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中国到底有多少核弹?(转载)
送交者:  2017年08月29日05:24:01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中国到底有多少核弹?(转载)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06:01 点击:4346 回复:59
  中国到底有多少核弹?(共三篇)

  原创作者:瀚海狼山,2016年6月
  第一篇
  讨论这个问题前,必须先声明:作为军事爱好者,只是在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讨论着“玩”而已。
  既不负责证实,也没有任何实际参考价值。因为中国到底有多少核武?恐怕当代,不会超过10个人真正知道。这是绝密中的绝密。
  最近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报告,以2016年1月为观察时间点,称全球共拥有15395枚核弹头,比2015年减少455枚,其中4120枚为部署状态。
  其中,俄罗斯以拥有7290枚核弹头排在首位,美国有7000枚位列第二,两国总和占全球核弹头总数的93%。接下来依次为法国(300枚)、中国(260枚)、英国(215枚)、巴基斯坦(110至130枚)、印度(100至120枚)、以色列(80枚)及朝鲜(10枚)。
  这里鄙人要问一句,瑞典方面关于中国“只”有260枚核弹头,你信吗?这种当代不超过10个人真正知道的“绝密中的绝密”,瑞典人怎么能张口就来?
  确定和基本确定有核武的9个国家中,美俄由于有相互间削减核武库的条约,核弹头的数量,是对外公布的,也是可以相互核查的;法国和英国,核弹头数量,也是基本对外公开的;而剩下的其他有核国家,核弹头数量,只能靠“猜”了;这里面最不靠谱的,恰恰就是作为五个核大国之一的中国。
  首先,中国从来没有对外公开过任何关于核弹头数量的文件;也从来没有加入过任何限制和削减核弹头数量的谈判;更没有任何外国人公开参观过中国的核弹头现场;更别提什么核查了。因此,任何国外机构对中国核弹头数量的判断,只有3个来源:
  1,我方内部间谍的对外泄密;
  2,通过历年来间谍卫星对我核基地的偷拍,然后做出的研判;
  3,瞎猜。
  就这么简单。
  首先说最“靠谱”的消息来源——“间谍”——也就是我方出的叛徒的对外泄密;我方在导弹研制;核材料生产,储备方面,确实出过严重的泄密事件:
  比如沃维汉间谍案;康日新间谍案等;有些层级还比较高;但是,这些间谍和叛徒,基本是武器科研或与核材料有接触的人员,既不是军方人员,更没有直接深入到核武器的部署一线;他们的层级,更不可能对中国的核武库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控。而且这些泄密案,已经至少是十几年前的事件,即使能够盲人摸象般的透露个“大概”,也不可能提供十分精准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到目前已经“过时了”,除非中国最近十几年来,一枚新核弹头也没有生产过。
  通过对一国核武材料的年产量,储备量,来推算一个国家的核弹头产量和储备量,也是不靠谱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苏生产一枚核弹,需要钚239上百千克,而现在只需要几千克;技术进步,使得这种估算有不止一个数量级的误差;而一个国家核弹头的技术水平,本身同样是绝密中的绝密。
  那么,美苏通过间谍卫星不间断的偷拍观察我核武基地几十年,能精确的判断我核武数量吗?答案:同样办不到!间谍卫星,只能观测到一些可见的发射井、发射架一类;(中国已被外方卫星定位的地下发射井,基本是假的;或者已经废弃的;或者废弃的也可能突然复活;总之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就是要让外人迷惑)或者偶然拍摄到机动部署的一些运载导弹的车辆,但不可能直接拍摄到核弹头。即使一枚多弹头核导弹在你面前5米远,不用X光仪器,你也不可能看到里面有没有弹头?有几枚弹头。 
  何况中国的核武陆地部署基地、储存基地,因为“长城工程”的存在,都隐蔽在深入地下500到1000米的花岗岩大山下,这是人类已有的任何探测设备都不可能穿透的(雷达成像卫星也只能穿透土石十多米,遇到含铅的屏蔽层,就无能为力了)。美帝当年还闹过把江西广东福建的客家土楼当核导弹发射井的笑话。可见:间谍卫星的情报准确率,没有地面间谍的辅助,对照,错误率是很高的。
  当代中国的洲际导弹,已经越来越机动化:铁路洲际导弹列车,车载东风41等,美帝再多的间谍卫星,都难以定位,更别提精确判断数量。
  既然貌似“先进”的西方,投资数百亿美刀的系统(卫星,间谍),窥伺中国的核弹数量,都不“靠谱”,那么,瑞典人得出“260枚”,这个数字,就只有通过最“靠谱”的途径——“猜”! 道听途说,脑洞大开的瞎猜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西方人能瞎猜,俺们作为大中国公民,自然是不是也可以瞎猜一下?阿Q早就说过:小尼姑的脸蛋,和尚动得,我也动的!嘿嘿。
  脑洞大开前,我们先明确一个概念:核弹头,不等于核武。核弹头只是个战斗部,是“子弹”,子弹本身并不能作战,有了子弹,还得有“枪”,完整的核武,还要有运载系统——导弹,飞机,火箭,大炮,甚至做成地雷,自杀式背包等(比如“朝鲜式的核背包”)。运载系统外,指挥,通信系统同样重要——核弹不是随便发射的,没有绝对可靠的指挥,通信系统,同样没有战斗力。
  看当今世界有核武的9国,只有美俄有完整的三位一体的洲际核打击系统;而中国、法、英,都缺乏战略轰炸机;至于其他4国;印,巴,以,朝,运载系统就更不完整了,实战投掷距离很难超过5000公里,只有地区性的核战和核威慑能力。
  因此即使拥有核武的9国都有一定数量的核弹头,但数量,质量,作战能力,并不在一个档次上。根据作战半径,可以区分为洲际弹头,和地区性弹头。核武复杂的作战系统,在此不深入探讨,仍然回到核弹头本身的数量问题上:
  我们把中国核武的数量,取4个观测时间点:1,1980年;2,1999年;3,2016年;4,2025年,每个历史时期,国际国内的大环境都不同,对中国核弹数量的变化,影响很大。只有理解历史,才能面向未来。
  讨论中国核弹头数量,有一个前提是可以肯定的——中国的核弹头,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肯定少于美苏(俄)任何一方。
  美苏在冷战最疯狂的年代,双方的核弹头总数,加起来接近惊人的9万枚,双方高峰时,都有4万枚以上!这个数量,对当年国力孱弱的中国,是天文数字。
  冷战结束后,美俄也养不起这么多弹头。互相商量好:要拆大家一起拆!到今天,双方还各剩下7000枚,其实双方只有1700-1900枚,是真正处于战备状态的,另外各自剩下的5000多枚,也是准备拆的。因为双方都算过:只需要把大约2000枚弹头发射出去,对方国家一定全完了!可见保有2000枚左右可随时作战的核弹头,对当代任何一个超级大国,已经足够了,再多,没有必要。
  在冷战时代,中国的核弹数量少于美苏,除了综合国力远不是美苏的档次。还有一些具体原因:
  首先是核作战思想不同:美苏是以毁灭世界的核威慑和实战能力来追求绝对世界霸权,相互竞争,只能在核弹数量和总当量上不断加码。而中国的核作战思想,来自于毛主席个人的判断和指示:当年毛主席判断,核弹主要是用来吓唬人的,太多了没用,只能是国家的负担;核弹在广岛长崎首战使用,但也是最后一次实战使用;最终打赢世界大战,还得靠常规武器,靠发动群众,全民皆兵。(这个思想在当时无疑是英明的,但今天我们也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不能机械的简单继承,这个后面章节再探讨。)
  其次,在于上世纪,中国探明的铀矿储量稀少;当时的加工能力也不足,全国的工业产能太薄弱。
  天然铀矿是核武器工业和核能源工业的基础原料。
  世界上最早的原子弹,是铀235裂变弹;也可以把核装药铀235改为钚239(朝鲜最近试爆的类型);钚239自然界极少,只能通过铀235在反应堆中产生。由于钚与铀是不同的元素,在反应堆中,虽然只有很少一部分铀转变成了钚,但钚与铀之间的分离,比起铀同位素间的分离来却要容易得多,可以比较方便地用化学方法提取纯钚239,作为核弹的原料。
  民用核电站和核潜艇、核航母的核动力反应堆堆芯,主要核燃料是铀235;氢弹,中子弹的扳机也要用高纯度的铀235或者由其反应产生的钚239。因此,可以说铀235,是整个军用和民用核工业的基础原料。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但是到目前为止,天然铀矿的探明储量和开采量,仍然难以进入世界前10。世界天然铀矿储量第一是澳大利亚,约占全世界的大约40%!第二是哈萨克斯坦,占17%;第三是加拿大,占12%。就是国土面积狭小的朝鲜的天然铀储量都相当丰富!(三胖搞核弹,有自然基础啊)这是老天爷安排的,没办法。中国今后要大搞清洁的民用核电站,铀燃料,一部分必须进口(进口铀,不可用于核武,只能民用。比如澳大利亚出口铀矿前,都要和进口国签协议。核武用铀,还得自己国内找)。
  天然铀矿中铀235只占铀金属的140分之1。绝大部分是不能裂变的铀238(铀238也就是美国人制作贫铀穿甲弹的那个“贫铀”);要把铀235从其他铀原料中分离出来,最初是“气体扩散法”。这种方法,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产量低,效率差。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更多的采取“离心法”,用大量的离心机,来提取高纯度的铀235。由于放射性高,离心机不能维修,开动后只能一次性使用,提取几十公斤武器级铀235,需要几万台离心机同时不停的运转;因此伊朗核问题谈判达成的协议,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限制伊朗离心机的数量。朝鲜目前大搞核弹,运行的离心机,也有几万台之多。解决朝核问题的谈判,限制其离心机数量也是必须要具体谈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核工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苏联帮助设计和规划的。主要有兰州的铀浓缩提炼工厂;青海湖金银滩的核武器生产组装区(中苏交恶后为防止被苏修突袭,已经迁址四川盆地);还对核武器试爆区进行了初步选址,苏联专家原先选定甘肃敦煌地区,为了保护千年莫高窟,最后中国自己选址在罗布泊无人区;
  但首先得寻找造原子弹的原料,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铀矿藏。经过当时中国年轻地质工作者的艰苦努力,突破苏联专家“花岗岩中无大型铀矿”的找矿理论的限制,终于在广东的韶关翁源县下庄(第一颗原子弹的铀,三分之二来源于201铀矿;这些矿基本采完,已解密),江西抚州一些地方,发现了多处有开采价值的铀矿山,初步解决了自造原子弹的原料来源。最初的提炼,只能采取人海战术,土法上马,用大铁锅熬铀矿石,最终提炼出“黄饼”——重铀酸铵,再集中运到兰州的加工厂,生产出高纯度的武器级铀235;可以说集中了全国大量的人力物力,保证第一颗原子弹的炸响。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爆心:北纬40°48'33.83",东经89°47'28.60";已经解密,成为旅游景点)当时统计,全国为此共花费超过28亿人民币!当时的28亿人民币,估计比今天的2800亿人民币还值钱,要知道,当时一位高级工人(七级以上)的月工资,也不过38元人民币,今天同样的工作,月工资至少7000元!
  上世纪60年代初,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在当时孱弱的国力下,中国的每一颗核弹,都要消耗全国财力、物力、人力的相当一部分!早期国产铀矿石本身就不丰富,品位也低;提炼过程,要消耗大量的辅料和能源(要知道上世纪60年代初,全国一年的钢产量和总发电量,不及2016年中国4天的产能!),工业基础薄弱,稀有原料,电子元器件必须通过全国大协作,才能保障供应。
  任何一道工序,都要突破重重困难;特别是原子弹最终组装前的铀核半球的加工,要从全国挑选高级技工,在车床上车出标准的半球形;由于辐射强烈,车出一个标准形状的铀半球,要十几位高级技术工人,穿防护服轮流上车床,才能完成!但为了让帝国主义不敢再核讹诈中国,当时的一代人也是拼了!
  中国的核武库和核工业,是饿着肚子搞起来的,先天的艰苦条件,决定了中国不可能造出美苏冷战高峰时期数量级的核弹。
  但是,当年的美苏,可是真心实意的想打核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就差点互射核弹雨。
  美帝在1951年朝鲜战争期间、1958年台海危机、1964年中国试爆核弹前,都认真考虑过用核武轰炸中国军队;60年代到80年代初,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时刻准备突袭中国;特别是69年的珍宝岛冲突苏联方面亏后,勃列日涅夫也认真准备过对中国进行大规模核突击。
  可见,在毛主席在世的年代,中国受到“美帝、苏修”的双重战略压力,至少面临过4次极其危险的本土被核突击的风险。珍宝岛冲突后,我方进行了1次没有对外宣布的300万吨级氢弹试爆,爆炸的震波撼动全球。西方和苏联都立即解读为:中国正在进行战前氢弹实弹测试!“林副统帅”也对二炮下达命令:东风导弹加注燃料,一旦北京(此时北京大部分高干已经疏散)受到袭击,就立刻核突击莫斯科!要制止敌人的核野心,必须手里同样有家伙!
  勃列日涅夫看到毛主席要来真的,美帝也放话要干预,才放弃了核突袭北京、西北核基地的想法。
  在冷战高峰期,美苏英法,中国,都是认真准备世界核大战的,对核大战后的常规世界大战,也是认真准备的。当时“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随时准备把强敌放进来打核战争;武装全民,“七亿人民七亿兵”,这也是被世界形势逼迫的,毛主席深知:只有充分准备好世界大战,世界大战才能避免。
  由此可知,尽管倾尽国力搞的核弹肯定没有美苏多,但是作为遏制美苏核野心的杀手锏,避免世界大战的终极武器,主席在世的年代,中国生产出的核弹头,也一定不会很少!到底有多少呢?
  当年装备的核弹头数量本身,无法直接观察也无任何公开资料,但我们可以通过当年可以投掷核弹头的运载工具的数量,来大体倒推当年大约造出了多少核弹头。
  主席在世的年代,中国还没有完成洲际导弹——东风5的研发,当时实战可用的,射程最远的是东风4远程导弹,又叫“莫斯科弹”,1970年试射成功,射程超过4000公里,为核报复莫斯科和苏联欧洲核心区量身定做;
  东风4的民用型号,就是长征1号运载火箭,由他于1970年4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东风4导弹,到今天,仍然有至少40枚在服役中,安装一枚300万吨氢弹头,可一枚搞定关岛。
  而当时列装最多的,是东风3;1971年服役,射程约3000公里,后期改进型射程增加到3500公里,打击对象为苏联远东领土;鬼子列岛,三哥本土;必要时候,增程型也可突击关岛;这是一种成熟的液体中程导弹。从70年代到80年代末,总产量估计超过300枚!80年代一次性出口沙特近百枚,交易金额35亿美刀,估计至今仍然有超过50枚服役中。
  东风2与东风2甲,是中国列装的第一种实战部署的短程核导弹,射程1500公里,安装一枚2万吨级原子弹,可从三北地区突击驻蒙苏军、苏联远东地区、鬼子列岛。东风2当年实战部署近百枚,现在已经全部退役。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枚携带核弹头的东风2甲导弹打靶试验在我本土成功进行。这是世界各国迄今为止第一次在本国领土上进行的全程核导弹飞行爆炸试验,当量2万吨!
  东风二号甲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原子弹弹头从酒泉发射中心发射,目标为新疆罗布泊试验场。两弹结合试验携带了真实的原子弹弹头,虽然飞行全程不太远,但都位于我国土上空,试验压力极大。为了进行两弹结合实验,兰新铁路停运,导弹飞行沿线河西走廊数百万居民紧急疏散,而酒泉发射中心的发射阵地上也只剩下7个人。上午9时导弹成功发射,经过9分多种的飞行,原子弹弹头准确的在罗布泊的靶标上空爆炸,两弹结合试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两弹结合试验不仅有力的反击了外国对我"有弹无枪"的嘲笑,也在60年代空前恶劣的国际环境下,表达了中国敢于真正使用核武器捍卫国家安全的坚定决心!
  其实,尽管人类已经造过大约9万枚核弹头,但真正装进弹道导弹上发射出去,还炸响的实验,只有2次!除了中国这一次,另一次是美国人搞的。其他有核国家,直到今天,实验发射的核导弹都是模拟弹头,当需要把真正的核导弹发射出去时,鬼才知道响不响——包括“曾经无比强大的”苏联,都没真枪实弹的全程实验过!
  除了以上型号的核导弹,中国当时还有2个型号的飞机可以投掷核弹:
  一是轰六型核轰炸机,中国第一颗氢弹,就是实战型的,由图16(轰六的苏联原型号)飞机完成投掷,当量330万吨。
  1976年11月,由轰六投掷的500万吨当量的氢弹成功,这是中国进行过的最大当量的核爆炸(实验的其实是未来东风5洲际导弹的超级氢弹头)。
  中国最初的空基核武器投掷平台为两架从苏联引进的图-16轰炸机。这两架飞机是由苏联1959年运抵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的图-16轰炸机部件组装而成的,在西北核武器基地被称为21号机和22号机,曾承担首次空投原子弹和首枚氢弹等中国大部分核武器的空投试验任务。
  轰-6轰炸机的核武器投掷型为轰-6甲型轰炸机,由于执行核攻击任务时,强烈的辐射很可能伤及投弹飞机,因此轰-6甲的侧面和下表面涂有白色抗辐射涂料,而基本不会被射线辐射的上表面就没有涂漆。(上世纪中国的战机,不论是轰炸机还是战斗机,大部分没有进行表面涂装,露出铝合金的底色,相当一个原因,就是预备在大规模核战争的时候,亮金属原色更能有效的反射核爆的光辐射。)
  另一种可带核弹的小型战斗机是强五甲
  当时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部署了14000万辆先进坦克。仅靠当时中国地面装备,显然解决不了这么庞大的装甲洪流,于是当时曾在强-5强击机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可在机腹挂载一枚“狂飙一号”核炸弹的强-5甲型战术核攻击机,计划用于对苏军装甲集群进行超低空突击(相当于“有人驾驶核巡航导弹”)。
  1972年01月07日, 强5甲空投爆炸当量0.8-2万吨的小型核武器实验成功。
  当年到底有多少轰六甲和强五甲能投掷核弹,目前无资料可查。但鉴于三北地区面对苏联数量庞大到让人头皮发麻的地面钢铁洪流,空投核武器有更大的作战灵活性,打击效果也容易当即评估,有更可靠的实战价值。可判断:当时作为中国大范围空投压制的各类核航空炸弹,数量应该不会少于200枚。
  除了导弹核弹头,飞机投掷的核炸弹,当年的中国和美帝,都曾搞过一种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核弹种类——核地雷,同样是为了有效对付苏联随时准备入侵的超大规模装甲集群——5万辆坦克,7万辆装甲车!(北约在西欧方向,中国在亚洲方向)。
  准备把大当量的氢弹地面装置——“核地雷”预先埋设在交通枢纽或者苏军可能入侵的山口、峡谷附近,一旦引爆,可定向消灭其大量的车辆人员;或者炸出巨大的爆炸坑,甚至炸塌一些险峻的山体,直接大幅度改变地形地貌,阻断后面的大批苏军。这种核地雷,比较适合在张家口以北的内蒙山区、沙漠;或者西北方向的新疆、甘肃的一些山口埋设,阻断预计可能入侵的苏军;据传造了100枚以上。
  美帝甚至还别出心裁的搞过“核迫击炮弹”这种“战场自杀神器”——核爆半径大于核弹头射程,当年的中国应该没这么蠢。
  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大体估计一下,在1980年以前(主席在世时已经装备和主席在世时预生产的核弹),中国有多少核弹头:
  1,东风2导弹,大约100枚, 单弹头(原子弹, 弹头100枚);
  2,东风3导弹, 大约200枚, 单弹头(大当量氢弹, 弹头200枚);
  3,东风4导弹,大约50枚, 单弹头(大当量氢弹, 弹头50枚);
  4,轰六甲、强五甲, 氢弹或原子弹 (航空核炸弹, 200枚)
  5,核地雷 (地形破坏弹) (大当量氢弹, 100枚)。
  简单合计:毛主席时代,中国应该至少有650枚核弹头!
  中国有核武以来,一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其中,1980年以前26次,1980年到1996年19次。
  而美帝进行过1032次核试验(对比装备过42000枚核弹数,是1:41),苏联进行过715次核试验(对比装备过45000枚核弹数,是1:63)
  若假设1980年以前中国生产装备核弹数是650枚上下的话,对比26次核试验,那么比例是1:25;这个比例和美苏比,都是过高的——也就是说,实际生产不到25枚核弹,就要拿出一枚来做试爆!美苏都没有这么高的比例,当年清贫的中国,估计很难这么“大方”。从核试验数量与估计装备总数量的比例——这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出,说当年总计生产了650枚核弹,可能是低估了。(第一篇完)
楼主发言:17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举报 |  | 楼主 | 点赞
赏金最多 | 打赏最多
按照全社区用户收到的赏金数排行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09:00
  第二篇
  从80年代的“百万大裁军”到1999年“炸馆事件”,是军备整体发展比较缓慢和艰难的时期,中国核弹头的总数量,在这个时期,应该没有太大的突破。
  二代在七十年代末主政后,判断:“世界大战,短时间内打不起来”,发展重点转向经济;提出“军队要忍耐”,开始百万大裁军。在此背景下,作为战略核威慑力量的二炮、空军核轰炸部队,也很难独善其身。 
  上世纪80年代后,液体中短程导弹已经落后,特别是东风2导弹,开始退役,90年代全部退役完毕;上面的核弹头(原子弹),很可能全部拆下,进入封存状态。
  作为核战备主力的东风3导弹,上世纪80年代,一次就批量出口给沙特近百枚,这里面除了少量新生产的,估计更多的是从现役的东风3拆掉核弹头后,转卖给了沙特,那么估计至少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东风3弹道导弹的核弹头被拆下,封存,东风3的弹头,主要是大当量氢弹头。
  空军可投掷核炸弹的核轰炸部队,在此期间,已经鲜有备战的消息,估计大部分航空核炸弹同样解除战备值班状态,进入封存;
  还有那些核地雷;由于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关系逐步缓和,我方也逐步放弃了在本国国土内与入侵强敌进行大规模核战争的战略思想,那么这些核地雷,也应该解除了战备,进入封存。
  那么1980—1999年期间,毛主席时代生产、装备的旧有的核弹头,大约只有50枚东风4(单枚大当量氢弹),加上大约100枚左右的东风3(单枚大当量氢弹头),合计约150枚核弹头,仍然处于战备值班状态。
  其余的多达500枚左右的核弹头,大部分进入核弹头储存基地(Q岭T白山,美帝“著名的”《华盛顿时报》2011年曾引述美帝智库秘密报告中的评论:T白山基地,也许是世界上核弹储存最安全的地点之一),储存了起来。少量的60年代早期生产的型号(接近有效服役期时限)可能已经回厂拆解,核原料用来生产新的弹头。
  当然,从80到99年的这二十年间,中国的综合国力增长迅速,已经不必再“饿着肚子搞科研”。80年代,中国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科研体系;作为国家安全基石,也不是只单纯的裁减导弹和弹头,这一时期,也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技术进步,主要包括:
  一、完成了核弹头小型化设计;分导弹头的设计;第三代核武的设计。
  中国的第一代核武,起点很高,进步很快,集中全国之力,通过钱三强,邓稼先,于敏,钱学森为代表的科技天才群体的努力,在六十年代末,大当量氢弹的水平,核弹头和导弹的匹配水平,已经基本和美苏比肩。但是,后来一段时期并非没有问题:由于国力较弱,核试验进行的太少,和美苏的核实验次数差距太大;到70年代后期,中国的核弹头技术水平,甚至被法国后来赶超——虽然中国比法国先突破了氢弹门槛;法国先后进行了210次核试验,在核弹头的多样化和小型化方面,在这个时期超过了中国;而美苏自然水平更高。
  中国第一、二代核武,弹头体积、重量普遍较大:例如,东风2A携带的原子弹弹头,重量最低也有500公斤(这也许就是至今网上仍然传言中国最小的核弹也有半吨的消息源头);东风3,东风4携带的氢弹头,重量接近2吨;而东风5,超大当量氢弹头,重量接近3吨!最小的航空核炸弹,也有1吨多;至于大当量的核地雷,也不会小于2吨;总之,中国第一、二代核武,确实最轻的也有半吨。
  半吨的投掷重量,在体积巨大,比冲也较大的液体弹道导弹时代,是问题不大的;但是,当国际上的战备弹道导弹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固体化后;特别是中国为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092,配套研制巨浪1型导弹后,发现即使原先“最小”的半吨的弹头,对相对细小的巨浪1型固体导弹,还是体积过大,过重了。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苏的核导弹迅速多弹头化,分导化;我方的导弹,普遍还是单枚弹头;弹头体积、重量过大,同样限制了多弹头和分导化的发展。
  时间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美苏的第三代核武(冲击波弹、电磁脉冲核弹、增强辐射弹——中子弹),在进行了数量惊人的核试验后,逐步完善设计,开始实战装备。美苏核科技界认为核武器的潜力即将挖掘殆尽;双方逐步有尽快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共识”,希望垄断先进核武,用国际条约,阻止后来者进入三代核武的门槛。
  面对严峻的形势,好在中国研制第一、二代核武的科技精英仍在壮年。邓稼先、于敏等上书中央,迅速得到了批复:加速弹头的小型化和研制第三代核武!从80年到96年,中国又进行了19次地下核试验;以惊人的效率,完成了既定任务——以中子弹在1988年试爆成功为代表,赶在了1996年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前,圆满完成了弹头小型化与三代核武的研制。
  功绩不用我们自己宣传,自有美帝来侧面证实——美帝国会1999年炮制的“考克斯报告”,污蔑中国核科技工作者,“偷窃”了美帝的第三代核武——W88等先进核弹头的设计(中国类似弹头92年试爆成功,当量65万吨);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第三代现代化核弹头,体积,质量和作战效能,已经和美帝平起平坐,完全达到了美帝核武的顶梁柱—“民兵3”分导式核弹头的世界先进水平——敌人的污蔑,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赞美和承认!那些至今还认为中国核弹头最轻的也有半吨的言论,要么无知,要么是有目的的选择性无视。
  目前,五个核大国的最现代化的现役核弹头,基本都是热核弹头或者三相弹。热核弹头的小型化,关键不在于热核装药本身,而在于弹头的引爆第一级——原子弹扳机的轻量化。原子弹扳机的体积重量,占据了整个核弹头的主要部分;最早的原子弹扳机,基本形状是圆球形,是固体强化助爆。要适应分导弹头的细长圆锥体设计(热核装药在长圆锥的底部,而原子弹扳机在前部,长圆锥体越往头锥越尖细,可以利用的空间和半径越小),这种原子弹扳机,必须设计成非圆球状的长橄榄球体,而且采取非固体的气体强化助爆,这是非常高深的设计,但被中国核科学家迅速突破!美国核科学界明白:污蔑中国核科学家“偷窃技术”,是无知且无耻的政客的无稽之谈!(中美的氢弹,架构本就不同,弹头设计根本不能原样照搬,谈何“偷窃”?)只有同行才深知同行的真实实力。美国顶级核科学家曾经于上世纪末在专业刊物上撰文,对于敏等中国核科学家的聪明才智,给予高度评价和由衷的赞叹。
举报 | 收藏 | 1楼 | 打赏 回复 | 评论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12:00
  美帝本以为核武的发展已经到了极限,未来新核弹头的设计,完全可以用超级电脑模拟核爆炸来做试验;但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订这些年后,美帝才猛然发现:再先进的超级电脑,也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核爆炸试验!但没有办法,国际条约摆在那里。美帝只好搞了一些先进的临界爆炸试验装置来弥补,其他核大国,包括中国,也不敢落后,同样在此方面大力投入。
  除了五大国,其他有核国家,包括三哥,至今突破不了氢弹的门槛;可见,全世界真正知道氢弹秘密的人,不会超过30人。中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出了“纯国产的天才”——于敏院士,不得不说是“天佑中华的开挂”。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订以后,还造成了核武科学研究的停滞不前:新一代年轻人顶不上去,科技水平和知识结构很难超过老一辈。好在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美俄英法,也同样面临核武人才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在这里,祝愿于敏院士等老科学家健康长寿!
  二、完成了东风5洲际导弹的全要素研发,进行了全程飞行试射;基本成功后,定型服役,使得中国有了第一种可以核威慑美帝本土的战略核武器;
  东风5是一种大型的2级液体洲际导弹,采用发射架或者发射井,固定发射。1971年试射,1981年定型服役,1983年进行了技术升级,射程增加到12000公里以上;1986年进行了分导弹头实验;分别命名为:东风5甲、和东风5乙(2015年抗战胜利大阅兵展示的4枚分导式东风5B洲际导弹,就是东风5乙);东风5系列洲际导弹,是中国第一种能直接核威慑美帝本土的战略武器。后期型号,射程高达14000公里以上,可以打击美帝本土任何战略目标。
  1980年5月,中国曾经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并且派出舰队到弹头溅落区警戒、打捞导弹仪器舱。这个所谓的“运载火箭”,就是东风5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只是没装真弹头。期间发射了两枚,甲弹和乙弹。甲弹从酒泉发射场发射后,飞行29分57秒,准确命中9070公里外的理论靶标,试射成功;但3天后发射的乙弹,第二级在飞行中提前6.4秒关机,比理论落点近了1400公里,只取得了部分成功。
  随后对问题进行了改进,东风5导弹进入了定型,批量生产。据估算,前后生产、部署了至少40枚(3个旅)。安装一枚超大当量氢弹头,进入山西五寨、湖南HH、河南NY等“长城工程”的核心阵地服役,战备值班。
  美帝媒体,几十年如一日的叫嚷:中国“只有24枚洲际导弹”可以打到他的本土。30多年,一直如此宣传。说的就是东风5洲际导弹,但是东风5,头一批进入战备值班的就有至少40枚;
  更要说明的是,中国发射卫星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1980年以后,这些运载火箭的芯级,90%以上都是在东风5洲际导弹的技术上改进而来。
  两者基本是从同一个火箭生产厂的同一个生产线下线的。主要区别在于运载火箭要把卫星送上天,末端速度要达到或超过第一宇宙速度;而洲际导弹要把弹头送到万里之外后再入大气层打击既定目标,末端速度只需接近而不需要超过第一宇宙速度。
  其实远程导弹就能把小型卫星送入环绕地球的近地轨道(朝鲜最近发射成功的就是这种类型),并不一定非要用洲际导弹级别的大型火箭才能发射卫星(当然:大卫星必须用大火箭)——例如发射中国第一颗卫星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就是东风4远程导弹的变种;(东风4的民用变种是长征1号;东风5的民用变种,是长征2号以后的系列运载火箭)。退役的洲际导弹,可以改变控制程序后,改为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使用消耗,避免浪费。
  中国4大发射中心之一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就是“长城工程”的“五寨基地”,或者说是“五寨基地的地上一小部分”,已经半公开——除了同在山西省境内,“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没半毛钱直接关系,两者相隔140公里;同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航天城),也不在甘肃酒泉市境内(两者距离190公里),而在内蒙额济纳旗,当年如此命名,都是保密的需要。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同一个发射工位,既可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包括载人航天的长征2F),也可以发射东风5洲际导弹,因为他们的火箭设计,加注的燃料,保障体系是基本相同的。
  到2016年6月,中国已经进行了229次航天发射,这说明,若把这些运载火箭中的大部分改装为东风5洲际导弹(换制导软件、改变火箭和运载物的连接方式),那么中国至少确定有220枚以上的东风5洲际导弹的生产和部署能力。这个数量,配上大当量分导氢弹头,足以一次性把全美利坚炸个底朝天!
  美国人30年不变的:关于“中国只有24枚能打到美国的洲际导弹的传说”,也该退休了。
  中国现在一年就可进行20次以上的航天发射,那么,就有一年追加生产至少20枚以上东风5洲际导弹的产能(航天发射,本身要等卫星订单下来后才造火箭,若开足马力生产,中国一年液体大火箭的产量绝对不会只有20多枚)。虽然大型液体导弹已经不流行(液体洲际导弹的弹头总重和射程普遍超过固体洲际导弹!),但不流行不等于没有战斗力。俄罗斯现在还在发展液体洲际导弹,说明这类“打狗棍”,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东风5A,东风5B这两员老将,估计还得多奉献几年,继续站好岗,等待更强大的新一代东风41大批成军。
举报 | 收藏 | 2楼 | 打赏 回复 | 评论(1) 
  • u_111282897:2016-07-24 13:48:42  评论

    现在关键是,激光可以拦截武器,军事基地可能都会在未来拥有激光拦截。而大城市不行,目标太大,无法防护。核战绝对是灾难。

我要评论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14:00
  三、一批固体中程、近程、远程导弹开始定型服役;
  中国的液体弹道导弹,采用可常温下长期保存的燃料和氧化剂(燃料一般是偏二甲肼;氧化剂多为四氧化二氮,或者类似的硝酸;这些液体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加注和抽取过程,对操作人员有一定危险)。发射前,只能在导弹本体外的燃料储存罐内长期保存。接到准备发射的命令后开始加注。液体燃料和氧化剂加注到导弹内部后,若发射命令改变或者推迟,那么燃料和氧化剂在弹体内保存时间一长,有腐蚀导弹元件和引起泄露的风险;若重新从导弹中抽出燃料,比往里加注更危险和麻烦。而且洲际导弹加满燃料和氧化剂的过程缓慢(相当于给你的汽车加100多吨油!),需要数小时;在瞬息万变的核战争中,这些都是致命的弱点。
  苏联中后期液体洲际导弹与中国液体导弹比较,一个巨大的科技进步就是:前者可以在添满燃料后,几乎与固体导弹一样,可以长时间处于战备状态,不用发射前临时加注,比如著名的SS-18“撒旦”。但中国在1960年代与苏联关系恶化后,我方只能延续苏联早期的液体导弹的技术路线,一直没有跟上苏联后来在液体洲际导弹方面的技术进步。苏联后期采用了更先进的,可以在导弹弹体内长期储存的燃料品种,而我方没有。到今天俄罗斯可以继续发展这种液体导弹的技术路线;当今的中国已没有跟踪的必要,因为固体导弹才是当代的主流。
  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有核国家,普遍进入固体燃料导弹时代;固体燃料的弹道导弹的突出优点是发射准备时间短;导弹内部的固体发射药装药室,本身就是导弹的发动机;而且整个弹体生产出来以后,可以长时间无须检修的保存;接到发射命令,接通导弹电源,激活程序,几分钟后就可以发射出去,特别有利于核战争中的快速反应,先发制人。
  中国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首先是从中程导弹开始研发:中程的巨浪1——东风21、短程的东风11、东风15等型号,直到第一代固体洲际导弹——东风31;
  最早为海军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配套研发了巨浪1,在这个型号的牵引下,才有了中国固体弹的全面开花,甚至到如今全世界一枝独秀——“巨浪上岸”,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步骤。
  巨浪1型,装备092潜艇12枚;1969开始研发;1982年10月,由实验常规潜艇水下发射成功;1988年9月,由目标艇——092型导弹核潜艇发射成功。水下发射,射程不超过1800公里,携带一枚重量不超过600公斤的核弹头,当量100万吨。
  由于潜射导弹本身体量限制,发射运载能力也因此受限;为此,核弹头研发单位专门为巨浪1研制了小型化的氢弹头,并于1974年6月进行了成功的试爆,当量100万吨;后来也配备在东风21导弹上;巨浪1——东风21系列固体导弹,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加速了中国核弹头的小型化的进程。
  巨浪1在当时研制的年代背景下,可以说是超前的。跨越近程、单级固体导弹阶段,直接研制两级中程固体导弹,而且要完成弹、艇匹配,水下发射!面临起点高、技术难度大、既无资料和图纸又无仿制样品、缺乏预先研究等许多困难。这对于中国当时年轻的固体导弹研制队伍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但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研制团队克服了4大难关,不但使得水下发射中程弹道导弹一步到位;而且因为先天具备比液体导弹多得多的优点;不但海军喜欢,二炮也把他搬到了陆地上用卡车拉着跑,批量装备,这就是东风21,或者说是“巨浪上岸”。80年代初,二代曾经在会议上专门强调:加快巨浪上岸,用移动战略导弹(和苏联)打游击战!
  东风21后来发展出了多型变种,不但可以中程打击固定目标,也可打移动目标,甚至发展出“航母杀手”—东风21D!还能变种成中段反导、反卫星的大气层外高性能拦截弹,成了世界领先的一个导弹系列。
  中国对“中程导弹”的定义,和美苏有所不同:美苏根据双方的裁军条约,定义射程在500到5500公里的导弹,都是“中程导弹”——后来的事实发展证明,美苏的这个定义,让他们吃亏不小,呵呵。
  而中国习惯上把射程1000到3000公里的弹道导弹,叫做“中程导弹”,概念范围显然比美苏要窄。
  1988年12月8日,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两人“乐呵呵”的签订了《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条约规定:苏美双方将全部销毁和彻底禁止射程为500公里至1000公里的中短程(弹道)导弹及射程为1000公里至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
  这个条约,主要涉及销毁美帝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射程1800公里)和战斧核巡航导弹,合计800多枚;苏联方面要销毁1800多枚SS20(最远射程可高达5500公里!)之类的中短程弹道导弹。从需要销毁导弹的总数量和射程来看,苏联方面显然“吃了亏”。
  但当年“热切期盼”签订《中导条约》的,反倒是苏联方面。原因很简单:美帝的潘兴-2导弹太先进,可末段变轨,精度极高(今天中国的反航母弹道导弹是一样的原理,美帝如今也后悔当初销毁了全部潘兴!);而且大批潘兴-2部署到西欧各国,打到莫斯科只需要6到7分钟。苏联的将军曾“吓唬”苏联领导人:尔等也许还没来得及进入地下掩体躲避美帝的中程导弹,就被潘兴干掉了,连下反击命令都来不及!
  而苏联的SS20系列,从苏联领土上发射,却打不到华盛顿。(苏联销毁SS20的方法是向远东的勘察加半岛附近的太平洋无人海上靶场发射全部拆下核弹头后的库存导弹。在无数烟柱腾空而起时,SS-20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多达350枚SS-20也创造了全部发射成功的惊人纪录!可见若不销毁,SS-20对北约和中国的威胁之大!当年苏联准备核突击中国的头一批杀手,就是150枚,SS20!当时的红色帝国,确实实力强大,科技高超;但却出了戈尔巴乔夫这个内奸!)
  里根本来对签订《中导条约》并不热心,但架不住戈尔巴乔夫主动自毁如此多的强力导弹,权衡之下(当时中国的导弹根本没被美苏考虑),也就最后同意了。
  几十年后,当中国的东风21D,东风16,东风26大批服役,都公开具备“反航母的绝技”后,美俄才如梦初醒,大呼上当。但是,美俄的同类导弹都销毁了,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由于这个因素,中国的固体中短程导弹,到今天成了领先世界的独门武器。
  中国在中程弹道导弹成功的技术基础上,80年代后期,研发出一系列先进的短程固体弹道导弹:东风11和东风15,最远射程600公里,是在台海压制台独势力的“杀手锏”。由于台湾问题久拖不决,到今天,各类东风短程导弹的部署规模已经接近2000枚之多!一声令下,“呆湾”和嘉手纳必被打成筛子!东风15可以装备轻型核弹头,也可以装常规高爆弹头,或者钻地弹头。
  上世纪80—90年代,战略核武方面,中国最大的进步是研制成功了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并配备了新型核弹头,投掷总重量1吨左右(核弹头加载具),射程8000公里,当量65-100万吨;1992年核弹头地下试爆成功,弹头性能接近美帝最先进的W88,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东风31导弹在9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间谍泄密事件——就是本文开头提到过的“沃维汉间谍案”,东风31导弹的绝密性能指标,被美帝部分掌控;加上东风31的初期型号射程较近,并不能直接突击美帝本土(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除外),因此服役数量不多,估计仅装备了2个旅;1999年阅兵,就是驻S西宝J的某旅进京参与阅兵。
  2000年后,对东风31进行了改进升级,这就是东风31甲,或者叫东风31A,射程提高到11000公里以上,可以直击美帝本土,在2009年阅兵中首次出现。
  四、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规模建设的陆地地下核反击基地——“长城工程”,在80年代后的20年中,不断加大投入,设计施工进入现代化,基本建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庞大地下核工程、核反击网络体系。
  中国在1964年10月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当即宣布了“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这在当时敌强我弱,美苏核弹和发射载具数量比中国高2个数量级的情况下,无疑是科学和明智的。这也是当时世界有核武国家中,唯一一个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的。乃至于在今天的西方社会,经常有一些“战略家”和普通民众,“经常性的”忘记了中国还有核武,甚至只知朝鲜有核武不知中国有核武!这也是后话了。
  当然,“不首先使用核武”,就等于自行放弃了“主动进行第一轮核打击的权利”。只能寻求进行第二轮“核反击”,争取“后发制人”。要在敌方第一轮大规模核打击后,还有进行核反击的实力,只能寻求具备扛过敌方第一轮大规模核打击的“超强的抗打击能力”。
举报 | 收藏 | 3楼 | 打赏 回复 | 评论(1) 
  • u_111282897:2016-07-24 13:51:14  评论

    问一下液体燃料导弹,是不是煤油氧气发动机?还有注射煤油和氧气需要多长时间?撒旦到底是用什么燃料的?

我要评论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14:00
  被打击后,还有足够的核武器系统可以生存下来,再发射出去,对敌进行核反击。要实现这个目标,只有三个途径:
  1,陆地固定核武系统有足够强大的掩体,可以抗住敌第一轮核弹的直接命中;还要真假目标足够多,范围足够广,完全迷惑或者足够消耗敌人第一轮打击的弹头;
  2,发展陆地机动性洲际导弹,使得敌方难以定位打击坐标;但移动目标本身,平时战备期内,也需要足够强大的陆地掩体;
  3,发展弹道导弹核潜艇,用辽阔的海洋来掩护踪迹。陆地被打击后,从海洋深处核反击;同样,核潜艇平时在出发母港内驻泊时,也需要坚固的掩体防止敌方偷袭。
  实际上,美苏和其他有核武国家,虽然口头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利”,但是各国现役核武的掩体,也都是不断加固的,都怕别人先动手时,自己吃亏。只是其他有核国家的核武掩体,都没有中国的规模大。
  美苏一般只重点加固核弹的发射井,或者修建了一些指挥核战的“末日地堡”。但中国的核武掩体,却像古代万里长城一样,绵延万里,成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下网络体系。
  “长城工程”,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根据上世纪中国国防部的会议决议,做出了“全民防空”的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全国的民用防空工程体系,也可以看做“广义的长城工程”的一部分;但本文只讨论“狭义的长城工程”——即中国的核武器系统的地下储存和核反击工程。
  中国核武器的发射、试爆基地的选址和工程建设,和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制造工程(596工程)并行展开。初期核武器的发射、试爆,分别在酒泉和罗布泊两个基地。两地直线距离不到800公里。但1960年后中苏交恶,这两个基地,加上青海的核武器制造基地,都集中在西北,苏联方面对其坐标、内情,是一清二楚的。60年代末,“苏修”甚至想联合美帝,对上述基地直接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核打击,彻底把中国的核武扼杀在幼年阶段。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就要求中国在上述几个“苏修帮助规划设计的旧有基地”外,对核武器生产、储存、发射基地另外选址。从60年代开始,进行积极备战,展开“大三线建设”,防备苏联的大规模入侵。“深挖洞”,往山区,往地下发展,是三线备战的主要方式。这些新基地的选择,主要的反击方向,还是面对北方的强敌苏联,但也同时兼顾了对美帝、鬼子、三哥等对手的战备。
  80年代,有两个兵种集体专业,这就是基建工程兵部队和铁道兵(基本是从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场凯旋的部队),合计百万大军,此前就是国防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这两个兵种转业后,并没有立即解散,大部分人员装备,在并入新单位或者转化为非军事单位后,继续开展相关建设。
  “长城工程“,主要是这两个原兵种、二炮直属施工部队、各军区工程大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杰作。
  “长城工程”,从六十年代开始建设,到当今还在施工。到上世纪末,已经基本建成了9大基地,其中8个(山西五寨、吉林TH51基地、河南LY53基地、湖南HH55基地…等)是核武发射反击基地;一个核弹头储存保养基地(Q岭T白山)。在军改以前,51、52、55、56、22基地为军级单位;53、54为副军级单位。
  中国每个导弹基地,都是一套地下、地上结合的完整复杂的庞大体系。导弹本身,燃料仓,指挥通信系统,兵营,仓库,车辆,医院,生活区都深入地下(或山峰下)数百甚至上千米;作战(演习)期间,可以对外完全封闭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核爆核心区在十几个月后,放射污染会下降到人类可露天存活的水平);地下工事内的氧气,水源,食品,电力可完全与外界隔绝,具有独立的支持循环体系(达到核潜艇或者太空舱的封闭生存标准);这是为了防止核爆的直接冲击破坏,以及核大战后的严重核污染。工事里面的人和武器系统只有先生存下来,才能进行核反击。
  这些工事的核心部分,可以扛住500万吨级氢弹的直接命中;或者30万吨级分导弹头的连续命中;核心区抗核爆瞬间压强可以超过每平方厘米200公斤!(相当于海面下2000米的水压)。工事的分支星罗棋布,在上万平方公里山区内网状联系,有无数的出口和假目标。反击的导弹,可以在网状的隧道内大范围机动,可选择任何一个出口发射,成为名副其实的“陆地核潜艇”。
  “长征工程”的内部,除了少数高层,外界难窥其全貌。坊间有个传闻,可见其规模:说某军方司机,开军用越野车,从北京西山的某隧道洞口进去,以时速70公里,一直在灯火通明,道路宽阔的隧道内行驶,十几个小时后,才从另一个出口出来——发现时间已经是第二天,自己居然身在河南西部!
  这个传言的真假无从证实。但从极少数“官泄”的“长城工程”隧道内部的图片可见——“灯火通明、高大宽敞、通风良好、交叉纵横,甚至隧道内部还有完善的铁路系统”,可侧面证实传言的真实性。
举报 | 收藏 | 4楼 | 打赏 回复 | 评论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15:00
  北京到河南的隧道,也许仅仅是“长城工程”隧道系统全貌的十分之一。若把“长城工程”全貌公之于世,那一定是震撼世界的现代超级工程。
  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总统蓬皮杜,1973年到中南海拜会毛主席时,曾经当面表达忧虑:美苏和你们的国土面积都很大,在核大战中不会完全毁灭;但法国面积小的多,爆发核战怎么办?主席只送了他四个字:到地下去!
  正是这四个字,表现出伟人对核战争的深刻认识,并且指明了抵抗核爆破坏和打赢核反击战的最科学有效的方法。
  全军,全民,甚至全国工业,深入地下,是在核大战中保存自己,消灭强敌的最有效的方法。在这种指示精神下,当年军方的地下工事,甚至和部分民用地下设施互相连通——例如北京地铁系统,至今有些线路,是不通车的,但可以随时启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军民合一的地下战备工事网,在大规模战争中,进行“现代化的地道战”,保存大量的有生力量,为反击战的胜利保存实力。
  但现在中国有个很不好的风气:大量宝贵的,早年建设的地下防御工事(有些防御标准很高,甚至可以防核战争)疏于管理,杂草丛生,蛇鼠出没,日益破败;甚至胡乱开发,丧失基本防御功能。似乎战争永远不再来了。
  “人防办”不是摆设,更不是为了在房地产大热潮只顾捞钱(中国每平米商品房,都要交人防设计费),平时拉拉老百姓根本听不懂的“防空警报”就完成任务了。根据当年主席的指示和常识,“人防”应该往山区,往地下钻才是正途;可现在经常看到“人防办”在盖大楼,还美其名曰“某市防空指挥中心”!大楼能防哪门子空?这是防空中心还是为空袭指示靶标呢?!而当年花费千万人血汗积攒的真正国防工事的老本正在一点点的消失。这是对国家、人民负责的态度吗?这是必须引起高层重视的反常现象!(有感而发)
  那么,截止1999年5月炸馆事件前,中国有多少核武呢?现役的多少?封存的多少?
  1,东风5洲际导弹,含后期的甲,乙改型,部署 36枚,少量为多弹头(计氢弹头54枚);
  2,东风31洲际导弹, 20枚,单弹头(新型热核弹头,20枚);
  3、东风21中程导弹, 36枚,单弹头(新型热核弹头,36枚);
  4,东风4远程导弹, 50枚,单弹头(氢弹头,50枚);
  5、东风3A中程导弹, 100枚,单弹头(氢弹头,100枚)
  6,海军的092核潜艇,应该也能带12枚核弹头,但上世纪从来没有真正战备巡航,在此存疑不计。
  以上为战备状态的弹头,合计260枚(终于知道瑞典人怎么“猜”出260这个数来了!)
  别急,别忘了T白山中,还有大批进人储存维护状态的弹头呢。
  前面说过,因大裁军拆下的弹头,可能高达500枚之多,考虑到最初(1960年代早期)生产的弹头已经接近40年,而且有些类型的弹头已经不适合时代(比如大当量核地雷),那么被少量拆解,核装药用来生产新弹头,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假设被拆解的早期弹头有50枚,那么储藏基地中,至少还有450枚弹头可以重新启用。
  这样一来,截止1999年5月,中国的核弹头总数估计为710枚!
举报 | 收藏 | 5楼 | 打赏 回复 | 评论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16:00
  既然提到了核弹头的寿命问题,那么核弹头一般寿命多长?中国核弹头有效期多长?老弹头能战备值班到什么时候?封存的老弹头如何再启用?
  核弹头作为一种结构精巧复杂的人造机电装置,肯定是有寿命的。核装药本身的寿命往往不是问题,因为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里面的铀235,钚239的有效寿命,都在千年以上,而氢弹的热核装药——氘化锂6的性质也很稳定。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丰度为3%的铀235为民用核电站发电用低浓缩铀,丰度大于80%的铀为高浓缩铀,其中丰度大于90%的称为武器级高浓缩铀,主要用于制造核武器。
  现代武器级铀235和钚239的含量已经高达93%以上,浓度越高,核爆的临界质量越小,现代中国、美、俄生产一枚核弹,只需要6-8公斤的高浓度铀235和钚239。
  铀235的半衰期,长达7亿年,而钚239的半衰期为24100年,由于核弹用的铀和钚浓度极高,因此一般不用担心里面的铀和钚装药因为自然衰变,含量降低而失效。
  影响核弹寿命的主要因素:
  1,在于核弹的组成架构;架构设计不同,对核弹头寿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氢弹上。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世界上其实只有2种氢弹构型:中国的“于敏型”,和美帝的T-U构型。实践证明,“于敏型”氢弹有效战备期更长。
  “于敏型”的氢弹稳定性更好,比较安全,有效期长。美帝T-U模式不太稳定容易失效,维护起来非常麻烦;当量越大,维护成本越高昂。美帝现役核导弹基本都是分导弹头,每个弹头当量几十万吨已经足够,不再用千万吨级的单个弹头的超级氢弹。而于敏构型的超大当量弹头可以长期保存。所以现在世界有核武国家中唯一还保有战备状态的,500万吨以上当量氢弹弹头的,只有中国一家。只需一枚,就可以让纽约这种级别的超级城市灰飞烟灭。
  2,核弹头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电路本身的有效寿命,也限制了核弹整体的可靠寿命;
  说到电子元器件和电路,上了年纪的人都有个感觉——就是毛主席时代生产的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真材实料,经久耐用的;主席时代建设的大桥,都很少有损坏的。普通民用产品如此,那么作为国之根本的核武器里面用的元器件,毋庸置疑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尽管早期弹头内部是电子管和晶体管时代的东西,但有效寿命,可以让大家放心。 
  美帝最近爆出了一个“核武丑闻”——核弹管理到今天还在使用软盘。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各国核武的元器件、软件的更新,都是很慢的。可靠性,高于“时髦性”,和民用电子消费产品比是两码事。
  3,核弹内的高能起爆炸药的可靠寿命,对核弹整体寿命有决定性的影响。
  无论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最初都要通过高能炸药压缩核装药,才能起爆。
  高能炸药是化学性质的常规装药,不是核装药,寿命比核装药要短的多。国外一般保证有效起爆寿命30年。
  但是根据CCTV访谈节目透露:中国核弹头的起爆炸药的配方,却有至少40年甚至更长的有效期。
举报 | 收藏 | 6楼 | 打赏 回复 | 评论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16:00
  徐更光先生,我国著名爆炸理论与炸药应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发明了8701、海萨尔、改B等十余种新型混合炸药,发展装药新工艺,这些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我国武器弹药的能量和安全性。其中“海萨尔PW30高威力炸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内弹药界到目前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在CCTV“大家”栏目的访谈中,徐老透露:1964年到1965年,当时只有38岁的他参与设计了两种涉及中国核武小型化的高能起爆炸药的配方。但期间被权威专家质疑,认为20年后,性能可能降低50%。徐老本人几十年来,一直不服气。他保留了少量的此类炸药,先后放置了30多年(节目中原话是两个16年)再试爆。事实证明:性能稳定,威力不减!
  而徐更光先生本人在至少40年后,才知道:60年代中国核武内部安装的起爆炸药,就是用了他当年设计的(当时被权威怀疑过的)炸药配方。
  徐老能当选工程院院士,与他对中国核武器的特殊贡献是分不开的。可惜于2015年病逝了,享年83岁。
  这个节目,其实是赤裸裸的“官泄”,以近乎直白的方式告诉全世界:我大中国的核武有效寿命,至少有40年!甚至50年也不在话下,远远高于尔等核弹头30年的有效战备期。寿命期长,维护量少,安全可靠,省钱又放心,一枚就当你们两枚用,别看储存了很多年,拿出来照样能立即炸诸位一个满脸花!
  从以上“官泄”我们也可以简单推算出:中国1965到1970年间造的核弹(最早一批);战备值班到2015年是很正常的。1970年到1980年造的核弹(冷战高峰年代制造,数量应该很大,应该有400枚);可战备值班到2025年左右,目前仍然还有大约10年的有效期。
  那么,T白山中已经封存的大批核弹头,如何重新启用呢?无非3个途径:
  1,无论是那种弹道导弹的核弹头,都可以简单改装后,再用轰炸机空投,当航空核炸弹用(前文提到过,东风5的超大当量氢弹头,1976年核试验中,就是空投试爆的);现在流行将老旧的重磅常规炸弹,安装上一套精确制导的滑翔弹翼,就变成了GPS或者北斗制导的精确制导炸弹,其实核弹头也可以这么改装。 随着中国空军日益强大,战略空军已经开始发端;战略空军必须有战略打击的手段,那么发展运载能力和航程强大的洲际轰炸机,携带核弹战备值班,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通过对旧有核弹的简单改装、现代化升级,就可以变成大批的战略空投核武器,重新焕发强大的核威慑力和战斗力。
  2,有些体积和当量较小的老式核弹头,也可以改装后装备到固体中短程弹道导弹上(东风15,东风16一类中短程固体导弹的常规高爆弹头也有一吨重,改装上小型核弹头,投掷重量没有问题。),甚至装备到远程巡航导弹上,新瓶装陈酿。在一些特殊的战区,可以起到战略导弹的作用——例如在西部战区的中印边境我方一侧,沿着青藏铁路东西两侧支线一字展开,部署上百枚中短程弹道导弹,其威慑效果甚至比洲际导弹还要大!因为数量众多,射程深入对方人口工业密集的腹地,三哥方面反应时间短,防不胜防。
  3,在国际战略形势变坏,敌对核大国对我威胁明显时,重新启用旧式导弹的生产线;或者增加一直保持生产的液体洲际导弹(例如东风5)生产线的年产量,用新生产的液体洲际导弹,安装上曾经拆下来的大当量弹头,迅速增加对敌威慑的洲际导弹的数量。
  虽然已经不先进,但只要还能核反击敌人,就是有效的“打狗棍”。手里有大量的、恢复了战力的“老棍子”,总比手里没棍子或棍子不够等着挨打,强一万倍!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方面准备不足,被希特勒闪电战突袭,苏联红军西部主力几乎被全歼,先进武器装备大批损失,特别是比较先进的作战飞机,损失特别严重。但有一小批“老式的”双翼飞机还能作战。斯大林问手下:这种双翼飞机我们还有多少?生产线怎么样?手下参谋回答:不多了,生产线已经关闭十几年了。斯大林命令:枪毙当年决定关闭生产线的军备部长,立即恢复这种飞机的生产!
  对于大国和大规模战争来说,“数量本身也是一种质量”!这话据说也是斯大林说的。
  根据美苏的兵棋推演:新世界(核)大战的头一周,参战大国40%以上的兵力装备就会消耗殆尽。打到半个月后,就看谁还能用的旧导弹多;打到一个月后,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各国空军最后能“决胜负”的,也许就看,还能升空作战的米格21多还是F4多;各国火箭军,就看谁的老式导弹和弹头,仓库里存货丰富了。核大战中,各国原先陆地上先进武器的生产基地,包括海军船厂,一定是首轮核弹覆盖的目标,因为在当代卫星的侦查能力面前,任何厂房的伪装都是徒劳的。指望在核大战或现代大国间高强度冲突中,还像二战一样,在后方大规模生产补充精密复杂的现代武器平台?已经完全没有可能!核大战或者常规大国战争中,地球上早就没有任何安全的后方。要增加战争潜力和后劲,只有和平时期就注意武器的产能和储备,这个原则对核武器同样适用。
  大约前年,中国公开了一个信息,很有意思:位于汉中的某个火箭发动机燃料厂,在生产关闭,人去楼空二十年后,又重新启动,恢复生产。估计产品很可能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式。火箭燃料厂重新开张,也许用这种燃料的老牌火箭,要重新披挂上阵了。不论出口还是自己用,反正这种火箭还能用,还在用。也许,我方高层已经认识到旧式导弹,在面临全面核战争的关键时候,完全有重新装备的必要。
  (第二篇完)
举报 | 收藏 | 7楼 | 打赏 回复 | 评论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16:00
  第三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地壳,轰然破裂。强大的地震波,撼山裂谷,摧城拔寨;江水翻腾,山河变色;影响波及整个亚洲大陆东部。地震破裂带沿着盆地边缘,呈现西南——东北走向,极震区从汶川——北川——青川,向北延伸到秦巴山地,直到甘肃和陕西南部。
  震后,全国快速反应,救援主力以军队为主,期间的艰难险阻,感人至今。
  重大自然灾害开放国际救援,已经为大家所熟悉。中国的“国际救援队”,也经常出国参与国际救援。但有些事情,当时鲜为人知,现在也有必要说道一下:
  由于灾情巨大,国务Y开放了国际救援队伍入川。来救援队的国家不少,大部分都是真诚而来,积极救人的。但总有些想浑水摸鱼之辈——有两个我们的邻国,非常“积极热心”,带来大批“不明设备”,到了灾区,但却不是立即去挖掘废墟,抢救伤员;而是直奔某些“特殊的地点”而去。
  任何外国救援队到达灾区,都必须听从当地官方的统一调配和指挥。“擅自行动队”在被“劝回”后,某国队伍中的个别队员,居然携带“仪器”,直接玩起了“个人失踪”。当然,最后还是被立即“找回、归队”。这两个救援队,这里挖挖,那里翻翻,似乎心思就没在救人上!携带的仪器倒是非常特别,具体干什么用,外人无从知晓。
  因为是国际救援,涉及国际人道主义这个“敏感话题”,不好当面揭穿。但某些外国人在灾区行动如此反常,到底有什么目的?中国和对方,其实都是心知肚明的。
  这次地震的地壳严重破裂带,其范围和走向,有点特别:从汶川——什邡——绵阳——江油——到陕南,恰恰与当代中国核武器、核材料、导弹武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组装、储存的核心地带,地理范围近似重合。以绵阳为核心的“重点区域”,离开“映秀——北川”双震中,直线距离只有40公里!
  这一军工重镇地带,有中国唯一的核武器设计院;有核弹头组装厂(早年从青海湖边搬迁来);有固体导弹的生产厂;有亚洲最大的风洞群;有军用汽轮机厂。在地震破裂带延伸的东北方向,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核弹头的储存基地(T白山区)。大地震中最危险的——运行中的军用大型核反应堆也在此地!
  根据公开报道:这个反应堆,位于极震区边缘,同样受到大地震的强烈撼动!但主监控员当机立断,迅速反应——仅仅在地震波传来的几秒内,就一掌“拍”了下主监控台上的“红色按钮”——整体悬挂在反应堆堆芯上方的石墨减速棒集群,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落,全部插入反应核心。整个反应堆短时间内紧急停机,避免任何核不测事件!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对比一下2011年大海啸后,鬼子福岛核电站的状况。
  小鬼子的这个核电站,是民用的。但先天脑残设计(明知有隐患也不改):平时控制反应速度,紧急关机时用到的石墨减速棒群,居然是“从下往上”插入反应堆核心的!要紧急关机,必须用电网电力或至少是启动紧急备用电源,才能升起减速棒群,全部插入反应堆堆芯才奏效。但是大海啸摧毁了核电厂区的任何电力设备。
  东京电力公司为了保住其资产,私人利益放在了国家利益,全人类利益前面。灾难面前无动于衷,无所事事——没有及早采取人工注入硼水为核心降温的最后紧急措施(注入硼水等于完全报废反应堆);放任没有冷却系统的反应堆核心不断的融化;任由反应堆产生的氢气不断积累,最后导致大爆炸,连反应堆的整体外保护壳都给摧毁了。核燃料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酿成不可挽回的最高等级核事故,到今天不可收拾。
  福岛核电站的脑残设计,还不止减速石墨棒的插入方式。小鬼子是一个喜欢“紧凑”的民族,核电站设计也喜欢“紧凑”,居然能想出:把存放了大批核电站用过的“乏燃料棒”的储存、冷却水池,也“集成”在了反应堆核心的正上层!氢气大爆炸后,大量辐射强烈的乏燃料棒被炸的飞出厂房几百米!而其他国家核电站的储存池,离开主反应堆,有多远躲多远。
  号称“强大无比”的鬼子自卫队三军,面对核事故,也是“有多远躲多远”。后来一批“上了年纪的忠贞死士”去“灌水”,却被披露是欠了黑社会高利贷被逼去的;期间还是中国三一重工“支援”的超级泵车。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到底是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到底;到底是谁的技术更先进,国力更强?同样面对大地震对核设施的影响,中国和小鬼子一对比,高下立判,天壤之别!一国的几十万正规武装,还不如“黑社会”有组织力和战斗力。(把“哈日族”的“脸”抽的啪啪的,好在“哈日族”本来就没有脸!)
  当然,2008年的时候,我们的一些邻居,还没意识到自家的核风险。更操心如何到中国趁乱浑水摸鱼。他们携带的一些仪器,就是要测量空气和土壤中的辐射数据!
  某些敌对势力,对四川的这个军工核心区,早在卫星图片中盯了几十年,眼睛都红了。终于有这么一个深入当地,实际测量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这就有了“救援中玩失踪”的剧情。但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既没有发现任何辐射异常,更没有打探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最后只好做做救援的样子,走人了。
  中国的核武核心区虽然经历了超级地震,但是不论是生产还是储存,都固若金汤,万无一失,没有任何级别的核泄漏和等级事故,足以让国家和人民放心。大部分重点军工企业和院所,地震后一个月,就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科研。这也是中国核力量“具备抗大规模破坏的能力”的真实体现。
  发生在1999年5月8日凌晨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对中国从上到下的震撼,超过任何一场自然大地震。
  17年后的今天,中国元首夫妇,在所在国全体最高领导层的陪同下,在被炸大使馆原址,悼念了烈士。
  无论从那一方面看,这个事件,都足以成为中国“现代史的一个转折点”。
举报 | 收藏 | 8楼 | 打赏 回复 | 评论(1) 
我要评论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17:00
  苏联崩溃后的十多年,继承者俄罗斯,采取变相的投降主义路线,自废武功。中国作为美帝和西方围猎红色帝国曾经的最大帮手的利用价值,迅速归零。而在1989年,西方未能从体制上撼动中国,没有按计划对我完成像苏、东一样的“颜色革命”后,美帝和西方对中国是越来越看不顺眼了。
  此后,“银河号事件”,台海危机的发生,表明美帝逐步开始把中国当做靶子。
  当时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二代教导的“韬光养晦”总体指导思想下,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甚至公开表露:希望美帝能“消气”,盼望“雨过天晴”,希望美帝能够继续给予合作空间和发展的机会。
  但是“炸馆事件”,彻底打破了“消气外交”的幻想;让中国从上到下明白了:“美帝亡我之心不死”,仍然是长期有效、高瞻远瞩的科学论断!
  这个事件,炸醒了从上到下的幻想派;在全民,特别是知识阶层中,唤醒了埋没已久的民族主义和爱国热情;也使得我方最高层真正明白:中国即使主动放下身段,想投靠美帝门下做小弟,也是做不成地!幻想在美帝的屋檐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那基本就是投降和等死。
  三代核心,受命于危难之中,上台后面临各种困难险阻,只能小心翼翼,步步为营。虽然一直给外界“软弱”的印象,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时中国的GDP,工业产能,外汇储备,可不是2016年的数据!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三代核心对军备的发展进步,还是有重大的贡献。特别是歼10,二代核潜艇等国防支柱项目,正是在三代核心的直接关心下,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炸馆事件”后,军工生产,开始全面扭转前二十年的颓废局面;一批曾经面临下马的项目,重新获得了资金的支持;一大批苦苦支撑中的,早年的重点军工企业,得以起死回生;到今天已经取得重点突破的重大项目——四代机;大涡扇;预警机;新型洲际导弹等;大部分正是在此期间立项上马。
  2001年的911事件,让美帝的注意力转向了“反恐战争”。不料却陷入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两个泥潭”,师老兵疲,空耗国力。客观上为中国赢得了难道的“十年机遇期”。
  四代上台后,采取系列惠民政策,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GDP年增速达到了惊人的水平。虽然大家对这十年的印象,普遍是“房地产的10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房地产、汽车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改善了大批普通民众的生活;更使得中国中央政府的年岁入,超过了美帝联邦政府的年收入!搞现代化的军备,没有钱是万万不行地。经济的繁荣,自然也会带来对军人和军工投入的大幅增加;军人待遇的普遍提高,有利于吸引聪明上进的青年学生投身军旅。人才梯队建设本身,有时候比单纯的武器生产还要重要。
  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的长期需求,成为中国拉动军工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绝大多数骨干军工企业,订单满满,天天加班都干不完。早就不是十几年前,发不出工资,靠搞点民品解决吃饭问题的时代了。一些中短程导弹的生产厂家,更是年年效益翻番。据说:四川某山区的火箭发动机工厂,一到年底发放奖金后,成千职工,每人都会拿成捆的人民币到厂区附近的储蓄所存款,往往把旁边的人唬的一愣一愣的。
举报 | 收藏 | 9楼 | 打赏 回复 | 评论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18:00
  17年来,中国的核武,又取得了3个新的突破:
  1,完成了重型多弹头固体机动洲际导弹研发,并开始列装;这就是东风41,分为汽车机动型和铁路机动型;
  2,完成了潜射多弹头洲际导弹的研发,开始部署到至少4艘094核潜艇上,使得中国的海基核武器,从多年来只有“理论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可信的大国安全支柱;初步实现了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战略目标。
  3,战略反导、反卫星系统的研发,进步迅速,试验成功率世界领先;新概念战略武器系统、大气边缘滑翔弹头等的研发,进度甚至快于美帝,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那么,截止当前——2016年6月,中国可能有多少核弹头呢?来猜测一下:
  1,东风5甲洲际导弹,部署2个半旅, 30枚,单弹头 ( 超级氢弹头30枚);
  2,东风5乙洲际导弹,部署半个旅, 6枚,4分导弹头( 新型热核弹头24枚);
  3,东风31洲际导弹,部署不超过2个旅 20枚,单弹头(新型热核弹头,20枚);
  4,东风31A洲际导弹,部署3个旅, 36枚,单弹头(新型热核弹头,36枚);
  5,巨浪2型潜射洲际导弹,装备4艘094核潜艇 48枚,3弹头(分导热核弹头,144枚);
  6,车载东风41洲际导弹,成军1个旅, 12枚,4弹头(分导热核弹头,48枚);
  7,铁路东风41洲际导弹,成军1个旅, 12枚,4弹头(分导热核弹头,48枚)。
  仅仅作战值班中的“洲际弹头”,就有至少350枚!由共计164枚洲际导弹发射。
  7,东风4远程导弹, 40枚,单弹头(氢弹头,40枚);
  8、东风3A中程导弹, 50枚,单弹头(氢弹头,50枚)
  9、东风21中程导弹及其改进型号, 100枚,单弹头(新型热核弹头,100枚);
  10、东风26先进远程导弹 (核弹型) 60枚,单弹头(新型热核弹头,60枚);
  11,东风16、东风15短程导弹(核弹型) 50枚,单弹头(新型战术核弹头,50枚);
  12,东风10巡航导弹(核弹型) 20枚,单弹头(新型战术核弹头,20枚);
  13,海军新型核鱼雷 30枚,单弹头(大威力反舰核武,30枚);
  作战值班中的“区域性核弹头”,又有350枚!战备值班的核弹头总数就有700枚!
  别忘了在22基地,还有1980年以后生产的,储备核弹350枚!(对比1999年,又有100枚左右的储备弹头退役);
  这样合计下来,当今中国的核弹总数,应该达到了1050枚!是瑞典人260枚的4倍有余!其中可以直接打击美帝国土的洲际核弹就有350枚左右。
  中国的核安全大环境,和美帝有很大的不同,也比美帝恶劣的多。
  美帝本土两侧都是大洋,周边数千公里内没有其他核武国家。世界上其他有核武的8个国家,只有发展洲际导弹,或者先进的弹道导弹潜艇,携带潜射导弹,才能威胁其本土。
  但中国国土的南北东西,四面八方,几乎被有核武的国家、美帝的海外基地,围了一圈。中国的洲际导弹和潜射导弹,主要就是为了反威慑美帝本土而存在的。
  威慑周边有核国家、周边的美军基地,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射程完全足够。这就要求:中国在大力发展洲际导弹系统外,还必须保持相当规模的中短程核导弹、中程轰炸机集群。美俄的中程导弹和核巡航导弹绝大部分都已销毁了;而我方的中远程导弹体系,今后还会继续发展壮大。中远程导弹体系的维持费用要比洲际系统便宜很多。
  中国的火箭军和海军核潜艇部队,截止2016年,大约总计有32个左右的发射旅。其中战略洲际导弹旅约为13个或者14个,(海军的每艘战略核潜艇,携带12枚多弹头潜射导弹,可看作一个“发射旅”,因为陆地上一个洲际发射旅,也差不多装备12枚洲际导弹)。例如:2015年抗战胜利阅兵,列队通过天安门的12枚东风31A洲际导弹的受阅部队,就是一个整旅。
  14个洲际导弹发射旅,假设每旅12枚导弹,总数应该是168枚导弹。但由于装备东风31原型弹的导弹旅可能一直没有满编,(甚至传闻部分东风31原型弹,将改造成运载火箭消耗掉)本文推论出的中国目前有“164枚现役洲际导弹”,也与传闻中目前有14个洲际旅(含4艘潜艇)的部队规模基本契合。
举报 | 收藏 | 10楼 | 打赏 回复 | 评论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18:00
  除了14个洲际旅,中国火箭军还有8到9个短程导弹旅,大多部署在东部和南部战区,作战目标——“呆湾”和嘉手纳;这些短程旅,装备数量惊人的固体短程导弹,总数超过1500枚;以常规高爆弹头,钻地弹头为主;但不排除个别部队,装备先进的新型战术核弹头,来应对战时特殊战术任务。
  短程战术弹道导弹,曾经一度下放到陆军的集团军。但事实证明陆军确实“玩不转”战术弹道导弹;后来又重新回归火箭军,更有利于集中火力优势,快速突击当面之敌。
  估计还有2个新型陆基巡航导弹旅已经成军,主要导弹型号是东风10。常规弹头为主,个别营可能装备少量先进的新型低当量战术核弹头,战时遂行开辟登陆场;或精确斩首等特殊任务。
  还有7个左右的中程和中远程导弹旅,有些仍装备老式的东风3A,和东风4导弹,但正在逐步被新式的东风21系列和东风26导弹替换。原先这些旅以装备核弹头对周边威慑为主;现在随着“打航母”任务的凸显,其中一些旅,变为“核常兼备”。
  估计目前仍有总数90到100枚左右的东风3A、东风4老式液体中远程导弹在役。到2025年前后,会全部被先进的固体中远程导弹替代。中国的固体中远程导弹,10年后的装备总数,会在2016年的基础上翻倍,达到350到400枚左右。对大批退役的液体中远程导弹,实现1对1的替换;并看齐前苏联当年装备350枚SS20的规模。成为一只世界独有的重要中远程核力量。
  海军的潜射分导洲际导弹,是国之重器,会继续重点发展,最终与陆地火箭军的实力分庭抗礼,甚至弹头数量和威慑力会超过陆地火箭军!美帝就是这个模式——水下核力量超过全部陆地核力量(美帝的陆基洲际导弹,属于美空军管理)。
  今后一段时期,为确保海军水下战略核力量的安全可靠,会促进中国海军实力的整体飞速进步。到2030年左右,海军潜射洲际导弹的数量和弹头总数,应该达到2016年的3倍。
  核鱼雷,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新面孔,现在也是传闻。美苏核潜艇其实早就装备过这种“水下神器”。本着3大国间战略武器“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基本原则,随着中国核潜艇部队不断深入全球4大洋,这种核潜艇的“保命杀手锏”,也是必然会批量装备的。当然,核鱼雷也不是随便使用的,他只是核潜艇在“穷途末路,绝命深海”的关键时刻,和敌人同归于尽的终极武器,1枚即可灭掉敌方一个航母战斗群。
举报 | 收藏 | 11楼 | 打赏 回复 | 评论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19:00
  那么,估算出当前中国有1050枚核弹头,特别是350枚左右的洲际核弹头,够不够用呢?
  本文作者认为:仍然远不够用,特别是洲际弹头,远远不够用。
  理由:
  1,和美俄现役装备的洲际导弹和弹头比较,数量差距太大;并且我方洲际导弹总体性能不足,老式导弹急需替换。
  美俄当前的弹道导弹,几乎全部为洲际导弹,不计美俄的战略空军,来看美俄的现役导弹规模:
  俄罗斯导弹部队叫作“战略火箭军”,其掌握着俄罗斯全部的陆基战略核打击力量:
  包括;
  46枚发射井部署的SS-18“撒旦”洲际导弹;
  60枚发射井部署的SS-19洲际导弹;
  60枚发射井部署的“白杨-M”SS-27洲际导弹;
  72枚移动式部署“白杨”SS-25洲际导弹;
  18枚移动式部署“白杨-M”洲际导弹;
  58枚“亚尔斯”SS-29洲际导弹;
  总共有305枚洲际弹道导弹,携带1166枚核弹头。
  这两个数字都超过美军陆基导弹和弹头数量,但美国总体的战略核导弹和弹头数量要超过俄罗斯,因为美军的“大头”在水下战略核力量,生存性和打击效果远超俄罗斯。
  根据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最新公布的信息,美国空军:目前拥有450枚民兵-III洲际导弹,其中200枚导弹采用分导式多弹头载具,可携带1~3枚核弹头;剩下的250枚采用单弹头载具,只能携带1枚核弹头。美国陆基核力量总共部署了470枚核弹头,核弹头数量占美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24.5%,仅次于美国海基核力量(1152枚核弹头,占60%)。
  也就是说,美帝当今现役的,用导弹发射的洲际核弹头总数为1622枚(美军现役核弹总数约为1920枚,剩下的298枚,为美空军的B1-B、B2、B52投掷,全部为洲际性的战略弹头。)
  我方的350枚洲际弹头,只相当于俄罗斯的30%,美帝的21%,差距十分明显。从美帝的角度看,只有洲际弹头才能真正威胁他,其他的中远程弹头,投掷不到他的本土,在他眼里等于没有;对封存的弹头更无视。帝国主义者的逻辑,就这么自大和无赖。
  中国投掷350枚核弹,需要164发洲际导弹,平均每发只能携带2.1枚弹头;而俄罗斯平均每发导弹可以携带3.8个弹头。在美帝越来越完善的反导体系面前,平均分导弹头越少,代表突防能力越低!可见中国要增加的,不仅仅是洲际导弹和弹头的数量。提高分导化和突防能力,同样重要。
  2,让美帝真正对中国“尊重”起来,必须有让美帝“真正担惊受怕的”、“可信的”的洲际弹头规模。中国核武库,已经到了“自立门户、独成一级”的时代,不能继续在俄罗斯核武库的“大树下蹭阴凉”。
  核武器,特别是洲际核弹头和洲际投掷的航空核炸弹,仍然是当代人类掌握的“终极武器”。无疑是对全体人类和地球安全的一大威胁。但同时,“核恐怖平衡”也是世界大国之间长期“和平共处”的基本保障。若当代没有大规模的核武库和总体的战略核平衡,那么恐怕“第四次世界大战”也在认真准备中了。
  大规模的,令人信服的核武库,对本国的常规武器体系,具有“覆盖效应”。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当代的俄罗斯,由于经济困顿,目前只能养活50万左右的常规陆军,和当年红色帝国的钢铁洪流,有天壤之别。但即使如此,由于俄罗斯继承自苏联的庞大核武库仍然“部分健在”,任何国家,都不敢对俄罗斯庞大荒凉,几乎无人管理的边缘领土有任何非分之想。南千岛群岛(北方四岛),虽然和小鬼子的北海道本岛近在咫尺,鬼子的海上自卫队的实力也远超俄罗斯远东海军,但是,鬼子仍然不敢越雷池一步!可以说,现在的俄罗斯的陆海空三军,或者说整个俄罗斯民族,几乎完全是在其战略火箭军的羽翼下过日子。这是庞大核武库具备“覆盖效应”的最现实、最突出的例子。
  美帝作为一个信奉“丛林法则”和“实力原则”的西方殖民者建立的国家,一个当代唯一超强,只有真正的,敢于运用的实力,才能让其信服——打不过的敌人就是朋友。其实全体西方国家,包括鬼子,都是同样的“尿性”。只有“敢于证明自己的强者,才会被尊重”——抗美援朝,毛主席领导的新生国家,证明了自己,也赢得了美日和整个西方的尊重。这场战争,无疑是中国的“立国之战”。
  但主席身后,几十年“韬光养晦,低调做人”下,过犹不及。几十年“低调”下来,我们一些人都“自觉性的”不敢在美帝面前大声说话了!
  自大,愚蠢,狂妄的西方帝国主义份子,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刻意贬低、轻视、淡忘中国的核武库。
  而我们从未对外公开宣布真实的核武规模;声音成了一边倒,我们连核武器的话语权都丢失了!
  一涉及中国核武规模,“24枚导弹,200枚弹头”,甚至只有100枚弹头的荒谬言论大行其道,留声机一样,几十年内,不断的被重复重复再重复。
  国内的一些“软骨头”和不明真相者,也跟着起哄;谎言重复千遍,眼见就要变成“真理”。
  就如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十几年一贯制:西方统计老是停留在:1600吨。岂不知现在的中国,每年从国外黄金市场的进口量,都超过2000吨!直到最近,央行才更新了数据。黄金的多多少少,暂不影响美帝对中国的评估。但对中国核武库的蔑视,却对美帝“重返亚洲”战略的制订和实施,有着重大的影响。
举报 | 收藏 | 12楼 | 打赏 回复 | 评论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19:00
  当前的中国,国力日盛,GDP总规模正在一步步的向美帝逼近。美日和西方明白:地球就这么大,资源就这么多,一旦中国成为发达国家,那么作为比整个西方加起来还多的,高达14亿的人口规模,将来占有的全球资源总量将更加巨大,必将成为现有所有发达国家的“噩梦”——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可能意味着整个西方世界生活水平的相对下降!
  在西方人眼中,“四分五裂,穷困潦倒“的中国,才是最“完美”的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曾多次尝试过对中国常规武装入侵、和平演变,穷尽下三滥手段,希望促使中国“迅速崩溃”。但没想到“事与愿违”,我大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日益强大;眼看就要“抢了全体西方人的饭碗”,成为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粉碎机”
  实践证明,用和平演变和常规入侵,都已经不可能打断中国民族复兴的脚步。那么刻意贬低中国的核武力;幻想通过美帝领先的庞大核力量,来“迅速消灭中国弱小的核武库”,然后“大规模轰炸中国本土”,让整个中国陷入“迅速的崩溃和投降”,把中国重新打回“贫困落后,四分五裂”的时代,甚至是“石器时代”,就成了美帝和西方一部分极端保守势力和战争疯子们的狂想。
  在西方,有这种“狂想”的人,怕不是个别现象——美帝的儿童在访谈节目中都敢大放厥词:。所有中国人,我们欠他们的钱,就不用还了。
  最近十几年来,中国的海空军迅速发展,实力逐步进入世界前列。但美帝仍然对此不屑一顾。例如:美帝认为:辽宁舰是中国民族自豪感的新的源泉;但在美帝看来,仍然是一堆过时的破铜烂铁。
  还有言论:当今真正能毁灭美国的,只有俄罗斯。
  这些言论,明白无误的表露出美帝高层,特别是军方的自大和自负。中国任何武器系统,只要没有真正超越他,击败他,他都不会放在眼里。不能证明自己的中国核武库,美帝军人基本当作不存在。
  我方的核武库,至今不具备对我陆海空三军常规力量的“覆盖效应”——获得类似俄罗斯的核武红利。不得不说是一个少有人提及的重大战略缺陷。
  世界上除美苏(俄)以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能在维持比较小的核武库(英、法、包括前一个时期的中国),甚至是没有核武的情况下(比如德、日、韩),能把主要国家资源,投入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上,其实是利用了“现代版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战略。
  1972年美苏签署的《反导条约》;1991年和1993年分别签署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2002年美俄签订的限制双方核弹头数量的协议;这几个条约,是现代国际战略平衡的基础。
  但是几十年斗转星移,这个国际战略平衡的基础,在当前已经岌岌可危。问题主要在于,俄罗斯国力日益衰落,难以继续维持庞大的核武库;而美帝一超独大,仍在积极寻求改变全球核战略平衡的先进技术手段。全球面临核武力失衡的风险!
  当今的俄罗斯,GDP已经萎缩到1.5万亿美刀上下,比韩国还少,不如中国的广东省,只相当于美帝的12分之1;中国的8分之一!而且俄罗斯去工业化的趋势明显,人才流失严重,以这样衰败的国力,想长时间维持原苏联留下来的庞大核武库,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最近几年,俄罗斯航天发射,导弹试射越来越低的成功率来看,想复制当年350枚SS20全部发射成功的“苏联神话”,已经完全没有可能。在大气层外反导,反卫星等战略防御技术方面,俄罗斯也无力保持在第一集团,已经被美帝和中国渐渐甩开。
  相反,美帝作为唯一超强,国力世界第一的地位,仍然无人可以撼动。美帝在小布什执政期间,已经公开退出《反导条约》。在阿拉斯加和格陵兰两个战略方向,实战部署了庞大的反导体系,来对付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方向可能来袭的洲际导弹。最近的“萨德”系统入韩,更是把反导体系的前哨,深入到亚洲大陆的东端,直接侵害了中国和俄国的战略安全利益。
  美帝海军早已遥遥领先的海军实力,仍然在以每年至少两艘先进核潜艇;5年一艘超级航空母舰的速度不断扩充;并且计划研制新的战略核潜艇和隐形洲际轰炸机;先进的定向能武器;妄图谋求绝对的全球战略武器优势。
举报 | 收藏 | 13楼 | 打赏 回复 | 评论 
作者:huang19751116 时间:2016-07-24 13:19:00
  勿谈国事,嘴仗就好

  
举报 | 收藏 | 14楼 | 打赏 回复 | 评论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20:00
  在这种大趋势下,当年美苏“核恐怖平衡”下的全球安全架构,正在迅速崩塌。中国已经难以指望:由俄罗斯核武库这把大伞继续顶在在前面“遮风挡雨”。国家安全的基石,指望他人,本身就是极端不靠谱的。中国一直宣扬自己要做“负责任的大国”,那么壮大自己的核武库,恢复世界战略平衡,才是真正“负责任的大国的负责任行为”——首先要对本国的国家安全负责,对人民的长久幸福负责。
  那么,要恢复大国间的核战略平衡;中国到2025年左右,要装备多少核弹头,特别是装备多少洲际导弹和配套的弹头,才能做到呢?
  本文作者估算:中国要装备至少900枚左右的,能打到美帝本土的核弹头,加上俄罗斯到时保留的1000枚左右的洲际弹头(俄罗斯火箭军现役1166个弹头,未来10年只会继续减少);两者相加是1900枚左右的洲际弹头(不算俄罗斯洲际轰炸机和海军潜艇搭载的弹头),数量基本相当于美帝现役的1920枚洲际弹头。这样国际战略平衡才能恢复。
  美帝本土,人口超过5万的居民点(城市和市镇),总数大约600个;核大战时,若要大量杀伤其人口,就需要600个分导弹头;其他的重点打击目标,如:导弹发射井、军事基地、油库、机场、重点军工企业、水坝、军港、交通枢纽等,再用其余的300个分导弹头来突击;这样用900枚洲际弹头,足以将美帝一次性打回“石器时代”!考虑到拦截概率和发射成功率,最好有1200枚洲际弹头就更保险了。俄罗斯也是这么计算的——1200个弹头,足以将美帝灭国。这个美帝自己也公开承认。
  其实装备900个弹头已经基本够了,没必要计划把美帝所有居民点都赶尽杀绝。一国人口被杀伤60%,也就基本亡国了。中国可先装备到900个弹头,未来再扩大到1200个弹头不迟。

  我们现在预测一下,到2025年,中国如何达到900个洲际弹头,总弹头又会到多少:

  1,东风5甲1个旅; 12枚 单弹头(大当量氢弹头,12枚);
  2,东风5乙2个旅, 24枚 4弹头(新型热核弹头, 96枚)
  2,东风31A洲际导弹,部署6个旅, 72枚,单弹头(新型热核弹头,72枚);
  3,巨浪2型潜射洲际导弹,装备6艘094核潜艇 72枚,3弹头(分导热核弹头,216枚);
  4,巨浪3型潜射洲际导弹,装备首批2艘096 32枚,4弹头(分导热核弹头,128枚)
  5,车载东风41洲际导弹,成军4个旅, 48枚,4弹头(分导热核弹头,192枚);
  6,铁路东风41洲际导弹,成就4个旅, 48枚,4弹头(分导热核弹头,192枚)。
  合计:308枚洲际弹道导弹,携带908枚可达美帝本土的洲际弹头。平均每枚导弹携带2.95个弹头,分导能力接近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当前的水平。
  以上这个目标,在今后10左右实现,困难并不大:这里面除了096新型核潜艇和巨浪3潜射导弹需要研制外,其余导弹系统,都是目前已经定型装备的,只需要扩大产能,增加相应的发射旅,就可按时实现甚至超额实现装备总目标。
  至于中远程导弹和空军中程轰炸机需要携带的威慑周边的弹头总数,这里不再详列,在现在大约350枚地区性弹头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到500枚,就基本够用;
  到2025年,储存基地内的弹头,将下降到100枚左右。
  到2025年,若中国的核弹头实现1500枚左右的战略目标,核力量就可以和美俄基本平起平坐,恢复世界的战略核平衡。未来10年,需要大力增加的,主要是洲际导弹和弹头。
举报 | 收藏 | 15楼 | 打赏 回复 | 评论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20:00
  我们未来要增加这么多的洲际导弹和弹头,是不是违反了当年毛主席的判断?(核弹主要是用来吓唬人的,太多了只能是国家的负担;核弹在广岛和长崎首战使用,但也是最后一次实战使用。)
  时代发展到今天,回头来看,主席当年的这个判断,还是非常英明和科学的:直到今天,原子弹确实仍然是吓唬人为主,除了广岛、长崎也确实没有再次在实战中被“确定”使用。单就这一条来说,能准确的预言了大半个世纪,已经非常了不起。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的进步,中国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大国,长期维持比美帝小的多的核武规模,已经不现实。继续抱着过去的论断不思进取,只会把整个国家民族置于巨大的核风险之下;一旦风云突变,几十年国家建设的努力,可能会毁于一旦。彻底解决“呆湾问题”,我方具备一次性毁灭全美利坚的900枚洲际核弹,也是行动的前提和保障,否则美帝对呆湾是绝不会松手的。
  为什么要在我方传统的核战略思想上与时俱进?
  今天科技的进步,已经远超主席在世的时代;当代核武器的作战能力,已非当年可比。
  核弹头本身,已经发展到第四代,越来越定向化,专项化。已经发展出“比较清洁的核弹”——比如冲击波弹和电磁脉冲弹,不再是当年爆炸后都会留下严重放射污染的第一代核武。这就大大降低了在大规模武装冲突中使用战术核武的门槛。例如,有人一直怀疑,美帝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就实际使用了电磁脉冲核弹,来摧毁萨达姆的指挥系统。但证据不足,成为悬案。
  现代核武器的打击精度,比50年前,提高了几个数量级。第一代洲际核弹头,落点误差范围往往高达数公里,只能用来大范围轰炸设防不够的软目标,例如城市和其他居民点;最多希望用大当量氢弹爆炸的冲击波,“压瘪”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外敌方的发射井(空爆千万吨级氢弹,地面也不会留下明显的弹坑)。 而目前美帝的洲际打击系统,使用卫星制导、图像匹配修正等先进科技,落点误差往往只有十几米!可以用洲际钻地核弹头,“连根刨掉”对方暴露的发射井和其他防御深度不够的地面、地下设施。美帝试验的“钻地核弹头”,可以钻入土层100到150米,核爆炸后可在地面留下深度达70米左右的巨大弹坑,虽然不能钻透中国“长城工程”防御厚度达到500米以上级别的核心阵地,但是对伊朗、朝鲜等国深度不够的地下设施却可轻易摧毁。
  反导体系的进步,同样与过去年代不可同日而语。美帝依靠强大的国力和高超的科技,已经逐步建立起对中国洲际导弹的三层拦截体系:
  1,以鬼子列岛为核心阵地的地面和舰载拦截系统,拦截上升段的中国洲际导弹。
  2,以阿拉斯加为核心阵地的中段拦截系统,目前部署的拦截弹已经达到30枚上下,若中国真的只保留“24枚洲际导弹”,那么美帝可以轻松实现超过一对一的中段拦截率。
  3,美帝在面临太平洋的本土西海岸,部署了大批末端拦截系统,实现第三重拦截。
  萨德系统入韩,等于美帝有了更突前的第4层预警和拦截阵地!
  中国和俄国必然坚决反对。
  美帝核武系统的“矛”已经比几十年前锐利精准百倍;而美帝的“盾”,也比当年厚实可靠的多。
  若美帝的敌对国只维持少量的洲际导弹和核弹头,反倒会刺激美帝的好战派,采取“先发制人”的精确核打击。可以说,数量太少,不能让人信服的核力量,不但不能保障国家安全,反倒会招惹祸端。
  那么,中国把洲际导弹增加到300枚,洲际弹头增加到900枚以上,会不会出现当年主席担心的:增加国家负担,或者国力承受不了呢?
  当年主席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当时的中国,工业化刚刚起步,基本还是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在美苏“鹬蚌相争”僵持不下的局面下,维持几百枚核武,已经足够。数百个弹头,也是当时的国力可以承受的极限。
  但是,或许主席他老人家当年也没有预料到:
  在他离开仅仅15年后,曾经不可一世的“苏修帝国”就轰然倒下了。
  而在他离开仅40年后,中国就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工业产值,超过了当今美帝和俄国工业产值的总和!当年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梦寐以求的钢铁、化工、水泥、电解铝的产量,中国一国已经占了全世界的一半还多。
  最近几年,在新疆的伊犁、吐哈盆地;内蒙的鄂尔多斯等地方,陆续新发现了一批大型的铀矿藏;提供核武器用铀,变得绰绰有余;铀矿的开采提炼,也已经现代化,这是中国大量增加核弹头的物质基础。
  在中国当今这样强大的国力下,若仍然不思进取,还想指望向俄罗斯长期“输血”(提供优惠贷款),来继续“蹭”俄罗斯的核威慑力——而不是把资金投入自家核武库的壮大中,那就是舍本逐末,自废武功。主席当年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是深知:靠谁也不如靠自己!
  以当前中国的国力,维持1500枚左右的核弹,完全可以承受。
举报 | 收藏 | 16楼 | 打赏 回复 | 评论 
楼主仗劍天下2013 时间:2016-07-24 13:21:00
  1500枚核弹能够给中国带来的和平红利,绝对会超过任何其他武器系统。
  维持1500枚核弹的资金,应该不会超过维持3个航母战斗群的花费;
  中国装备3个航母战斗群(在当代,航母和核武都要大干快上,不可偏废),美帝未必会放在眼里;

  但有1500枚核弹,特别是具备900枚以上可打到他本土的核弹,美帝绝对不敢再对中国造次。
  中国的核武库,是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爱国知识分子和劳苦大众,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为国家和民族留下的得以安身立命的“打狗棍”。对这根打狗棍,我们不能老是“吃老本”。
  现在的中国,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把这根“打狗棍”,淬火、壮大成孙行者的“金箍棒”,才能在风高浪急,波谲云诡的世界局势中,为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撑起可靠的大伞;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定海神针”。

  以毛主席的《七律》一首,结束本文: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全文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还不如看中文版:斯大林和毛泽东会谈记
2016: Conversation between Stalin and Mao
2014: “乱云飞渡仍从容” (我的手机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