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黑木崖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最不欢迎中国人的3个国家,国人还蜂拥而至 zt
送交者:  2024年06月16日21:55:24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最不欢迎中国人的3个国家,嫌弃都写在脸上了,中国人还蜂拥而至

出国旅游,是许多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体验。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护照的"升值",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踏上了环球旅行的征程。

据统计,2013年中国出境游客达到了8700万人次。

在这波出境旅游热潮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悄然出现:

有些国家似乎并不太欢迎中国游客的到来。他们的"嫌弃"都写在了脸上,可中国游客却依然蜂拥而至,这是为什么呢?


韩国

提到韩国,很多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欧巴"、"晨"、"炸酱面"……但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却有着复杂而微妙的文化基因。

历史上,中韩两国虽有过文化交融,但也存在不少龃龉。

近代以来,日本殖民统治、朝鲜战争、"萨德"事件等,更让两国关系跌宕起伏。

这种历史积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韩国人对中国的态度。


中国游客在韩国旅行时,首先应了解和尊重两国间的历史差异。

在与韩国人交流时,避免触及敏感的历史话题,如二战时期的慰安妇问题、东海领土争议等。

即使聊到这些话题,也要以平和、理性的态度交流,切忌情绪激动或言辞尖锐,伤害韩国人的民族感情。

中国游客要尊重韩国的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


韩国人普遍重视礼仪,注重外表形象。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言行举止,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

着装打扮要得体,特别是参观寺庙等庄严场所时,更要注意不可暴露或邋遢。

韩国人饮食习惯与中国也有不同。他们喜欢吃辣、喝冰饮,不习惯吃动物内脏。


中国游客品尝韩国美食时,不妨入乡随俗,感受异国风情。

在韩国旅行时,中国游客还要注意个人隐私和肖像权。

近年来,韩国因明星隐私遭侵犯的事件屡见不鲜,社会舆论对这一问题十分敏感。

中国游客在公共场合拍照时,要征得他人同意,否则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另外,在合影等社交场合,也要尊重韩国人的私人空间,不要过分热情或逾矩。


当然,文化差异绝非"一言不合"的借口。多数韩国人对中国游客还是比较友善的。

只是出于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困惑,他们对中国人的态度时而复杂矛盾。

作为一名文明游客,我们更应以一颗欣赏、包容的心去体味韩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你可以在首尔街头,跟随着青春洋溢的K-POP旋律,随性起舞;

也可以走进釜山影岛,聆听《鱿鱼游戏》背后韩国社会的百味人生;


更可以登上独岛,感受韩国人民捍卫领土、誓死不二的爱国赤诚……只要怀着一份善意,相信再大的分歧,也终会在"江山如此多娇"的惊叹中化为乌有。

日本

与韩国相比,日本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更加深远复杂。

从遣唐使到明治维新,从甲午战争到二战战败,两国关系跌宕起伏,爱恨交织。

今天,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但历史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不少日本民众对中国仍存有偏见和戒备。

面对这种微妙的文化背景,中国游客在日本旅行时,更应注重入乡随俗,以谦恭有礼的姿态化解隔阂,赢得友谊。


日本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社会秩序井然,公众意识强盛。

在公共场合,日本人往往压低声音说话,排队有序,不会随意进入他人的私人空间。

中国游客不妨向当地人学习,谨言慎行,将个人自由与公共秩序理性平衡,避免因冒失鲁莽伤害两国感情。

在日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切忌大声喧哗或随意走动,以免打扰他人;参观神社寺庙时,要脱鞋净身,不可肆意闲逛拍照;


品尝日料时,要注意餐桌礼仪,不宜浪费食物,更不可对料理品头论足。

这些细节看似繁琐,却体现出日本人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尊重,值得中国游客学习借鉴。

当然,并非所有在日本的中国人,都能像"无问西东"中的沈光耀那样,以"适者生存、强者愈强"的进化论智慧,迅速适应并融入当地社会。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在所难免,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毕竟,日本也并非铁板一块,对华态度更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在东京街头,你也许会遇到cosplay成孙悟空的日本年轻人,对你竖起大拇指说一句"哈库那玛他塔";

在大阪心斋桥,你可能会邂逅一位痴迷中华料理的日本大叔,拉着你吃一顿地道的担担面;

在北海道的小樽,你或许能结识一位思想开放的日本学者,与你促膝长谈亚洲的未来……这些有趣的跨文化邂逅,不正印证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古训吗?

与其被历史的仇恨束缚,不如以文化的善意解困。


在异国他乡,唯有尊重当地文化,以谦逊好学的心态去体味差异,才能在旅途中收获成长。

放下成见,去倾听他者的声音;摒弃偏颇,去欣赏异域的风景。

越南

说到越南,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人大概都会想到一段跌宕起伏的"兄弟情仇"。

上世纪中叶,中国曾全力支持越南抗击法国殖民者和美国侵略者,胡志明主席也曾以"山河千里,意气相通"赞誉两国友谊。

自1970年代末中越交恶后,两国人民间的互信与友善也大打折扣。


直到新世纪初,随着中越关系缓和和双边贸易增长,越南民众对中国人的态度才逐渐"回暖"。

不妨设身处地地想象:作为一个曾饱受战争创伤、却终究赢得独立解放的民族,越南人对外来者的态度难免敏感多疑。

加之受"北方大国"历史阴影和南海争端等因素影响,不少越南民众对中国人的好感度本就不高。

倘若中国游客再不注意言行,稍有不慎便可能"扎心"当地人。


不要对越南的政治制度和民生状况妄加评判,更不可拿中国的发展成就说事,这很容易伤害越南人的自尊;

在参观越南革命遗址、先烈陵园时,要表现出应有的庄重,切忌调侃打趣;

即便去赌场酒吧等休闲场所,也应注意不要喧哗吵闹,以免引起当地人反感……诸如此类的文明举止,虽然细微,却事关两国人民的感情基础。

当然,这绝不意味着中国游客在越南就得时时处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事实上,越南民众大多热情好客,尤其欢迎体贴入微的中国游客。

只要怀着一颗真诚、谦逊的心去交流,哪怕语言不通、习俗有异,也一样能收获跨越国界的惊喜。

在芽庄的海滩,你可以和当地人一起尽情舞动,用肢体语言互诉快乐;在会安的灯笼街,你可以和一位年迈的越南华侨聊上几句家常,听她娓娓道来两国交融的动人往事;

在美奈的渔村,你可以向淳朴的渔民学习捕捞秘技,体验别样的海上人生……在这些看似寻常的跨文化接触中,中越两国人民正一点一滴拂去历史的尘埃,编织起理解与友谊的新篇章。


"蒙蒙细雨,濛濛睡眼",在川端康成的笔下,竟成就了西贡最动人的模样。

殊不知,这座曾经满目疮痍的城市,正因中越两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只要心存善意,在尊重和包容中去感受异国风情,定能收获超越国别、跨越时空的文明之美。

纵观韩、日、越三国,尽管与中国的历史渊源、现实交往各有特点,却有一个共同的期许: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身在异国,置身庙堂,不妨放下身段、虚怀若谷,用一颗欣赏、理解的心去面对文化差异;

迈入江湖,更需明察秋毫、周全礼让,以一己之力去传播文明友善。唯有如此,才能在旅途中收获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文情怀,在"他者"的眼光中审视自我,在差异的对比中实现共同进步。


结语

旅行,是一场穿越文化的心灵之旅。在异国他乡,每一次跨文化邂逅,都是一次自我认知和成长的契机。

韩国的纷繁喧嚣,日本的内敛典雅,越南的热情洋溢……这些独特的文化气质,正是我们这些异乡客要学习和欣赏的。

然而,真正的文明交流,绝非蜻蜓点水的"到此一游",而是要放下偏见,以一颗真诚、谦逊之心去倾听和理解。


唯有在尊重差异、包容多元中,才能实现心灵的共鸣与成长。

当我们学会用发现美的眼光去欣赏异国风情,在文化对比中去反思自我,一场场看似寻常的跨国之旅,也就有了穿越时空的深邃内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以更加睿智和成熟的姿态,在旅途中播撒文明的种子,绽放善意的花朵。

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游客定能以开放、自信、仁爱的形象屹立于世界舞台,向全球展示中华文明的时代魅力。


这,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文明修行"。让旅行成为我们超越自我、融通世界的心灵歼的!

举报
评论 24


0%(0)
0%(0)
  目前全世界都讨厌中国人 - alexsyalexsy 06/16/24 (82)
    你要是个穷鬼,全世界的人都可怜你。你觉得好吗?  /无内容 - 大狮 06/17/24 (52)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3: 中国企业被针对,特斯拉拒绝建厂,印度
2023: 美国新兵推:开战7天后4万解放军阵亡,
2022: 俄乌冲突,北京学到4大教训
2022: 中国公布5月经济数据:“呈现恢复势头”
2021: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019年12月新冠已
2021: 纽约时报 武汉病毒所石正丽驳斥实验室泄
2020: 中印边境突然爆发激烈冲突 中方5死11伤
2020: 印方死20人,45人被俘,其中25人已放回
2019: “不可靠公司”名单的宣布已经过去三个
2019: 吴敬琏: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