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疆强制下班说起.... zt |
送交者: 2025年03月13日11:48:28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从大疆强制下班说起....作者:雷斯林 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 raistlin2017 搁十年前,你绝对想不到这样一幕。 某大厂的深圳总部推出一种严格考核的赶人策略,主管、项目大主管、HRBP依次去工位上查看,确保晚上9点无一人在公司。 总部尚且如此,分部自然也不必说。 像上海的分部,直接要求晚上9点准时关灯。 另一个知名企业的做法也类似。 到了18:20,不允许有人在公司加班;还明确禁止员工吃完晚饭后,回工位加班。 意思很明显,你们想加班都加不了。 为啥?怎么不卷了? 一些网友觉得这种变化和欧盟有关,说欧盟出了个新规定,不允许进口强迫劳动的公司的产品。 所谓强迫劳动在国际劳工组织里有11项指标,这些基本上在我国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文件里也有规定。 问题在于违反规定怎么办? 欧盟那个2027年生效的法案认定,某种产品使用了强迫劳动的话,会被禁止投放在欧盟市场,已投放的就要被撤回或没收。 要知道,上面俩家大厂的海外营收占比在总营收里达到了40%以上。尤其是,欧洲市场在利润贡献上非常大。 所以他们开始反内卷。 我倒觉得这不是主因,这事主要还是和国内现在的转向有关系。 曾经的中国,是“物质生产跟不上人民生活的需求”,是全国人民想要东西但生产不出来,物质供应严重不足。 所以那时候看经济好不好,是看我们能造出多少东西,甚至当时甭管有没有需求,先生产出来再说。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加班内卷文化盛行。各大企业纷纷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一定要生产出足够的产品。 很多产品都已经被中国造成了白菜价,然后还在生产。 以家用电器为例,昨天知乎上刷了个回答,答主说想买一些新电器,网上逛了一圈,价格给它惊掉了下巴。 55寸的4K电视,现在只要1500元。 正常的微波炉,现在只要200多块钱。 还有什么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洗碗机,也基本都是白菜价。然后还有补贴,还在打折降价。 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 生产过剩而消费不足。 生产的东西太多了,有效需求不够,所以得转变到消费导向了。 换言之,经济好不好不再取决于我们能生产多少东西,而是取决于我们能消费多少东西。 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由生产和投资拉动的。 2023年,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只有39%,不止低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也远远低于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所以现在国家出了很多政策,希望能拉动居民消费。 上海这里一直在发餐饮消费券,满1000元给你减400元,可以和其他优惠叠加使用。 各地也都出了“以旧换新”政策,买电器、手机、家具,政府出钱补贴给你。 包括现在很多公司逐渐早下班,不加班,也都属于这个大框架政策里面。毕竟大家都加班,哪还有时间消费呢? 说个极端的。 上海某企业,固定的中午11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但他们中间有午休2小时,晚休2小时,所以名义上还是每天工作8小时。 但问题在于,这样等于你所有时间都在公司里度过了,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生活的人当然也就没需求,不消费。 其实这样的情况,不但对员工的生活幸福感有伤害,对中国经济也是伤害。 但问题是,大家都加班,哪还有时间消费呢? 反内卷的出现,就是让大家不要疯狂加班,不要光赚钱而不花钱,而是腾出时间来享受。 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几乎是全世界最高的。如果说美国人是没钱刷爆信用卡也要消费的话。中国人则是赚到的钱都要存起来,就是不花。 我觉得这一方面是华人的性格使然,节俭在我们这是传统美德。 另一方面也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养老、医疗、子女教育,处处都要花钱。 中国人能吃饱喝足,也不过才一代人的时间。上一辈人很多人都饿过肚子,再上一辈人则经历过饥荒。中国大部分人并没有什么家底,抗风险的能力也很差。 而养老、医疗、子女教育,处处都要花钱。 所以不是不消费,而是不敢消费。 如果要提高中国的居民消费率,除了让人有时间消费,还得让人有安全感,最后才是塑造新的消费观。 最近高中推广双休一事也是同样的目的, 抖音上很多视频高呼,双休的风吹到了自己这边。 爆款视频背后是多地的推广:
为啥突然风向变了? 一个解释是看看孩子们的作息表。 这几张算好的。 还有的,学习时间从早上6点到晚上22点,且每月放假仅3天。每周在校学习时间达到119小时。 该强度接近40小时工作制的3倍。 考虑到很多高中生的身体还没长好,那这种学习就是事实上的超重体力劳动。 更何况有的高中的监督起来比企业更狠。 时间精确到分、人物精确到床位,动作精确到拨动头发。仿佛一个个监控看着他们,分外关注。 再来一份类似的表单,恐怕英剧《黑镜》都不敢拍这种“人人身处监禁”的剧情。 毕竟这里笑也扣分。 如果我们普通打工人已经是顶级牛马了,那这些孩子又是什么。反正我猜,他们的心理状态好不到哪里去。 2022-2023中国心理蓝皮书报告显示,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4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0%,而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为10%。 在抑郁症人群中,50%以上是青少年。 有个地狱笑话叫:抑郁率比本科率都高… 这事还非常影响发育。 中国“成长队列”项目显示:学业压力每增加1个标准差,青少年皮质醇水平上升18%,海马体(记忆中枢)发育滞后0.3年。 实际上我能用中外几十个专业科学研究证明,高中高压的作息严重影响孩子身体。 但第一个不同意我说法的,是孩子家长。 山东推广双休新闻出来后,不少爆料指出有的家长非常反对。 他们觉得,家长都没双休,孩子能双休吗,他们还不是在家玩游戏啊。 他们觉得你就得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的学习,你才是好孩子,你才是在报恩。 这些聊天记录也不像是假的,因为一份17万人的调查显示,四成多的家长认为,用了双休的孩子肯定成绩变差。 还能说什么呢? 恐怕在他们眼里: “生命可以轮回,高考只有一次!” 这时候肯定会有人反驳我。 “录取率不会变,但是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分子,所有学校都希望自己学生分子尽可能的多。” “双休只会成全了辅导机构,成全了补课,变成大家拼谁家有钱了。” 但我觉得一开始就有两句话可以反驳: “历史上取消童工的那一天,一定是对大量家庭的灭顶之灾?” “没有学生的双休也很难有打工人的双休。” 而且,不是所有家长都会送孩子去补课;补课对大多数孩子的成绩影响微乎其微。 甚至于哪怕周末去培训机构,但至少是正常九点开始,晚上五六点结束,比学校里自习“养生”多了。 更何况未来不必如此。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新科技创造新岗位,未来不用靠卷死对手这样的方式生存下去了。 既然如此,何不让孩子有休息的时间呢。 再说了,这段时间本身对社会有意义。 研究显示,我们家庭里教育开支占所有开支的比重达到7.9%,与其他国家相比,遥遥领先。 另一边,中国的教育支出收入弹性为0.306,远低于1,这意味着教育在中国家庭中被视为必需品而非奢侈品。 如果把这部分支出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呢? 虽说高中段学生没有赚钱能力,但是消费动能不容小觑。有网友形容了一下:
周末双休,一鲸落万物生啊。 当然,在这里讨论这类问题没啥意义,关键在于落实。 你看,明明只有两家企业强制下班,但媒体还是报道说: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到职场“反内卷”的行动中来。 多在哪里不知道。 而且试问,九点下班还不叫加班吗? 要知道,九点下班到家后,留给自己不过一两个小时。 之前的某些大厂更绝,你可能月薪三四万,但下班都晚上十一点了,根本没时间没地方去花钱。 这样的生存方式是不利于消费提振的。 至于18:20下班的,也起码多工作二十分钟了。 再试问,学校那边发出自愿申请学习的签字,就真的是自主学习了吗? “有家长反映,学生周六在家学习自率性差,效率不高,为此,学校本周六(3月1日)起,开放教室有老师看班,自愿参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反反复复,有的现象已经诡异到我不给,你就不能抢了。 牛马只要端正吃草的姿态就好。 但这真的好吗? 我不明白这些本是基本操作,怎么现在我们得感激涕零了。 我不明白很多企业和学校做得不及格,怎么还去怪罪那些倡导不卷的人了。 多一个人每天工作16小时,不如多一个人每天休息16小时。 这样的理念以后肯定会普及开来。 因为大家会知道,提振消费是一个全社会都要干的事。 但关键在于,把任务摊派给打工人和高中生时,也得给他们时间去完成吧。 |
|
|
|
![]() |
![]() |
实用资讯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4: | 印度光辉战斗机坠毁!印度莫迪刚从中国 | |
2024: | Y-20B 装备涡扇20 进入批量生产 zt | |
2023: | SVB银行总裁怎么看不到购买过多长期票据 | |
2023: | 若台海中美开战,美欲摧毁中国工业体系 | |
2022: | 独家: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袭击使世界一半 | |
2022: | 媒体:袭击美国驻埃尔比勒领事馆附近地 | |
2021: | 世界军坛?这里已经是轮子的搬运坛。呵 | |
2021: | 喜报 | 三院海鹰特材成功中选CR929项目 | |
2020: | 避轻就重说不定歪打正着,本也无可奈何 | |
2020: | 由外交部发言人的推特想到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