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与制造业:中国越打越强,美国反而失算?——用马克思主义视角解析中美产业结构博弈 | ||||||||||
送交者: 2025年04月06日14:51:02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
||||||||||
作者:火树 近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尤其是特朗普时期高举的关税大棒,被外界广泛解读为美国遏制中国制造业崛起的重要手段。然而事与愿违,关税战不仅未能“打垮中国制造”,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国产业的集中和效率,令世界重新审视这场博弈的深层逻辑。 如果我们放弃“民族主义叙事”或“技术细节纠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这一切其实并不令人意外——这正是资本主义内在逻辑的再一次自我验证。 一、关税的真实作用:不是打击,而是筛选许多人天真地认为,加征关税就能打压一个国家的出口产业。但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与集中”理论看,这样的外部冲击更像是一场洗牌——效率高、资本强的企业趁机扩大份额,而中小弱企则被淘汰出局。 这正是我们在中国看到的现实:2020年后,中国出口中小厂批量倒闭,而像比亚迪、宁德时代、立讯精密、海康威视这样的产业巨头不仅没被打压,反而在产能、技术、市场份额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马克思看来,这不过是一次“危机中的资本集中”。 二、全球分工不是你想改就改:外围国家永远接不了“核心厂”的活美国原本希望,通过打压中国,可以将制造业“转移”到印度、越南、墨西哥等成本较低的国家。但事实却是:这些国家要么缺工业基础、要么缺人力素质、要么缺物流效率,根本接不住中国留下的订单。 全球化不是快递产业链,而是系统分工结构。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理论中,核心国家掌握高附加值与资本密集产业,外围国家只能维持低端加工的地位。 今天的印度、印尼正好是这种“外围角色”的代表。它们接到了一些订单,但无力接管整个产业链,也无力挑战中国作为“全球中高端制造平台”的系统地位。 三、制造业不会自动“回归”发达国家——资本不是爱国主义者特朗普时代最大误判是认为:只要对外高关税、对内高补贴,制造业就会“爱国回归”。但马克思早就指出:资本不是民族主义的,它只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路径。 美国的工人更贵、环保更严、供链更长,导致同样的产品本土生产成本高出30%以上,资本自然不会去那儿“受罪”。 所以今天美国政府砸下数千亿美元建芯片厂、再工业化,但很多项目迟迟无法落地开工,反而刺激了更多企业在墨西哥或越南设分厂,再“中转”回美规市场。制造业不但没回归,甚至被进一步全球化地分割。 这正是“资本主义危机——结构调整——利润恢复”三部曲的典型表现。 四、关税战的真正输家是谁?不是中国,也不是美国龙头企业,而是那些:
而中国在经历淘汰赛后,剩下的是更强的制造龙头、更完整的产业链、更高的全球控制力。这正是资本主义逻辑下的典型“越打越强”。 五、马克思主义框架下的总结
结语:这不是贸易战,这是结构战这场贸易战的结局,并不是“中国赢了,美国输了”这么简单,而是: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
|
||||||||||
|
|
|
![]() |
|
![]() |
实用资讯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4: | 62-10-06 中锡边界再次发生印方严重军事 | |
2024: | 65-10-07 我外交部照会印度驻华大使馆 | |
2023: |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 | |
2022: | 世卫组织:中医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 | |
2022: | 卢布“收复失地”!普京拿到主动权,美 | |
2021: | 中国脱贫创造“人间奇迹” 三个关键数据 | |
2021: |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发布 | |
2020: | 中国的选举制度和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 | |
2020: | 观察者网一周军评:航母舰长“撼动”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