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何时能见轰-20?
送交者:  2018年10月13日05:25:41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施洋

    施洋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2018-10-13 08:55:47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随着此前央视节目中一句“轰20取得重大进展”的旁白,有关中国自行研制战略轰炸机的消息从单纯的军迷圈就这样再次扩散到了海内外的军事媒体。中国战略轰炸机的研制现在到了什么程度,自然也就让外界颇为关心;与此同时,美国军方高层提出了要在一年内将空军战机妥善率提升到80%以上的要求,而F-22和F-35两款美军的新一代战机却在这个当口连遭事故,毫无疑问让美军的这个新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

轰-20的“例外”

本周,国内外的媒体都开始再次讨论有关中国轰-20战略轰炸机的一切,只不过其缘起并不是什么航空工业部门发布或者“泄露”了什么有关轰-20的新进展或者有了有关的照片,而是因为有网友在央视的纪录片中发现了一句“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轰-20’的研发取得重大进展”的旁白。

这确实是“轰-20”这个词在官方媒体比较少见的出镜

这部专题片是央视在今年8月3日播出的理论文献纪录片《永远的军魂》第三集中的内容,播出到现在已经超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如果如同一些朋友所想,这条有关轰-20的新闻是一次意在展示力量的“官泄”的话,那么既没有及时被外界把信息收到,也没有安排“托儿”来传递出去,这次行动显然是太失败了。

尽管外界一贯按照冷战时期或者上世纪对于国家级电视台的要求来看待CCTV,觉得“央视肯定不会随便乱说”,但是作为一位曾经给央视节目服务过的旁白撰稿,笔者对于这一句文案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真实反映轰-20的实际进展,其实深表怀疑。

想当初的蒙布CG可是一下子就红了

至于外国媒体那些搜罗中国各类电视和网络媒体有关轰-20说法之后,再编排出来的各种夹杂着不靠谱分析和胡乱猜测的文章则更是不足为信——这些报道一本正经地向西方读者介绍一些诸如“Hong”代表“轰炸机”之类的内容故弄玄虚,一边假借一些不靠谱的分析人员得出什么“即将进行首飞”之类的惊人结论。

其实有关轰-20的研制进度,只要稍微了解一下该机的主要研制单位——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最近几年的工作进展就能推测个七八分。中航工业一飞院在历史上通常都和中航工业西飞生产的飞机联系起来,早年的运-7系列、飞豹系列以及后来空警2000预警机系列都是他们研制生产和进行改进的。

比起前面那些,这才是让一飞院一鸣惊人的产品

而在2007年以后,随着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项目的正式立项,整个一飞院的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了运-20的设计之中,而在此之前,在2000年前后甚至90年代引进伊尔-76以后,一飞院就已经开始从各个领域进行有关大型运输机的前期预研和方案选择,相关的总体方案在2007年项目上马时就已经相当成熟,而且研制还得到了安东诺夫设计局这样经验丰富的外方单位的一些协助,在如此厚积薄发且有实物和外方经验参考的情况下,运-20才创造了5年之内造出原型机并且成功首飞的良好成绩。

2012年首飞之后,一飞院的工作显然也没有停止,运-20试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后续的修改,以及为准备投入量产进行的工作,全都需要一飞院和西飞投入大量精力。这一部分的工作总体上要持续到2016年,运-20正式定型并且交付军方才算真正完结。如果说一飞院要为轰-20这样一个工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话,即使未必要等到运-20项目研制完全完成,至少也要等到运-20的试飞工作进入后期阶段,也就是2014-2016年才比较合理。

运-20的首飞并不意味着其设计工作的完成

至于轰-20这样一款战略轰炸机本身,在此前的很多证据都表明该机大概率将采用类似B-2的飞翼布局,但考虑到提升飞翼布局的操纵性,以及时不时传出的有关轰-20需要超音速飞行能力的传闻,显然该机的设计工作并非单纯复制一个B-2这么简单。更何况B-2本身就是美国80年代航空工业技术的结晶,想要原样复刻本身就是个复杂的工程。

而从一飞院的技术基础来看,尽管此前已经研制了运-20,但在大型轰炸机领域,整个中国都没有特别丰富的经验。加上大型飞翼布局的飞机,所牵扯的控制率也相当复杂,还有包括飞机为了降低可探测性而采用的各类隐身的进气道、发动机喷口等的设计,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B-2对于美国这样有丰富基础和经验的航空工业而言,也花了不少时间

如果考虑到运-20研制时还有外方协助,虽然外方在多数时候仅仅是作为顾问存在,进行关键步骤的“点拨”,但有人指路和自行摸索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在轰-20的设计上,相应的技术支援也要少很多(毕竟指望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通共协助设计太不现实),在这综合的考量之下,想要在距今最多只有4年左右的时间(实际应该更短)里就基本完成一架可以进行洲际飞行任务的战略轰炸机原型机的研制任务,其可能性肯定是不高。

如果把目光从单纯的轰炸机上移开,放眼看中国空军机载远程武器系统的发展,则不难发现这几年正是中国新一代的机载武器从纸面计划走向实际产品的突破年份。与上一代在轰-6系列改进型(包括轰-6K)使用的各种亚音速巡航导弹相比,新一代的机载武器在射程上同样保持水平,而飞行速度则是直线上升,不仅有超音速的巡航导弹,一些较晚启动研制的型号甚至是高超声速武器。作为新一代的战略轰炸机,轰-20必然也要考虑装备和使用这些武器,相应的,机载武器系统等分系统的研制的进度也就自然会和习惯产品同步推进。

轰-6K和其配备的亚音速巡航导弹早已不是中国机载武器的最高水准

如果考虑到中国严格的保密体制,那么很多轰-20早期的研制成果无疑很难及时与大家见面,而会在其完全成熟之后才“姗姗来迟”。正如运-20的全尺寸地面样机直到运-20全面量产数年之后才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甚至还因为该机和运-20实机的差异,一度闹出了把老机当成新品的误会。也就是说,目前轰-20的各种方案设计、计划模型甚至可能存在的全尺寸模型,在轰-20瓜熟蒂落之前,也是很难为外界所知晓的。与其期待这些研制中的蛛丝马迹,还不如等到轰-20正式试飞更加实在。

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上,所谓的“三个20”毫无疑问是具备史诗性的战略意义,这三个项目在2011-2012年间集中进入试飞阶段,使得中国航空工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然而如果追溯这些项目的源起,无论是2000年就开始预研的直20、还是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理论探索的国产五代战机,甚至账面研制时间只有5年的运-20,都是历经十几年时间厚积薄发,历经科学严谨的研制过程而来。轰-20作为一款先进隐身战略轰炸机,其技术先进性和研制难度毫无疑问要比运20更大,甚至可以说是对中国航空工业更加严峻的一次考验,从这个角度看,轰-20的亮相,恐怕未必会有一些人分析的那么乐观和迅速。

尴尬中的“整机运动”

本周,为了进一步贯彻美国新任国防部长马蒂斯有关引导美军“再次强大起来”的改革方向,美军针对航空兵力量也开始了全面的改革,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全面提升美军的战备水平。

马蒂斯在今年年初公布的国防战略报告中,将提高战备水平和创新作战原则,实现主要军事能力的现代化,实现防务部门和部队的组织改革,作为美军改革的几大方向,这其中最先提到的,便是提升战备水平。马蒂斯这次提出的目标,就是在一年之内,将美国空军的四种主要的战斗机:F-22、F-35、F-16和F/A-18的妥善率提升到80%以上。

这四种战机确实是美国空军战术空军的主力

根据美国空军今年年初的报告,美国空军2017年战机的妥善率平均为71.3%,虽然比起海湾战争的时候92%的高峰还有不少的差距,但距离80%的要求似乎相差不大,但是如果聚焦马蒂斯关注的这四种飞机,就会发现问题可能有点严重:F-22A去年的妥善率仅有49.01%,F-35A的妥善率仅有54.67%,F-16C和D的妥善率分别为70.22%和65.96%(合计的妥善率为69.5%),而被认为是“皮实耐用”的F/A-18系列在美国海军的妥善率更是惨不忍睹——去年年初的报告显示,美国海军和陆战队有超过60%的战机无法执行任务,考虑到美海军和陆战队装备的F-35B/C数量之少,这几乎就可以等同于F/A-18系列的妥善率。

虽然F/A-18是依靠比F-14妥善率高而闻名,但在全军的妥善率里却并不突出

从战机本身的角度来看,一款战机的妥善率在其装备历程中往往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情况:新锐的飞机在刚刚列装部队之初,其维护保养技术一般不完全为部队所掌握,相关零备件也储备不足,加上新的战机型号本身在技术上不甚成熟,容易导致新机故障频繁、送修困难,以致妥善率水准较低;服役中期,随着飞机上的各种容易故障的设备经过厂家的改进故障率下降,加上部队机务人员对该机的修理日趋熟练以及更多的零备件储备,经过磨合期的战机妥善率会进入较高的水平;而在战机服役后期,老旧飞机因为生产年代久远且使用频繁,一方面本身容易故障,一方面因为许多零备件的停产和库存减少,也会造成修理不及时,甚至要“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导致妥善率下降。

马蒂斯“钦点”的这四款美军的主要战机,恰好都处于妥善率较低的“两头”状态。F-22和F-35作为两款新一代战机,整体上都处于新服役不久的情况,特别是F-35系列刚刚开始批量装备美军,甚至连作战软件都没有完成最终的升级,完美符合刚服役战机的情况;F-22的情况则相对特殊,一方面该机虽然已经列装差不多10年,但在美军里面仍然属于新型战机,另一方面该机总产量只有187架,零备件等整体的存量也不算太多,加上该机的维护成本很高,能够对其进行维护的单位十分有限,以至于很多时候需要维修的F-22必须“排队”,无形中降低了战机的妥善率。

F-22的妥善率低,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太贵了

F-16系列和F/A-18中的C/D型则正好属于那种严重老化的三代机,二者都是上世纪90年代甚至更早的时候生产的战机,加上在冷战后的20多年里频繁执行了各种国内外作战任务,这些“劳苦功高”的飞机本就是不堪重负,F-16这种经常待在美国国内的战机情况稍好,而F/A-18C/D这样搭载在航母上东征西讨的战机的老化程度就更加严峻。以几乎全部装备F/A-18C/D的海军陆战队为例,2017年一度曾经出现70%以上的“大黄蜂”不具备完整的作战能力的严峻情况。

不过马蒂斯本人也许没有想到,美军应对这一要求的第一招,可能就是淘汰那些妥善率很低的战机,或者将一些战机彻底拆成零件,用来补充老旧战机的零部件库存。

从马蒂斯的要求来看,这么做确实相当合理,要知道今年8月公布的消息里,美国大约550架左右的F/A-18E/F“超级大黄蜂”里尚且只有270架能够执行所有的作战任务,这还算是一款2000年左右开始服役,目前正处于佳境的三代半战机的妥善率。要不是它们,美军现役的F/A-18系列的妥善率可能就连35%都挂不住了。拆掉一部分“大黄蜂”来提高这些老战机的妥善率(反正它们平时也就是停在地上作为“器官捐献者”),既能提高分子,还能减少分母,此消彼长之间,妥善率的提升显然是最快的。

随着“大黄蜂”的老去,维修他们也不再轻松

类似的事情也可能会发生在同样老化的F-16机队身上,但与此同时,美国空军部长希瑟·威尔逊在17日表示,为应对与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的冲突,到2030年美国空军的规模要从目前的312个中队扩大到386个,相当于扩军四分之一,这其中仅仅是战斗机中队数量就要增加7个。考虑到F-35战机的服役速度,如果还要增加7个中队也就是接近200架的战机,那么这些F-16中的大多数到2030年可能还要继续服役,如果这样还要保持80%的妥善率,显然是极难做到的。

F-35的产量固然不小,但面对美军的胃口,似乎还是不够

对美军主战飞机的这个“整机运动”,加上最近一段时间对于美军航空兵力量的各种要求,也反映出了美军遇到的尴尬现状:一方面,无论是出于满足国会议员们还是国防部说明的需求,美国航空兵对于数量的需要几乎是一种无法戒断的瘾,毕竟数量证明了美国空军的强大,也是美军向国内说明他们没有浪费军费的证明;另一方面,不管是前线指挥官对于作战的需求,还是国防部高层推动军队改革的需要,对于提升战机妥善率也有着切实的需求;但对于有限的经费而言,大而无当和短小精悍似乎是常见的结果。

美国海军陆战队出身的马蒂斯深知装备妥善率的重要程度,常年被其他军种嘲笑为“乞丐”,能搞到什么装备就用什么装备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因为装备费用缺乏,常年只能想方设法提升装备的妥善率来保障部队的战斗力。但在客观情况的限制下,马蒂斯既没有办法持续为军队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也没有办法改变国会议员们对于账面规模的偏好,他的这个放卫星一般的妥善率目标究竟能否实现,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成,是我们在未来一年里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从工程控制到社会管理:控制论Cyb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