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中国传统农业维持中国人口数目的极限
送交者:  2016年05月08日00:08:21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作者:行者老黄 

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人口已经达到四亿二千万,而到一九四九新中国成立时,一百五十年的时间,人口也没有增加多少。那个时代没有计划生育,也没有有效的控制计划生育的手段,中国既不会生产避孕套,也没有可靠的口服避孕药,还不懂得结扎这一有效的避孕方式,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普遍存在多子多福的观念。朱德的母亲一口气生了十四个孩子,不好意思,我的奶奶也生育了十四个孩子。

  既然中国人这么能生,为什么人口的增加却如此缓慢?答案是残酷的,相当部分是被饿死的。在解放前,饿死人是常态,每年都有大批的人被饿死。我们这里,即使是一般的地主,生活也不怎么样,也是需要经常吃糠咽菜的!
  现在的人,不了解历史,以为能吃饱饭是天经地义的。其实,哪来的什么天经地义。
  中国人口的发展,同世界各国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艰难曲折的过程,先后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样几个阶段。据考古证实,大约在二三百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劳动、生息和繁衍。我们知道,原始人类是没有计划生育之类的概念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就代表了全部的生产力,人口的多少、体质的强弱决定了氏族或部落的兴衰,因而原始人类最为期盼的就是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各地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生殖崇拜就证明了这一点。然而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食物极为匮乏,人类繁衍人口,期盼人丁兴旺的愿望长期不能得到实现。据学者估计,在约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晚期,中国人口可能已有一百万左右,夏禹时(大约在公元前二千一百年),全国人口为一千三百五十五万,到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时期,人口仍停留在一千三百七十一万人的规模上,一千多年的时间,人口几乎没有增长。到了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二年),中国人口达到约六千万,此后经过一千七百多年的努力,在康熙五十年(公元一七一一年)中国人口第一次突破一亿,达到一亿一千万。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人口开始快速增长,从一亿二千万急剧增加到三亿,因而被一些清史学家赞誉为“康乾盛世”。
  其实十八世纪以后人口的快速增长,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当时全世界都是这样。例如英国在十一世纪时的人口约有一百五十万,据一三七七年征收人头税的资料估计,此时的英国人口不过二百多万,一五〇〇年,增加到四百万,到一八一〇年发展到一千零五十万人,到一九〇一年更增长为四千五百二十三万人。从一五〇〇年到二〇〇〇年的五百年间,英国人口增长五十三点五倍,其中本土增长十六点二倍,远远超过了我国的人口增长。与此相适应,原来仅仅只是一种小小方言的英语,发展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国际语言。根据苏联人口学家拉尔乌尼斯的估计,全世界在公元初的人口是二亿三千万人,公元一千年有三亿零五百万人,一五〇〇年有四亿四千万人,一六五〇年有五亿五千万人,一八〇〇年增加到九亿五千二百万人,一八五〇年增加到十二亿四千七百万人,一九〇〇年增加到十六亿五千六百万人。可见世界各国人口都是在十七、十八世纪先后起飞。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粮食生产的增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殖民主义者在进入美洲新大陆以后,伴随着对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残酷杀戮和在世界范围的掠夺与扩张,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红薯、马铃薯等产量极高、适应性极强的农作物也渐渐向全世界扩散开来。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玉米、红薯、马铃薯等农作物先后被引入我国。玉米的适应能力极强,并且容易栽培,不论是低于海平面的盆地还是高海拔的山区都能种植,单位面积产量居谷类作物之首,春玉米又比其它春播植物成熟早,易于填补青黄不接时候的空白,因此很快成为山区农民的口粮,后来逐渐扩散到平原地区。红薯更是一种高产的作物,薯块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多种维生素,适应性强,抗旱,耐碱,抗逆性强,喜温暖、多光而不耐霜冻,是一种易于保收的作物。红薯适应性强,可以在水稻、小麦不能种植的山地耕种,从而把原来大片不可耕种的土地变成可耕种的土地,同时红薯的种植,反过来又改良了土地的土壤,使原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可耕种小麦与水稻的土地。马铃薯是一种喜冷凉的植物,能落地生根,对环境要求不高,凉爽湿润即可,非常适合寒冷的高海拔山区,产量极高,可达到谷物的二至四倍。随着这些农作物在我国的引入及渐渐推广,过去相当大部分因无法种植小米而一直保持蛮荒状态的丘陵和山地被充分利用了起来。新的农作物的引入,不仅开发出了大量过去无法耕种的荒地,并且这些新的作物还可以与原有的小麦,水稻等其它作物进行混种和间隔种植,不仅丰富了中国原有耕作制度的内容,而且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光热和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混种和间隔种植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此外,这种耕作方法还有助于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保障农业的稳产和高产。 所以有人说,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不过是玉米、红薯、马铃薯这些农作物的功劳,而这是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已经引入中国的,只不过由于当时落后的交通以及信息交流的困难,再加上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大大延缓了这些新作物在中国的传播,待到康乾时期,凑巧赶上了这些新作物的普及而已。实际上,在整个满清统治时期,除了鸦片战争以后的被迫开放以外,自始至终奉行的都是闭关锁国和愚民政策,这一时期基本没有什么科技发明,文化也不繁荣,思想更是停滞不前, 工商业受到政府的极力遏制, 明朝中国商业和手工业繁荣的景象在此时已经大为衰退,与前代相比,唯一的发展就是人口显著增加了,从而形成了一个看似繁荣的“康乾盛世”。事实上, 清朝的落后挨打正是在这个所谓的盛世时期形成的。在明末,中国科技、经济与西方不相上下,军事上也可与西方抗衡。而经过了这个所谓的“康乾盛世”之后,中国就远远的落在了西方的后面,只剩下被动挨打的份了。当玉米、红薯、马铃薯这些新作物的作用发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中国人口再一次进入缓慢增长期。

  中印人口差不太多,印度的耕地比中国多20%,光、热、水等农业自然条件还要优于中国,49年建国时印度各方面的情况甚至要好于中国。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结果印度的粮食产量却长期不足中国的一半,人均粮食消费量更是仅有中国的三分之一,甚至还不如朝鲜。即使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每年饿死大量人口,印度居然还每年大量出口粮食,其中就包括向中国出口。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5: 习近平抵达俄国参加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