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版主:x-file
 · 九陽全新免清洗型豆漿機 全美最低
 
劉元春:中國經濟表現好於西方投資機構預期,很正常
送交者:  2022年11月01日19:03:47 於 [世界遊戲論壇] 發送悄悄話


2022-11-01 13:18:03字號:A- A A+來源:觀察者網閱讀 211623
最後更新: 2022-11-01 13:18:04

【文/觀察者網 王慧、劉騫、張菁娟 編輯/馮雪】10月2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3.0%,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3.9%,比二季度加快3.5個百分點。

這份“成績單”近期引發全球關注和熱議,“超預期”成為關鍵詞。

路透社稱,此前多位國際經濟專家曾預測中國第三季度GDP增長率為3.4%。法新社稱,分析人士此前對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給出的預測增長值僅為2.5%。“中國第三季度經濟恢復增長速度令人有些意外”,彭博社引述經濟學家的話稱,這一結果主要應歸功於製造業的企穩回升。

顯然,第三季度經濟增長數據給了這些預測一個漂亮的回應,顯示出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和穩經濟政策的有效性。

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總體表現如何,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第三季度3.9%的增速為何超出西方經濟學家的預期?

距離2022年結束僅剩最後兩個多月,在內外部形勢複雜嚴峻的情況下,四季度和2022年中國經濟全年的表現又會如何?當下的中國經濟又面臨着哪些機遇和挑戰?

針對上述問題,觀察者網特邀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進行全面解讀。

以下為採訪實錄:

觀察者網:今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3.0%,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3.9%。這一表現高於市場預期,特別是超越國外一些機構投資者的預期。您對第三季度3.9%和前三季度3.0%的經濟增速有何解讀?

劉元春:當前中國經濟表現得比海外機構投資者預期好,是很正常的。

近幾年,一些海外投資機構始終在看空中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太了解中國進行經濟復甦的一些政策和相應的運行邏輯。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於中國經濟的彈性和韌性仍了解不足,大多從一種全球的邏輯、疫情的邏輯來看待中國經濟,因此會出現這種低估。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在新冠疫情、俄烏衝突、房地產變異以及極端天氣等因素的衝擊下,出現回落在預料之中。但值得關注的是,整個三季度的復甦進程,不同市場主體的預期差別很大。這是因為很多因素,尤其是疫情因素還是不可預測的。

我覺得,目前來看,在上海(疫情)保衛戰之後,中國經濟能快速回到弱復甦的軌道上來非常重要。

2022年10月30日,上海愚園路1088弄 圖源:視覺中國

觀察者網:就全球各大經濟體來看,您認為前三季度中國經濟表現如何?

劉元春:毫無疑問,中國經濟的表現在大國經濟體當中是不錯的。特別是在整個歐美出現嚴重滯脹、宏觀經濟政策處於全面快速逆轉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表現得非常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在全球貿易大幅下滑時,中國的出口增速還保持着相對強勁的態勢,這展現出中國製造的全球競爭力。前三季度我國汽車出口同比增長67.1%,表現亮眼,其中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出口38.9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倍。另外,高技術產品出口和投資也大幅度上揚。

第二,我國工業部門的復甦好於預期。前三季度,第二產業投資增長達到11%,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開工率也已經超過了常態化的水平。【註: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0.9萬億元增加到37.3萬億元。以不變價計算,年均增長6.3%】

由於受到疫情衝擊,目前服務業和房地產表現相對低迷。

這些因素都是在目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通脹高企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3.9%,CPI上漲2.6%的原因。這一數據組合在大國經濟體中是非常好的,當然,出現這種狀況有一些很深層次的原因。

觀察者網: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增速比8月份回落2.9個百分點。其中,商品零售增長3%,增速比8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餐飲收入下降1.7%,8月份為增長8.4%;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低於上月3.1個百分點。您怎麼看9月份消費數據放緩?如何才能有效提振整體消費?

劉元春:9月份消費數據放緩主要有幾個原因:

首先,我國本土疫情呈現多點散發的態勢,旅遊、餐飲及娛樂等行業因此都受到影響,消費出現一些波動也很正常。

第二個因素是房地產的深度回落。這導致與房地產相關的消費,比如家具、裝潢材料等都出現大幅下跌。【註:9月家具類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3%,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同比增長-8.1%。】

2022年9月6日,市民在太原一家房地產售樓部挑選商品房戶型 圖源:視覺中國

更重要的是,目前整個中國經濟弱復甦,導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名義增長速度低於GDP的名義增長速度。這說明整個國民分配對於居民收入的支撐在弱化,很容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居民收入的份額降低導致消費不足,消費不足又導致增長下降,增長下降又導致居民收入的降低。這個問題是需要關注的。

因此,要有效提振消費,首先要確保防疫的精準性和科學性;其次是房地產的止跌企穩;第三,要通過一些再分配手段強化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使之超過GDP的名義增長速度:可以根據目前的價格形勢,對低收入階層、對特種商品進行一些補貼;可以考慮將投資端的一些基金向消費端進行轉換;也可以考慮發一些消費券,我們原來發的消費券,量還是太少。

觀察者網: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9%。其中,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1%;基建投資同比增長8.6%,實現連續5個月回升;而房地產投資還在持續下滑,同比下降8.0%。您認為,接下來中國的投資結構如何才能有效改善?

劉元春:首先,目前我們的製造業投資已經常態化,(前三季度)第二產業的投資增長已經達到了11%,這一投資水平高於2015年至2019年這5年間的平均水平。

其次是基建。前三季度,基建投資同比增長8.6%,規模很大。實際上我們沒有必要再過度擴張基建類投資,畢竟這類投資周期長、收益慢、收益率低,短期內很難回收現金流。如果過度擴大,可能會造成未來的債務壓力。

目前很重要的短板實際上是第三產業。第三輕產業的投資增速低迷(前三季度3.9%),而第三產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超過50%。【註: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21412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0558億元,第二產業投資132146億元,第三產業投資278708億元。第三產業投資約占總投資的66%。】

第三產業投資低迷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房地產低迷,另一方面是因為疫情導致很多服務業經營困難。

所以,目前要改善我們的投資結構,最重要的是要推動房地產市場觸底回升,從而改善對整個房地產市場投資的預期;第二,可能還是要在疫情上採取一些科學的舉措;第三,要提振民營企業的投資信心。

我們會看到,中國的投資實際上出現了強烈的分化,但這不像一些人所說的,存在“資本躺平、投資嚴重缺乏”的問題。(今年前三季度)我們的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達到20.2%,已經很高了。這一領域之所以投資表現好,是因為大家看得見收益,看得見國家的支持。

因此,我們要大力推動整個中國經濟的循環,利用國內大市場的循環加速來提振投資信心。目前很多行業投資(信心)不足,很重要的原因是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不足)。第二是對營商環境、對未來一些政策方向的不確定性。二十大召開之後,這方面的問題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第三點是資金的獲得性,民營企業目前在資金獲得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

如果在這幾個方面能夠有所作為,那麼投資分化的狀況就會有所緩解,投資穩步回升的態勢也能得到加強。

2022年10月24日,福州一處在建樓盤 圖源:視覺中國

觀察者網:如前所說,中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仍處於一定的下行態勢,今年1月至9月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8.0%。在低基數和政策推動下,9月份房地產相關數據多數出現好轉,您認為怎樣做才能更有效地穩住並推動房地產投資?

劉元春:第一,要解決房地產頭部企業在經營模式轉換過程中產生的流動性困難和債務問題。要在短期內提出一個解決方案,恢復這些頭部企業相對充裕的流動性。

第二,在房地產的長效機制建設上要有一些破題,特別是對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供應上,政府軌可以發揮很大作用。政府可以通過一些特殊資金的籌措或者特殊機制的供應,來加大房地產的政府軌投資。市場端這一輪的低迷狀態會比傳統上長一些,所以如果過度地啟用一些方法,比如說各種貸款利率快速下行或者利用各種補貼政策無偏差地鼓勵人們購房,反而可能會使房地產再次回到過去治亂循環的困局當中。

觀察者網:房地產業在提振整體經濟方面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劉元春:無論在歐美還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房地產業肯定都是支柱行業。居住功能和資產功能是房地產的重要屬性,因此“房住不炒”只是說一定要控制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不等於房地產資產功能消失。

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很高,當下的支柱產業地位依然是牢不可破的。所以在戰略上,國家必須要重視房地產行業和其發展模式的調控。

觀察者網:9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5.7%,在8月出口數據大幅回落後繼續下探。出口增速連續回落的原因是什麼?

劉元春:全球經濟低迷導致GDP增長速度和貿易增長速度出現了一個急劇下探的過程,這肯定會導致全球對中國出口的需求出現疲軟態勢,這是一個最共性的原因。

但是我們也會看到,中國出口的放緩速度比世界貿易的下降速度要慢得多。

最近人民幣相對美元出現了一輪貶值,貶值幅度達到了8%左右。一般本國貨幣貶值後,由於標價的變化、匯率的變化,短期內會導致出口總額的下降,也就是我們常講的“J曲線效應”:先惡化,然後才會改善。所以,以美元計價,中國9月出口同比增長5.7%,下探幅度較大,但是以人民幣計價,依然在接近11%的水平。

因此,對於中國經濟出口的回落,大家要有一個理性的判斷。這不意味着中國的產業出現了轉移,也不是中國的競爭力下降了;相反,中國出口下降的速度遠低於世界的出口下降速度,反而顯示出了中國貿易競爭力的提升。

2022年9月11日,上海洋山深水港自動化碼頭一派繁忙 圖源:視覺中國

觀察者網:我國出口是否將持續面臨下行壓力,如何才能增強出口的穩定性?

劉元春:接下來,我國的出口壓力肯定還是很大的。我們要看到,在全球經濟下滑的過程中貿易下滑對出口帶來的壓力,但同時也要看到全球滯漲和全球分工鏈的重構給中國帶來的契機。

在全球滯漲的狀態里,歐美和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商品價格暴漲,會給中國高質量、價廉物美的製成品帶來很好的新機會。中國製造業大國的規模效應和技術提升過程中所構建的競爭力將進一步凸顯。

因此,我們在內部生產過程中,要進一步進行成本控制、成本消化,加強我們外貿企業的升級,加強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匹配性。同時,對全球價格上漲所對應的一些部門的生產,應該給予相應的規劃。

觀察者網:2022年還剩最後兩個月,在內外部形勢複雜嚴峻的情況下,您對四季度和2022年中國經濟全年的表現有何預測和判斷?

劉元春:四季度會持續目前弱復甦的態勢,但離常態化還有一定的距離。很重要的原因是二十大召開的政治紅利。同時,5月23日出台的一攬子穩經濟的計劃,在8月、9月、10月又陸續進行了一些加碼,這存在很重要的慣性。

但是,四季度一定要注意政策的前景和對關鍵問題的梳理,最關鍵的是我們得對明年全年經濟進行總體布局。

觀察者網:當下的中國經濟面臨着哪些機遇和挑戰?

劉元春:關於機遇,第一,在全球滯漲的過程中,中國製造將是平移世界通貨膨脹的一個核心因素,我們要抓住這樣的市場環境。第二,在全球能源危機中,中國新能源的布局已經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我們要抓住這一轉型升級的契機。第三,技術創新所獲得的動力已經在持續,從穩增長的過程中看,我們需要堅持過去的創新驅動戰略,對增長速度有容忍度,而不是過度短期化。

就壓力而言,首先是房地產的深度探底。其次,經濟持續放緩所帶來的就業問題會有一個累積效應。第三是中小企業、中小銀行、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第四,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對中國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所帶來壓力,可能會對我們有一定的系統性衝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機票網站
美國名廠保健品一級代理,花旗參,維他命,魚油,卵磷脂,30天退貨保證.買百免郵.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一周軍評:中國人開啟的五代機新時代
2021: 中國生產全球超80%鎂,歐美又擔心中國要
2020: 喬姆斯基談特朗普: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大
2020: 政局突變後,吉爾吉斯斯坦代總統:優先
2019: 美女給你講解央行數字貨幣
2019: 朝鮮試射超大型火箭炮成功,金正恩極大
2018: 被人誤解是自己的錯
2018: 細數吃雞豬隊友
2017: 美媒:西方沒遠見,正讓中國用量子物理
2017: 離今天並不太就,永不能忘記:這三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