快,到上午10点左右,除了仍在进攻的坂本卫队之外,宋庄东北、西南、和东面均出现了大批日军,其随即展开了进攻。这样一来,宋庄八路军的处境变得相当危险,有被日军吃掉的可能。我方指挥员原来打算在重创坂本卫队之后,脱离与日军的接触,未曾料想增援的日军来得如此之快,不得不当即调整部署:决定不管敌人的兵力如何强大,我军在第一、二道工事无论如何要与敌周旋八小时,第三道工事要坚持到天黑,然后待机突围。由于进攻的日军人数众多,战斗力较强,22团首长要求连队能充分利用宋庄的村落工事进行主动灵活的战斗,并提出“谁能节省子弹,谁就能坚持胜利”的口号,要做到敌人不进入火力圈不打,瞄不准也不打,发挥每一粒子弹的效能。


上午11点过后,日军已陆续集中了约1700人的部队,在经过迫击炮和步兵炮近一个钟点的猛烈轰击之后,从宋庄的东西南三面同时发动了进攻。八路军所依托的第一道工事,一道矮矮的土围墙,此时已是多处被日军炮火夷平。在这一敌众我寡的危急时刻,22团的特等射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连有位班长,伏在被打塌的工事下面,面对逼近的日军毫无惧色,连续射击7枪,击毙日军7人。二连的副连长则亲手一枪击毙了500米开外的日军机枪手。但日军凭借优势火力和人数优势,不顾死伤,依旧逼近了八路军的阵地。此时八路军战士们索性跳出房屋和工事,将密集的手榴弹投向日军,同时与敌展开肉搏。日军的火力掩护因双方一再近战而大打折扣,而八路的手榴弹在混战中却显得威力无比。从12点到下午2点,22团又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日军在全面进攻屡屡受挫之后,便改变策略,在保持对宋庄四围阵地的全面压力之外,集中优势兵力猛攻较小的南部宋庄。驻守在这里的是2连的一个班,经过上午的苦战之后弹药消耗很大,加之围墙已毁,不得不转移到院落和房顶之上坚持作战。日军进攻开始之后以一部从西侧翻越了围墙废墟,随即与前来堵截的八路军展开肉搏,与此同时其主力迅速从正面发起冲锋,终于涌入了宋庄南部。在激烈的肉搏之中,2连的这班战士大部牺牲,少数几人用手榴弹杀开一条血路突回了北部的我军阵地。


宋庄南部失守之后,北部阵地显得更为孤立,第一、二道工事已基本全毁,弹药也消耗很多,而村外日军的增援仍在不断到来。此时八路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经过讨论,把严重的形势告诉了全体战士,让大家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同时要求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坚守阵地,直至天黑突围。村外的日军在得到兵力和火力的补充之后,很快又向北部宋庄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这一次日军的炮火特别凶猛,夹杂在各型火炮中的还有三、四十个步兵掷弹筒。在炮击停止之后,步兵冲锋之前,日军甚至施放了大量的瓦斯筒。顿时,八路军的阵地被一股瓦斯气包围,不少战士被呛得失去了战斗力。趁此时机,日军发起了进攻(这应该是日军的总攻)。在2连阵地,待毒雾快散去时,副连长发现一股日军已占据了村边的几栋房子,立即率领十几个战士冲进屋内,硬是用手榴弹和刺刀把这些日军全部消灭。在日军主攻的1连阵地,敌人在连续冲锋受阻之后,再次施放了瓦斯,接着趁我军战士暂时不能射击之机,组织了一些带着轻机枪的突击小队抢上村边的屋顶。八路军发现这一情况之后,也立即组织小分队携带手榴弹和短枪反突击这些立足未稳的日军。经过激烈的白刃搏斗之后,日军的突击小队被八路军的手榴弹驱离了这些屋顶。虽然随后日军再三攻击,但在夜幕降临前终未能突入宋庄一步。在最后的总攻之中,甚至有一名日军小队长完全失去了再冲锋的勇气 和信心,迟迟不敢前进,竟被上级在阵地上当场枪决。


22团的首长在9日17时30分左右拟订了当夜的突围计划,为分散日军注意力,增加突围的成功可能性,决定1连向北,2连向南分头突围。到当日19时过后宋庄外的日军已完全停止了进攻,开始准备夜间防御。6月9日这一天对于参战的日军不啻是一个灾难,虽然有好几次他们的突击部队已经冲入了宋庄的街道,却没有一次不是伤亡惨重地退回出发阵地。到这天夜里为止,陆续投入战斗的日伪军总计达到了2500余人,但却已经伤亡近半,面对着小村之前可怖的尸场,精疲力竭的日军只得点燃火堆,开始过夜,同时等待将于明早到来的新的援兵。但宋庄的八路军没有给日军来日再战的机会,当夜深之后,两连八路同时开始了突围行动。2连的突围行动在行将成功之际,突然被日军发现,后者当即发射曳光弹并用机枪封锁道路。但2连战士用手榴弹开路,沿着村边的沟道朝正南急进,一口气跑出6里地之后摆脱了日军。1连的突围更为惊险,部队在穿越火堆之时与日军巡逻哨相遇,幸亏大部日军因疲劳而处于酣睡之中,1连仅用一阵快速的刺刀格斗便结束了战斗,安全地突出了重围。


从睡梦中惊醒的日军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刚刚突出去的两小股八路就是与他们激战了一天的全部对手,仍然紧紧包围着宋庄,包围着想象中的八路大部队,一夜没有睡好。只是当第二天真正进村之后,敌军才无比惊讶和懊丧地理解了这次战斗的对手的实力。到此为止,宋庄战斗可说是落下帷幕了。在6月9日一天之内,八路军的两个连依托村落工事血战16小时,给予了扫荡合击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仅日军即有坂本旅团长以下官兵600余人被打死,负伤人数为300余人;配合日军作战的伪军伤亡约200人;合计敌方伤亡超过1200人(另一说为860人)。而八路军的伤亡情况如下:阵亡 32人(突围时9人),负伤41人(突围时14人),总计73人,包括4名连级干部。


这次战斗不仅是八路军一次在军事上的重大胜利,也在精神上给日军以重创。如由马垒据点出击的日军100多人,第二日生还者仅28人。其中队长在精神上完全垮掉,用****自杀;另有7名士兵在向东方顶礼膜拜之后,亦集体上吊自尽;剩余残敌因为思想苦恼至极点,竟至互相埋怨、扭打达一个多小时。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笃信武士道的日军官兵在亲历了如此一场战斗之后,实在不能接受八路军只是如此一支小部队而已,这是对他们的信仰的一次沉重打击。


 


中方记载的宋庄战斗战果:战斗结束后,22团战报为:杀伤日伪军400名,打伤日军坂本支队长,己方伤亡73人。


实际上,日方坂本支队战报却为:己方伤亡53人。


后来《解放日报》对此役重点报道,将22团上报的战果夸大3倍,称歼灭日伪军1200人以上,其中日军伤亡超过900人,而八路军只伤亡73人。


《解放日报》还把战报中打伤日军坂本支队长,改为击毙日军旅团长坂本少将。其实宋庄战斗宣称击毙的这个日军旅团长坂本吉太郎少将,当时是日军第26师团独立第12步兵联队的大佐联队长,也没有被击毙,甚至没有受伤的记录。1945年3月30日,日军在山西大同编成独立第4警备队,司令官就是这个坂本吉太郎少将。日本战败后坂本吉太郎在大同附近投降,随后回国,并无在中国战死。


 


 上文出自于1943年《解放日报》的夸大报道。


显然,稍有抗战军事常识的人就不可能相信这种官方叙述的战斗经过数字。如果说,以上仅仅是在抗战中的宣传,倒是可以理解。八路军在五一大扫荡低迷的士气下做这样的宣传鼓舞士气,是合情合理的,国军当年也是这么做的。


不过既然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历史究竟是怎么样,还是要实事求是,恢复历史真相!


不然,岂不是让我们的敌人笑话!


而时至今日,我们所有的军史著作,都必须严格按照1943年《解放日报》公布的吹牛逼数据来写,至少稍微有更改,绝对无法通过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审核,不能出版。


 


解密这场战斗的文章有无数了,老萨就偷懒不自己写了,摘录一段给大家看看:


宋庄战斗考作者dirno


八路军的参战兵力是多少?


 


1.在宋庄保卫战里,在场的有3支部队,一是22团一部,二是冀中警备旅1团2营的余部,三是地方部队,包括两个县大队各一部和民兵;


2.22 团按照精兵简政的方针,于1942年初缩编为基干团,辖四个大步兵连,一个侦查通讯连和一个特务警卫连,全团编制近千人。左叶任团长(一说是负全责的副团长),梁达三任政委,贺明任总支书记。反扫荡开始后,团长和政委各带领两个步兵连和团直属队一部进行活动。也就是说,团属特务警卫连和侦通连俩人各带一半。团长左叶带的是1连和2连。当时根据形势的需要,有时部队还进一步分散活动。比如就在宋庄战斗三天前,2连和一个区小队就是由22团的总支书记贺明带领活动,6月6日在里贵子村和日军作战一整天,然后突围与团长会合。在这次战斗中2连还意外得到了埋藏在村里的一百多箱军分区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这些手榴弹后来在宋庄战斗和突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参加宋庄战斗的22团一部,就是1连和2连,再加上团直属队的一部,也就是特警连和侦通连的各一半。所谓300人应该是指这部分战斗人员;


4. 第二支部队是冀中警备旅之1团2营一部。冀中警备旅的1团是大团,共14个连,团长张子元。1团2营有4个连,营长林子元,教导员张奇,但该营当时由团政 治部主任赵均一指挥。5月23日该营大部(5、6、7连)被日军包围,苦战后分散突围,突围后归拢部队,剩余100多人,缩编成一个连。该营下属8连当时单独活动,没有受到损失,人数约200。两部在27日汇合,后在日军包围突围过程中,与22团一起行动转移,接受左叶指挥,从而参加了宋庄之战。一个缩编连加上一个第8连,该部当时共有300人左右;


5.第三支部队是地方抗日武装,包括两个县大队(藁无县和 无极县)各一部和三个民兵区小队。县大队是营级单位,其一部应该不会少于50人;区小队一般20余人。这样这一块加起来就有50 X 2 + 20 X 3 = 160 人。该部人数通常不计入参战的八路军部队数量里;


6.这样算来我军三部总人数是 300 + 300 + 160 = 760 人。这个数字既高于22团战后所报300人,也高于日军在其战报中的估计,日军的估计是500-600人。考虑到日军应该不会有意少报从而消弱上级对其作战难度的评估,所以我认为应参考日军记录,将760这个数字向下修正。在没有更准确的资料时,姑且取600和760的中间值。所以我军参战总人数应该在 680人上下。


 


八路军方面是谁指挥的?


 


1.团政委梁达三带领他那一部分部队(3、4连和特警连和侦通连各一半)6月8日在宋庄以北的西固留村与敌周旋,掩护分区机关和抗属中学在6月8日夜从西固留村转移到大定村,跳出鬼子的合围,使6月9日清晨赶来合围的日军扑了个空。因此他没有参加宋庄战斗;


2.如上所述,1团2营一部与22团回合后,归左叶指挥;


3.所以,八路军方面是左叶指挥了这次战斗。这在左叶本人和他的上司吕正操将军的回忆录中也都有明确记载;


4. 顺便说说左叶:左叶在反扫荡中还是有一手的。他擅长运动伏击战,有过不少次成功的案例。解放战争中,在东北战场也有不凡表现。解放后在授衔前转入地方动作,所以没成为受之无愧的将军。和平时期主要的工作经历是在农业部,1992年7月4日,在北京逝世。他使用过的一部黑色伏尔加汽车,弃置在农业部后院的停车场里,2006年我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它。在整个停车场里,它是唯一一部从不发动的汽车,永远歇在停车场的一角,风雨日尘,一身沧桑。


 


这次战斗是有计划的伏击吗?


 


6 月8日晚,22团和警备旅之1团2营余部在摆脱日军追踪之后,碾转数日后从无极方向转移至宋庄驻扎休整。鉴于铁桶合围的严酷形势,以及左叶对难以避免遭遇扫荡敌军的判断,八路军一到驻地便开始修筑工事,并连夜把300多户村民转移出去。阵地工事在9日晨七点左右修好,半个小时后就不期发现了路过的鬼子。所以并不存在有计划的伏击本意。


 


敌人伤亡多少?


 


1.最早的22团战报是毙伤日伪军400人,打伤日军坂本支队长;


2.在延安《解放日报》1943年4月9至10日连载的记者周游写的通讯中,变成了歼灭日伪军1100多人。这是按我军舆论习惯把原始战报放大三倍的结果。《解放日报》还创造性地把战报中打伤日军坂本支队长,改为击毙日军坂本旅团长;


3.《吕正操回忆录》中声称歼敌约1200人。鉴于吕将军未直接指挥宋庄战斗,其数据的真实性完全由二手的战报甚至通讯所决定,因此不可作为证据;


4.日方坂本支队战报为:亡26,伤27,共53人;坂本未受伤;


5.日军的装备质量和战斗素质高于八路军不 可否认,但武士道精神和不可一世的狂妄应该会促使日军勇猛冲锋,坂本支队电召来众多友军支援就是屡遭挫折的明证。因此,在这场延续了十几个钟头、包含数十次冲锋的战斗中,只有26人阵亡是不可能的。何况我军工事联通,有先发制人及防守之利,冲锋开始后,日军的炮火帮不上忙,而上面提到的大量手榴弹却使我军在短距作战中占尽优势。此外,22团的装备也不算差,比如其首先接敌的1连就有1挺重机枪、3挺轻机枪和1个掷弹筒。因此,敌方伤亡肯定会超过26死27伤的报告;


6.另据宋庄后来被日军召集参与火化日军死者的老百姓的无法量化的感性的说法,敌人的尸体堆得像山,整整烧了三天。这种描述也把数字定格为数百人的级别;


7.战时日军阵亡数字一般会缩小一半,最多不会超过3倍。就算按照3倍来算,也就是说敌人最多伤亡100多人;












-----------------------有人说八路军胆子好大,居然在战时敢把坂本吉太郎旅团长说成击毙,而他明明活着,其实这不难理解,因为战时双方都管制新闻媒体,你不可能看到敌方的东西,所以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关键直到今天还敢这么瞎说,就需要一定的勇气。其实八路军在正规战中,肯定打不过日寇,主要还是打打游击战。










 


我军伤亡多少?


 


1.最早的22团战报是我方阵亡32人,负伤41人;此数字从此一直未变;


2.日方坂本支队战报为:敌人(八路军)遗尸264具;


3.22 团战报中所称的73人伤亡应该没有友邻部队和地方部队的伤亡。警备旅之1团2营的参战一部没有伤亡统计记录,也未见于其他战报。而地方部队的伤亡人数也没有统计。


4. 日军声称我方遗尸264具,应该包括了所有他们发现的的尸体。日军的战报在己方损失上不会作假,但在统计敌方损失上,日军有着和我军或者说和所有军队同样的夸大喜功的传统。在反扫荡中县大队一般穿便衣,而区小队民兵从来都是穿便衣的,因此日军在统计我军阵亡时,肯定会把所有的尸体都算上,不管他们有没有穿军装。多出来的这191具尸体要么是未撤离的宋庄百姓,要么是皇军做的假账;更大的可能是各有一部分;不过是军事作战,自然主要伤亡的还是军人,换句话说,八路军阵亡的官兵至少也有一百多人。


按照战时伤亡比1:2到1:3来计算,八路军伤亡最少也有200多到300多人!


 


坂本是谁?


 


1. 《解放日报》把战报中打伤日军坂本支队长改为击毙日军坂本旅团长。今天的历史资料还在这个问题上顽固地自欺欺人,声称当时击毙的确是时任日军冀渤特区司令官的坂本吉太郎少将旅团长。并有好事者为增加可信性,更编造了他刚刚升任冀渤特区司令官、路过宋庄是被前述白庄战斗激怒而要亲往视察、在宋庄当场被打伤后来才死掉等等混淆视听的曲折故事;


2.真相是坂本在宋庄战斗中没有受伤,更没有死掉。坂本吉太郎是宫城县 人,日本士官24期步科出身,宋庄战斗时任26师团步兵12联队联队长兼坂本支队支队长,军衔大佐。后因战功升至少将,于1945年2月1日担任驻大同的第4独立警备队司令至抗战结束。1967年2月28日在日本去世。如果你曾经怀疑我们的历史记录能够如此不顾事实地自说自话,坂本的故事应该让你清醒;如果你不理解何以我们在这样的基本事实上都不能或不愿正视之,那是因为我们缺乏实证精神,但却不缺乏精神,不管这种精神会把我们带向何种境界和水准;


3.当天坂本的目的不是要打宋庄的八路,而是带领一个由参谋军官组成的战地参观团前往白庄考察前几日扫荡战斗的战场地理情况,以现场炫耀战果并总结经验。宋庄的遭遇战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意外,也成就了双方的辉煌战果,是一次真正的“双赢”。


 


马垒据点的故事是真的吗?


 


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华部分精锐部队被抽调南下,在华日军补充了很多新兵,战斗力和经验下降是事实。但冀中战场的残酷性和日军风格的非人格性都和该故事体现出的敏感和脆弱格格不入。且不说这个马垒据点的故事是整个被严重夸大的宋庄战斗的一部分从而先天地失真,即使假设宋庄战斗中日军真地伤亡巨大,也无法相信马垒据点的鬼子那么多愁善感以至于要用自戕来抒发情感;


2.这个故事的首创者是参加过宋庄战斗的一个姓 王的参谋,他在突围时受了伤,住在老乡家里养伤,期间接受了一次夜间秘密采访以报道宣传宋庄战斗。采访者名叫解力夫,现在还活着,河北人,曾任新华社副社长和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写过不少战争类的纪实文学作品。王参谋当时养病的地方是敌占区,根本不能四处走动。他的信息要么来自老百姓因恨而生的臆想和流传,要么来自他自己对零星传说的创造性构造。这篇添油加醋的报道后来成为第一篇报道宋庄战斗的新闻稿件;


3.冀中扫荡既体现了日军的残酷兽性,也反映了其策略的高明和战斗力的强大。面对这样凶残狠辣的敌人,很容易产生无助和绝望感,生存意志的本能会通过对敌人的戏剧性的丑化和弱化来化解这种绝望,从而使生存变得可以忍受。在我看来,这是马垒据点的故事的心理学来源。


 


简单来说,宋庄只是一场遭遇战,敌我双方混战一场,以八路军突围告终。


日伪军和我方伤亡差不多,不过一二百儿女而已,没有日军高级军官被击毙,根本算不了什么!


日伪军没有获胜,但八路军自然也远远谈不上胜利,只是成功突围出这个村庄而已,最多算是一个平手。


而因为政治的因素,故意夸大,将一场小战斗吹嘘为什么八路军真正的战斗力,甚至还说什么二战真正的转折点--宋庄战役,都属于吹牛逼吹到极致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