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王湘穗:中国的重新崛起
送交者:  2018年05月01日05:37:25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王湘穗

    王湘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币缘论》

2018-05-01 08:00:20字号:A- A A+来源:《三居其一》
关键字:中国经济中国复兴中国崛起中国GDP

按照1990年国际元统计,在182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近30%;到1950年,占不到5%。在这100多年中,中国的经济经历了断崖式的下降,整个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处于世界体系的边缘。

1949年,中国现代制造产值仅占GDP的4.3%,农林渔业占55.7%,手工业占7%,识字率为20%,人均寿命35岁,人均收入不到100元;据1952年的统计,中国有6亿人口,GDP总值为679亿元,人均为119元。那时,中国的状态被称为“一穷二白”。

在美苏冷战的全球大背景下,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一员的中国,得到了来自苏联的援助。苏联对华援助主要采取了四种方式,即提供低息贷款、援助重点项目、进行技术合作和在贸易中实施价格补贴。在1949年,苏联先后两次以年利1%提供贷款24亿旧卢布(折合6亿美元);从1951年到1955年,先后以2%的年利提供了10笔共计56.5亿旧卢布(折合约14亿美元)的贷款,主要用于购买苏联的机器设备和各种材料。【1】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苏联共派遣了1.8万人次的专家,援助中国开始建设著名的“156项工程”,包括军工、冶金、机械、化工、能源、轻工和制药等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由此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

苏联专家在华援建 图/兰州新闻网

中国选择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具有资本密度大、技术含量高、建设周期长的特点,需要巨额投资和大规模的资本积累,除了国家几乎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启动、组织整个工业化的进程。【3】因此,国家力量和国家政策调动的社会力量,是中国发展的基本动力。

即使在苏联援助时期,中国的基本发展方针依然是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既学习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进行工业化所需的资本积累,保持高强度的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也实行“大计划、小自由”,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支持城市工业化。

这些寻求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的自觉探索,形成了一种既不是苏式计划体制、也不是西方市场式经济,而是混合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具有体制弹性和中国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4】中国的工业指数以1952年为100,到1965年上升到452.6,1976年达到1274.9。经过前30年努力,中国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工业化基础、一定科技发展水平和广大受教育人口的发展中大国。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采取了改革开放的国策,恰巧遇上了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浪潮,两者结合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而中国内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形成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跨国资本混合的市场经济体系。

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存在的政府与企业两个主体的情况不同,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的构成是三维主体,即战略性的中央政府、竞争性的地方政府和竞争性的企业系统组成的整体,因而具有超常的投资能力、超常的购买能力、超常的经济战略谋划能力。这些中国特有的能力与市场经济活力结合,实现了1979~2012年长达34年平均9.98%的超常增长【5】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种混合经济体系。通过多年发展,中国经济体系中呈现出国中有民、民中有国、中外资交叉存在、相互持股的复杂局面,特别是经过股份制改造许多企业是具有相互交融特点的混合型经济体。到2014年,中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工业企业的资产总计比重为39%,私有企业占比为22%,外资企业占比为21%;国企占全部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1978年为78%,2014年为30%;固定资产净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90%,下降到45%;成为国有、私有、外资共存的混合经济体系【6】

目前中国正在推进国企的深化改革,目标是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混合所有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所谓分类,是区分公益类和商业类,商业类中又区分“充分竞争”和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如铁路、民航、电信、电力、军工等领域,而混合所有制则是指“国有、集体、非公资本交叉持股”【7】。从中国经验看,单一所有制和单一经济模式都无法适应中国复杂的国情和它所面对的复杂全球环境。

多种所有制混合的经济体系所支撑的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被一些学者称为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代表着“原教旨资本主义”【8】。其实,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区别就在于,这是一个主要为资本增值服务的制度,还是一个以社会福祉为重的制度。

在现实中,二者真正的区别总是藏在无数真实又相互矛盾的个例之后,显得扑朔迷离。从中国取得人类历史上最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让13亿人进入小康社会,令数亿人脱离贫困,民众基本生活得到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改善的结果看,可以得出的大判断是,中国目前所选择的基本制度,更能满足中国社会特定阶段和发展环境需求。

到2013年,中国GDP为56.88万亿,60年中平均每年增长8%;人均收入为4.2万元,比1952年增长35倍。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值2.05万亿,占世界制造业总值的19.8%,是世界第一大制造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9】2015年,中国实际GDP在世界经济的比例已超过17%,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更达到40%。

根据胡鞍钢研究,综合国力是国家拥有和有效利用战略性资源的总和,而国家战略性资源,主要由经济资源、人力资源、能源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政府资源、军事资源、国际资源、信息资源等九大类资源组成。从20世纪末开始、经21世纪初的加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全面提升。

按不变价格计算,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2000年的4.24倍,中国GDP(PPP,2011年国际美元)占世界总量比重由7.64%提高至17.19%。在2000~2015年期间,中国九大类战略性资源中八大类战略性资源占世界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美国和中国综合国力的相对差距从2000年的2.27倍缩小到2015年的0.72倍,根据计算,到2020年,中国综合国力相当于美国的1.75倍。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发展也表现出极大兴趣,商业资讯网站Visual Capitalist专门制作了一张图表,用来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究竟如何。在此图中,美国作为一国第一贸易伙伴的数量为56个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来自于北美、南美和西欧;与此同时,把中国作为第一贸易伙伴的数量为124个国家,超过美国的两倍。中国主导着亚洲、东欧、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贸易。

显然,在经历了百年沉沦之后,中国已在重新崛起。

参考文献

【1】周弘:《外援书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4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6页。

【3】王奇:《“156项工程”与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评析》,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2期。

【4】毛泽东曾组织学习小组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却得出了符合中国实践的结论。见《毛泽东年谱》。

【5】史正富:《超常增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1页,第34-56页。

【6】“卢荻:诚恳讨论‘中国与世界资本主义’”,破土网,2016年2月23日。

【7】“国企改革:分类推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见《经济导刊》2015年11期,第16-18页。

【8】卢映西:“中国不是资本中心?”破土网,http://groundbreaking.cn/shehui/guoji/5997.html。

【9】王湘穗:《中国奇迹的奥秘》,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年版,第38-42页。

(文章节选自《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感谢王湘穗老师授权观察者网转发)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