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评:三航母和东风41,中美互亮肌肉? |
送交者: 2017年11月12日18:38:05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关键字:东风41试射特朗普三航母军演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在泰国曼谷举办的2017年防务与安全展上,中船重工展示了包括S26T在内的系列外贸型潜艇,排水量涵盖了2600吨到200吨范围。而且除了200吨微型潜艇,这些外贸艇都配备了AIP系统。那么外贸潜艇究竟有何玄机,中国进军这个行业会带来什么有趣的变化?本期军评第一部分我们谈这个问题。 此外,本周随着特朗普到访,美国海军三航母将齐聚西太,我国也进行了东风-41导弹的第8次试射。那么关于这两件事,到底和特朗普访华有没有关系?军评第二部分我们来稍加讨论。 外贸潜艇的玄机 本周,在泰国举办的2017年防务展上,中船重工首次展示了我国外贸型系列潜艇,包括排水量2600吨的S26T型,排水量1100吨、600吨的两种小型AIP潜艇,以及排水量仅200吨的微型特种潜艇。 尽管看模型,这些潜艇似乎都是黑黝黝的一个大罐子,后面有个螺旋桨。但实际上,不同吨位的潜艇之间的差别,不比驱逐舰、护卫舰和导弹艇的差别小。 要谈这些潜艇的区别,我们首先要说一下常规潜艇的作战模式。 现代媒体的报道,经常给人这样一种错觉:现代潜艇都是安静地在水下以很低的航速慢慢航行。 网络上有这样一个观点,说什么现代潜艇不需要高速航行,所以日本“苍龙”级高速航行中发出特殊噪音的缺陷不是缺陷。 这其实就是这种错觉带来的误解。 其实,随便用什么工具,丈量一下,就会发现,对于中国、日本这样的国家来说,常规潜艇从基地出发,到实际可能发生冲突的海区,之间的距离是相当遥远的。 举个例子,按照最近的距离算,从日本长崎到东海中日争议海区,约有500公里距离。 谷歌地球直线距离标注585公里 要依靠AIP动力系统,用2节航速慢慢“爬”过去——需要5天时间……等“苍龙”赶到地方,那大概是黄花菜都凉了。 而这还只是中日可能冲突的一个较近的海区而已,如果预定作战海域是在太平洋当中,潜艇往往需要航行数千公里,才能到达预定海区。 虽然AIP系统理论上能让潜艇航行数千公里,但过于漫长的航渡阶段——海军舰艇从基地到作战海区之间的往返战斗行动,称为航渡——也会给整个作战带来巨大的变数,这是很难接受的。 正是因为如此,实际上,常规动力潜艇的战斗航渡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动用飞机、水面舰艇来提供掩护,让潜艇能够以较高的航速迅速抵达任务海区。一般来说,常规动力潜艇水下电机航行采用低速,通气管状态航行按全速的60%-80%计算。在航渡中,昼间采用水下安全深度航行,夜间以通气管状态航行。 对于常规潜艇而言,航渡阶段的行动比较复杂。在得到己方海空掩护情况下,可以安全地用通气管状态高速航行,争取快速抵达目标区。此时由于敌方的侦察力量被屏蔽在安全距离之外,潜艇依然是安全的。 但如果在高速航行时,出现可以识别的特殊噪声,那就等于通知敌方:我来了,准备打我吧……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缺陷。 此外,在通过敌方反潜封锁区的时候,潜艇还可以用一招,就是大深度通过。在大深度上, 以较高航速迅速通过反潜封锁区是核潜艇常用的办法。但常规潜艇限于动力有限,大深度潜航较远距离后,需要上浮到潜望镜深度充电,这时候对于常规潜艇来说就非常危险了。 正是因为日本的地理环境因素和政治因素限制的双重作用,海自一直希望获得类似“核潜艇”的常规潜艇,“苍龙”级就是这样设计出来的。 苍龙级SS-503艇在珍珠港 按照设计,“苍龙”的AIP系统,可以让潜艇在通过最危险的区域后,以较低速度在大深度下继续航行一段,寻找机会再浮起来充电——不过终究还是要上浮,才能充电,所以危险性依然很大——因为“苍龙”使用的瑞典引进的AIP动力系统不能用来给潜艇主电池充电,只能维持低速航行。 其实中国对常规潜艇的需求和日本有点类似,两国常规潜艇的主要任务海区都距离本国基地比较遥远,有着长距离航渡和通过沿途敌方反潜封锁区的问题。 马伟明院士设计的潜艇综合电力系统能够让039B用斯特林发动机同时维持低速航行和给电池充电。这就给了该型潜艇较高的灵活性,不需要使用危险性较大的锂电池,也能实现水下以较高航速航行后,维持较大深度,在低速航行的同时,给电池充电。 当然,未来最理想的,恐怕还是使用新概念核动力系统的小型核潜艇,这方面的技术,中国目前也正在研究。因为我国和美国还不同,不能搞全大型核潜艇海军,和苏联保留大量常规动力潜艇的原因类似——较小的潜艇在本国近海浅海活动较为方便。 实际上,039B实现了日本人设计“苍龙”时最初的想法——常规动力“核”潜艇,必要时可以全程不使用通气管。 年初武汉造船厂3艘新型039B舾装 正是由于日本无法解决瑞典AIP系统的缺陷,“苍龙”的AIP系统最终被放弃,未来的改进除了要设法解决高速航行噪音问题,还要安装锂电池,取代AIP系统。尽管锂电池有可能起火的安全隐患,但能大幅度提高潜艇水下高速航行时间,对于日本的需求来说,比瑞典的AIP系统更好。 但不同的国家对潜艇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瑞典之所以设计AIP的时候搞成这样——恰恰是因为该国的地理环境,作为近岸防卫型海军,瑞典潜艇差不多出港就进入作战海区,战斗航渡的距离很短。因此排水量只有1500吨的“哥特兰”级潜艇完全可以全程用AIP慢慢“爬”…… 二战后,德国海军自用潜艇越造越小,出口潜艇却越造越大,也是同样的道理——德国本国海军只需要在家门口作战,而它的很多海外用户却有着在开放大洋上行动的需求。 在中船重工展示的几型外贸艇上,我们也可以显著看到它们动力系统的区别。 S26T基本就是按用户需求定制的039B的改进型,在水声电子,武器系统,动力系统等方面都有所简化,主要考虑降低成本,让用户更容易接受。 但该艇排水量并没有降低多少,相对其其他性能来说,海上自持力等性能高得有些“浪费”。 泰国海军大部分时候活动范围仅限于泰国湾。不过理论上,其海军舰艇还是要有绕过马来半岛,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缅甸海,甚至杀进孟加拉湾能力的。S26T的排水量带来的理论上的远航能力,也可以用来满足这种理论上的需求。 不过,事实上,泰国的潜艇可能终其一生都不会执行这样的任务,他们的潜艇艇员训练水平,海军总体保障执行这样类型任务的能力,可能都有问题。 事实上,有相关业界人士消息说,泰国在购买S26T的时候提出了苛刻的降低成本要求,实际上该艇比巴基斯坦购买的S20P还要简化(毕竟巴基斯坦海军的潜艇是真的要进入印度洋活动的),其实际的远航能力更低了……泰国之所以买S26T,一方面有尽快拿货架产品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该艇的吨位,性能可以和越南“基洛”级“嘎嘎苗头”。 如果抛弃那些有的没的面子因素,对于泰国来说,中船重工这次推出的1100吨潜艇或许更适合它。从模型上看,该艇减少了主机数量和电池数量,但在武器、探测系统方面与S26T水平基本相当。 而最要紧的是,1100吨潜艇的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在满足泰国苛刻成本要求的同时,某些性能反而可能还能比现在这个“超简化版”S26T好。 考虑到泰国还需要更多潜艇——毕竟其主要假想敌越南已经买了8艘“基洛”——而且泰国与中国签署合同的方式也是一艘一签……这么看来,未来泰国购买这种1100吨廉价高性能潜艇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而这次中船重工展示的600吨级AIP潜艇,远航能力更弱一些,但如果仅考虑近岸防御,比如对于委内瑞拉这些国家而言,也是挺合适的。 至于200吨微型潜艇,那主要是考虑特种作战用的,但那是对于拥有大型潜艇的大国而言,如果对于那些需要在诸如波斯湾、红海这样的“澡盆”里作战的海军来说,具备两条鱼雷的这种微型潜艇,足以单独执行防御的作战任务了。 中国这次推出多种吨位的潜艇,表明我国在潜艇出口方面,已经打通了思路,不再是从本国需求出发,简单将本国自用潜艇简化或稍加定制化后出口——从我国最早出口到埃及、朝鲜等国的033型潜艇,到近年来卖给斯里兰卡的035型,再到出售给巴基斯坦的S20P和泰国的S26T型,其实都是这个思路。对于很多国家来说,S26T这样的远洋潜艇对于它们来说太贵了,真正能满足它们需求的,是1100吨,600吨乃至200吨的小潜艇,既然看到市场的这个需求,中船重工就设计了这些我国自己用不上,专为用户设计的潜艇,这显然是该公司全面进军国际潜艇市场的号角。 此次中船重工的展示前所未有的开放 作为“发达国家粉碎机”,中国露出进入出口潜艇行列的雄心,立刻就会引起一片警惕。 不过在潜艇方面嘛,要说现在就能“粉碎”俄、法,恐怕还为时过早,因为这两家相比我国,在水声电子、静音性能、鱼雷武器等方面都还有一些独到的优势。而德国的212型潜艇虽然最近爆出因为更换AIP系统储氢罐麻烦问题全部趴窝的新闻,加上一直以昂贵著称……市场正在连年萎缩,但还是有不少国家出于惯性和对“德国质量”的信赖,会继续购买。 要说被“粉碎”的,其实主要是日、韩这些试图挤入世界潜艇市场的“新面孔”。 日本“苍龙”级出口,在第一个潜在买家澳大利亚这儿就遭到“神秘力量”的强力阻击,这件事背后,也有着中国潜艇准备全面出征国际市场的意思在里面。 而本届泰国防展上,中国200吨微型潜艇的出现,也打碎了韩国此前到处推销的微型潜艇的梦。 韩国四处推销的小潜艇 潜艇市场和民航客机市场有点像,能挤入主流的“玩家”少,市场细分化又非常严重。而且,需要潜艇的国家可比民航机客户少得多,因此市场容量也相当有限——最终导致竞争基本就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肉搏战”。 巴基斯坦的S20P潜艇订单,就是直接与法、德两国最新外贸艇“肉搏”才赢来的。巴基斯坦海军从2006年开始寻求新的潜艇。最初他们和法国谈过购买“蝎子”级潜艇,中间又一度与德国谈了买214型潜艇。但2009年,这两个项目都已经告吹。 巴基斯坦海军对于常规潜艇需求,其实很适合买中国或俄罗斯的潜艇——排水量2000吨左右,能够平衡在近岸和远洋作战的需要,要有远程的反舰导弹和先进的反潜鱼雷——考虑到巴基斯坦的“巴铁”地位,在否决法德潜艇后,实际上也就只有中国的S20型能满足巴基斯坦的需求了。巴基斯坦将逐步用8艘S20P型潜艇,替换 现役的2艘法制“阿戈斯塔70”和2艘“阿戈斯塔90”型潜艇。 中国既然来了,市场上一场新的“血雨腥风”只怕也难免了,不过对于那些希望用有限的经费增强国防力量的不少国家来说,这场“血雨腥风”却是他们等了很多年的事了。 特朗普到中国,中美互亮肌肉? 本周中美两国都关注着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这次特朗普访华期间的接待规格给人的感觉真是很有面子。尤其是中国记者还拍摄了……一年多来特朗普夫妇第一张好看的合影——美国媒体一直不怎么给特朗普一家面子的表现之一。特朗普在故宫那个一百多年没演过戏的戏台前看了一场戏,还看到了让他羡慕不已的三军仪仗队和军乐团……够特朗普在社交网络上吹一阵儿的,也足以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了。 相比之下,奥巴马总统任期内的访华活动,广大观众恐怕就留不下什么印象了,讲话也基本上是大家熟悉的新自由主义陈词滥调,活脱脱一副“伪君子”的嘴脸。 2014年奥巴马访华欢迎仪式 相比之下,特朗普访华后在越南APEC会议上发表的强调“美国第一”,还要其他国家领导人都把自己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讲话,倒颇有“真小人”的直率。 特朗普在APEC讲话,图源:VCG 在特朗普抵达中国的同一天,美第七舰队在自己的主页上贴出2007年美国三航母编队演习的合影照片,称这是2007年来的首次。 07年“英勇盾牌”演习时期的照片,被第七舰队又拿出来显摆 虽然最后,日本没有参加这次“三国联合演习”,但美国三航母编队却已经在日本海上开始耀武扬威了。 日媒报道,在韩国的强烈反对之下,日本被踢出了三国演习…… 国内不少媒体称这是对中国的示威,是特朗普访问中国的“背景”。 但实际上这次编队演习却是在特朗普离开中国后才开始,光是用第七舰队官方网站上的一张老照片,和媒体上的鼓吹,是没法当“背景墙”用的吧?用尚未开始的演习给谈判施压——如果这是真的的话——这也是一大发明啊。 美国媒体对于特朗普访华自然也是有不少报道,这其中,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报》作为经常鼓吹对华强硬的代表,自然也少不了“联想”一番。 该报称,美国情报机关透露的消息说,在特朗普访华两天前,中国进行了一次东风-41导弹的试射。然后讨论了半天这到底是不是中国对特朗普的“挑衅”——不知道报道此事的记者老爷比尔·格茨是不是良心发现,他在报道说,考虑到美国、俄罗斯最近都进行了导弹试射,中国的试射或许只是对这些试射的回应,是“例行性”的动作,不一定是对特朗普的“挑衅”…… 美国媒体对东风41试射的报道 回顾一下历史,真正利用对方领导人访问之机,进行“示威”,通常不会是在国家元首访问期间——那样太过刺激对手,对于双方的谈判不利,毕竟国家元首会谈,通常还是希望达成一些有建设性的成果的。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果要“示威”,那么动作会直接的多——直接到近乎于直接照脸打,不会是像这样隔空玩点花活。 2006年,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在访问美国期间,美国人邀请他“观摩”了美国在关岛举行的军事演习。 据当时的报道,在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抵达关岛的时候,演习的主要部分已经结束,事实上美军请他观看的,是演习结束后举行的盛大“阅兵式”。 航母,B-2轰炸机,F-22战斗机,耀武扬威地在时任领导人面前掠过。 笔者找到《美国之音》当时关于此事的报道,其中找了一个“克莱蒙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叫林长盛,此人的话颇有些“偏欺少年穷”的意思:“美国是透明威慑战略,让你看到我很强大,你就不敢轻举妄动;而中国是个弱者……” 有意思的是,策划这件事的人,是美国当时新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 这位时任副军委主席当时的表情如何,因为没有公开的现场照片,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他显然是记住了……因为后面发生的事情众所周知: 2011年,就在这位在任期间最大成就是砍掉F-22生产计划的罗伯特·盖茨访问中国期间,歼-20战斗机进行了首飞…… 盖茨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在2014年出版的回忆录《职责(duty)》写到,这是对我最大的侮辱 某种程度上说,盖茨在回忆录里把这件事怪罪到中国身上,实在是有点冤枉人了……这件事的根子,说到底还是在盖茨自己身上啊…… 从的这段中美间互相打脸的恩怨,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次媒体把“三航母”、“东41”和特朗普访华联系起来,恐怕是有些牵强——这只能说是中美间例行的互秀肌肉罢了。 不过美国现在搞一次三航母编队演习,也确实是有一点跟中国炫耀的意思。毕竟就算大连的国产航母完成——大概两三年后吧,中国也顶多只能搞出“双航母”编队来。 要想真正实现三航母编队——恐怕大家得多关注一下上海江南造船厂了。 最近有国外媒体报道称,卫星照片显示江南造船厂的新厂区已经基本完工,并且可能已经开始进行工作——而这个在江南厂原来厂区外新建的巨大厂房,此前就有分析认为,很可能是专门为建造航空母舰准备的。或许,明年不用8月,我们就终于能看到那个从10年前开始就年年被念叨的“航母上船台”的盛况了。 如果那样,或许,中国海军的三航母编队,离我们也不会过于遥远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6: | 金灿荣刚刚出锅的国际形势报告,川普当 | |
2016: | 福山:没有放之世界皆正确的政治制度 | |
2014: | 彭丽媛早年与某高管的艳照,国内已经被 | |
|
所以,三航母到底是来干嘛的?派到中东,吓唬吓唬伊朗,效果估计要好得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是美海军有大的调整,经费问题和战略大调整逼迫海军的老爷们要这么搞一搞?求观网大神指教。
请遵守相关法律与法规,文明评论。详细请看《观察者网用户管理制度》
70 条评论
最热
最早
最新
竞标澳大利亚失败还没开标就定下来了。地缘政治上、技术风险性上、潜艇自身性能上、配套武器上乃至成本上苍龙方案全输给法国人。你以为日本人凭什么能赢?
还有 1 条评论
作者只不过揭露了苍龙的几个明显缺陷,看给你急的。。。
以IL-38SD/P3-C block2为例给你按照搜索面积依次列举一下航空反潜的搜索方法:
1、固定翼反潜机的对海搜索雷达首先期望找到的是水面航行的潜艇,一般来讲对海搜索雷达可以在至少150公里外发现水面航行的大型潜艇。
2、对于潜望镜状态的潜艇分为两种情况:航行中和充电中。对于航行中的潜望镜状态的潜艇可以靠对海搜索雷达轻易发现,以IL-38SD的原装Novella系统上的1NV1雷达为例完全可以在35公里左右距离上发现。但是对于充电中的潜艇1NV1雷达基本上爱莫能助,要靠光电系统进行探测。 潜艇的潜望镜以及通气管本身RCS都只有1左右,在海浪杂波背景下雷达难以探测。
3、对于水下航行的潜艇只能依靠投掷声纳浮标和磁异探杆来探测,别管什么范围雷达真的没用。一般来讲磁异探杆有效距离都只有1公里左右,靠磁异探杆茫茫大海上瞎猫碰上死耗子一般的概率。声纳浮标相对用处大很多,毕竟浮标种类多功能也多还可以集群使用,但是浮标属于耗材成本极其高昂反潜机一般没有线索也不会瞎扔浮标。
返回来就是说你的错误在哪里了:
1、雷达探测潜艇不是扫描你的潜望镜和通气管本身而是探测你的舰体激波,潜望镜深度高速前进才会被雷达轻易发现。现代预警机靠红外探测设备(IRDS)而不是单纯的雷达探测充电状态的潜艇。
2、航空吸波材料和在潜艇通气管上做吸波是两回事。飞机的隐身设计主要靠的是隐身修形将雷达反射波反射到另外的方向去吸波涂料只是锦上添花,三代机再涂涂料也隐身不了。本身雷达就难以探测潜望镜、通气管这些个rcs不到1的金属杆,你将这个金属杆的rcs缩小到0.5又有什么意思?
还有 1 条评论
谁给你谈齿轮驱动螺旋桨了?而且我很好奇,你怎么理解出来的我说齿轮连螺旋桨了?这话题转进的我都跟不上了。
整篇文章说的最对的一段就是:“对于常规潜艇而言,航渡阶段的行动比较复杂。”除此之外,作者对潜艇和航空反潜并不知道多少。
首先、当代常规潜艇流体力学设计为水下行动优化,区别于传统的舰队潜艇,其最大航速在水面以下。一般来讲,常规艇就是靠伏击来打击敌人的武器。其最高速度是用来在发现目标后冲刺最后一击的。常规潜艇拼速度本身没有多少意义。奔赴战场的时候在安全区域大家都是大摇大摆的海面十几节速度跑。
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支队教练艇长曾栋良在潜艇里摸爬滚打20多年,累计出海2000多天、水下航程5 万多海里。你自己算算平均航速多少吧。别做梦常规艇开个十几节追击敌方舰队。
其次,有些人神话了通气管深度航行。这种方式航行对海况要求很高,而且速度一样十分之慢(当然比AIP还是快点),而且十分危险。通气管深度不是为了让你赶路,而是为了让你尽快充电。我军361艇的严重事故就发生在这个深度。
最后,作者貌似对斯特林发动机有误解。格特兰级水面航速也有11节水下也有20节,比着我们的039慢一点但并不是很多。人家格特兰级以及苍龙级高速航行的时候并不依靠斯特林发动机,而是一样的依靠电池。
苍龙及澳大利亚投标失败原因很多,政治上、技术上、配套上其实全都完全竞争不过法国。并不是因为什么神秘噪音而失败的。噪音论,实在是太给日本贴金了。
还有 4 条评论
--------------------
为什么绕过马来半岛?泰国300多公里的西海岸让作者吃了
整篇文章说的最对的一段就是:“对于常规潜艇而言,航渡阶段的行动比较复杂。”除此之外,作者对潜艇和航空反潜并不知道多少。
首先、当代常规潜艇流体力学设计为水下行动优化,区别于传统的舰队潜艇,其最大航速在水面以下。一般来讲,常规艇就是靠伏击来打击敌人的武器。其最高速度是用来在发现目标后冲刺最后一击的。常规潜艇拼速度本身没有多少意义。奔赴战场的时候在安全区域大家都是大摇大摆的海面十几节速度跑。
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支队教练艇长曾栋良在潜艇里摸爬滚打20多年,累计出海2000多天、水下航程5 万多海里。你自己算算平均航速多少吧。别做梦常规艇开个十几节追击敌方舰队。
其次,有些人神话了通气管深度航行。这种方式航行对海况要求很高,而且速度一样十分之慢(当然比AIP还是快点),而且十分危险。通气管深度不是为了让你赶路,而是为了让你尽快充电。我军361艇的严重事故就发生在这个深度。
最后,作者貌似对斯特林发动机有误解。格特兰级水面航速也有11节水下也有20节,比着我们的039慢一点但并不是很多。人家格特兰级以及苍龙级高速航行的时候并不依靠斯特林发动机,而是一样的依靠电池。
苍龙及澳大利亚投标失败原因很多,政治上、技术上、配套上其实全都完全竞争不过法国。并不是因为什么神秘噪音而失败的。噪音论,实在是太给日本贴金了。
还有 3 条评论
现代潜艇柴油机功率都远小于电机功率。以基洛级潜艇为例(因为该潜艇大家都熟悉,而且谈国产船泄密)两台柴油机总共只有2000千瓦功率,电动机功率却超过4100千瓦。即使不给电池充电,柴油机也只能让潜艇速度达到12节左右。以水面17节或者水下21节的速度运行,只能跑12海里左右。
常规潜艇高速奔赴战区,这不是现代潜艇的典型作战方式。
现代潜艇柴油机功率都远小于电机功率。以基洛级潜艇为例(因为该潜艇大家都熟悉,而且谈国产船泄密)两台柴油机总共只有2000千瓦功率,电动机功率却超过4100千瓦。即使不给电池充电,柴油机也只能让潜艇速度达到12节左右。以水面17节或者水下21节的速度运行,只能跑12海里左右。
常规潜艇高速奔赴战区,这不是现代潜艇的典型作战方式。
整篇文章说的最对的一段就是:“对于常规潜艇而言,航渡阶段的行动比较复杂。”除此之外,作者对潜艇和航空反潜并不知道多少。
首先、当代常规潜艇流体力学设计为水下行动优化,区别于传统的舰队潜艇,其最大航速在水面以下。一般来讲,常规艇就是靠伏击来打击敌人的武器。其最高速度是用来在发现目标后冲刺最后一击的。常规潜艇拼速度本身没有多少意义。奔赴战场的时候在安全区域大家都是大摇大摆的海面十几节速度跑。
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支队教练艇长曾栋良在潜艇里摸爬滚打20多年,累计出海2000多天、水下航程5 万多海里。你自己算算平均航速多少吧。别做梦常规艇开个十几节追击敌方舰队。
其次,有些人神话了通气管深度航行。这种方式航行对海况要求很高,而且速度一样十分之慢(当然比AIP还是快点),而且十分危险。通气管深度不是为了让你赶路,而是为了让你尽快充电。我军361艇的严重事故就发生在这个深度。
最后,作者貌似对斯特林发动机有误解。格特兰级水面航速也有11节水下也有20节,比着我们的039慢一点但并不是很多。人家格特兰级以及苍龙级高速航行的时候并不依靠斯特林发动机,而是一样的依靠电池。
苍龙及澳大利亚投标失败原因很多,政治上、技术上、配套上其实全都完全竞争不过法国。并不是因为什么神秘噪音而失败的。噪音论,实在是太给日本贴金了。
还有 2 条评论
要不你给大家简单说说反潜机是怎么个顺序搜索常规潜艇的吧?把步骤列个一二三你就知道问题从来不在通气管材料上了。
作者只不过揭露了苍龙的几个明显缺陷,看给你急的。。。
要不你给大家简单说说反潜机是怎么个顺序搜索常规潜艇的吧?把步骤列个一二三你就知道问题从来不在通气管材料上了。
要不你给大家简单说说反潜机是怎么个顺序搜索常规潜艇的吧?把步骤列个一二三你就知道问题从来不在通气管材料上了。
所以,三航母到底是来干嘛的?派到中东,吓唬吓唬伊朗,效果估计要好得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是美海军有大的调整,经费问题和战略大调整逼迫海军的老爷们要这么搞一搞?求观网大神指教。
要不你给大家简单说说反潜机是怎么个顺序搜索常规潜艇的吧?把步骤列个一二三你就知道问题从来不在通气管材料上了。
整篇文章说的最对的一段就是:“对于常规潜艇而言,航渡阶段的行动比较复杂。”除此之外,作者对潜艇和航空反潜并不知道多少。
首先、当代常规潜艇流体力学设计为水下行动优化,区别于传统的舰队潜艇,其最大航速在水面以下。一般来讲,常规艇就是靠伏击来打击敌人的武器。其最高速度是用来在发现目标后冲刺最后一击的。常规潜艇拼速度本身没有多少意义。奔赴战场的时候在安全区域大家都是大摇大摆的海面十几节速度跑。
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支队教练艇长曾栋良在潜艇里摸爬滚打20多年,累计出海2000多天、水下航程5 万多海里。你自己算算平均航速多少吧。别做梦常规艇开个十几节追击敌方舰队。
其次,有些人神话了通气管深度航行。这种方式航行对海况要求很高,而且速度一样十分之慢(当然比AIP还是快点),而且十分危险。通气管深度不是为了让你赶路,而是为了让你尽快充电。我军361艇的严重事故就发生在这个深度。
最后,作者貌似对斯特林发动机有误解。格特兰级水面航速也有11节水下也有20节,比着我们的039慢一点但并不是很多。人家格特兰级以及苍龙级高速航行的时候并不依靠斯特林发动机,而是一样的依靠电池。
苍龙及澳大利亚投标失败原因很多,政治上、技术上、配套上其实全都完全竞争不过法国。并不是因为什么神秘噪音而失败的。噪音论,实在是太给日本贴金了。
还有 1 条评论
但是你写的关于通气管深都那些我就问你个常识其实你就知道对错了。既然我们讨论的不是舰队潜艇,那么现代潜艇的柴油机功率大还是驱动螺旋桨的电动机功率大?
039这一类现代潜艇水面最高航速只有水下航速60%左右,并不是光因为流体力学原因。多下潜2米并不能让你跑的比水面还快。
但是你写的关于通气管深都那些我就问你个常识其实你就知道对错了。既然我们讨论的不是舰队潜艇,那么现代潜艇的柴油机功率大还是驱动螺旋桨的电动机功率大?
039这一类现代潜艇水面最高航速只有水下航速60%左右,并不是光因为流体力学原因。多下潜2米并不能让你跑的比水面还快。
整篇文章说的最对的一段就是:“对于常规潜艇而言,航渡阶段的行动比较复杂。”除此之外,作者对潜艇和航空反潜并不知道多少。
首先、当代常规潜艇流体力学设计为水下行动优化,区别于传统的舰队潜艇,其最大航速在水面以下。一般来讲,常规艇就是靠伏击来打击敌人的武器。其最高速度是用来在发现目标后冲刺最后一击的。常规潜艇拼速度本身没有多少意义。奔赴战场的时候在安全区域大家都是大摇大摆的海面十几节速度跑。
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支队教练艇长曾栋良在潜艇里摸爬滚打20多年,累计出海2000多天、水下航程5 万多海里。你自己算算平均航速多少吧。别做梦常规艇开个十几节追击敌方舰队。
其次,有些人神话了通气管深度航行。这种方式航行对海况要求很高,而且速度一样十分之慢(当然比AIP还是快点),而且十分危险。通气管深度不是为了让你赶路,而是为了让你尽快充电。我军361艇的严重事故就发生在这个深度。
最后,作者貌似对斯特林发动机有误解。格特兰级水面航速也有11节水下也有20节,比着我们的039慢一点但并不是很多。人家格特兰级以及苍龙级高速航行的时候并不依靠斯特林发动机,而是一样的依靠电池。
苍龙及澳大利亚投标失败原因很多,政治上、技术上、配套上其实全都完全竞争不过法国。并不是因为什么神秘噪音而失败的。噪音论,实在是太给日本贴金了。
第二,要告诉你,斯特林发动机的功率很小,主要用来在战斗巡逻海域保持低速航行,或者低速大深度通过反潜封锁海域。
如果要高速航行,必须用电池的电量。哥特兰用AIP能保持的最高航速是5节,20节航速是用电池航行。
哥特兰和苍龙的AIP系统无法同时对主电池充电的同时维持低速航行,从战术灵活性上来说,比039B差
039B的AIP发动机不是仿制瑞典的,而是参照技术自行研制,因此功率比瑞典人的大不少,再加上马院士搞的电气系统,可以实现同时航行和充电
另外就是你对常规潜艇的高速显然是有误解
常规潜艇的最高水下航速也就20节
我在文章里写的那段关于航渡中航速的内容,是我鳖的潜艇战术教材里的内容。
通气管状态航速用最高航速的60%-80%,也就是十几节,虽然这只相当于军舰的经济航速,但对于潜艇来说就是高速了。
核潜艇和常规潜艇根本是两个东西
苍龙的高速航行噪音是我鳖在实战对抗中发现的,至于澳大利亚人的招标会上,为什么会有某个匿名人士提供资料指出这一点——自己去想吧,相关内容请自己去查澳大利亚媒体关于招标的报道
--------------------
为什么绕过马来半岛?泰国300多公里的西海岸让作者吃了
战斗航渡阶段和战斗巡逻阶段是两个不同的阶段
在战斗航渡阶段,潜艇的任务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尽快抵达战区,所以只要有安全的条件,就会采取高速航行——一般在夜间,有己方海空掩护状态下, 以通气管状态高速航行,同时充电;白天则用电池低速航行
如果一路都有严重威胁, 那当然也只能用AIP慢慢爬
但这并不意味着常规潜艇不需要高速航行
搞清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高速航行
361艇的事故就是因为操作失误,关闭了单向阀——结果主机短时间内耗尽艇内氧气,导致全艇人员丧生。这是一个低级事故——但也是历史上不少国家潜艇发生过的事故——潜艇兵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兵种,误操作很容易导致灾难。
第二,要告诉你,斯特林发动机的功率很小,主要用来在战斗巡逻海域保持低速航行,或者低速大深度通过反潜封锁海域。
如果要高速航行,必须用电池的电量。哥特兰用AIP能保持的最高航速是5节,20节航速是用电池航行。
哥特兰和苍龙的AIP系统无法同时对主电池充电的同时维持低速航行,从战术灵活性上来说,比039B差
039B的AIP发动机不是仿制瑞典的,而是参照技术自行研制,因此功率比瑞典人的大不少,再加上马院士搞的电气系统,可以实现同时航行和充电
另外就是你对常规潜艇的高速显然是有误解
常规潜艇的最高水下航速也就20节
我在文章里写的那段关于航渡中航速的内容,是我鳖的潜艇战术教材里的内容。
通气管状态航速用最高航速的60%-80%,也就是十几节,虽然这只相当于军舰的经济航速,但对于潜艇来说就是高速了。
核潜艇和常规潜艇根本是两个东西
苍龙的高速航行噪音是我鳖在实战对抗中发现的,至于澳大利亚人的招标会上,为什么会有某个匿名人士提供资料指出这一点——自己去想吧,相关内容请自己去查澳大利亚媒体关于招标的报道
整篇文章说的最对的一段就是:“对于常规潜艇而言,航渡阶段的行动比较复杂。”除此之外,作者对潜艇和航空反潜并不知道多少。
首先、当代常规潜艇流体力学设计为水下行动优化,区别于传统的舰队潜艇,其最大航速在水面以下。一般来讲,常规艇就是靠伏击来打击敌人的武器。其最高速度是用来在发现目标后冲刺最后一击的。常规潜艇拼速度本身没有多少意义。奔赴战场的时候在安全区域大家都是大摇大摆的海面十几节速度跑。
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支队教练艇长曾栋良在潜艇里摸爬滚打20多年,累计出海2000多天、水下航程5 万多海里。你自己算算平均航速多少吧。别做梦常规艇开个十几节追击敌方舰队。
其次,有些人神话了通气管深度航行。这种方式航行对海况要求很高,而且速度一样十分之慢(当然比AIP还是快点),而且十分危险。通气管深度不是为了让你赶路,而是为了让你尽快充电。我军361艇的严重事故就发生在这个深度。
最后,作者貌似对斯特林发动机有误解。格特兰级水面航速也有11节水下也有20节,比着我们的039慢一点但并不是很多。人家格特兰级以及苍龙级高速航行的时候并不依靠斯特林发动机,而是一样的依靠电池。
苍龙及澳大利亚投标失败原因很多,政治上、技术上、配套上其实全都完全竞争不过法国。并不是因为什么神秘噪音而失败的。噪音论,实在是太给日本贴金了。
盖茨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在2014年出版的回忆录《职责(duty)》写到,这是对我最大的侮辱
某种程度上说,卡特在回忆录里把这件事怪罪到中国身上,实在是有点冤枉人了……这件事的根子,说到底还是在盖茨自己身上啊……--------------------卡特是谁
所以,三航母到底是来干嘛的?派到中东,吓唬吓唬伊朗,效果估计要好得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是美海军有大的调整,经费问题和战略大调整逼迫海军的老爷们要这么搞一搞?求观网大神指教。
盖茨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在2014年出版的回忆录《职责(duty)》写到,这是对我最大的侮辱
某种程度上说,卡特在回忆录里把这件事怪罪到中国身上,实在是有点冤枉人了……这件事的根子,说到底还是在盖茨自己身上啊……--------------------卡特是谁
整篇文章说的最对的一段就是:“对于常规潜艇而言,航渡阶段的行动比较复杂。”除此之外,作者对潜艇和航空反潜并不知道多少。
首先、当代常规潜艇流体力学设计为水下行动优化,区别于传统的舰队潜艇,其最大航速在水面以下。一般来讲,常规艇就是靠伏击来打击敌人的武器。其最高速度是用来在发现目标后冲刺最后一击的。常规潜艇拼速度本身没有多少意义。奔赴战场的时候在安全区域大家都是大摇大摆的海面十几节速度跑。
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支队教练艇长曾栋良在潜艇里摸爬滚打20多年,累计出海2000多天、水下航程5 万多海里。你自己算算平均航速多少吧。别做梦常规艇开个十几节追击敌方舰队。
其次,有些人神话了通气管深度航行。这种方式航行对海况要求很高,而且速度一样十分之慢(当然比AIP还是快点),而且十分危险。通气管深度不是为了让你赶路,而是为了让你尽快充电。我军361艇的严重事故就发生在这个深度。
最后,作者貌似对斯特林发动机有误解。格特兰级水面航速也有11节水下也有20节,比着我们的039慢一点但并不是很多。人家格特兰级以及苍龙级高速航行的时候并不依靠斯特林发动机,而是一样的依靠电池。
苍龙及澳大利亚投标失败原因很多,政治上、技术上、配套上其实全都完全竞争不过法国。并不是因为什么神秘噪音而失败的。噪音论,实在是太给日本贴金了。
所以,三航母到底是来干嘛的?派到中东,吓唬吓唬伊朗,效果估计要好得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是美海军有大的调整,经费问题和战略大调整逼迫海军的老爷们要这么搞一搞?求观网大神指教。
常规潜艇除了德国的212之外基本上都是十字舵面,主要考虑是X型舵面在潜艇水面行驶的时候效率低下。而常规潜艇是经常需要上浮到水面的。
核潜艇考虑到北极作战破冰方便也多数使用十字舵面,X舵面破冰时容易毁损。包括美国最新的弗吉尼亚、海狼、洛杉矶、北德文斯克等最新锐潜艇也是十字舵面。
X舵面研发没难度,控制更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到底如何取舍。
所以,三航母到底是来干嘛的?派到中东,吓唬吓唬伊朗,效果估计要好得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是美海军有大的调整,经费问题和战略大调整逼迫海军的老爷们要这么搞一搞?求观网大神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