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5-19 09:25
强文:从各个国家崛起经验来看中国崛起
分析中国崛起的书很多
引言:
从世界各国的崛起来看,大国崛起的主要要素就是稳定的国内形势、雄厚的经济实力、良好的教育、强大的军事以及有着自己的特色的文化和高精尖的科学技术。这些要素是几乎所有国家崛起的共性。同时,各国的崛起又有各国的个性。我们就从以上的因素分析中国崛起。
一、 经济实力——大国的根本
经济是一个大国的根本,军事、教育、科技都是为了保护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雄厚。当一个国家有了强大的军事、先进的科技、完善的教育,但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的时候,都只能说这个国家有一个成为大国的潜力。当他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没有先进的科技、强大的军事的时候,他仍是一个大国,但是它是一个即将衰败的大国。清朝的软弱尽人皆知。当欧洲列强的军队已经完全火器化的时候,我们清朝的军队仍然使用着大刀、长矛。这直接反映出了清朝军事力量的落后。但是,当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之前,在西方人眼中,清廷仍是世界大国。还是由许许多多的西方人在看完那本《马可波罗游记》后,向往遍地财富的中国。
而荷兰则是完完全全地靠经济崛起。在十六世纪的欧洲海域,荷兰人依靠他们与生俱来的对财富的渴望和独具特色的廉价货船垄断了欧洲的海上贸易。在十七世纪,荷兰和他的东印度公司建立起了一个牢固的全球商业霸权。就这样,一个崭新的面积仅相当于两个半北京大小的“大国”崛起了。
历史上也有很多大国因为经济的衰败而离开大国的舞台。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大国,通过殖民掠夺和科技创新,稳坐大国宝座数百年。但是各国解放运动广泛开展,直接瓦解了英国的经济基础,而过度开放的经济政策导致的金融危机则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英国就因为经济的衰落离开了“大国俱乐部”。
曾几何时,苏联仅仅通过十余年的时间,将一个贫穷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了一个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在计划经济的规划下,苏联的重工业突飞猛进,直追世界第一大国——美国,成为了唯一能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但就是因为计划经济缺少自我调整性,领导人又忽略了手工业和轻工业等和国民生活有关的产业,经济结构严重失调。尽管苏联当时还拥有着无以伦比的军事实力,但是由于经济的畸形,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倒下了。
作为发展蒸蒸日上的中国,我们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发展经济时,我们要避免苏联模式的弊端,注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不能片面追求统计数据的增长,而是要让经济的增长确实落到实处,要让经济的增长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另外,我们也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模式发展我们的经济,毕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时为我们敲响警钟。只有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模式,中国才能被世界认可,才能为自己的国民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才能真正的崛起并长期的稳定的以大国的身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二、 稳定的国内环境——大国的前提
世界上没有一个燃烧着战火或者是经受着动乱的国家会崛起。在全球都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有些索马里人连汽车都没见过,为什么坐拥丰富天然气资源的阿富汗始终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这些都是因为国内的不稳定。当国内还不稳定的时候,人们为了生存而大动干戈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去发展经济?全国连一张安静的书桌都摆不下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发展教育?没有了教育,科技又何从谈起?没有了以上的一切,国家又从何崛起?
反观国内政治稳定的国家,如美国。不得不说,美国在建立初期,进行了两场主要战争,其一是独立战争,其二是南北战争。独立战争使美国得到了民族的独立,南北战争使美国国家统一。经过这两次战争,美国政局基本上保持稳定。 之后,再看美国所谓参与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要不就是买卖军火,要不就是到别人领土上进行战争,从中获取巨额利润,经济实力大大提升,而国内保持稳定是能够使自己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提升的第一大前提。
在中国逐渐崛起的今天,世界上仍有些人对中国不怀好意。那些疆独、藏独、台独和东突恐怖组织们唯恐天下不乱,想方设法地破坏中国的稳定,企图分裂祖国。他们的做法严重地危害了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严重地阻碍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复兴。对于这些势力,我们应不惜一切代价,抛开一切舆论,对他们进行坚决而沉重的打击,使我国国内环境保持长时间的稳定。
三、 强大的军事——大国的保障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强大的国防能力都是立足于世界的基石。纵使它有多么强大的经济实力,如果它的军队不堪一击,那么它最终还是会成为强国眼里的肥肉。所以说强大的军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崛起的保障。
清朝就用自己的灭亡来阐释了这个道理。曾几何时,大清王朝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七分之一,一片富庶、繁荣的景象。但是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摧毁了这一切,它们轻而易举的摧毁了清朝的军队,使中国从此落入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也间接地导致了清王朝的崩溃。
还有那海上霸主荷兰的衰败,正是由于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导致在与英国的战争中失利。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荷兰的海上运输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一个海洋霸主永远地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可以保护国家防御外来的侵略,同时还可以为本国带来一些利益。纵观大英帝国的崛起,英国人在崛起的早期基本就是用武力实现的。他们先摧毁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而取代了西班牙远洋贸易的地位;又在与荷兰的战争中胜利,获得了欧洲海上运输的霸权。在与中国的作战中,他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大大小小的战争促使英国走向了“日不落”。
而现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是凭借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军队,在世界上推行它的单边霸权主义,争当世界领导人的。
但是好战必亡。历史上一个又一个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恰当的武力扩张会导致一个大国的灭亡。也许德国和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和日本的综合国力分别在欧洲和亚洲里独领风骚。但是,在他们错误地进行了武力扩张之后,德国的议会大厅之上竖起了苏联的红旗,两朵蘑菇云在日本上空升起。这两个国家在对外扩张的道路上,不但没有为自己赢得利益,还将本国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引入了毁灭性灾难。
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我国来说,运用武力扩张的道路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在利益至上的国际社会中,发展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还是可以保护祖国免受外来侵略者的入侵。在平衡了利益关系之后,适当地运用武力和武力威慑,对国家的崛起也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孙子兵法中写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上策”。从近期的角度来看,除了在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方面,中国没有对外作战的时机,也没有对外作战的必要。中国还应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决反对对外扩张战争和侵略战争的发生。从长远角度来看,如果到了需要运用武力来解决国际纠纷的时候,一定要反复斟酌利弊,权衡再三,慎重动用武力。最后切记速战速决,将战争对综合国力的损耗降到最小。
四、 良好的教育——大国的未来及大国的长期昌盛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科学和教育也是追赶先进国家的捷径。德国的成功就是它高度重视对国民素质的教育,并以此作为国家振兴的基础。普鲁士的国王威廉三世曾经说过:“就是因为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在当时,德国的所有适龄儿童都有义务去参加免费的小学教育,而对于那些没有上学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家长也会受到高昂的罚款。
日本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后起之秀,也十分注重教育。当日本甲午战争胜利后,日本将巨额的战争赔款的大部分投入到了教育事业。所有的适龄儿童同样也是强制地接受教育。日本能够在战后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世界第三的经济强国,很大程度上源于日本较高的人口素质。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素质问题依然显著。虽然我们也实行了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但是我们在对人们素质的教育上仍有待提高。我们应该在教育学生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人格塑造和世界观的建立,加强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教育。因为比较深奥的知识是很多人一生都难以用到的,但是,如何做人是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所以学校在日后的教育中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
五、 高端的科技——大国制胜的法宝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占据一席之地,答案是发展科学技术。只有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建设起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拥有更高的生产力,才能拥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很多大国在崛起时都非常注重科学技术。
在普鲁士,国王曾经与柏林洪堡大学达成协议,那就是国家必须给与科研活动各种物质支持,但是无权干涉活动内容。就是在这样一个拥有了国家的保障和充分的自由的环境里,德国人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也发展出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是在科学的基石上,德国人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属于德国的发展模式。
美国就是因为掌握了科学的制高点,才成为世界的霸主。美国人对科学发展非常重视,这体现在美国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上。在1787年制宪的会议上,代表们一反常态,在通过第一条第八款时,意见空前的一致,它的内容是“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术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是第一个把专利权写进国家宪法的国家。正是美国人的这一作法,激发了全民从事发明的愿望。美国人开始向世界科技的制高点进军。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科技发展上有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可以集中国家的力量发展科学研究。但是就目前来说,中国的科学研究体制仍有待改善,很多科研基金的分布还不尽合理,很多青年骨干力量拿不到研发资金,而有些专家却手握大笔经费却不知从何花起。同时我们的科研造假行为也非常猖獗。对于这些令人鄙视的行为,我们应该坚决地予以严厉的责罚,并且加紧对于青年人的诚信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发挥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又好又快地进行科学研究。
六、 丰富的文化——大国的灵魂
对于任何一个大国来说,必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这个文化是区分自己和别国最主要的标志。如果一个国家,说着别的国家的语言,用着别的国家的思想,它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大国。同时一个大国的文化,也应该让全世界都去了解它,将这个文化渗透到别国中去,用文化这种软实力进行扩张,这无疑在21世纪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19世纪的日本,就因为文化而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在1878年日本的首相大保利通遇袭身亡,在他倒下的背后,是日本人对日本文化的追求。在明治维新的11年里,以大保利通为首的日本政坛主张学习西方。日本全国开始了一场学习西方的浪潮,人们收起了和服,穿上了西装,茶馆没落了,酒吧兴起了。在一段时间里,日本政府甚至禁止人们从事相扑运动,在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学习西方运动中,甚至有人提出要学习英文而放弃日文。就在日本文化面临崩溃的时候,日本社会开始动荡,日本就到了动乱的边缘,直至日本开始自由民权运动,设立宪法后,日本人民才运用自己的权利,保护了日本的文化,西洋文化开始和日本文化融合,在日本才可以看见歌剧和能剧同台竞技,油画和浮世绘交相辉映。日本才度过了一场危机,继续向前发展。
所以说,文化相当于一个国家的灵魂。没有了文化,就没有了这个国家的内涵。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千年悠久文化的大国,不应全盘接受西方的文化,更不能盲目地追求韩日的那些文化,去“哈韩”、“哈日”。中国在新的时代应该发扬“扬弃”。保留古代思想的精髓,继承并发展一条适合当代中国的文化,并努力让全世界都能了解甚至接受中国文化,让中国的文化完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