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繁体中文  
 
版主:黑木崖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从DeepSeek看美国“斯普特尼克时刻”情结 zt
送交者:  2025年02月24日04:35:47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环时深度】从DeepSeek看美国“斯普特尼克时刻”情结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冯亚仁 陈子帅 郑璇

-2025-02/2314:45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冯亚仁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郑璇】编者的话:近期,中国开源大模型DeepSeek的出现,在全球科技市场引发震动。一些西方特别是美国科技界和政界人士以及媒体,将此称作美国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所谓“斯普特尼克时刻”,是指冷战时期苏联先于美国成功发射人类首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令西方尤其是美国陷入一段恐慌焦虑时期。与此同时,根据一些美国学者的说法,“斯普特尼克时刻”带来的危机感让美国各界“齐心协力”,采取措施发展科技和经济,为美国之后保持技术优势以及在冷战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美国不断宣扬“斯普特尼克时刻”的背后,除了希望能再次团结上下应对本国所谓的危机和挑战外,也有“美国衰落论”产业作祟的影响,更体现了其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

DeepSeek 图源:视觉中国

冷战热词为何高频出现?

1月20日,中国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发布其开源模型DeepSeek-R1。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该模型在第三方多个项目的基准测试中均超越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GPT-o1模型,但成本更低。1月27日,DeepSeek登顶苹果中国地区和美国地区应用商店免费应用下载榜首后,英伟达股价当天重挫近17%,市值在3天内蒸发近6000亿美元。

1月26日,美国硅谷风投资本家安德森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文,称DeepSeek-R1的发布是美国人工智能界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两天后,美国国会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也在X上表示,中国公布的DeepSeek被一些人工智能人士称为美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我们的竞争对手将利用每一个机会超越美国在未来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我们必须领先”。对于DeepSeek-R1的发布,《硅谷之火》联合作者、美国作家斯韦因在Medium网站上发文,称“毫无疑问,这是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华盛顿邮报》1月31日则发表了以《DeepSeek创造了21世纪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为题的文章。据《纽约客》杂志2月3日报道,香港金融服务公司Gavekal联合创始人、来自法国的盖夫向其公司客户发了一篇题为《另一个“斯普特尼克时刻”》的评论,这些客户包括世界各地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

其实,“斯普特尼克时刻”是美媒报道中的一个高频词。2024年9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的实施时间将由2030年前后提前至2028年前后。此消息一经公布,美国太空新闻网就援引本国专家的话称,如果中国领先于美国进行火星采样返回,这将成为又一个“斯普特尼克时刻”。201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以《为什么我们需要另一个“斯普特尼克时刻”》为题报道称,在截至2014年的15年,美国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兴趣趋于平缓或有所下降,这引发了担忧,因此需要重塑美国的企业界和政界,让它们从“一辆反复被黑冰困住的、高速行驶的面包车”,变成一辆“炙手可热的新特斯拉,战胜所有的数字化挑战”。

除媒体外,美国政界人士也喜欢在演讲中使用“斯普特尼克时刻”。2019年9月9日,在参加重启美国太空司令部的仪式上,时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表示,美国进入新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军方必须采取行动,保持美国在太空领域的竞争优势,以对抗俄罗斯、伊朗等对手。这一年的12月,担任过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琼斯在《大西洋月刊》上发文,表示在开发和部署安全5G网络的竞赛中,“美国落后了,就像20世纪50年代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一样”。2011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国情咨文演讲中也表示,当代美国人正处在“斯普特尼克时刻”。他称,苏联1957年在太空领域领先美国,但是美国后来的投资推动该国赢得了登月太空竞赛,这些投资“带来了创新的浪潮”,创造了新型工业和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因此呼吁国家对创新、研究、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

苏联发射卫星开启美国“伟大时代”?

那么,什么是“斯普特尼克时刻”?英国《卫报》这样解释: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人类首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入地球轨道,震惊了其冷战时期的对手美国。“斯普特尼克时刻”也被称为“卫星时刻”。

据《纽约时报》2007年报道,“斯普特尼克”1号发射后,苏联主流媒体开始只发了简短报道,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报纸,则充斥着相关新闻和对此的分析。“自珍珠港事件以来,没有任何事在公众生活中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学家麦克杜格尔这样说。《纽约时报》表示,一些美国人也将该事件与“9·11”事件相提并论。“斯普特尼克”1号让美国人陷入了信心危机:这个国家是不是因为繁荣而变得松懈了?教育系统是否不足,尤其是在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方面?

2021年,美国安全世界基金会项目规划主任威登在该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网站上发文,表示由于公众的强烈反应,美国采取了几项措施,以确保它永远不会再在技术上受到“突然袭击”,包括建立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前身高级研究计划局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通过《国防教育法》。该法律的施行,让美国向教育系统以及科技研发方面各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斯普特尼克”1号的发射还促成了美国国家侦察局的成立,该部门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一直利用太空收集情报。

威登称,上述措施为美国在太空等科技领域的技术优势打下基础。基于此,很多美国媒体、学者和民众认为,“斯普特尼克时刻”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在科研、经济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所有这些都为华盛顿最终在冷战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不过,包括威登在内的一些美国学者认为,大部分美国民众其实并不了解1957年“斯普特尼克”1号发射前后的真实历史。例如,虽然该卫星的发射震惊了美国民众,让他们认为苏联的太空能力正在领先于美国,但当时美国政府对苏联在人造卫星领域的进展很清楚,华盛顿在卫星领域的能力也丝毫不输苏联。早在1955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向本国政府高层提供了一系列关于苏联“人造卫星计划”的情报。这些报告认为,苏联人造卫星可能不迟于1957年底进入轨道。2020年,CSIS历史与战略项目助理研究员贝茨发文称,1957年,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优先将资源用于发展下一代核武器的运载研究,而不是卫星,美国当时正在打造远比苏联人造卫星所展示的更先进的武器能力。虽然中情局和其他美国政府机构强烈认为,成为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会给美国带来巨大声望,但艾森豪威尔却认为这没有什么意义。

此外,很多美国民众认为美国1957年遭遇“斯普特尼克时刻”后上下团结一心,这一观点也遭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例如贝茨就表示,“斯普特尼克”1号发射后,美国国会参议院时任民主党领袖约翰逊就抓住机会,在听证会上打击艾森豪威尔和共和党,将苏联发射卫星的成就与夸张的情报结合起来,得出美苏之间存在巨大“导弹差距”这种毫无根据的结论。这帮助民主党在1958年的国会选举中赢得了更多席位,并为约翰·肯尼迪在1960年的总统竞选提供了动力。贝茨认为,艾森豪威尔政府之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美国科技,也并非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而是为了“政治止血”。此外,《国防教育法》和创立NASA在“斯普特尼克”1号发射之前已经在酝酿和准备中。

冷战思维延续还是威胁论变体?

在人类首颗人造卫星发射之后,“斯普特尼克时刻”成为美媒不时就会使用的一个常见词。“许多美国人,尤其是那些持有这种竞争世界观的人,似乎渴望在太空、人工智能、5G、更广泛的技术、意识形态竞争,甚至气候变化方面出现另一个‘斯普特尼克时刻’。”贝茨称,美国人仿佛在召唤一个奇迹,把国家重新团结起来,启动激励人心的进程,以跳过应对国家威胁和全球挑战所需的艰难而漫长的政策工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梁怀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媒体之所以热衷于宣扬“斯普特尼克时刻”,是因为它们历来有通过隐喻方式放大当前问题,从而达到吸引眼球、引起大众关注的传统。此外,美国对“斯普特尼克时刻”的痴迷,体现了二战后美国对于自身国际领导权(或者说国际霸权)的敏感性,即只能自己走在前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聪悦表示,美国针对他国科技和军事技术高速发展非常喜欢提到“斯普特尼克时刻”的原因,一是把特定国家当成竞争对手和假想敌的冷战思维的延续;二是触发历史共情,激发公众焦虑情绪,让他们相信美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此对国内政府治理缺陷、外交政策误差等现实问题持相对宽容的态度;三是威胁论的变体。在制造“斯普特尼克时刻”的言论中,美国政界和媒体往往会贬低和污蔑竞争对手的成就,希望以此削弱后者的影响力,并维护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有观点认为,美国媒体、政界等时不时炒作该国遭遇或进入“斯普特尼克时刻”,与“美国衰落论”产业有关。2010年,美国《新共和》杂志提出一个观点——自从“斯普特尼克”1号发射以来,美国一直存在着“衰落论”产业。美国一些评论人士一直炒作该国“软弱”“可能被淘汰”,将不可避免地“落入更强大的对手手中”。上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就在《外交》杂志上表示,“衰落论”分几波出现:在苏联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之后、在越南战争爆发之后、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发生之后、在上世纪70年代末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塔夫茨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德雷兹纳2010年称,“9·11”事件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衰落论”也在美国盛行。

“为什么要兜售这种说法呢?”据西班牙《国家报》分析,首先炒作DeepSeek-R1的发布让美国进入“斯普特尼克时刻”的,是硅谷风投资本家安德森,之后这一说法被美国和其他国家媒体广泛报道。1957年苏联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后,整个美国工业和金融机构都在为一个目标服务,即在太空竞赛中击败苏联。这正是安德森等一些硅谷大佬想从美国政府那里得到的:零监管和大量资金,以此变得更富有,而这也是涡轮资本主义如何寄生于科学进步的案例。

“科技作为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其不断推陈出新需要发挥全人类的共同智慧,其最终成果也是为全人类共同享有。”梁怀新称,各国在科技领域竞争还是合作,本质上是在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孤家利益和共同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如何选择的问题。2月11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在出席美国中国总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时表示,DeepSeek横空出世,引发“芯片封锁无用”的广泛反思,从零和博弈出发,时时处处都是“斯普特尼克时刻”;从合作共赢出发,到处都是合作点、新机遇。


0%(0)
0%(0)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段落格式
字体
字号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1 印度把索罗斯的棺材本都抢走了! eastwest
2 李嘉诚港口卖不成,因为涉嫌违法 eastwest
3 干的漂亮!德国炸毁最现代化电厂 eastwest
4 台湾用无人艇“狼群”围攻075大登 eastwest
5 中美人民小红书对账之后怎么样了 eastwest
6 刚刚,我们抽了美国最响亮的一耳 eastwest
7 歼36第二次试飞,美国连续受刺激 eastwest
8 这通电话里,中方向美方传递了几 eastwest
9 高清:空警-600~ zt eastwest
10 据说是福建舰在渤海湾做爆震实验 kman
一周回复热帖
1 港媒:香港长和集团卖港口计划暂 eastwest
2 美国机器人企业集体上书:要想在 eastwest
3 “老外你过来”——从2025年白男 eastwest
4 特朗普突然警告俄罗斯普京!美国 eastwest
5 突发消息 - 缅甸曼德勒发生7.9级 eastwest
6 美國對中國的港口戰,勝算幾何? eastwest
7 彭博社:不鸟中国,李嘉诚按原计 吉米多围棋
8 一架印度无人机突然偏离航线,闯 煎饼
9 李嘉诚4公司市值蒸发超781亿 zt eastwest
10 空中网吧?朝鲜预警机正式公开, eastwest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4: 中国的国运有多猛,越南、印度给你也接
2024: 近日,米参议院领袖麦康奈尔的小姨子,
2023: 中方此时发布涉乌立场文件,传递什么信
2023: 俄乌总统,艰难一年 zt
2022: 联大马上就要开会,谴责俄罗斯的入侵。
2022: 目前也传出了不少了俄军的损失... zt
2021: 俄军反超中国成为第二,印度挤进前五!
2021: 大家凑合着过吧,人都被你每老年痴呆熏
2020: 中医抗病毒胜出西医的主要原因
2020: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