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繁体中文  
 
版主:黑木崖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偷师”中国,能偷出个印度制造吗?
送交者:  2025年07月13日06:03:23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偷师”中国的印度,能偷出个印度制造吗?

500

专坑外企的印度,又对中国企业开刀了。

就在今年,保变电气以约1.3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向印度阿特兰塔电气有限公司转让其在印度子公司的90%股权。此次交易完成后,保变电气将完全退出印度子公司。

500

保变电气2016年雄心勃勃地在印度设厂,成立了保变印度公司,想靠着自己的技术实力,在印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谁曾想,六年时间,工厂年年亏损,累计亏了上亿元,最后只能以1.37亿元的“白菜价”卖给印度,彻底退出印度市场。这不仅让保变电气赔了夫人又折兵,还可能让印度“顺手”学走了中国引以为傲的特高压技术。

保变电气的技术有多牛?简单来说,它在特高压变压器领域的造诣,堪称世界顶尖。

特高压,顾名思义,就是能传输超高电压的电力设备,电压等级通常在1000千伏以上,技术难度极高。

这技术对电力系统来说,就像给国家电网装上了“超级高速公路”。保变电气不仅掌握了特高压变压器的核心设计,还攻克了绝缘材料、高压绕组等关键技术,拥有上百项专利,参与了中国90%以上的特高压工程建设。

500

其实,中国的高端技术,被印度“偷师”,已经不是头一次了。

例如之前中冶赛迪和塔塔钢铁的合作,也是这么个例子。

2024年,塔塔钢铁的2号高炉顺利出铁,这座高炉号称“世界新建最大”,炉容5873立方米,年产铁水437.5万吨,效率高得惊人,用的就是中冶赛迪的独家技术。

比如煤气干法除尘和水渣转鼓工艺。这些技术能让炼铁过程既省煤又环保,全球没几家能玩得转。中冶赛迪是看中了印度市场的潜力,接下这单大生意,帮塔塔钢铁设计、建造,还提供了后续的技术支持。

该项目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顶燃式热风炉、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尖端技术,使印度钢铁产能提升至1.54亿吨/年,逼近中国产能的15%

500

可没想到,印度在半年多后突然翻脸,宣布对中国部分进口钢铁产品征收12%的临时关税。

这种花大力气养出“白眼狼”的行为,让网上很多国人都觉得,这种“以技术换市场”的平衡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养虎为患”,特别是对印度这样的国家。

那么,印度真能像自己的如意算盘想的那样,靠坑外企,“坑”出个“印度制造”吗?

500

“偷师”的天花板

其实,印度企业在“偷师”中国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个根本性短板:他们即使学会了“某项核心技术”,却往往难以真正落地或产业化。

因为这背后涉及到一整套工业技术体系能力的缺失。

举例来说,造高炉不是仅仅是造个“大锅”,而是要一整套配套的工业体系。

高炉炉胆要承受1700°C的高温,不裂不塌才行,这其中需要用一样关键的东西:耐火砖。

它们就像高炉的“皮肤”和“骨骼”一样,要死死扛住几千吨焦炭和铁矿的冲击,还得熬得住火。

中国现在造的是高纯莫来石砖、镁铬砖、刚玉质整体浇注料,杂质少到什么程度?简单来说,能做到泡在酸里都不碎、烧几个月都不裂。

而印度的耐火砖呢?往往夹着沙粒、氧化物、气孔。杂质多得像一块劣质芝麻酱糖,寿命比中国的短一半还多,换炉频繁不说,甚至炉温还升不上去,产量也上不去。

别看耐火砖只是个“小东西”,但它实际上需要的,是高精度的矿热炉、多级酸洗过滤系统,以及粉体干燥与包裹技术,考验的是一个国家在精密材料方面系统化的技术、设备,与工艺标准。

500

而特高压技术,考验的更是工艺与材料的极限。

比如造一个±800kV的变压器,首先就需要高纯度电工钢(硅钢片),这东西是导磁核心材料,导磁率高,才能减少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这其中的难点就在于:硅钢要精确掺入2.5%~3.2%的硅,稍多稍少性能就劣化。印度炼钢工艺控制粗糙,连千分之一的精度都难以保障,印度本地钢企几乎做不出50H120高等级硅钢,几乎都得靠进口。

印度现在最好的电工钢,铁损通常在1.8W~2.2W/kg,比中国差整整一个时代。而50H120在日本、宝钢、鞍钢等顶尖厂家眼里,已经是高端变压器的基本门槛。

而高端变压器的用的多层纸包铜线,表面上是“铜+纸”,其实是极限级别的手艺活+材料科学。

变压器里面要绕很多圈线圈,就像一团密密麻麻的铜线球。这些铜线之间必须绝缘得极其好,否则几千伏高压一穿透就烧毁。

每一层都必须包得非常均匀、贴合、无气泡、无裂纹。

500

这方面,中国早已用上了自动包覆机技术,普遍使用全闭环控制、激光纠偏+微调喷胶系统的设备,误差控制在±0.03mm以内。

而印度企业,很多情况下都在用手工+经验的方式。

有的印度工厂甚至一个换班后,纸包质量就忽上忽下。有人手汗多,纸会被潮气影响粘合度,有的角度不对,缠出来一边厚一边薄。

问题来了:既然印度自己也知道,这些“偷”来的高端技术,自己没本事量产、体系化,那他们为什么还一次次这么杀鸡取卵呢?

500

坑人背后的逻辑

很多人觉得,印度这么一次次坑外企,迟早有天会在国际上把自己名声搞臭,弄得外资不敢再来投资,看起来很短视。

但其实,从印度政府、企业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他们在目前的条件下,能找到的某种“最优解”。

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印度,已经失去了通过“正常”途径实现工业化的可能,因此不得不走这类歪门邪道。

印度无法“正常”工业化的原因,其实很复杂,其中包括了社会体系、种姓制度、教育水平,以及历史因素等等,由于篇幅关系,这里我们只挑两个较为重要的因素来说。

这两个因素,一是社会资源的抽取能力;二是全球工业化的窗口期。

从历史上看,二战后,整个亚洲,实际上只有中国、韩国等少数后发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其中韩国还是在美国的帮助下完成的,这说明,对后发国家来说,要想真正迈入工业文明,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业化需要原始积累

500

西方列强通过几百年的殖民掠夺,烧杀抢掠,完成了这血腥的积累,而中国则是通过对内的艰苦奋斗,通过农业和工业的“剪刀差”完成了这一积累。

工业化,从来不是温柔的事,你必须有本事牺牲一部分社会利益,让资源流制造业、流向重工业,才能先造出机器,跑出效率。

而这种集中化的资源抽取能力背后,就必须要有强制性的产业规划。

而印度搞不出“强产业规划”的根源是:国家不像一个国家,而像一个妥协平台;印度国家的核心机制,是“协商式、妥协式联盟政治”,各个邦的地方势力拥有强自治权(比中国县级还强);这极大拖累了资源集中、协调的效率。

举例来说,苹果2019年开始在印度建iPhone产线,当时富士康工厂设在泰米尔纳德邦;零部件供货商分布在卡纳塔克、马哈拉施特拉、北方邦。

邦与邦之间的运输协调机制混乱,高速通行要不同通行证,一旦缺了某个邦的公章,几百万美元的零件就被卡路上了。

最后结果是:苹果被逼着自己出钱,专门设了“运输护送部门”,像黑帮押镖一样,保护芯片过境。

在这样重重掣肘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方能“拍板”牺牲局部去服务一个长远目标。

结果就是:一遇到“削肉补铁”的事情(如搞工业化),印度政府、企业就全体拖延;一遇到“杀肥羊赚钱”的事(如坑外企),就全体出动。

500

除了制度上的硬伤外,全球工业化的“时间窗口”,也已不再允许印度进行全面的工业化。

现在,很多人看见新闻,听说苹果要把部分iPhone生产线转移到印度,觉得印度似乎“时机”来了,当下中美关系紧张、中国劳动力变贵,西方也不再信任中国,全球产业链在松动,除了印度,还能轮到谁当“世界工厂”?毕竟印度市场大,人多又便宜,英语也精通,看起来就是“天选之子”。

但其实,这样的“时机”,只是一种假象。

真正的“工业化窗口期”,指的是那种整个世界都缺产能、缺代工,急需你来填补的历史性阶段。

比如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那阵,全球发达国家拼命压低成本,制造业往外溢出,中国正好有一大批吃苦耐劳的农民工、有配套的土地、态度开放的政府,有耐心、有制度,也有对长期积累的信仰。

全球工业化最后的窗口期,早在2001—2015年这个阶段,就已经过去了,而中国恰恰抓住了这最关键的时代。

2015年之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制造业PMI开始下行,并逐步停滞。

中国制造业PMI也自2015年开始频繁跌破50,国务院正式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其中首项就是“去产能”。

500

这说明,工业能力,那时起已经从“稀缺资源”变成了“过剩资源”。全世界生产衣服、家具、手机、汽车的工厂已经够多了。

更关键的是,在此之后,AI与自动化时代正逐渐到来,未来的产业链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了。

机器人代替了流水线工人,AI系统接管了设计、流程调度,新的制造业,将不再依赖“廉价劳动力”这个传统优势。

说白了,当今世界并不缺产能,缺的是高质量、系统性的制造能力

所以别误会了,西方来印度建厂,不代表印度工业化的“时机”到了,而只是来“找个备胎”;苹果的转移也不是认定印度,而是不得已中挑了个勉强够用的选项。

500

中国的对策

在“结构性缺陷”+“错失窗口期”的背景下,印度正常的工业化之路已经无望。

于是,集体坑外企,用“杀鸡”而不是“养鸡”的办法强夺技术,就成为了印度从政府到企业一致认可的“国家投机行为”。

这时候,“坑”外企不但不是一种道德负担,反而被看成了“振兴民族工业”,政府也靠这种操作捞选票,比如2024年莫迪政府高调宣传“本土企业接盘外资”,给选民画“印度崛起”的大饼。

企业像塔塔、阿特兰塔电气,也乐于借民族情绪,接盘后吹嘘“技术自立”,拉高股价。

500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不能再对印度抱有幻想了。

于是,很多人建议,对于能够明显提升印度能源、交通和通信等领域基础设施能力的关键设备出口、重大项目投资等,都要慎之又慎。

即便因为成本等原因,中国不得不对外转移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要尽量转移到对中国比较友好的国家,或者更多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这些建议,看着确实很合理,但友好国家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往往比印度弱,运营成本可能更高,效率也不一定理想。

举例来说,越南、印尼虽然营商环境虽然比印度友好,但它们的工业体系远不如印度成熟。

越南2024年制造业虽然占了GDP25%,但高端制造能力有限,电子产业靠三星、富士康撑门面,本地供应商少得可怜,70%零部件靠进口。

印尼方面,除了镍矿以外,其他工业的底子薄,2023年精密设备进口依赖度高达80%。巴基斯坦虽是“一带一路”伙伴,但电力短缺严重,2024年全国停电时间平均每天4小时。

500

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短期内很难跟上中国企业的需求。

但对于这种难题,中国也不是没有应对之策。

一个主要的策略,就是因地制宜,分步走,例如初期可以带自己的供应链过去,比如中国供应商一起“抱团出海”,减少对当地供应链的依赖。

通过发动龙头企业(如中联重科、中车、海尔、比亚迪)+上下游中小配套企业,一起打包进入目标国,形成“微型东莞”;中国能就地建立一整套从模具、注塑到物流的完整产业园。

这种方式已在埃塞俄比亚华坚工业园、泰国中资园区、老挝赛色塔园区有试点成功经验。

这样的策略,本质上是一种全球化战略的升级。

因为正如前面提到的,制造业全球化的范式已经变了,劳动力红利正在退潮,AI与自动化崛起,流水线人力不再是优势。

这种情况下,中国不能仅仅找“便宜又听话”的国家,把最苦、最累、最容易出问题的那一段外包出去,而是要组建一支能长期打仗、一起迭代成长的团队。

在全球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谁造得便宜”不如“谁能整合系统”。

500

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制造外溢”初期的国家,而是产业链的主导者。

那么我们产业出海,而是要升级为:要把搬出去的那部分生产,变成一个能联合迭代、不断生长”的小系统。

500

结语

今天,面对中印在产业方面的竞争,我们总在谈两国的制造业差距、产业链能力差距,但很少有人真正追问过一个更根本的问题:

为什么这两个同样拥有几千年文明、同样被西方殖民压制过的大国,会在全球化与工业化道路上,会走出截然不同的路径?

从民族精神的角度上说,有一个关键区别:

印度在应对全球化时,表面上拥抱开放,但骨子里带着一种深深的殖民后遗症式的不信任感

这种心理的历史渊源是,从18世纪起,印度不是简单被英国征服,而是被资本公司+殖民官僚的“混合体”统治。东印度公司不只是做生意,它控制了军队、税收、土地甚至教育制度。

印度当地的王公贵族、地主、工匠、商人,全都被玩弄于股掌之间,丧失了主体性与自主判断力。

500

这在印度社会留下的集体记忆是:“只要外来者掌控资本,就会压榨我们。”

所以印度今天看起来欢迎外资,私下却总担心“再被控制一次”,这种焦虑会在各种扯皮、拆台、反复横跳中暴露出来。

而中国的路径,却完全不一样。

在近代史上,中国经过百年反抗,形成了“苦难=觉醒”的民族叙事,印度缺乏这一集体锻造过程

这种苦难和斗争的历史,让中国人相信,“即使我们暂时吃苦,但终究会站起来”。

所以改革开放时,中国不是“忘了殖民”,而是“把开放转化成追赶的动力”,我们吃苦耐劳、对标学习,不是“低人一等”,而是“我要做工业强国,先认命再翻身”。

所以,中印之间的国家竞争,从浅了看,只是工业实力,制造业水平的竞争;

往深点看,则是国家制度、政策方面的较量;

再看的深点,就是两个民族在自我觉醒道路上,面对屈辱、痛苦的截然不同的记忆与态度。

····· End ·····


67%(2)
33%(1)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段落格式
字体
字号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1 运20B清晰飞行图 eastwest
2 中国中学生PISA测试全球遥遥领先 eastwest
3 雅下工程令世界惊叹,但它的意义 eastwest
4 “19%对0”!菲律宾炸锅了 eastwest
5 泰柬大战谁先开的火?中国该支持 eastwest
6 外网上这张图传疯了,好像严重泄 kman
7 土耳其引进“台风”战斗机,早听 eastwest
8 海南全岛“封关”,和普通人有啥 eastwest
9 有线就是比无线强啊 eastwest
10 俄罗斯脱口秀调侃中俄两国城市惊 eastwest
一周回复热帖
1 上合的遺憾又要上演?中俄關鍵合 zebraman
2 运20B清晰飞行图 eastwest
3 育儿补贴政策来了!3周岁以下婴幼 3脚猫
4 奇瑞向印度公司献上电动车看家本 eastwest
5 再延长90天 轮到中国对美国施压 大国有大国
6 泰柬大战谁先开的火?中国该支持 eastwest
7 看完《南京照相馆》,不想听日本 eastwest
8 即使在2025年,消除中国人的崇洋 eastwest
9 美中已同意延长“关税休战”,外 eastwest
10 点赞中国,终于迈出按人发钱第一 围棋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4: 2024年上海出現了9個奇怪現象!
2024: 中国的政改只能是直接民主反腐一人一票
2023: 泽连斯基被提醒:“要心怀感激!” zt
2023: 中國承建的印尼雅萬高鐵郀I,日本一敗�
2022: 美國取消中國關稅是何居心?韓、菲在強
2022: 131亿年前的星光灿烂:韦伯望远镜公布唯
2021: 张宏良:意识形态领域的纠偏让中国右派
2021: 徐明天:这个消息不亚于在南海灭了美国
2020: 美国媒体人:只要再遏制中国10年,中国
2020: 美国政府据报正在劝阻联发科向华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