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112
送交者: x-file 2016月05月07日00:21:37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111 x-file 于 2016-05-07 00:20:06
第一,《布列斯特和约》消灭了布尔什维克党内最后一点点民主氛围。面对党内多数同志反对议和,列宁利用自己的领袖地位公然对党中央委员会以辞职相威胁,使托洛茨基等委员因担忧党出现分裂而转变立场。列宁的意见以微弱优势获得通过。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事关人民福祉、国家利益和执政党威信的重大问题上,党的领袖通过辞职示威就能使决策转向。从此以后,布尔什维克党内再无民主。
第二,《布列斯特和约》增大了列宁的“间谍”嫌疑。本来,革命者接受外国援助无伤大雅,只要革命成功后别损害国家利益就行。一句话,口头答应、诈骗无罪;事后兑现、卖国可耻。议和期间,列宁高估敌人、低估自己,接受苛刻的割地赔款条件,从侧面佐证了反对党称其为“间谍”的指控。此后,布尔什维克和苏共就得背上“带路党”、“民族叛徒”的罪名,直到苏联解体。
第三,《布列斯特和约》使苏联丧失了继承帝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法理依据。在和约中,苏俄割让的领土,绝大部分都在今俄罗斯领土之外。在现代国际政治中,作为一个大国,只要她的政府把国土让出去的事实落到纸面了,国际社会就不会允许她再收回去。打不赢可以撤,但打不赢绝不可以认。列宁认了,就算斯大林(借二战扩张)和勃列日涅夫(借赫尔辛基文件让西方各国承认二战后苏联领土扩大)再努力,遇上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普京也没办法。
第四,《布列斯特和约》败坏了苏联在国际社会的口碑。1918年2月18日,德军进攻,英法等国继续履行盟国义务,援助苏俄。苏俄在2月22日同意接受援助,却在3月3日背弃信义,以德国媾和。和约的签订使得西方各国把苏俄当作战败国处理,1918年11月,德国战败,协约国命令德国占领军原地驻防,防止苏俄西进,等待协约国派人接收。不仅如此,西方国家对后来的苏联也是戒心重重,以致无论是斯大林建议共同防范希特勒,还是二战时期结盟,西方国家都对苏联将信将疑。而且,后来的苏共依靠第三国际,对兄弟党也没少干背弃信义的事。各种劣迹积累下来,苏联的名声越来越臭。
第五,《布列斯特和约》埋下了苏联解体的法理隐患。和约签订后,德国在新占领区扶持了众多当地民族的新兴独立国家。事实上,德占区的大部分民族在历史上都属于“无国家的民族”。德国战败后,协约国借一战后期“各民族自决”思潮,继续扶持东欧新成立的国家。苏联成立后再想“收复失地”难上加难。受此影响,布尔什维克不得不把国家建成联邦制,以免给国际社会和兄弟党留下违反“各民族自决”的口实。到了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的最大目标就是恢复帝俄疆界。可是,即便是借助二战的机会,依然没有拿下芬兰和割让给土耳其的领土。最终,苏联也由于联邦制的法理渊源而解体。
那么,苏联的联邦制国家建立的过程究竟如何?在帖子跳转1988年的历史之前,必须把苏联国家的历史渊源说清楚。只有说清楚这些来源,大家才能明白1988年至1991年发生在苏联众多加盟国的那些民族主义运动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说,苏联是由十五个加盟国共同签订条约组成的联邦。持这一观点的人们描述的绘声绘色、无限逼真。然而,他们不知道,苏联刚成立时只有四个加盟国。
又有很多人说,苏联的前身——沙皇俄国主要依靠武力征服一个又一个的弱小国家开疆拓土,历史极其肮脏。她的历史不像美国历史那样文明——用钱赎买欧洲国家的殖民地,然后各国移民自愿加入。然而,他们不知道,帝俄扩张时期“恃强凌弱”的时间少,“强强争霸”的时间多。
还有很多人说,苏联,尤其在列宁时期并不在意建立俄罗斯的民族国家,布尔什维克希望建立的是世界级联盟国家,以莫斯科为革命中心,不断发起世界革命,使各国加入苏维埃联盟,最终让赤旗插遍世界。然而,他们不知道,苏联成立时,列宁已经丧失工作能力,很多事情斯大林开始起主导作用。
前段时间重新看了一遍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高加索三国、中亚五国和摩尔多瓦的历史,有了初步的心得。要弄清帝俄与苏联的历史真相,就不得不缕清楚几组俄罗斯与各大强国的战争史。这一系列战争分别是俄罗斯与瑞典、俄罗斯与德国、俄罗斯与土耳其、俄罗斯与伊朗、俄罗斯与中国。搞清楚这几组关系,才能基本滤清苏联各少数民族加盟国在帝俄近代史上的渊源。
接下来,我们按照苏联各加盟国加入苏联的顺序来展开讲。在讲这些历史渊源之前,突然想起苏联前总理雷日科夫在苏联解体后写过的一段话,概括说来可以是:“苏联的加盟国作为帝俄的省和苏联的加盟国合在一起的时间比美国任何一个州属于美国的时间都长。我们尚且没有煽动什么,美国人凭什么煽动我们的少数民族独立?”
呵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候,事情不在于你的道理对不对,而在于的你的外交手段技巧和军事实力强弱。
作者:园晟 时间:2016-04-16 23:20
1922年10月,日本军队撤出海参崴,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取得内战胜利,赶走外国干涉军。1922年12月30日,苏联正式成立。在此之前的1922年5月中旬,最高领导人列宁第一次中风,开始逐渐减少政务活动。12月中旬,列宁第二次中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列宁病休期间,布尔什维克高层出现新一轮权力斗争。以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为一方,托洛茨基为另一方。四位领导同志各自有自己的“基本盘”。托洛茨基的在军队,季诺维也夫的在彼得格勒,加米涅夫的在莫斯科,斯大林的在组织部。另外,斯大林还有一个人民委员会的部长职务——民族事务人民委员,任职时间是1917年11月到1923年7月。
对于民族事务和国家体制,斯大林有很多与列宁不一样的想法。列宁主张各民族国家自由加入新生的苏维埃联盟,斯大林主张在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基础上实现各少数民族共和国的“自治”。客观地说,列宁的想法更加理想化,斯大林的想法颇具现实主义。
由于列宁病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他的政治思想实践主要由以上述四位领导人集体领导的党政机构操办。内战结束刚两个月,1922年12月,由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四个加盟国组成的苏联仓促成立。从这一事实可以看出,以列宁为代表的和以斯大林为代表的两种思想的妥协。
一方面,部分体现出列宁关于少数民族共和国与俄罗斯共和国平等加入苏联的主张。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三国取得与俄罗斯平等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由斯拉夫三国共同构成国家主体符合俄罗斯的泛斯拉夫主义传统,后来和苏联一起加入联合国的也只有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外高加索联邦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都处于国家的极少数。
这种联邦体制亦反映出斯大林思想的一些作用。比如,以外高加索联邦加入苏联否决了外高加索三大民族(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要求与俄罗斯族保持政治地位平等的愿望。外高加索只是一个地名,并不是某一个具体民族的名字,有利于避免分离主义的思潮。彻底实现高加索三国与俄罗斯族形式上的平等已是1936年后。那时,斯大林已经建立了事实上的中央集权体制和个人独裁地位,任何分离主义的苗头都无力兴风作浪。
1922年12月确定的联邦体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遗留了无限的不稳定性。号称支持“各民族平等与自决”的布尔什维克创造出一种新的族际不平等。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的民族在苏联可以享受高人一等的加盟共和国地位,有的民族却只能在苏联加盟国之一的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境内接受“自治共和国”待遇?所谓的自治共和国与苏联时期的省、州、边疆区平级。那些自治民族的政治话语权远不如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正因为如此,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一大批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治下的少数民族自治共和国要求升格为苏联加盟国。
1922年,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还没有取得加盟国地位;1922年,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独立于苏联之外;1922年,中亚五国还没有出现,只是俄罗斯联邦共和国辖下的两个自治共和国(吉尔吉斯和土耳其斯坦)和两个人民共和国(花拉子模和布哈拉);1922年,摩尔达维亚还是两个不同的政治实体,东部在乌克兰加盟共和国治下成立自治共和国,西部在罗马尼亚境内;1922年,布尔什维克领导层仍然有人不忘“夺回”芬兰,他们将在1940年设立“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作为苏联的第十二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的主体——斯拉夫三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尊基辅罗斯(公元882年至13世纪中叶)为其历史渊源。基辅罗斯作为统一国家的时间不足200年。11世纪下半叶,基辅罗斯先后分裂为18个公国。位于其西部的若干公国在14世纪陆续被立陶宛大公国(立陶宛在14世纪属于东欧强国)吞并。14世纪至16世纪,在立陶宛大公国境内的今白俄罗斯领土上,一个新兴的民族——白俄罗斯族逐渐形成,并出现自己的语言白俄罗斯语。
1569年,立陶宛与波兰合并,白俄罗斯族沦为以波兰为主体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治下的臣属民族。当波兰政府在1596年下令境内东正教会与天主教会合并后,白俄罗斯族丧失信仰东正教的权力。和他们一起被剥夺宗教自由的还包括乌克兰人。
作者:园晟 时间:2016-04-18 23:27
在基辅罗斯时期,现代意义的乌克兰民族尚未形成。基辅罗斯在11世纪由盛转衰后,和白俄罗斯一样,在今乌克兰的领土上也出现若干公国。1240年,蒙古铁骑攻占基辅,标志着基辅罗斯覆灭。在后来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蒙古人的势力迅速由盛转衰。
14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立陶宛大公国在占领白俄罗斯后,继续向乌克兰进军,进攻那里的蒙古人。与此同时,波兰也在向乌克兰进军,双方在1340年至1366年爆发了战争。立陶宛于1362年占领基辅,并在14世纪末期扩张至除克里米亚半岛之外的乌克兰全境。立陶宛统治时期,乌克兰人获得了很多自治权利。
1430年,波兰再度与立陶宛开战,至1471年,波兰占领乌克兰大部。波兰统治时期,乌克兰人的自治地位遭到严重削弱。1569年,波兰与立陶宛正式合并,史称“卢布林联合”。此后,乌克兰的自治地位继续削弱。1596年,波兰政府宣布波兰境内的东正教会与天主教会合并,乌克兰丧失宗教自由。
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大起义标志着乌克兰现代民族的形成。这场大起义逆转了波兰与俄罗斯的国力强弱对比。经过一百多年的战争,俄罗斯在1795年灭亡波兰,从波兰手中夺得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自此,东斯拉夫民族实现了自基辅罗斯灭亡以来的又一次统一。波兰灭亡后,今乌克兰西北部的部分领土被奥地利占据,成为后来奥匈帝国的一部分。
1917年二月革命后,乌克兰成立“中央拉达”,这是一个未经选举成立的民族主义临时政权。各地陆续也有一些苏维埃政权和忠于临时政府的机构成立。十月革命后,“中央拉达”于11月20日在基辅宣布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得到德国的支持。12月25日,布尔什维克在哈尔科夫宣布成立“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此后,布尔什维克的力量逐渐在乌克兰占据上风。
1918年3月,苏俄在《布列斯特和约》中放弃乌克兰的土地。此后,德国放弃支持“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转而扶持旧俄将军斯科罗帕茨基,成立了一个盖特曼政权。1918年11月,德国战败,盖特曼政权垮台。“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得以重建。与此同时,奥匈帝国境内的乌克兰人于11月1日在利沃夫成立“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并在1919年1月22日主动并入“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不久,布尔什维克重建“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对“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展开进攻。1919年3月,复国后的波兰派兵入侵乌克兰。至1920年,乌克兰陷入了波兰军队、红军、白军相互争抢的战争泥潭。1921年3月,苏俄与波兰签订《里加条约》,原奥匈帝国占据的西乌克兰领土划归波兰,“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则占有乌克兰东部地区。1922年,“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加入苏联。
白俄罗斯在1917年至1918年的历史和乌克兰基本类似,出现了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民族主义势力三足鼎立和德国干涉的局面。与乌克兰不同的是,布尔什维克在白俄罗斯的力量更加强大。1918年3月9日,德国扶植成立“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德国战败后,该政权迅速瓦解。布尔什维克在1919年元旦成立了“白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
1919年2月,为防范波兰重建“海间联邦”的野心,进攻立陶宛、白俄罗斯等旧俄领土,布尔什维克在立陶宛和白俄罗斯成立了“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整军备战。1919年3月,波兰军队入侵。1920年,两国停战,苏俄承认立陶宛独立。1921年,苏俄在《里加条约》中把西白俄罗斯割让给波兰。1922年,“白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加入苏联。
以上便是白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简介,受主题与篇幅所限,不另行赘述。同时梳理两国历史进行对比,可有以下几点推论:第一,两国和俄罗斯一样,都是历史上第一个东斯拉夫国家“基辅罗斯”的后来人;第二,蒙古人的统治结束后,两国都先后经历过立陶宛和波兰的殖民统治,其中,白俄罗斯受立陶宛影响多一些,乌克兰受波兰影响多一些;第三,俄罗斯将两国土地并入本国的过程经历了与波兰的争霸战争直至灭亡波兰;第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近代正式的民族独立运动与一战后期德国的扶持有很大关系;第五,两国在并入苏联之前都割让了土地给波兰,为后来的苏波关系持续恶化埋下了隐患。
介绍完斯拉夫三国加入苏联的过程,按加入苏联的时间顺序该说中亚五国了。
0%(0)
0%(0)
  113 - x-file 05/07/16 (638)
    114 - x-file 05/07/16 (586)
      115 - x-file 05/07/16 (597)
        116 - x-file 05/07/16 (614)
          117 - x-file 05/07/16 (605)
            118 - x-file 05/07/16 (575)
              119 - x-file 05/07/16 (654)
                120 - x-file 05/07/16 (614)
                  121 - x-file 05/07/16 (637)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六四有感
2014: ​李大钊狱中“供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