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民,负债百万,做出香港人疯抢的“白月光” zt |
送交者: 2025年07月12日17:18:11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江西农民,负债百万,做出香港人疯抢的“白月光”作者:文献驻 “多伦多!多伦多!多伦多!重要的城市说三遍!” “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都想要呀!” “跪着求开来新西兰,都是新字辈的,看看孩子吧。” …… #鲍师傅糕点官宣海外首店的信息一出,评论区瞬间被全球各地粉丝的“许愿”刷屏,期盼这个中式烘焙品牌能够开到相应的地区。 线下的热闹,丝毫不亚于线上。 今年5月11日,鲍师傅新加坡海外首店开启试营业,当天店外,便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开业首日,鲍师傅以近9万元的战绩,打响海外第一枪。 ● 新加坡海外首家鲍师傅门店排队照片。图片来源:ins 而谁也不会联想到,这个撑起百亿帝国的烘焙品牌,竟然是从不足40平的小店起步的。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创始人鲍才胜出生于并不盛产小麦的江西,还曾经负债百万一度被逼上绝境。 面包之乡走出的追梦少年 1974年,鲍才胜出生于江西资溪县的农村。 ● 鲍才胜。图片来源:鲍师傅官微 在地图上,这座常住人口仅10万的小县城,可能并不起眼。但这里,却是中国著名的面包之乡。 1987年,退伍军人张协旺与洪涛在鹰潭开设首家资溪面包店“鹭江面包店”,一年内成为万元户,引发乡亲学习热潮。在师傅带徒弟、老乡帮老乡的互助形式下,资溪几乎有一半的人都在从事面包工作。 没做面包之前,资溪穷得叮当响,鲍家也不例外。到了夏天抢收水稻,鲍才胜和家人凌晨三四点钟就要起床,一干就是一天。山里还特别热,大太阳一晒晒一天。 ● 图片来源:资溪摄影/资溪县融媒体王子豪 鲍才胜回忆道,“只要可以离开农村,去县城生活就可以。”抱着这种想法,鲍才胜走上了学做面包之路。 起初,鲍才胜跟着家里辗转于江苏、安徽做面包。虽然也需要凌晨四五点起来烤面包,甚至大年三十吃了年夜饭之后,就立马又去做面包,但比起在山里割水稻,鲍才胜仍然觉得很幸福。 面包改变了资溪,不仅提升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更让中国几乎每一个县里,都有资溪面包的身影。 ● 糕点图。图片来源:鲍师傅官方小红书 还在读书的鲍才胜,也早早决定要自己开一家面包店。这个愿望在鲍才胜21岁的时候,成为了现实。 当时在河南读书的鲍才胜,将人生首店选在了郑州,店里主卖面包和生日蛋糕。“那会最大的理想就是在郑州生存下去,在郑州买套房。” 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鲍才胜轻松实现最初的梦想,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这也让其自信心爆棚,转而去挑战面包房的上游企业经销商。 没有在商战中摸爬滚打过的鲍才胜,结果不难猜测。最终以“亏了100万”的代价,宣告失败。 绝处逢生 巨额债务危机下,鲍才胜没有自怨自艾,家人也给予了充分信任和支持。 不甘心的鲍才胜选择从头再来,在他妻子的老家信阳下面的小县城,重操旧业。夫妻两人起早贪黑,经过几年的时间,一笔一笔还完了债务。 年轻气盛的鲍才胜不愿困在小县城,带着妻子一起北上。 不久后,在中国传媒大学旁的定福庄北街,一家名为“鲍仔西饼屋”的小店悄然开张。当时任何人也不会想到,这个不足40平米的店面,日后会蜕变为一个百亿帝国。 起初,经营小店并不轻松。为了走出差异化,鲍才胜在新鲜度、原材料上死磕。 别的店里一天只做一次面包,鲍仔西饼屋就一天做两次;面包中间需要特定的一款油调制,有时候超市断货了,鲍才胜就跑遍满北京的超市,不会轻易用其他产品替代。 但尽管靠着这些已经有了不错的流量,每当看到店里的橱窗,鲍才胜仍会深感焦虑,毕竟相似的糕点太多了。 为了避免被淘汰,鲍才胜夫妇二人逼着自己去研究新品,还去了当时烘焙业比较发达的台湾,考察凤梨酥、太阳饼这些当地特色糕点,学习研究它们的发展史。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鲍才胜将松软的蛋糕胚、浓郁的沙拉酱与酥脆的肉松搭配,意外创造出“肉松小贝”,一上市就成为追捧的热门单品。 ● 小贝图片。图片来源:鲍师傅官微 为了不辜负大家的厚爱,鲍才胜不断改良特调的酱料,还去找到厂家做肉松,并从最开始只有的鸡肉松,慢慢延伸到海苔肉松,不断升级迭代。 肉松小贝的销售额也越发高涨,几乎占据店里总销售额的一半。与此同时,店外开始排起了长队。 基于小贝的爆火,鲍才胜也正式决定放弃传统面包店模式,专攻特色糕点,并将店名改为“鲍师傅糕点”。 自此,新的篇章正式开启。 一夜爆红带来的沉重枷锁 2008年,鲍师傅糕点开始扩张,在雍和宫等三地开设了新店。如果日子就这么照旧下去,可能也不会有更多的变化。 但在2013年,鲍才胜与他的糕点故事,迎来了新的转机。 当时,北京电视台《美食地图》探访鲍师傅雍和宫店,并将鲍师傅列为北京十大名小吃排队序列。节目播出后,从没做过广告营销的鲍师傅一炮而红。自此之后,“排队”成了鲍师傅的移动标签。 2017年2月,鲍师傅登陆上海人民广场,开业当天就创下排队4小时的纪录,随后排队时长更达到惊人的7小时,甚至还有消息称黄牛高价倒卖排号。媒体更是直言:队伍排得比迪士尼还长。 ● 2017年初,上海人民广场店刚开业时景象。图片来源:鲍师傅官微 一时间,资本市场闻风而动,鲍师傅风头无两。同年年底,在获得天图投资的A轮融资后,仅有26家店的鲍师傅估值达到10亿人民币。 但餐饮市场,向来“李鬼”横行。 鲍师傅爆火的同时,一场空前的山寨风暴也席卷而来。 专业侵权公司北京易尚迅速抢注“鲍师傅”商标,开放加盟,短短一年内全国冒出上千家山寨店,数量是正版门店的30多倍。最多的时候,全国有近3000家山寨店,甚至海外都有山寨店。 面对专业侵权团队,鲍才胜毅然发起反击。 在漫长琐碎的法律诉讼周期中,鲍才胜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恶意举报、人身威胁接踵而至。原本爱运动的鲍才胜,也在此期间变得更加憔悴,“我感觉自己老了十岁,压力大到根本睡不着觉”。 ● 五花八门的山寨店。图片来源:鲍师傅官微 最绝望时,他甚至考虑放弃“鲍师傅”这个品牌名。 但好在,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增强,鲍师傅的维权有了起色,终于在2019年赢得胜利,北京易尚的山寨商标被彻底取消。 鲍师傅有惊无险渡过生死劫,鲍才胜也守住了自己打下的烘焙江山。 延续着自身的火热,鲍师傅阔步向前。到了2021年,鲍师傅迎来了里程碑时刻,门店数量突破100家,肉松小贝一年卖出1亿个,品牌估值也来到了100亿元。到了2023年,鲍师傅一度又成为香港同胞反向代购清单的TOP1品牌。 百年老店的长红秘诀 烘焙的江湖,残酷是常态。 在鲍师傅发展至今的20余年时间里,不少网红品牌冒出,又在不久后销声匿迹。比如前几年被VC排队投钱的虎头局,已经破产清算;成立仅一年估值便超10亿元的墨茉点心局,也早已退出武汉、北京等城市。 鲍才胜说过,“昙花一现的红,不是我想要的。” 而为了保证鲍师傅能够成长为百年老店,鲍才胜下足了功夫。 在鲍师傅门店,统一采用“透明厨房”设计,消费者可全程观看糕点制作。“食品安全是鲍师傅成为百年老店的根基所在。” ● 透明厨房。图片来源:鲍师傅官微 为了保证口感,鲍才胜也要求糕点师傅坚持手工制作。即便是打蛋、搅拌这样的小工序也不用机器替代。 在食材选择上,更是严控质量。“以鸡蛋为例,鸡蛋多放置一天,新鲜度都会有变化,做出的糕点,口感的新鲜度也会受到影响。我们要求从鸡蛋厂出来的鸡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店。” 此外,鲍才胜还针对行业洗牌周期,提出“五年结论”:要求公司提前五年布局,开发和创新出更加适合年轻人的产品,想好未来要做哪些创新,做好预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说到容易做到难,但鲍师傅做到了。 鲍师傅每年保持着推出五六个新品的节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筛选,进行多品类创新。最终新品的去留,也全部交给消费者,如果喜欢就继续推广;不喜欢,就及时迭代。 如今,小红书上关于“#鲍师傅必买清单”的话题浏览量,高达113.3万。除了超级爆品肉松小贝外,脆巧泡芙、黄油年糕、芋泥雪芙、芋泥奶贝等产品,也都成为网友笔记中的热门推荐。 ● 网友推荐的鲍师傅必买清单 凭借着消费者口口相传,在这个流量至上、各品牌拼命搞噱头博关注的时代,鲍师傅极少营销,每年广告费用绝不超过收入的千分之一,成为难得的“另类”。 而更有意思的是,不同于其他品牌通过加盟快速跑马圈地,鲍师傅似乎是个“行动迟缓”的逆行者,坚持自营,不加盟。截至2024年末,成立20年的鲍师傅全国直营门店才达200家。 一个“农民”的糕点梦 从负债百万的追梦青年,到百亿烘焙帝国的掌舵者,鲍才胜的“身价”有了变化,但在做糕点这件事上,始终保持着特有的质朴本色。 没有惊心动魄的资本运作,没有眼花缭乱的营销噱头,鲍才胜有的只是对食品安全、产品品质、用户口味的持续性坚守。 “我就是一个农民,做糕点的,从来不把自己定位为成功人士。” “我最大的成就感,在于能为更多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食品,传播一种幸福的味道。吃到我们的产品,他很开心,又很安全。” 如今,鲍才胜的愿望还在一一逐步实现。鲍师傅的脚印,也开始出现在更多国家和地区。 今年5月,海外首店正式亮相新加坡;6月,哈尔滨首店正式开业。 ● 哈尔滨首店官宣信息。图片来源:鲍师傅官微 这个从资溪县走出的品牌,正带着中国烘焙的味道走向世界。这位来自江西的“农民”,也还在追梦的道路上,迎风飞舞。 ● 参考资料: [1] 玉见韩玉 | 韩玉专访鲍师傅糕点创始人鲍才胜|我不想要鲍师傅昙花一现 [2] 冯仑风马牛 | 23岁破产,20年后公司估值10亿,他是如何做到的? [3] 正和岛 | 5个江西人,统治了中国面包界半壁江山 [4]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CEF | 对话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昙花一现”的红,不是我想要的 [5] 李砍柴 | 头牌网红店鲍师傅,凭什么值100亿? [6] 深圳特区报 | 港人最喜欢的深圳糕点,为何火出圈?深圳特区报专访鲍师傅创始人 |
|
|
|
![]() |
![]() |
实用资讯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4: | 印度能不能超越中国? | |
2024: | 皇军军舰在大清领海停留了20多分钟,大 | |
2023: | 太空合作,美拉拢印度的新抓手 zt | |
2023: | 指责比亚迪先款后货违规,印度只愿付10 | |
2022: | 占豪:是谁想让安倍死? | |
2022: | 从崇美到崇中,在和中国空军较量中转变 | |
2021: | 抢先一步!71岁亿万富豪成为“太空旅游 | |
2021: | 成都女孩弃港大68万港元奖学金,将去北 | |
2020: | 我们来谈点别的,谈一穷二白,这个小旋 | |
2020: | 其他同学都跑哪去了,肿么只剩两个疯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