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玲珑望秋月
送交者:  2022年01月08日21:17:56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首先给大家拜个年,祝愿大家牛年大吉、牛运亨通、牛牛大顺、牛气冲天!

 

春节是华人的传统节日,大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联络亲朋好友,表达祝愿。现在,春节的影响力正随着咱们国力的强大而不断扩大。

 

像我的四徒弟凯必达,就跟农场的几位中国哥们儿一起庆祝了牛年春节,也跟我视频拜了年。这小子办了张中行的卡,绑定了微信,这样抢红包就落不下了。

 

凯必达正在努力学习中文,也在努力学习中华文化。虽然他擅长的商务领域是轻工产品,比如食品和服装,但是我正在带着他熟悉一下电子行业,他进步很快。

 

带徒弟的过程,也是提高和锻炼讲解能力的过程。尤其在科学和工业化领域,是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方法,才能提高宣传效率。

 

上一篇介绍了一点儿关于多普勒雷达的基本知识,这多普勒雷达其实很有意思,可以研究气象,可以研究天文,可以跟踪环保,也可以作为中长距离的预警。

 

最近有几个军民融合的项目,就是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多普勒效应和脉冲控制,玩儿起来确实挺有趣的。

 

老办法,先弄了个大家伙做技术验证,然后再进行小型化。大家伙也不算偏远,甚至驻地还挺有文艺范儿的。我这老胳膊老腿的,伤好了却也闲不住,跟着就上去看看效果。

 

话说这样的项目相对还是比较轻松的,各方面条件也都还算不错。也是因为受了伤才更意识到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所以出发之前还特意嘱咐,从场站到驻地,尽量自己解决。

 

自己解决的意思,就是尽量自己爬山上去,然后自己走下来。好在场站所及,一般都还是有路能够上去的地方,走一走对身体锻炼还是挺有帮助的。

 

测了一下,我这个爬一次单程大概十二公里,其中四分之一是从驻地到山脚,一半在爬山,最后四分之一走在山脊上直到场站。

 

每天早出晚归,背着双肩包往返于场站和驻地之间,虽然有些累,但是出那一身汗的感觉还是挺棒的。

 

尤其是爬上山脊,走过去场站那一段,遥望平静祥和的远山,就觉得辛苦也是值得。再赶上好天气,伴着朝阳一起爬上去,才叫一个舒爽。

 

这天照例,早早就到了山脊上。就见到一队老人家,拖着大包小包行李箱的,在距离场站不远的地方,架起来长枪短炮一般的摄影器材。

 

更有热心人士,手里拿着个大喇叭,声音嘹亮的指挥着,“光圈***,快门***,白平衡***”,还有些参数太专业了,咱也记不住。

 

类似场景对这个场站来说并不罕见,也就见怪不怪了。只要大家不靠近禁区范围,哨兵通常是不会干涉的。

 

我背着包从旁边经过,听到大爷大妈各种神聊各种感叹,觉得也是挺有意思。老人家,其实有点儿爱好挺好。再找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活就有了色彩。

 

队伍的最后,靠近场站的那头,路边的石头上孤单单的坐着一位大爷。大爷很个性,穿着皮衣皮裤,留着胡子,一副浓浓的艺术家气质。

 

身边架设了两部三脚架,驮着不太一样的相机。相机的方向,与大部队的方向也不一样。大爷似乎没有像其它人那样着急拍照,而是独自望着远方发呆。

 

因为手里还有点儿活儿要收尾,心里惦记着正事儿,我也就没有停留,径直走去了场站。

 

一天忙活下来,终于算是告一段落。测试的数据已经收集完毕,也有一些发现,包括臭氧电离指标对多普勒相位的影响等等等等。

 

傍晚的时候,就跟着太阳一起下山。一边走一边琢磨,想着要把一些基本的数据库建立起来,然后再利用大数据来进行分析、比对和研究,这样很快就能够建模了。

 

如果用类似穷举法的方式来普查,单单是咱们国内,其实工作量就已经是很大的了。如果加上周边,尤其是敏感地区,那就更是耗时耗力。

 

若是采用云平台的方式,建立新的标准和协议,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然后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假以时日,就能够用最有效的方法拿到最终的结果了。

 

总是搞不明白,自己怎么就能那么聪明?这若是换成小王那种榆木脑袋,就是花上他几万年也想不出来这么好的方法!越想越开心,步子也轻快了许多。

 

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色暗得很快,走到山脚的时候,天空已经变成了深蓝色,只剩下西边一抹淡淡的白。

 

山脚下有一间烧烤店,一个砖瓦房,旁边又搭了个棚子,像是一个小山庄的样子。


平常晚上下山的时候路过,里面熙熙攘攘的总是很多人,只是自己没进去过。

 

我确实好喝两口,但是手里工作没做完的时候,绝对不会沾上哪怕半口。这也是海爷的门风:工作比天大,工作时啥都得放下,更不能喝酒误事。

 

现在活儿干完了,心情愉悦,看到此情此景,倒是想了。就要了几个串儿,又要了一扎啤酒,进去找了个角落坐了下来。

 

等着上菜这个当口,环顾四周,正看到早上的那些大爷大妈们,居然就在这里狂欢,皮衣大爷也在其中。

 

老人家们挺有情调的,拉了一个音响过来,就是广场舞常见的那一种,有轮子可以拖着走的。声音也很嘹亮,还能够插U盘播放卡拉OK啥的。

 

几位大爷大妈兴致勃勃的唱着《南泥湾》、《涛声依旧》、《荷塘月色》这些歌儿,刻意摆弄着只有他们自己才会在意的演唱技巧。

 

不时还有满面红光、手里拎着啤酒瓶子的大爷们凑过来,借着酒劲儿跟着乱嚎几句。也有人手捧着不知道哪里采来的花儿,献上去捧场。

 

这边乱哄哄的,旁边的食客倒是也没觉得烦,反正喜欢吃烧烤的,大都也是性格开朗的喜欢热闹的。唱到高潮,大家也跟着一起哼唱,氛围感很强烈。

 

不一会儿我的串儿就上来了,一边自斟自饮,一边看着这场即兴表演,美哉美哉。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皮衣大爷起身,向卫生间方向走去。

 

去卫生间的路正从我桌子边上经过,大爷可能喝多了,也可能走路不小心,撞了我的桌子一下。


那个地本身也是不太平整,桌子也不稳当。大爷这一撞,桌子一晃,酒瓶子就倒了。

 

还好我身手敏捷、眼疾手快。一见此情此景,立即用嘴叼住手里的肉串,腾出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把滚向桌边的啤酒瓶子按在了桌子上。

 

酒瓶子被按在了桌子上,没有碎在地上。但是里面的啤酒却咕嘟咕嘟的洒了出来,摊了一桌子,瓶子里面只剩下了一小半。

 

大爷很不好意思,连声说着对不起。我倒是没介意,出来玩儿,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就在心里琢磨着,这倒是有了再来一扎的理由。

 

挥挥手让大爷去解决更紧急的事情,自己划拉一下桌子。继续一边自斟自饮,一边欣赏歌舞表演。

 

也可能是演唱太精彩,也可能是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嘴里嚼不动的香辣牛蹄筋上面。大爷是什么时候结束了卫生间的旅程,又回到了座位上,自己完全没留意。

 

把那点儿福根倒进杯子里,正准备叫服务员再来一扎的时候,就看见大爷拎着两瓶纯生走到我桌子前面,也没问我同意不同意,就拉开凳子坐了下来。

 

大爷扫了一眼我那双有些蒙圈的眼睛,轻轻问了一句:小伙子,咋一个人喝尼?一水儿地地道道的苞米馇子味儿。

 

我本内向而腼腆,这个时候趁着酒劲儿,回了一句:大爷,您见过快五十的小伙子吗?用网络语言来形容,我这都已经是“大叔”了。

 

这一句,把大爷逗笑了。东北人本就是自来熟,俩东北人凑一块,那距离也就更近了。


我见大爷是拿着酒过来的,不敢差事儿,赶紧又点了一些串儿上来,边吃边聊。

 

吃烧烤,一定要热闹一点儿才有趣。有了旁边的表演,有了大爷的神侃,这顿烧烤就更有味道了。只是忘记请问大爷的名字,姑且就称作皮大爷吧。

 

皮大爷的家比我老家更靠南一些,跟我父亲一样,他也是老师。但是两位也不一样,父亲是有编制的高中老师,皮大爷算是教工,没上过讲台。

 

皮大爷当年赶上了下乡,回来得晚,回城以后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就在街道幼儿园烧锅炉打更。

 

这本来是老头儿们的营生,但是年轻时候的皮大爷没有办法,想要糊口,他就不能挑三拣四。

 

这一干就是好几年,直到后来,听说市里在郊区弄了一所职校,因为职称不高,又比较偏远,所以没人愿意调过去。

 

皮大爷得知了这个消息,挺高兴。别人不想去,但是皮大爷看重的是那个编制,就想办法调了过去。然后进入教务处干总务,还是烧锅炉,再加上修玻璃。

 

后来技校弄了个校办工厂,皮大爷的工作又加上修理那些教具。就这样平平淡淡的,一直干到了退休。

 

皮大爷的手很巧,也闲不住,就算是退休了,也总是想干点儿什么。皮大爷的女儿还是比较贴心的,给他买了部单反相机。


皮大爷一半出于好奇,一半是显摆,就骑着自行车到处拍照片。

 

这一种随拍,倒是让皮大爷有了手感,还结交了一些摄友。逢年过节的,或者市里有什么活动,他们就过去给人捧场,免费拍一些照片。

 

皮大爷所在的城市,有些老人家们组织了一个“骑协”,就是骑着自行车四处逛的这么个组织,都是老人家,一边锻炼身体,一边自娱自乐。

 

东北有句老话,叫做“别拿豆包不当干粮”。那个骑协是由一些“有理想、有作为、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老人组成的。

 

从一开始去省城晃悠晃悠,发展到后来重走长征路,硬是骑着自行车爬雪山过草地,还是挺有魄力和毅力的。

 

皮大爷的摄影技术随着自行车越走越远而越来越精湛,虽然平时足够内向和低调,但是他的照片把他想说的都说了出来。

 

皮大爷的学校搞组织生活,皮大爷的特长被挖掘了出来。后来皮大爷开始帮助宣传部门搞摄影展,又在省里的报刊杂志上面发了照片,逐渐变得小有名气。

 

有一次,博物馆搞展览,弄了一个琉璃的物件儿。皮大爷修了一辈子玻璃,这个琉璃所表现的光影是从未见过的,也是最有感觉的。那次皮大爷被这个琉璃吸引了,拍了好多照片。

 

然后又从讲解员那里了解了这个物件的由来,以及它所经历过的历史事件。皮大爷很入神,一下子喜欢上了。从那开始,他喜欢拍有历史文化感的照片,更喜欢挖掘照片背后的故事。

 

后来国家发布一带一路政策,皮大爷跟着骑协闯荡大西北,又搞了一个图文并茂的科普,搜集了不少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配的也都是他自己拍的照片。

 

由于这些素材很接地气,又是深入浅出,包含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发展等等各个方面,所以吸引了好多人的眼球,也获得了大奖。

 

这个被隔壁省的教委看中了,居然拿去组织了课外讲堂。一下子,小有名气的皮大爷瞬时间名声大振,市文联、市艺协、老年神马协会,都给皮大爷派了头衔。

 

只是皮大爷不喜欢这些所谓虚头巴脑的名头,他拿获奖的钱换了装备,又把自行车换成摩托车,加入了“摩托骑协”四处悠哉悠哉。

 

皮大爷经常发一些游记和照片到网上,讲述一路所见所闻,圈粉无数,成了那个圈子的网红大爷。

 

虽然工作的时候没机会走上过讲台,但是朋友圈经常有人请教他关于历史人文相关的典故,这让皮大爷极为受用,也督促他自己要更多的进行深入研究。

 

朋友圈的前呼后拥让皮大爷意气风发,虽然年逾古稀,他却一点儿也不服老,还想要爬得更高,骑得更远。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皮大爷的计划。却也给了皮大爷机会,可以回头看看这些年爬过的山和骑过的路。

 

由于咱们的疫情控制工作极为出色,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生活节奏陆陆续续恢复了正常。

 

骑协的工作也逐渐恢复,只是为了抗疫的需要,骑协的目的地不再是人口稠密的都市,而是变成了相对偏远的地区。

 

大爷回头指给我说,那些老人家们,就是他的骑协,出来已经快一个月了,昨天才到了驻地这边。为了拍日出,早早上了山,但是效果不太好,所以决定多待一天。

 

这个我也懂,拍照片也是讲究机缘的,要拍出来好照片,确实需要下功夫。有的时候,也更要舍得花时间。

 

就问皮大爷,为何他的相机跟别人的不太一样。皮大爷就笑了,说他现在除了人文,也喜欢拍飞禽走兽,尤其是喜欢拍鸟。


所以,他的相机角度跟别人不一样。

 

这一群爱好者里面,只有他的相机适合拍鸟,金贵着呢。而且拍鸟需要很强大的技术,更重要的是,需要很强大的耐心。

 

大爷很幽默,听我自嘲是大叔,他还真的叫我大叔。就问我,说大叔你是做哪一行的?

 

我就把早上的所见所闻讲了一遍,又告诉大爷,说我是搞雷达的,话也只能说到这儿了。

 

大爷听了,点点头,也就没再问下去。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了几句。

 

他说,你们搞军工的,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两件事。其一是美帝亡我之心不死,这是结构性矛盾,是永远不会变的,只是方式方法的有所不同。要打起精神,随时倍加小心。

 

其二,堡垒最容易在内部瓦解,有的是故意被利用的,也有的并非有意,却上了套儿。这方面更是不能掉以轻心,小心行得万年船。

 

放在我年轻那会儿,可能对大爷的这番话不以为然,但是现在,听到精彩之处却要刮目相看。

 

老人家平平凡凡的过了一辈子,直到退休以后,才用自己的方式丈量外边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来实践自己对国家的热爱。

 

尤其是这眼界,见识如此的深刻,平凡的语气却透着那么不平凡。大爷说,他能做的真的很有限。


平时算是教工,退休了才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做一些教育工作。

 

虽然能力有限,只要能够让年轻一代认识到咱们的山川之美,认识到咱们历史的厚重,也就增加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皮大爷也就满意了。

 

大爷一席话,让人肃然起敬。于是挥了挥手,让服务员再加了豆腐串、烤豆角和大腰子,以表达我对大爷的景仰之情。

 

大爷也没客气,回去了一下,转身又拿过来四瓶,冰镇的纯生。心里一高兴,也就放开了。这皮大爷也是真厉害,喜欢研究历史,尤其是汉代的历史。

 

皮大爷说,他的祖籍是河南。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回国后落户东北。后来又参加了抗美援越,就牺牲在前线。母亲是一个人带着他和妹妹长大,非常不容易。

 

母亲也是干部,虽然是烈属,却从未想过占公家便宜,反而要更约束自己的子女,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

 

上了岁数以后,皮大爷曾经去神都寻亲。结果去到了那边,甭说中原官话听不懂,就是龙门石窟白马寺很多典故,也都不知道。

 

当地人说话耿直,也让老人家觉得惭愧,索性就开始翻书找资料。一开始研究的也是夏、商、周的历史,都是跟神都有关系的。

 

后来退休了,跟着骑协去拍一带一路,又开始研究汉、晋、唐。每到一个地方,总是会研究它的起源、历史和典故。

 

皮大爷乐此不疲,还跟我展示了一下腰间挂着的几个铜子儿,说是在甘肃得的,绝对的汉代的物件儿。

 

说心里话,咱又不是写《鬼吹灯》啥的,对铜钱儿之类的物件儿确实没啥感觉。而且,喜欢历史跟爱好古玩,本来也是两码事。

 

虽然对于铜钱没有多少研究,或者对于青铜没什么研究,但是因为雷达系统也会用到大量的铜。所以对于铜,尤其是铜缆,多少还是懂得一点点。

 

雷达用的铜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动力电缆,这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像咱们厂的产品,就必须采用经过认证的电缆。

 

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对于雷达系统来说,可以说是最关键的基本技术要求之一。越是精密的家伙,在电压和电流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就越高。

 

铜缆本身对于电压稳定性起着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电缆要保持高品质和高可靠性。以前这方面确实是个问题,随着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这方面已经不再是问题。

 

随着电缆质量的提升,电缆本身不再是问题,于是电缆安装和维保方面的问题就被暴露出来。有个远洋舰队的段子,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故事。

 

自七十年代核潜艇下水以后,咱们对于突破第一岛链,以及远洋航海数据的需求就开始增加。主要的温度盐度洋流参数,对于潜艇来说是海图上最重要的参数。

 

这方面,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却绝不会跟别人分享。这不同节气不同气候条件的海量数据需要大量收集整理才能获得,即使是盟国,相互之间也会保密。

 

于是就有了训练舰全球巡演,表面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效果,其实也利用这样的机会,来建立咱们自己的全球水文洋流气象数据库。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训练舰出去绕地球一圈。

 

后来随着咱们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更加广泛地区的海洋数据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出去遛弯儿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练舰外访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逐渐演变成远洋训练舰队。有些项目,就开始跟着这些远洋舰队出去吹吹海风晒晒太阳。


一开始,舰队还是比较谨慎的,都会挑选合适的时间点走过一些特殊地区,比如好望角和合恩角。

 

随着出去的脚步越来越远,也越来越频繁,舰队首长们已经不满足于普通气象条件的作战训练。


指挥部希望可以通过严苛的作训条件,来检验装备质量和训练质量。


 

于是环球航行逐渐成为一种说走就走的日常行动,而这一次,返航就要经过火地群岛的麦哲伦海峡。


火地群岛位于南美洲最南部,西方人认为它是在1520年麦哲伦环球航行中被发现的。

 

当时航行经过的时候,因为麦哲伦看到了很多烟柱。他以为岛上的印第安人点燃烟柱,是要袭击他的船队,所以将群岛命名为火地群岛。

 

后来,麦哲伦在火地群岛与南美洲大陆之间发现的可以航行的海峡,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这里算是南美洲最南端的航线,也最靠近南极半岛。

 

火地群岛再向南,就是南美大陆与南极洲之间的德雷克海峡。那边由于太过寒冷,又有太多的浮动冰山,所以一般来说,普通航线还是以穿行麦哲伦海峡为主。

 

麦哲伦海峡的航线非常的狭窄,两岸都是火山地质条件,遍布陡峭的石壁或者石滩。当地气候恶劣,海水冰冷,飓风更算是家常便饭。

 

历史上,据说有超过五百多艘船沉没于此,导致两万多人葬身海底。麦哲伦海峡由此得名“海上坟场”。

 

那一次,咱们的远洋编队驶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合恩角,正赶上所谓的“一般性灾难天气”。


火地岛上飞沙走石,那景象对咱们年轻的远洋海军来说,还是很少见的。

 

舰长就命令打开预警系统,来保障航行安全。系统倒是挺争气的,确实提供了大量数据,也收集整理成重要的资料。

 

小心翼翼的经过麦哲伦海峡,驶入了太平洋的返程航线,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但是随着气候的转暖,整个系统却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偏移量非常不稳定,飘得厉害。

 

当时网络还没有这么发达,只能借助卫星电话来进行联络。产生漂移的基本原因,要么是外部扰流,要么就是电压不稳。

 

那时候直觉判断,应该就是电缆连接端子接触不良造成的。就让编队把所有端子的螺丝紧一遍,紧的时候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结果鼓捣了一个晚上加一个白天,还是没搞定。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没有彻底解决。更麻烦的是刚刚还没过去几天,漂移就又出现了。

 

咱们讲过,以前舰队执行的都是近海任务。后来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远洋通行能力才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再到后来亚丁湾巡航,远洋航行才逐渐日常化。

 

初期的舰队碰到问题,对于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能够提供的保障还是非常有限的,也没有经验。


那个时候,出去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其实都依赖于远洋渔船和货轮来提供经验。但是民船和军舰不同,吨位、速度、技术要求,完全不一样。


民船起码可以降低速度用目视方式预警,但是铁壳战舰就要依赖电子手段来提供中远程预警,用民船的办法,就丢人丢到了国外了,舰队领导肯定不干的。

 

话说回来,舰队航行在太平洋中间,又是遇到了恶劣气候条件,本来寄希望于可以通过预警系统来降低航行风险,结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大家都很挠头。

 

好不容易回到母港,上去一查才发现其实还就是端子的问题。


大家没把精密的雷达系统当回事,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安装、使用和维保,全部的环节都出现了问题。

 

“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毛病,却可能瘫痪掉一整个儿舰队。”

 

这好比是一块奶酪,本身有很多孔的那种。把几块不同的奶酪排成一排,由于孔的位置不同,就算用激光也不太容易找到一个点,可以穿过那么多奶酪直接打过去了。

 

那些孔就如同是缺陷,虽然多几块奶酪排成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掩盖缺陷,却也总能有机会碰到特殊情况,使得即使把几块排在一起,也能够找到排成一排的小孔,让激光打过去。

 

这一次预警系统的供电系统,出现的就是这个问题。再说得详细一点,其实就是螺栓的问题。


怎么样提升小小的线缆紧固螺栓的可靠性,当时的确成为了一个课题。

 

技术攻关,找方案,做试点,然后推广。这一套下来,也差不多一年多的光景。然后修改技术标准,再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又是两年。

 

然后是另外一个情况:看看编队的雷达兵,人手一套工具,大大小小的套筒,如同仪仗队一样整齐的排列在工具箱里面。

 

一般来说,有首长检阅的时候,这种复杂的专业性强的工具,还是比较容易吸引眼球,并获得领导首肯的。

 

但是也是有一次,遇到了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性格又比较耿直的首长。他提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就是在损管期间,怎么样能够用这套工具做保障,用最快速度可以把预警系统恢复起来?

 

答案倒是不难,但是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确实说明首长看重的不是花拳绣腿,是装备保障也需要具备很强的实战能力。

 

于是继续进行攻关,旧系统改造有一个思路,新系统设计有一个思路,这样又经历了一段时间,慢慢把这个舰载预警系统完善起来。

 

当然这期间,故事里面也是有故事。别看这只是小小的螺栓,却如同蝴蝶效应,牵动了好多部门和人员。

 

一开始,这个是我们自己的一个机加车间来弄。后来可能是驻地给了建议,而且这个特型螺栓也是需要比较细致的基础研究,就给了外协。

 

但是外协一开始也没太当回事,就是在已经定型的产品里面挑了几种。那些个东西之前就用过,上去之后效果可想而知。

 

这个一旦涉及到外协,其实还是挺敏感的,这个就算不说,大家都能够想象得到,于是局面就有些乱。项目组没办法,只好又拉了很多人进来,其中就包括我。

 

研究电磁波是我的强项,对机械零部件就不是我擅长的领域。只是技术方面多少都是相同的,既然过来做参谋,就拿了通用的科研思路来帮忙。

 

螺栓这种纯机械零件,无非就是两个重点,一个是材料选择,一个是机械设计。


 

先说材料,对于上舰来讲,防腐和零部件强度肯定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一般来说,高碳钢加防腐漆、高铬不锈钢、铜,这些是基本材料。

 

防腐性能跟强度有密切的关联性,不同的选择多多少少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会对后期的维保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个就是需要通过科学的试验,来做出最优选择。

 

这个试验,也不能说在哪儿就放上个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然后再来看防腐效果。一般就是要通过加速测试的手段,在更短的时间来实现。那么来说,加速测试的方法就比较重要了。

 

这个,其实就是咱们最近一直在聊的基础科学研究。如何能够科学的设计“加速测试”,如何验证咱们选择的“加速测试”是切实可信的,这就是重点。

 

可以想象一下,设计部门把方案交给测试部门,再根据这个测试部门提供的结果确定最终的方案。


结果一上平台,最终方案根本就经不起实战验证,这将会是怎么样的结果?

 

另一个方面,就是紧固螺栓的设计。大家可能知道,螺栓的作用来自于螺纹,是螺纹将螺栓和螺母连接起来。

 

那么,到底用多大直径的螺栓,用什么角度、多少深度的螺纹,用什么样的材料加工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这都是要有很强的技术积累才可以。

 

另外,如果螺栓或者螺母损坏了,要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处理,需要多少余量,这个就是比较有学问了。

 

广船那边的博物馆里面,有一台二战时候倭寇制造的船用发电机。看铭牌估计,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


那个压线螺栓拆下来,再安装回去,效果依然还是挺好的。


 

这就是说,其实在八十年前,它们就已经将研究工作做到这么细致了。那么咱们现在就是要补课,而且要在最短时间迎头赶上。

 

当然,这个也给了咱们很多思路。过去一直强调供应能力,而且好多精力放在提升产品的批量供应能力上面。

 

通俗来说,就是走量。但是现在,咱们整个工业界的情况已经不同了,需要更多的技术,需要更强的基础研究储备。


也就是要重视质量,尤其是精密加工产品的质量。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客户还是惯性思维,只想着用最低价格来采购产品,那这个基础研究就难免动力不足了。

 

更有厉害的,人家好容易研究出来产品,结果竞争对手找个人一测绘,再用更低的价格来血拼,这简直就没法玩儿了。

 

最后,这个产品是需要不断验证不断改善的,但是如果供应商只懂得测绘,他没有设计思路,那必然也没有办法提供后续的技术改善方案。


一分钱一分货,就是这个道理。

 

大概也是别人发牢骚,反正听到的就是这种情况出现也不是一次了。于是就跟厂领导商量,还是把外协的产品拿回来,让自己的机加车间来做技术研究,这样持续性会更好一些。

 

厂领导也挺难的,就这么个不起眼的螺栓,还要放那么多资源去研究去生产,对工厂的财务报表贡献不了多少油水,甚至还得要倒搭。

 

但是有时候干我们这行就是这样的,眼睛里不能只盯着眼前,一方面要饱含爱国主义情怀,另外在科研领域,眼界和眼光也是要放长远一些。

 

这个技术上了平台以后,一开始操控人员的反馈确实不太好。别看螺栓这小小的一块,怎么样安装,怎么样检修,出现腐蚀问题怎么办,出现物理损坏怎么办,光是培训就用了一个月。

 

这还不说,以前只用压线钳和活动扳手就能搞定的,现在需要借助扭力控制工具,而且对于操作要求也更加严格,需要彻底转变操作和维保人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

 

对于这种情况,项目组还是有预见的。每次操作方法的变化,必然会带来一些抵触情绪。这个实际效果,毕竟是要通过一段时间来检验。

 

四个测试点,其中有一个点的反馈还是挺积极的,也提供了不少改善性的建议。


项目组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细节方面的完善,并更新了安装、操作和检维修规程。

 

大概两年以后,这个反馈就完全不一样了。旧方案是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每几天要对所有的端子进行检查和紧固。即使如此,也难以避免出现电压不稳的问题。

 

但是在相同海况,甚至更严峻海况的条件下,新方案每年只进行一次有源测试检查,不需要额外进行紧固。


经过两年,在标定误差范围降低到+/-1.5%的条件下,居然仍然通过了测试。

 

就连最资深的系统操作维护人员,都不禁对于新系统竖起了大拇哥,它完全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五个测试点,全部都给了满分,项目组都炸了锅了。

 

在以往的操作和检维修过程当中,维保人员习惯使用活动扳手,是因为螺栓型号太多,没办法用单一工具全部照顾到。这个时候,当然用活动扳手最方便。

 

现在整个系统就只有几个型号的螺栓,一个扭力扳手配几个套筒,或者直接采用几个单个儿扭力套筒。


整理成小包包,跨在腰间,或者挂在工具柜,都非常方便,操作和维保人员都非常喜欢。

 

那次虽然没有拿到嘉奖,但是大家都很兴奋,毕竟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技术革命。


只是在螺栓的问题上花了大价钱,领导的脸色看起来总是像晒太阳过了头。

 

后来也是做一个民品项目,是人工智能方面的。那个螺栓的技术被拿了出来,并被大规模采用,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经济回报。

 

当时拍板的那位厂领导现在就牛了,几次说到这件事,都不忘添油加醋的说起来当年,说起来他是如何的高瞻远瞩。

 

很多案例,都是依赖于这样不起眼的小系统,一个一个做起来,才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操作简单、维保方便、可靠性高的大系统。

 

技术没什么难点,就是把组成大系统的一个个小微系统都做到极致。小系统做好了,大系统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了。

 

现在055上面的东西,也基本都是这样走过来,一点一滴在051052,甚至054上积累经验,然后通过升级、测试、故障诊断、再升级、再测试这样不断循环发展来的。

 

讲过了动力电缆,还有一个是信号电缆,主要就是双绞线。这个就更复杂更精密一些。记得有读者朋友曾经问过,现在信号传输,是不是都已经淘汰双绞线,改用光缆了?

 

实话实说,这两者之间其实各有优势。现在市面上的普通光缆确实价格相对较低,抗干扰能力强,材质耐腐蚀能力也强,传输效率也高。

 

但是光缆传输也有一点局限性,光纤的转弯半径是受限的,传输的物理破坏容忍度更低。还有就是需要光电转换端子,维护保养也更加复杂一些。

 

有一种思路,就是在主线路采用光纤传输,在单元内部采用传统铜缆双绞线。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方案,能够解决一部分的问题。

 

但是弯道超车,一方面需要革命性的设计思想和前沿技术,一方面更需要科研人员要具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解决光纤的抗物理损毁能力,一方面可以利用传统的套管技术,它成熟、方便,只是修改技术要求,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投入。

 

另一方面,也要从材料学入手,采用透光性更好、韧性也更好的特种纤维材料,以及波段更加集中的信号转换单元。

 

而在生产基地,也要进行适应性升级,将光电元件的生产能力尽快建立起来。其实跟电子器件原理都一样,深入研究一下,然后进行工业化。这是个“解放思想”的问题,没什么技术壁垒。

 

最早大量采用光电传感器的是雷声系列,在干扰和抗干扰装备上减少金属的使用,本身就是比较有前瞻性的技术。

 

当时也只是做技术验证,后来效果不错,也就推广开来。这也是因为山姆过来滋扰的次数多了,咱们也适时的开展一下互动,才积累了必要的经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近期的滋扰,以P8波塞冬为主。波塞冬具备很强的电子战能力,其AN/APY-10对空域和水面目标的探测能力都很强。

 

它有它的特点,多功能、精度高、可执行合成孔径和逆合成孔径两种模式,这也说明其解析系统,也就是运算系统非常强悍。

 

研究了它的特点,就有利于研究它的破绽和应对之策。这里面也有个段子。

 

那算是咱们的一个小发明创造,用无人技术,拖着个潜射防空系统,还弄了个潜望镜像鱼漂一样竖在海平面上。

 

这个验证装置,就给了友军做测试。也别说,真的吸引了波塞冬的注意,虽然不是山姆装备的波塞冬。

 

早期型号的波塞冬装备了磁异侦测器,那东西是挖潜艇的,使用时需要进行低空飞行作业。这套就是抓住这个当口来动手,成功率也挺高的。

 

你可以想象,一套验证装置,往高了说,卖它也就两百万美金。如果干掉一架价值2.5亿的波塞冬,那是有多划算。

 

当然,如果姜处在,还能卖的高。

 

这套装置的确经历了考验,但是技术肯定也泄露出去了,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弄得波塞冬全系取消了磁异侦测器,只是卖给阿三的那十二架,在它强烈要求下保留了。

 

说到阿三,就不能不说一下最近朋友圈里面,一篇关于阿三的文章引发的讨论。这讨论本不应该发生,实在是假期没事干的人太多,转发得走了形。

 

往年的职工大会都在大礼堂,今年因为疫情关系,工厂也搞了网上大会,避免人员聚集。即使如此,我还是回去了一趟,例行述职,再偿还几餐饭局债。

 

岁数大了,不喜欢山珍海味,更是远离大鱼大肉。却稀罕工厂后山山坡上自产的青菜,还有县城那条河里钓上来的草鱼。

 

看似普通的材料,用心烹饪,就可以呈现不同凡响的美味。这是《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最经典的台词。

 

这天跟着一位车间领导爬驼子岭去摘菜,下来的时候正碰上几位老熟人,聊了一会儿,还转了一篇文章给这位领导。

 

那文章据说是出自一位咱们派驻阿三大城市的领事之手,里面洋洋洒洒的把阿三大肆夸赞一番。

 

大概就是说阿三很经济很强大,军事很过硬,影响力也更大,还能够封锁马六甲。因此咱们不该搞对抗,否则没好果子吃,应该跟它处理好关系。

 

搞好对阿三的关系,就绕不开咱们与巴铁的关系。因此,要将与巴铁的准同盟关系降低为支点关系。

 

其实我们那个小山沟,每一位大爷都觉得自己是隆中的孔明,都有自己对于天下格局的认识。但是真正对于外部世界,其实没啥想法,一切都是跟着组织走。

 

这篇文章对于世界格局的高谈阔论其实大家并不关心,但是具体对于咱们厂,那就不一样了。


巴铁就是北约装备的一扇窗,可以管中窥豹;更重要的是,那边也是咱们厂的实战试验基地。

 

对于装备而言,最好的试验基地其实就是战场,但是咱们处于和平时期,能够得到的合适的验证场所真的太有限了。这其中,最好的就是巴铁。


尤其是像雷达这种装备,除了巴铁,这个星球上还真没几个地方可以开放全空域给你做测试和验证的。


而且,这验证场所还都是热点地区,非常具备实战意义。

 

另外,咱们在瓜达尔布局了十几年,基建工作开展起来了,地面站做起来了,发电厂配套起来了,甚至潜艇的废料处理装置都准备好了,现在真的要放弃了吗?

 

“还有,去年牺牲在班公湖了三位小战士,这事儿就这么简简单单的过去了吗??”


 

这样的问题,车间领导是无法回答的。但是像我这样具备无限洞察力和理解力、高大威猛、风度翩翩的新一代中层干部,这样的问题简直毫无难度。

 

不用说自古以来文官武将世界观的不同,也不用像那位将军一样抱怨学语言的去做外交官的种种弊端,因为你根本就无法辨别那篇文章的真伪。

 

到底是不是那位领事大人本人发了这篇文章,还是其它人借了他的大名,抑或这本来就是阿三的特务发的。

 

即便是那位本人发的,它是不是真的领事,是不是有什么利益关系,是不是真的有发言权,是不是在进行什么测试,也没人知道。

 

最简单最直接的,就是听组织的,不传谣、不信谣,不要理会朋友圈若有若无的言论。去年有好几次舆情事件,其实就是混进朋友圈的敌特弄出来的。

 

就说关于广州的那一次,幕后发帖的居然是IP在香江的英国籍洋人。从未有过入境记录,却用汉字一字一句写得有板有眼,好似他亲身经历的一般。


 

然后发了朋友圈之后一分钟不到,其英文版就被推特啥的广泛转载,你说有意思吧。就这,后来还是在这边掀起了小浪花,这不得不防啊。

 

盎撒人的手段其实已经成套路了: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人搞臭,然后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四处搞事,最后找一堆帮凶出来搞乱。

 

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这么多年以来,套路都是一样的。


 

对付贪婪的盎撒人,就不能只顾着防守,还是要加强一下攻击性。当年咱们一代领导人,用的就是团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决策,这也让当年的第一世界有所忌惮。

 

近三十年来,咱们谋求经济发展,在舆论阵地方面有些松懈。好多现成的阵地,逐渐荒废乃至放弃了,造成了被人牵着鼻子走的局面。


即使如此,现在捡起来,也为时未晚。全球华人十五六亿,这个中文圈它是掀不起多大浪头的。


就算它英文再怎么折腾,只要抓准了它的脉,也不是没有破绽。


 

况且,盎撒人历来不团结,本身又带着血腥的殖民史和侵略史,搞臭它们不说是易如反掌,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这方面要有深耕的精神,要锲而不舍,要发扬“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而且必须要记住,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看看袋鼠就知道,怎么被咱们抓住七寸。正应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现在袋鼠想要消停一下,约翰牛又出来蹦跶了。等到约翰牛被斗倒了,五眼联盟后台的山姆就会自己跳出来耍戏了。


 

看清楚这一点,就要提前准备、提前布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一个世界反抗贪婪和邪恶的盎撒人的统一战线。

 

做出好产品的基本条件其实并不难,只要把每一个零件,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做精致了,自然就能够做出好产品了。

 

搞文化建设跟做实业的道理是大同小异的,都需要认真细致,需要持之以恒。埋头做事,就总有收获的那一天。


 

有位西线领导曾经感慨,看山姆那边,能飞黑鹰的那么多。啥时候咱们也能够达到那样的水平,才说明实力均衡了。

 

还真是,直升机倒也没什么,相比直升机,咱们更缺乏的是飞行员。这也不难,跟驾驶汽车道理上差不多,也是熟练工种。


只要更多的人学会了,有更多的机会去练习,咱们的水准自然就上去了。


 

手里几个产品测试正在如火如荼,几项预研也开始开花结果。当中的一些故事,咱们接下来再继续聊。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1: 扎克伯格:无限期封禁特朗普账号,直至
2021: 终于,特朗普现身发声
2020: 白宫:获悉美军驻伊拉克设施遭袭,总统
2020: 2020开门红!长三乙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
2019: 金正恩7日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 (7号来的
2019: 雪峰传道(二)——《传道篇》三十六
2017: 十八届中纪委第七次全会闭幕 李书磊当选
2017: 一周军评:解放军的“新轻坦”究竟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