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斯是思史4. 洞穿人生的深度
送交者:  2022年01月12日18:03:58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刘清平随笔 | 斯是思史4. 洞穿人生的深度

 

对思想家来说,比起标志性和原创性来,更有决定性的就是“深度”了,能够帮助我们排除两类不够格的理念:乱批一通的独此一家,以及缺少智慧的单纯知识。

 

第一类容易理解:人人都说1+1=2,可张三非要唱对台戏,主张1+1=7;大家认为饭比屎香,李四却一定要反潮流,硬说吃了圣王拉的龙遗,延年益寿。只要你脑子正常,当然不会承认,这样子的标新立异,也是理念史级别的。所以有必要诉诸“深度”的标准,把大批不足挂齿的玩意儿扫荡出去。

 

第二类就麻烦一些了,涉及狭义上知识与智慧的区别,细节请看“谈学论术13”,这里仅仅点到为止:狭义的“知识”主要由实然性的描述解释组成,重在帮助人们把握各种东西特别是自然物的本来面目,却与满足非认知需要的生活实践没有多少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各门“科学”了。

 

相比之下,狭义的“智慧”虽然也属于广义的“认知(知识)”,却与道德、实利、信仰、炫美领域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偏重于非认知价值的评判权衡,重在帮助人们分辨好坏对错以及它们的主次轻重,引导大家达成应然性的意志诉求。所以呢,除了存在于人文社会领域各门综合性的“学问”中,还存在于芸芸众生的伦理意识、本能领悟、宗教信念、艺术直觉等等中。

 

人们常说,许多普通人,像中国的老农民或美国的红脖子,尽管没多少“知识”,却颇有人生的“智慧”,比不少博士教授都强。这种说法的理据,就在刚才说的那一丢丢区别里:知识只负责了解事实,智慧才能给人生指路。

 

狭义知识上的创新,当然也是人出“思想”的成果。但有一点很可惜,它们主要指认各种东西“是”怎么回事,却没法告诉人们“应当”如何活。由于这个重大的缺陷,别说每年名额好几个,过段时间就记不清谁是谁的热被窝奖了,就连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历史性大拿,尽管脑袋瓜冰雪般聪明,通体还浸透着雷暴式的灵光,也没法单靠他们的科学发现,成为扭住人们心灵不放的思想家。

 

有人要急眼了:这样子说太偏心了吧,连这个级别的大牛也拒之门外了?没有他们的贡献,咱们今天的活法可是大不一样呀。

 

不过哈,俺老汉怼回去的时候很直很暴力:欧几里得的科学成就,够大了吧,到现在两千年了,照旧立在那里,可你会把他当成苏格拉底式的思想家吗?再补上一句: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原创性无可否认,但怎样洞穿充满价值的人生呢?

 

泛泛而论,科学甚至技术的原创性,主要还是在单纯知识和物质生活的领域里起作用,很少能在非认知价值理念的层面上,塑造人的活法,成就人的存在。也因此,这方面的建树,哪怕再有原创性,哪怕竖起了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也不容易在理念史上找到立足之地。

 

情况差不多的,还有文艺方面的大师们,虽然也能提供有内涵的价值理念,尤其是奉献很独特的炫美意象,但在塑造心灵、指导人生的深度效应上,还是难以超过道德和信仰领域的思想家。拿曹雪芹的《红楼梦》来说吧,影响不是一般的大,可恰恰离不开儒道玄禅的精神结晶。所以说,尽管都是有资格与人类同在的人物,所处的领域不同,意义还是不一样滴,不可搞混了,搅成了一锅粥。

 

当然了,道德和信仰方面的智慧,也有必要分一下档次。比方说吧,倘若某人的聪明只是将厚黑学的招数玩得鬼斧神工,把打游击的恐怖招数传遍了天下,还是进不了理念史的,嗯哼。

 

只有你的智慧比别人抢先一步,揭开了罩住人生意义的某层面纱,发现了人生根本问题的某个解答,指出了带有终极色彩的某种活法,你才有了成为思想家的潜能。也是在这个意思上说,思想家为人们提供的,既不是书面的知识,也不是浅表的才智,而是深度的理念。

 

这些理念不是停留在日常琐事的细枝末节上,而是穿透衣食住行的凡俗表皮,直奔人生奥妙的隐秘内核,捅破了“人何以为人”“怎样活才值”的谜底,所以叫“深度”。不然的话,再标志再原创,再破再立,少了这种深度,还是白搭。

 

也因此,用来衡量单纯知识的“真假”标准,就不能直接套在理念头上了,好像只有“正确”的“思想”,才能成“家”似的。相反,在智慧的地盘上,只要敞开了人性的某个深度侧面,触及了人生的某个终极要害,再偏激再荒诞的胡思乱想,都能够碾压四平八稳的绝对真理,把它们按在地上摩擦。

 

举个例吧,柏拉图的“理式”刚一露头,就被弟子亚里士多德给“证假”了,说这玩意儿不可能存在。然而呢,他通过这个深度的理念,彰显了理性的至上意义,自觉确立了认知理性的哲理精神,所以后来那么多的西方哲人,心甘情愿地当他的注脚,一点也不觉得憋屈。

 

再比方说,亚里士多德算是西方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天才了,研究的内容面面俱到。但到了今天,把他撑起来的,主要还是非认知领域某些不太靠谱的价值理念;至于他当年的科学发现,别说普通人了,就连专业的科学家也很少了解,甚至不知道他还写过动植物方面的专著。为什么呀?就是因为,科学知识再正确,也有过气的时候;而深度的智慧即便错了,照样能够绵延不息。

 

还能提一下20世纪的弗洛伊德:为了夸大“力比多”的效应,他居然将当时人们发明了飞机,也归因于男性荷尔蒙的蠢蠢欲动,胡说八道的造窑水平,比你啪啪啪完了喊真爽,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不过,最终是胡言乱语的他,不是表述正确的你,挤进了顶级的思想史,你不服气又能咋滴,不是?

 

一般来说,正确的知识主要是唤起理性的抽象好奇心,诱导外行们关注科学味儿的顶级八卦,诸如黑洞大爆炸害死了薛定谔式的猫之类。相比之下,深度的智慧无论是真是假,却挠到了痒处,戳准了痛点,秒杀了呼吸,触及了要害,抓住了命脉,穿透了终极……

 

也是基于这条理由,俺老汉才与西方哲学唱起了反调,用“人是理念的动物”,取代了“人是理性的动物”;用“理念就是力量”,取代了“知识就是力量”;用“成就人生的内驱力”,取代了“改造世界的外向力”。

 

合乎逻辑的纯粹真理固然重要,但出了认知的领域,就只是工具了,要听从人生的目的使唤。只有富于深度的价值理念,才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让人们明白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怎样做才算走上了正道,没误入邪门。

 

说白了,一个人想当吃货还是色鬼,喜欢利己还是看重利他,成了儒生还是基督徒,左得可爱还是右得古怪,与他是不是理性,有多少知识什么的,关系不是太大。更重要的是看,他在人生历程的紧要关口,树起了怎样的价值理念,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哪怕为此压垮了另一些价值理念,也在所不惜。

 

所以哈,不管你是不是自觉意识到了,也不管你是赞同还是拒绝,崇拜还是恐惧,爱得发狂还是恨得咬牙,思想家原创的深度理念都在那里,影响你的活法,改变你的此在,而你无论怎么努力,也很难摆脱它们的全方位覆盖。

 

归根结底,只有在这些理念的浸润下,你才能书写自己的人生,留下自己的足迹,走完自己的旅程。毕竟,你是个中国人,难道会缺失道、儒、墨、法、禅的悠久积淀么;他是个西方人,又怎么可能将苏格拉底和耶稣的烙印清除干净呀?这才是深度理念的内在魅力,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嗯哼。

 

趁机打个广告:浅人正在写的“礼制主义”系列,头号目的就是阐释咱儒家的种种理念,是怎样地潜移默化着列位看官,不知不觉中,让大家成就了富于“儒根性”的“儒人”或“儒民”的。已经隆重推出,敬请抽空关注。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1: 伟大的人民领袖
2021: 伟大的毛泽东
2020: 蔡英文轻松连任,台湾越走越远
2020: 蔡总统笑容满面感谢习主席
2019: 北大教授呼吁中共自动下台,可能吗?
2019: 同学聚会是一种信仰
2018: “妈妈跑掉了”
2018: 请看清飞机时刻表
2017: 孙立平:你以为你是谁 zt
2017: 献计川普:搞乱中国,人人有责,万事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