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黑木崖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欧盟的关税大棒为什么挥舞起来费劲了 zt
送交者:  2024年06月14日06:18:22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欧盟的关税大棒为什么挥舞起来费劲了

欧盟要对中国电车挥舞关税大棒了。没办法,这口子不赶紧扎紧,欧洲汽车工业可能要被清场,这是事关就业和税基的大事。

历史上,中国没少吃欧盟关税大棒的苦头,但是这一次,大棒砸得有点费劲。

关税作为武器,需要做到两点:

1、打痛对方

2、不打痛自己

打痛是指竞争力。增加关税必然抬高售价,这是抑制进口商品的竞争力的,

不打痛自己有两个方面。一是这进口商品不是自己的刚需,否则棒子就砸回到自己身上了。在这一点上,乘着中国电车在欧洲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现在砸,消费者还没有形成依赖性,受到打击还不大。二是对方没有有效的反制手段,否则就成互相伤害,关税大棒成回旋镖了。这一点正是欧盟犹豫的地方。

欧洲也去工业化了,剩下的出口强项包括刚需类和可有可无类。光刻机算刚需类,但收到出口限制。可有可无类的比重越来越大,比如说,法国酒、德国豪华汽车等等。这些出口对于中国来说可有可无,但对于欧洲来说,恰好是利润最丰厚的部分。

谁都喜欢少干活、多拿钱。在出口领域,奢侈品就是干这个的。一个LV包、一箱顶级好酒和一辆大众汽车、一垛特种钢的价值到底如何比较,这是学术问题,但对于政府税收来说,这是“我都要”的问题。

不断有传言说,如果欧盟电车税落地,中国会拿法国酒和德国豪车开刀。理由都不用费心找,直接从欧盟的“对方产能过剩、保护国内企业”条文抄一遍就成。中国也要保护自己的酒业了,中国也要保护自己的豪车工业了(比亚迪仰望、红旗……),还可以把环保拉出来挡子弹。

法国酒在中国依然是高口碑、高利润产品。德国汽车在中国处境微妙。中低端受到中国电车的强力挤压,“穷得只能开BBA了”越来越不是调侃。高端都是大排量的,更是高利润的。要是中低端因为竞争力不行,而高端受到中国的关税反制,那德国汽车界就该跳楼了。

工业明珠没有多少剩下了,“产能过剩”和“保护国内企业”成为大家的理由的话,空客都要紧张了,因为商飞也需要保护啊。空客造那么多飞机干什么?岂不产能过剩?换句话说,法国要担心的不仅是酒业,空客可能也在菜单上;现在不在菜单上,接下来可能就上菜单了,因为中欧贸易战不会就此一轮。

关税武器的互相伤害不会停止于一轮,这里是欧盟更加犯难的地方:下一轮更加不好打。

中国对欧盟的贸易是有很大出超的。这是由于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欧洲的去工业化,这两件事还真是相关的。欧洲是亚当·斯密的老家,欧洲就是从市场经济中崛起的,殖民主义反而是后来的。但现在欧洲发现市场经济再玩下去就要把自己玩死了,因为养尊处优已经把自己懒死了。但欧洲还不肯死。

欧盟早就想用关税武器强制平衡贸易,但越来越发现:中国制造已经成为欧洲供应链里的刚需了,关税大棒打不下去了。

曾经有一个时候,关税大棒很好用,那是中国制造还以低端消费品为主的时候,替代性强,中国制造只有用价廉物美硬拼。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吃了不少明枪暗箭,但只有忍着。中国不能丢失欧洲市场。

现在的中国制造在不小程度上离开低端、可替代的消费品,那还在,但在价值上不是大头了,替代不替代中国不在乎。实际上很多东西越南、印度还替代不了,因为中国制造的品种、价格、交货速度、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还是碾压性的,没人比的了。走进Dollar Store,太多奇奇怪怪的小东西依然是中国制造。不复杂,质量只是能用而已,但价格低到令人发指,品种则匪夷所思。要达到这样的设计、生产和物流效率,现在还只有中国人行,机器人化、信息化、智造化更是使得中国制造进入无人之境。

更高价值的一头在于各种制造业中间产品。中国由于庞大的国内制造业,衍生出足够喂饱世界的供应链。中国终端产品得益于中国供应链的低价高效,欧美终端产品同样如此。这是更难替代的。欧美在近几年的供应链去中国化努力中一遍又一遍痛苦地发现同一个事实:供应链里哪哪都是中国,实在绕不开。不是因为中国垄断,而是因为中国制造实在太香。实际上,在欧盟对中国电车关税最后落地时,比亚迪等出口欧洲依然有利可图,因为中欧价格差异依然对中国有利。

想想也是,连F-35供应链都做不到完全的去中国化,一般制造业如何可能?样样手搓是可以补得上漏洞的,但谁来买单?谁买得起单?在主义和真香的竞争中,真香总是胜利,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中认识到这一“政治经济学第一定理”,现在轮到西方了。

反过来,欧洲出口中,中国刚需越来越少。这是工业明珠白菜化的必然结果。中国依然大量进口欧洲产品,但越来越少是因为必须而只能从欧洲买,欧洲提供的只是可替代但质优价廉的产品而已。法国酒好喝,荷兰奶酪香醇,意大利和西班牙火腿也是真香,但这些都不是刚需,更不是无法替代。这些是中国关税反击的弹药库。

欧盟在光伏方面试图用关税武器的时候,已经发现这个问题。欧洲光伏还在巨婴期就被后来居上的中国光伏淹死了。现在欧洲电车还在预产期,中国电车索性先发制人了,但欧洲汽车总体而言可是“老到不能死”,绝不能淹死。然后问题是:谁来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欧盟电车税会形成奇怪的效果:

1、保护了欧洲低端汽车的国内市场,但这是“永远的战争”,是逆水行舟的顽抗,因为欧洲消费者必然要问:为什么中国电车能做到低成本,我们则必须花那么多钱,而技术、配置还不如中国电车?为什么要损害几亿人的利益来补贴几百万人的无能?

2、打击了欧洲豪车的中国市场(BBAP据说中国市场占30-40%),还会连累酒、奢侈品甚至航空等高利润产业,这才是欧洲制造仅剩的摇钱树

3、对中国的关税反击缺乏后续反击手段,美国对中国弹药打光的教训欧洲没法看不到

欧洲(主要是德国)品牌汽车在中国也是个棘手的问题。在欧洲电车不给力、中国遥遥领先的情况下,宝马电迷尼向欧洲反向销售,雷诺也要和中国合作研制电车。这些算中国电车,还是得到特别豁免?算入中国制造对欧洲公司的损害太大,实际上把他们永远打入落后行列;豁免则是明目张胆的歧视性做法,可能招致中国更大的报复,包括用出口税弥补中国电车的进口关税损失。现在看来,欧盟把这些“中籍欧裔”也算入中国制造,可能为对匈牙利比亚迪加税留后路。也就是说,中国制造的成分而不是品牌和产地才是决定关税的依据。

中国反击造成欧盟国家之间和产业之间的内部撕裂,正是欧盟关税大棒打得艰难的原因,但按兵不动又是不可行的。

中国并没有挑起这样的撕裂,中国只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欧盟真正应该做的是好好琢磨怎么实质性提高欧洲的竞争力。总想着割韭菜,把自己吃傻了,然后怪农民太会种地?


0%(0)
0%(0)
  竞争力怎么能琢磨出来?  /无内容 - eastwest 06/14/24 (38)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3: 一旦中美开战,中国不杀伤美军不攻击美
2023: 重大突破,中科院宣布!比英伟达快1.5倍
2022: 003型航空母舰干坞注水 zt
2022: 昨天郑渝高铁重庆段试乘列车发车,云阳
2021: 疫苗战争 1~5
2021: 回看2019七十周年大阅兵,发现这疫情战
2020: 三大芯片巨头都将无法为华为提供代工服
2020: 第一款中国芯DDR4内存条:大规模量产中
2019: 胡锡进:美把港当婴儿举起来威胁中国大陆
2019: 美国商品还是涨价不少,不过,美国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