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关系,欧盟还在挣扎:很吸引人,但… zt |
送交者: 2025年03月22日06:50:31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对华关系,欧盟还在挣扎:很吸引人,但…2025-03-22 09:50:15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齐倩】随着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欧洲持续进行关税和安全威胁,有种说法认为,欧盟将向中国靠拢。在欧盟方面准备与中国展开为期一周的重要外交活动之际,一名欧盟高级官员的最新发声,反映了欧盟内心的纠结与挣扎。 下周,西班牙总统桑切斯、欧盟贸易专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和法国外交部长让-诺埃尔·巴罗即将访问中国。据香港《南华早报》3月22日报道,一些人预计,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即将解冻。许多分析人士将欧盟、美国、中国间关系视作一个三角形,并认为,一个角拉远意味着另外两个角必然会靠拢。 当地时间21日,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与经济安全事务的副总干事玛丽亚·马丁-普拉特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一次活动上回应表示,这种想法“非常引人注目,但过于简单化”(very catchy, but simplistic)。 “我认为这可能有点过于简单了……”马丁-普拉特说道,“我的印象是,我们将面临这样一种非常严重的经济分裂,以至于你将在不同的领域谈论不同的几何图形。” 当被问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早些时候在两次讲话中对华采取更为合作的语气时,马丁-普拉特称,在注意到冯德莱恩发出的“政治信息”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她采取的所谓“对华降低风险”政策。 随后,她重复了欧盟官员的陈词滥调,污蔑中方“工业产能过剩”,继续强调所谓“减少对华依赖”。她说:“从这个角度来看,政治信息并没有偏离‘降低风险’的信息……任何政治家都需要能够说:我们希望继续与中国接触。但我们想看看我们是否能够(在处理对华关系上)解决一系列问题。” 马丁-普拉特近期出席活动时发表讲话 视频截图 话虽如此,欧盟已经在为继续降低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关系的风险做准备。 《南华早报》称,马丁-普拉特计划于3月26日起与贸易专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一起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预计还将老调重弹一些“工业产能过剩”“放松市场准入”等说辞。 但欧盟成员国可能有其他计划。桑切斯此次中国之行,被认为主要是为了吸引中国投资西班牙电动汽车和电池行业。法国外长则是想要寻求中国降低对法国干邑白兰地出口商征税的关税。 过去4年里,有着“欧洲最著名对华鹰派”之称的冯德莱恩带领欧盟在对华问题上采取了更加强硬的立场。在欧盟准备与中国展开重要外交活动之际,欧盟正面对特朗普发出的关税威胁以及跨大西洋关系转折点。近期,欧盟委员会对华语气明显软化,言论也变得更加务实。 1月份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冯德莱恩表示,欧盟“有机会与中国接触并深化双边关系,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扩大我们的贸易和投资关系”。 2月4日,冯德莱恩在欧盟会议上,誓言要在与美国谈判中采取“强硬”态度。谈及对华关系时,她再次表态称,她认为中欧“可以达成协议”,“甚至可以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关系”。 2月4日,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 冯德莱恩X账号 对此,《南华早报》援引分析称,冯德莱恩在达沃斯和布鲁塞尔发表的两次讲话,针对的是三个不同的听众:华盛顿,向特朗普展示欧洲另有选择;北京,建议他们向欧盟提出可信的提议;柏林,在最近的德国大选之前,向德国表明,她在对华问题上不是激进的“鹰派”。 有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盟高级官员表示,这应该被视为对中国的“一种蓄意发出的信号”。 但另一名欧盟官员坚称,这并不意味着欧盟将放弃与中国的双边关切,而是意味着如果中国表现出“以更加平衡的方式做事”的意愿,那么建立更好关系的大门就会敞开。 3月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中欧关系相关提问回答表示,中方始终高度重视欧盟和中欧关系,愿意同欧方加强各层级各领域的对话合作。 毛宁强调,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是中欧关系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我们愿意同欧方一道努力落实好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办好建交50周年的系列活动,加强高层交往和对话合作,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
|
|
|
![]() |
![]() |
实用资讯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4: | 英國教授: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 | |
2024: | 龙永图:我要向中国家电行业道一句迟到 | |
2023: | 中俄正在夯实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巨大工程 | |
2023: | 美联储表示今年只会加息一次,比我预期 | |
2022: | “全民公投妥协论”,也许是个新办法, | |
2022: | 双航母16艘大驱,南海舰队实力雄厚:同 | |
2021: | 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方对欧盟有关机构和 | |
2021: | 详讯:日美防长会谈曾提及台湾突发事态 | |
2020: | 现在开始明白了美国的策略,改装到处都 | |
2020: | 这次是美国对中国发动生物战的证据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