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转贴:“大跃进”中毛泽东相信亩产万斤吗?
送交者: acarefreeman 2012月12月29日12:33:08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到底谁该为大跃进中的高指标、浮夸风负责?(3) acarefreeman 于 2012-12-29 11:38:45
“大跃进”中毛泽东相信亩产万斤吗?



罗平汉 


   

     1958年“大跃进”在农业生产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各地争先恐后大放各种高产“卫星”,于是有了亩产七八千斤的小麦,几万斤甚至十几万斤的水稻。那么,农民出身的毛泽东,当时对这类高产“卫星”究竟持什么样的态度,他果真相信那些离谱的高产“卫星”吗?

                       高产有个特殊的称呼——“放卫星”

    将虚假的高产典型命名为“卫星”,最早见之于报端的,是1958年6月8日的《人民日报》。这天该报报道了河南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第二生产大队,有5亩小麦丰产试验田,每亩平均实产2105斤的消息。
    仅过了四天,《人民日报》又报道说,卫星农业社第一大队第二分队,“又有2亩9分地总产量达到10238斤6两,平均亩产3537斤7两5钱,比二大队的最高产量每亩多1425斤,超过这块地去年亩产750斤的三倍多”。《人民日报》在报道此事时,特地使用了“卫星农业社发出第二颗‘卫星’,二亩九分小麦亩产3530斤”的标题。自此,各种高产典型就有了一个特殊的称呼——“放卫星”。
    这时正好进入夏收季节,受这两篇报道的影响,各式各样的“卫星”也就开始争相竞放,而且产量越放越大,品种也越放越多。
    主管农业的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随后公开撰文称:“夏季丰收证明,我国粮食增产速度不仅可以是百分之十几、百分之几十,而且可以是成倍地增长。”

                              相信粮食能大幅增产

    对于1958年的粮食大幅度增产,毛泽东深信不疑。1958年9月,他在湖北同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谈话时又说:“许多事情看来怪得很,要就没有,或者很少,要就很多很多。过去九年粮食增加得很慢,老愁粮食不足,可是今年一年就增加了几千亿斤。今年翻一番,明年还可能翻一番。”
    毛泽东之所以认为1958年粮食产量有大幅度的增加,可以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主要论据来自于如下几点:
    第一,通过发动大跃进,使人民群众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农田水利建设和积肥运动的开展,为粮食大增产创造了条件。1957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在今冬明春大规模开展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要求各地鼓动像1955年冬季农业合作化高潮中的那样一股劲头来,反对保守思想,集中大力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运动和积肥工作。这个指示的发出,标志着农村的“大跃进”正式启动,全国农村迅速投入了大量的劳动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和积肥运动,到1958年1月,参加水利建设的农村劳动力即达到了一亿人。
    第三,通过深翻土地和密植,能使产量大幅度提高。在此之前,南方一些地方通过推广水稻密植提高了产量,《人民日报》报道了广东全面推广水稻小科密植的情况。毛泽东对广东的密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认为通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和积肥运动,深翻土地,推广密植,再加上群众冲天的干劲,实现粮食大增产是完全可能的。
     1958年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风调雨顺之年,这年粮食也确实获得了较大丰收。据国家统计局后来核实,1958年全国实产粮食4000亿斤,虽远不及当时正式宣布的7500亿斤,但比1957年增产了300亿斤。

                            对高产“卫星”半信半疑

     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视察了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农村。视察中,他得到的答案几乎是相同的:这年粮食大增产而且不是一般的增产。
     8月4日视察河北省徐水县大寺各庄农业社时,县委书记张国忠汇报说,今年全县夏秋两季一共计划要拿到12亿斤粮食,平均每亩产2000斤。毛泽东听后甚是吃惊,说道:“要收那么多粮食呀!”又说:“你们夏收才拿到9000多万斤粮食呢!秋季要收11亿斤呀!”
    在8月5日视察河北安国县时,在路上问安国县长焦国驹:今年每人收多少粮食?焦回答说:按亩产3000斤计算,全县35万人,人均4000斤。毛泽东对此有些将信将疑,问道:是甘薯吧?焦答:主要是甘薯。
     8月7日,在河南商丘县道口乡中华农业社“七一”试验站,他问商丘县委第一书记刘学勤:“这块地亩产多少?”回答说计划施肥30万斤,亩产13900斤。毛泽东听后笑着说:“亩产13000斤,秋后我再来看。”在返回火车站的路上,毛泽东问刘学勤:“你相信那亩产13000多斤的试验田吗?”刘学勤说:“不相信。”毛泽东说:“脑子太热。没有科学根据,不符合实际。”
    毛泽东在视察上述各地时,正值北方的秋季农作物长势旺盛的时节,陪同视察的各级干部让他看到的,自然是生产搞得好的地方,而且所到之处,干部们都满怀信心地告诉他,粮食增产的幅度很大,在当时的情况下,毛泽东得出了粮食将获得大丰收的印象。但是,对于过于离奇的粮食亩产万斤之类的“卫星”,并未正面做过肯定,基本上是持不置可否的态度,甚至还流露过某种怀疑。

                               持默许和容忍态度

    有人认为毛泽东是相信亩产万斤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了钱学森文章的影响。河南遂平县卫星农业社放出小麦亩产2105和3530斤两颗“卫星”后,钱学森在6月16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短文。文章认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可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是两千多斤的20多倍。客观而论,这篇文章对当时放高产“卫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钱学森的文章虽然论证了高产“卫星”的可能性,但文章说得很清楚,是“如果”这种情况下才可能有几万斤。
    其实,高产“卫星”实属违背常理,稍有农业常识的人都不可能信以为真,只不过是谁也不愿把其真相揭穿而已。毛泽东的态度其实也是如此。之所以在1958年没有对那些高产“卫星”提出质疑和批评,并且默许了这些“卫星”的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虽然清楚“大跃进”中存在虚报浮夸,但基于对干部群众“大跃进”热情的肯定和保护,而在一定程度上容忍了这种现象。
    在这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说:要跃进,但不要空喊,指标很高,实现不了。
    从毛泽东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其实他对于“大跃进”中的虚报、空喊并非不清楚,但他对这种现象却没有加以制止。他认为,好不容易通过反冒进,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生产工作热情,如果因为有些过高的指标,有些虚报浮夸的成分,又来一次1956年那样的反冒进,就会压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泄了六亿人民的气。所以,不论是对各地发射出的各种高产“卫星”,还是对粮食产量成倍增加的汇报,他都采取了默许和容忍的态度。
    (《环球视野》报摘)
0%(0)
0%(0)
    到底谁该为大跃进中的高指标、浮夸风负责?(4) - acarefreeman 12/29/12 (613)
      为什么毛泽东主动承担起别人的责任?(转贴) - acarefreeman 12/29/12 (591)
        小结: - acarefreeman 12/29/12 (495)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什么叫“海外反华势力”? 原来是贪官欺
2011: 老道全家福
2010: 美利坚,我敬仰并渴望朝拜您!(多图)
2010: 四代最清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