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得有多快? zt |
送交者: 2025年03月03日16:02:15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中国发展得有多快?来源:知乎。作者:后柳菘 1981年秋天,我出生在冀东一个渔村,那一年冬天,村里通了电; 1987年,因为父亲“有本事”,我们一家成了“城里人”,住进了楼房,落户的那座小城距离故乡大约150公里,火车倒汽车需要走一天; 1988年,家里有了暖气,一年后,父亲拆掉了火炕; 1989年,家里买了彩电(记得好像是三洋牌),从此不必去邻居家看《七巧板》; 同年,家里买了冰箱(应该是沈努西牌),因为时常停电、电压不稳,为了保护冰箱压缩机还配了稳压器; 1990年,小城率先放开了粮食供应,粮票和肉票成为历史; 1992年,报名参加教育局开办的电脑兴趣班,学了好几天的C语言(经指正,应为basic,感谢),写出人生第一个(恐怕也是唯一一个)程序(就记得最后一行是“run”),平生第一次接触电脑(当时叫微机); 1993年,所在的小学安装了暖气,冬天不必再生炉子取暖,但我夏天时就毕业了; 同年,北京申奥,据说奥委会来考察时,北京一律不许生炉子取暖; 1994年,所在的中学设立了电教室,可以一个人一副耳麦上英语听力课,但一周只有一节课,而且需要自带拖鞋(据说是为了防尘); 1995年,拥有了一台小霸王926学习机,甚喜; 同年,家里装了电话,进入电信时代; 又同年,已经隐约知道有种东西叫互联网,后来通过《世界军事》这本杂志知道了什么东西叫互联网; 1996年,中考,小城开始使用电脑储存、处理报名数据,学校组织培训使用2B铅笔涂方块,每个班分配一本区位码表,学生自己查询姓名对应的区位码; 同年,在中央台《东方时空》一期节目里看到一个人在说互联网是今后的必需品什么的,当时一是觉得好奇,二是觉得这个人真丑(没错,我说的就是马云); 1997年,由于是全市最好的高中,得以在微机室上了第一节(高中时代唯一一节)正规电脑课; 同年,在同学家里第一次触摸鼠标,玩了第一次电脑游戏; 又同年,以学英语需要为名,“讹”来了第一部随身听(爱华牌,生平第一次主动要求购买日本产品); 1998年,再以学英语为名,得到了一部复读机(步步高); 1999年,考上大学后,以学习需要为由,买了第一部文曲星; 同年,上了大学后,宿舍里有201拨号卡电话,买电话卡成为固定开支,记卡号和密码成为必备技能,同时因为IC电话长途便宜,所以校园内的IC电话亭常会有人排队打电话; 又同年,与宿舍众人买了人生第一台电脑,现场攒机,赛扬366CPU、16兆内存、4.3G硬盘,斥资4200元,盗版windows98操作系统; 再同年,学校开设电脑课,认真学习使用office的同时,吐槽学校还在教我们如何使用windows95; 再再同年,开始上网,有了邮箱(eyou),写了第一封邮件; 2000年,有了qq号及第一个网友,以及一台数字BP机; 同年,随身CD机盛行,不感兴趣,但由于身处天津,几次陪外地同学到塘沽洋货市场买走私或二手翻新的Sony机; 2001年,父亲买了第一部手机(三星800),我用了一个月后,颇感方便,于是向家里要了钱,买了我的第一部手机(波导,具体型号忘了); 同年,宿舍接入光纤网,网络游戏盛行,有同学因为沉溺游戏而被退学; 2002年,身边同学基本都用上了手机,由于通话费用不菲(7点至19点6毛一分钟,其余时间3毛),大家更习惯用短信联系,移动的菁菁校园套餐因为短信便宜而大受欢迎; 2003年,得知有种东西叫作U盘; 同年,毕业后开始从事编辑工作,此时单位已全面推行电脑办公,入职后便配发了电脑,第一次例会,学习讨论“网络对传统纸媒的冲击”; 又同年,倡导作者通过电子邮箱投稿; 2004年,为了缴纳资格证考试费用,开始使用网上银行,又因为同事里只有我开通了网上银行,所以经常帮人代缴考试费; 同年,用工资买了第一部MP3(纽曼牌),兼作录音笔用; 同年,冀东高速网初步成型,回故乡最快只需一个半小时; 2005年,移动公司与所在单位谈合作,希望借助纸媒渠道推广“校讯通”; 同年,单位为办公方便,为所有人配发了U盘(纽曼牌,64兆),从此不再使用3.5寸软盘; 2006年,第一次见证别人通过qq开网上会议; 同年,开了自己的博客; 又同年,最后一次洗印胶卷,随后买了第一部数码相机(爱国者牌,支持国产品牌); 2007年,单位配发笔记本电脑(联想),开始实现移动办公; 2008年,第一次用网上银行购买非考试服务(奥运会门票); 同年,得知苹果开始做手机,据说比黑莓手机还好用; 2009年,不顾家人异议,买了人生第一辆车,吉利远景(活儿糙,但还算可靠); 同年,为新房添置电器(均为海尔); 2010年,见证身边人开始网购,不解; 同年,开始第一次网购; 2011年,得知有款手机叫小米; 2012年,购买了第一部智能手机(小米1s),不停向身边人介绍什么是智能手机; 同年,开会学习讨论“移动互联网对传统纸媒的冲击”; 又同年,购买电器时一时兴起,买了一部卡片数码相机(Nikon,第二次主动购买日本品牌),事后想想,颇有点49年投奔常公的感觉; 2013年,开始使用微信,顿时联系上诸多已经失去联系许久的故人; 同年,单位更新办公电脑(戴尔商用机),性价比极高; 同年,个人第一次真正参与双十一; 2014年,开始遗忘qq和邮箱; 2015年,过年开始发微信红包; 同年,身边人接近全智能手机化,U盘容量已经达到64G,使用率却愈来愈低; 2016年,换了第二辆车,奇瑞,坚持民族品牌; 2017年,单位转型,开始从事新媒体工作; 同年,单位又一次配发笔记本(Microsoft surface),感觉一般,由于不敢在这台电脑上安装盗版office,开始使用WPS; 2018年,无处不扫码,身上没有现金也不再心慌; 2019年,见证有人特意寻找华为手机拍合影,说效果好; 同年,因为WPS部分功能十分好用,开始购买会员; 2020-2022年,就不必说了,一个人被封在家里,依旧可以为人民服务; 2023年,开始有点跟不上各类移动应用的发展速度了; 2024年,见证中国汽车居然被“关税壁垒”了…… 只是碌碌无为的一个普通人,不过,感觉自己的40年正好可以侧写这个国家的40年。 |
|
|
|
![]() |
![]() |
实用资讯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4: | 印度裔平均收入在美国遥遥领先,原因是 | |
2024: | “镍战”,印尼将打败全球所有对手? z | |
2023: | 阿根廷宣布终止2016年与英国签署的关于 | |
2023: | 不再遮遮掩掩!日本将大量增设弹药库, | |
2022: | 俄国防部宣布建立针对基辅市等地平民安 | |
2022: | 俄乌之战俄军总战略分析最终季 | |
2021: | 军坛换地方吧,整版整版的轮子垃圾 | |
2021: | 华为:今年至少3亿台设备使用鸿蒙 鸿蒙 | |
2020: | 驱逐记者事件,看来中方认怂了 | |
2020: | 无论左右,学学京城百姓,互相挖苦不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