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出能够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人工智能代理
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推出震撼科技界的深度求索(DeepSeek)仅一个多月后,另一个颠覆科技界的新产品问世,这便是中国开发的“Manus”,这是一款能够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s),有望执行复杂的任务,再次给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带来冲击。
《解放报》报道说:中国再次利用新的人工智能撼动科技。Manus作为第一个能够执行复杂任务的自主代理,可以完成对简历进行分类、搜索房地产、分析股票价格等复杂工作,显现人工智能与人类一样聪明,甚至更聪明。数天来一直引发业界恐慌。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地缘政治中心和数字地缘政治研究员帕乔特(Benjamin Pajot)在接受《解放报》访谈时强调了这款新产品的宣示效应,他认为:这项创新虽然没有开创技术创举,却凸显了中国的“工程软实力”,进一步提升了其形象和影响力。
帕乔特指出:这款机器人目前尚不完善,还处于测试阶段。另外,它并非完全由其创始人独自构建,而应是不同人工智能模型的组合。从而成为试图采用美国技术与美国巨头展开竞争的模型之一。
这位专家表示:通过现有模型的优化形式创建的模型并不构成技术革命。但是媒体效应不容忽视。对普通大众来说,舆论最为重要。例如:深度求索一问世便尽人皆知,包括那些并不太了解人工智能的人在内。
在谈到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问题时,帕乔特指出:美国正在全力发展人工智能,计划在未来四年投入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计划”便是最好的例证。
中国方面也不甘落后。一年多来,中国一直依靠开源战略来对抗相对封闭的美国生态系统。使用“工程软实力”吸引更多人才,并通过开放其模式,为新型国家建立自己的产业提供方便,大大增强了其在政治层面的全球影响力。
法国专家分析道:中美两大巨头纷纷投巨资押注人工智能的研发,除了表面上的竞争之外,也涉及军事。
在美国管理团队加大冒险、中国不断强化对台立场之际,他们更为感兴趣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帕乔特最后指出:这场竞争的最终结果,究竟是法西斯式的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下的新自由主义的技术占据上风?还是受到独裁政权控制的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愿景的中国取胜?尚有待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