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黑木崖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深受苏联重视的王明,为什么会败于毛泽东?
送交者:  2023年10月22日00:26:25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深受苏联重视的王明,为什么会败于毛泽东?

跟陶叔学编程 陶然纪 2022-08-16

王明是中共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人物。


一方面大家都对他很熟悉,毕竟同一人冠名两次错误路线,而且还是一左一右,他是独一份,很难不引人注目。

另一方面大家又对他很陌生,作为一个中国革命者受到共产国际与苏联长期的器重,必定有其过人之处。他的长处与错误之间有什么联系,历史书却语焉不详。

wangming.png

这篇文章就试着对他做一个客观的介绍,带大家了解真实的王明。

王明原名陈绍禹,出生于1904年。建党时他才17岁,当然无缘参与其中,是个小字辈。


但是就如那个时代许多优秀的年轻人一样,他聪慧,富有激情。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时,王明积极参加游行示威,被推选为学生领袖。不久后,王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按国共合作的约定,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宣传干事。

此时,王明遇到了人生第一个重大机会:去苏联留学。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为了纪念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继续支援中国革命,苏联政府决定:

在莫斯科创办一所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学,帮助中国革命培养政治理论骨干。

中山大学第一期招生340人,湖北只分配到10个名额。王明积极争取,主动向组织递交了申请。

虽然顺利进入初选,可最终名单公布后,呼声很高的王明却榜上无名。

这对王明是不小的打击。但他不想放弃,心念一转,就跑到江西去申请。可惜晚了一步,江西的名单也已经公布。王明空手而归。

王明并不死心,又回头找湖北省党部。省党部见王明意志坚定、不辞奔波,破例给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写信,要求保送王明。

当时,保送生大都是国民党达官要员子弟。比如,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冯玉祥之子冯洪国、邵力子之子邵志刚、叶楚伧之子叶楠、于右任之女于秀芝等。

但由于个人的不懈努力和组织的格外关照,出身寒门的王明幸运地成为了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特批的第20名保送生。

王明对出国留学孜孜以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毛泽东早在1919年就主动放弃了这种机会,因为他认为留在国内研究实际问题更重要。

这并非是对当时出国留学的否定,只是相较而言,有的人善于抓住机会,而有的人却能自己创造机会。

当年10月,王明终于到达心中的圣地苏联,进入中山大学学习。

刚一入校,王明就发挥出学霸本色,很短时间达成两大成就。

一是语言天赋,只用半年就能用俄语流利对话。
二是理论能力,很快对马列著作烂熟于心,讨论问题时引经据典,对原文信手拈来。

这两项本事正是当时中国革命者的普遍短板,王明自然脱颖而出,引起了学校师长的关注。

其中,中大副校长米夫更是对王明青眼有加,收为入室弟子,给了他很多崭露头角的机会。

米夫.png

从1925年到1929年,王明在苏联学习、工作了4年时间。4年里,他除了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建立与米夫等关键人物的关系外,还有两大收获。


一个是形成了以他为首的留苏学生宗派,即著名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成员包括博古、张闻天、王稼祥、凯丰等。他们都自认最懂原汁原味的马列主义,彼此互相欣赏。

另一个是在米夫的支持下参加了多次政治斗争,斗争对象包括同学、学校老师以及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时任团长瞿秋白)。

王明政治感觉敏锐,善斗好斗,而且从无败绩。当时同在苏联的张国焘、左权等人都吃过他的亏。

有了自己的人,又斗倒不少人,王明自然是信心爆棚。同时,他也悟出了自己的“革命经验”:干革命就得有苏联人的支持!

带着苏联师长们的嘉许,王明于1929年3月学成归国。

但是,任你在中山大学多风光,回国后还得从基层干起。他被分配到上海党组织,依旧是做宣传干事。

不久,王明参加一次会议时被捕入狱。他心急发出求救信息,差点导致我党秘密机关暴露。

因为这次严重违纪行为,在1930年2月被营救出来后,王明就被党内警告。

刚回国不到一年,就背上了处分,这位留苏精英在党内的前景迅速黯淡下来。

但是,党内一次激烈的变故,给了王明“起死回生”的机会。

王明2.jpg

这个变故,要从当时党的总书记向忠发说起。


在许多史料里,向忠发被描述成一个形象代言人,本人没有什么能力。只因他是工人出身,符合共产国际增加无产阶级成分的要求,才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上被指定为总书记。

其实,向是搞工运起家,年纪大资格老,在工人队伍里威信是很高的。而且因为感受到国际的重视,上任后向忠发踌躇满志,很希望有一番作为。

同时,向忠发虽然缺乏中央工作经验,但是这个人还是有一定的格局,能够接受年轻人的意见,特别是对周恩来的工作能力很认可。因此,在周恩来的辅佐下,中央的工作开展得有模有样,全国的革命力量有了稳步的发展。

但是不久后,中共中央却与共产国际远东局在一系列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向忠发亲自与远东局多次当面交流,却发生了激烈争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可远东局有先天优势,掌握着通信电台,时不时请来国际指示进行强压。

这就激起了向忠发的脾气,你告老师我也能,决定派周恩来作为代表前往莫斯科汇报工作。

向忠发.png

周恩来于1930年3月出发,5月到达莫斯科。费了大劲得到的结论却是双方各有对错,共产国际好好地和了一把稀泥。向忠发极力主张的这次越洋告状告了个寂寞。


但是周恩来一走,却走出了大事。

接替周恩来辅佐向忠发的是李立三。李立三很快搞出了“左倾冒险主义”的“立三路线”,定下“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目标,要集中全部红军攻打中心城市。

这个目标严重脱离实际,红军遭受重大损失。就是在这段时期,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方面军被强令攻打长沙,久攻不克撤退。

此外,更让共产国际震怒的是李立三还扬言“在占领武汉之后,就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去和共产国际说话了”。

不用等你来说话,我来找你。

共产国际迅速安排瞿秋白、周恩来回国纠正严重的政治错误。李立三做了检讨,被迫前往苏联,此后被留下工作反省了15年。

虽然李立三的错误只有短短几个月就被按下,但是共产国际思来想去还是不放心:

根本原因是远东局太弱,Hold不住局面。必须改派一个得力干将。

就这样,王明的老恩师米夫被选为新的远东局书记,将赴上海工作。

米校长心中定下了大计。但是他的计划需要有人内部策应,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他的得意门生王明。

此时的王明却已经跌到了谷底。

在李立三掌权期间,因为仗着自己的理论水平多次质疑中央决议,王明又得了个留党察看6个月的处分。

得知校长要来,王明真是喜出望外,立即加紧了在党内的活动。他联合此前跟他一同被处分的博古等人跳出来,批判中央清算“立三路线”不彻底,执行国际路线不坚决。

正是一头乱麻的向忠发看到几个刺头又来添乱,自然一点也不客气,严厉进行批评。正在琢磨给他们什么新处分时,共产国际的指示到了,居然与王明等人的观点完全一致。向忠发又不得不红着老脸承认错误。

经过几次较量,拳怕少壮,老师傅终于看清了形势。

等米夫到达上海,在1931年初召开六届四中全会时,向忠发彻底丧失了心气,完全附和米夫的意见。

米夫与王明这对师生再一次完美配合,实现了对中共领导层的大换血。

最终的结果是向忠发保住了总书记的位子,而瞿秋白、李立三和李维汉被踢出政治局,周恩来也被批评。王明等留苏派则大举进入中央。

虽然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还是向忠发,但王明实际掌握了中央权力。

此时王明入党不过6年,年龄只有27岁。是谁给他这一切?当然是共产国际及其背后的苏联。

这一认识,王明刻骨铭心。

然而王明这一次掌权,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

不久之后,因为顾顺章与向忠发相继被捕叛变,党中央在上海已经无法立足,做出了向中央苏区转移的决定。

但是王明不愿意去环境艰苦的农村,通过已经回国的米夫的运作,在当年10月调到莫斯科接任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长。中央的权力被他转给了更年轻的博古。

博古接手之后,按照与王明一致的思路开展工作,最终发展成“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丢失中央根据地,红军被迫长征。

这条错误路线被冠以王明的名字,王明本人是不服的。他认为自己当时早已不负责中共中央工作,怎么也不应该由他来扛这个责任。

但是,这条路线的开端确实是自他而起,加上博古本人诚恳承认错误并不计地位积极工作,王明却抵死不认账,这顶帽子最终还是戴在了他的头上。

王明之所以放弃中央权力,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对自己的定位并不仅仅是一个中国革命者,他心中更大的舞台是共产国际。

此后,他在共产国际干得风生水起。

1935年7月,共产国际七大召开。王明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和候补书记。

从此,他不但直接参加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问题的研究和决策,而且成为共产国际领导世界革命运动的核心成员。中国人在国际共运中所达到的高度,王明空前绝后。他的政治地位甚至超越了恩师米夫。

共产国际十执委.png

共产国际十执委。

季米特洛夫(前排左二),王明(前排右一)

如果不出意外,王明将作为国际共运的领导人活跃在莫斯科的政治圈。


但是,历史给了他又一次回到中国的机会。


03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

斯大林紧张了。经历过“14国干涉”时期东西两线作战疲于奔命的窘境,他一定要避免苏联的东线再次挨打。

中国必须抵抗住日本,决不能任其吞并,再北上攻打苏联。

谁能成为中国抗日的中坚力量呢?

当时已到陕北的红军,在斯大林看来太过弱小。因此,他再次把希望放到曾经背叛过他的国民党身上。

此前,在1935年11月,张浩(林育英)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到达陕北,恢复了与中共中央的联系,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

对这一政策,中共中央表示完全接受。但在具体执行时,由于国共两党长期敌对,特别是出于警惕蒋介石的反动本性,中共在当年12月发表的瓦窑堡会议决议案中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执行“抗日反蒋”的方针。

共产国际肯定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是认为:

“把蒋介石与日本侵略者相提并列是不对的。这个观点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


“应该采取的方针是:停止红军与蒋介石军队间的军事行动,同蒋军达成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具体协议。”


应该说共产国际这一指示站的层次更高。随着后来情况的发展,其判断的正确性,中共中央很快认识到了,并将方针调整为与国际精神一致的“逼蒋抗日”。

之后,国共两党开启了秘密接触,并最终在“西安事变”的催化下,加快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进程。

但是,随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苏联方面感受到的压力陡然增加,对东面防线的担忧与日俱增。

共产国际的迫切任务是尽一切力量保证苏联的安全。而在国际领导人的心中,中共在政治上是否足够成熟到能驾驭国共合作的复杂局面,他们并没有底。

因此,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提出派一位既熟悉国际政策,又在中国党内拥有较高地位的同志回国,帮助处理统一战线的相关问题。

季米特洛夫提出的两条标准,简直就是为王明量身打造。

第一,熟悉国际政策。

王明在1935年代替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明确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号召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国防联军。因此,提出抗日统一战线,王明是我党第一人。

第二,党内地位高。

王明既是曾经的中央实际掌权人,又在中共中央长征途中,对能与国际建立联系的国内党组织进行过直接指导,包括当时我党在东北的抗日活动。

这样,王明成为最佳人选,被派回中国。

就在王明回国之前,斯大林特意召见了他。这次临行前的见面意义重大,让王明异常兴奋,也成为其回国以后经常拿出来炫耀的政治资本。

斯大林对他说了不少话,中心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四个字:保卫苏联!王明对此心领神会。

马上就要衣锦回乡,王明止不住心潮澎湃:

这一切的情况和6年前是如此地相似啊!

同样是共产国际认定中国党内出现了与国际路线不符的情况,
同样是共产国际选中了他作为“拨乱反正”的希望,
同样是他身后有共产国际的强大支持……

只是这一次,他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后辈。

对回到中国后的局面,王明浮想联翩。以至于出发前季米特洛夫的特意交待,他都抛到了脑后。

1937中共领导人合影.png

1937年11月19日,王明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延安的简易机场上。


那天寒风凛冽,而接机的中央领导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人早已等候多时。

当王明和同机的陈云、康生走出机舱后,毛泽东紧紧地握住了王明的双手。

毛泽东充满热情地说:

“欢迎从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欢迎我们敬爱的国际同志,欢迎从苏联回来的同志们,你们回延安是一件大喜事,这就叫‘喜从天降’!”


这番话听到王明耳中却不是滋味。他长年在苏联,在党最危险的时候没有与大家共患难,最忌讳的就是党内同志把他当“外人”。

他马上接话说:

“我们几个都是驻国际的代表,斯大林同志派我们回来,没有什么可欢迎的,应该欢迎的是毛同志。”


他的话里三层意思。

一是强调他是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是“自己人”,二是迫不及待抬出斯大林,三是反客为主要“欢迎毛同志”。

虽然“欢迎毛同志”的说法莫明其妙,但是他的态度非常明确。

在场的中央领导人立即就明白了:

来者不善啊!

彼此闻名已久的毛王二人终于第一次见面。

在这之后,他们先后进行了三轮激烈的交锋。

第一轮交锋就发生在十来天之后。

12月9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之后被称为十二月会议)。

十二月会议1937中共领导人.jpeg

王明在会议的第一天作了题为《如何继续全国抗战与争取抗战胜利呢?》的报告,强调自己传达的都是共产国际的指示,指责党内同志对统一战线理解错误。

最后抛出了“中心问题是一切为了抗日,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服从抗日。”

王明的发言震撼了会场。迫于共产国际的权威,不少同志对一段时间的统战工作做了自我批评。

教员把一切都看到眼中。但他在发言时,并没有针锋相对地进行争辩。

他先是承认了“抗战发动后对国民党的转变估计不足”,并接受了王明提出的对统战工作的一些改进意见,强调“和为贵”,“使国共合作,大家有利”。

这没有什么,该认就认,该改就改。如果之前都做好了,共产国际也就不派这么一位“钦差”过来了。

但是,有退让就必须有坚持。教员对持久战、游击战、统战原则下的独立 自主等原则问题,都坚持了党确定下来的战略方针。

会议开到这里,其实形成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与“统战原则下的独立自主”两种观点的对立。

这次会议并没有对哪种观点正确给出结论。

毛泽东不会对基本原则再做退让,而王明也无心恋战。因为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会议的最后一个议题是做组织方面的调整。

王明提议,增补他和陈云、康生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成立中共中央代表团,成员包括王明、周恩来、博古、叶剑英,负责与国民党谈判。

他的意图很明显,要把统战工作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这就超出了季米特洛夫原本“帮助”的定位,而是撸起袖子自己上了。在共产国际最看重的统战工作上拿出亮眼的成绩,后面才能做更大的文章。

人事问题向来最为敏感,王明事先不打招呼发起突袭,他已经做好大吵一场的准备。但是争吵并没有发生,无异议通过了。

虽然超出预料,但在王明看来,这正是他狂打国际牌取得的良好效果。

同时,会议还决定设立北方局与长江局,分别领导北方与南方各省工作。长江局成员包括项英、周恩来、博古、董必武。

1937中共领导人合影2.jpeg

会议结束后,王明就启程去武汉。因为蒋介石想了解共产国际对国民党的态度,特邀他前往。那时,南京即将失陷,国民党党政军机关的大部分已先后迁到武汉。

中共中央原来要王明见过蒋介石后就回延安,留在中央工作。

可是,王明与莫斯科的看法一致,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紧盯着国民党抗日。因此,到了武汉他就屁股一沉不走了。他还把中共中央代表团和长江局合并,由他担任长江局书记,周恩来为副书记。

在人事上,王明提出一次又一次要求,中央都遂了他的愿。他终于拥有了一个自己的独立舞台,开始了放飞自我的表演。

这就为第二轮交锋拉开了序幕。

1937中共领导人合影3.png

王明迫不及待出招。

1938年元旦,他发表了自己起草的《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宣言》。这篇宣言冠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却根本没有请示经过中央同意。通篇就是宣扬王明在十二月会议上提出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主张。

十二月会议没有形成决议认可王明的主张,王明就替中央来下这个决心。

代表中共中央表达出如此的诚意,王明满心期待着国民党的热烈反应,打开统战工作新局面。

国民党确实很快做出了反应,他们相视一笑:

这个场景很熟悉啊。上次出现还是在上一次,只是那次中共的领导人还叫陈独秀

国民党迅速搞起了“一党运动”,鼓吹“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你不是要统一吗?那就按这个方向统。

文斗开场,武斗也得跟上。

不久,国民党指使几十名暴徒捣毁长江局新办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的营业部和印刷厂。

热脸迎上去却招来一顿胖揍,王明虽然后知后觉,但他也明白对国民党大意了。

蒋介石替中共教育了王明。作为政治斗争的“老运动员”,王明很清楚,必须表明严正态度,不然后面再遭受损失,都会算到他头上。

2月10日,《新华日报》发表王明起草的《毛泽东先生与延安新中华报记者其光先生的谈话》,对国民党的反共行动进行反击。

反击是正确的,但王明又不经过毛泽东本人同意就借用他的名义发表公开谈话,他都搞成习惯了。

之后,2月27日至3月1日,在长江局的建议下,中共中央在延安再次召开政治局会议(以后被称为三月会议)。

王明在报告中承认自己起草的《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宣言》,“在词句上是太让步了”。这就主动调整了自己立场,向教员靠拢了。

看他栽了个跟头,教员顺势提出:“王明同志在今天的形势下不能再到武汉去”。

但王明摆出种种理由要重返武汉。为了党内团结,3月1日,政治局会议通过决定:“王明同志留一个月即回来。”

拿着这个决定,王明到了武汉,之后任凭中央千呼万唤,又一次不肯挪窝。

为什么王明非要待在武汉?

因为对国民党的反动本性估计不足,他已经输了一着。但他还想着扳回来。

斯大林最看重的是拖住日本,阻止其进攻苏联。他只要出色完成好这个任务,依然有机会。

当时日本正在加紧准备进攻武汉,王明死活不走,就是为了展示保卫武汉的决心。武汉保卫战打好了,他在这个过程中出的力,谁也抹不去。

他对武汉保卫战是如此看重,决不允许任何动摇军心的言论出现。这其中就包括教员的《论持久战》。

5月,《论持久战》发表。中共中央致电长江局,要求《新华日报》尽快刊登。王明拒绝刊登,理由是文章太长了。中央说太长可以分期刊登,这次他连理由都不找了,坚决不刊登。

王明晚年说出了抵制《论持久战》的原因:

他认为持久战就是消极抗日。消极抗日就会让日本腾出手来进攻苏联,那还怎么得了。

王明要保卫武汉,保卫武汉就是保卫苏联。他的坚守一定可以得到莫斯科的认可。至于延安认不认可,他并不在乎。

要知道,当年的向忠发、李立三,都敢给他处分,毛泽东居然除了反复劝说,拿不出任何办法。不过徒有其名而已。

但是,恰恰在此时,教员对这场斗争的最后结果已经成竹在胸。

王明不遵守中央决定,分庭抗礼,看似咄咄逼人,其实是把自己的底全给露了。

作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工作上出现判断失误无损大节,但连最基本的组织纪律都不遵守,这就是在自毁!

第二轮交锋,教员已经把王明完全看明白了,“技止此耳”。

其实,早在三月会议结束后,王明滞留武汉,有恃无恐之时,第三轮交锋悄悄开始了。

王明3.jpeg

这次是教员主动发起了反击。

他向莫斯科派出了一员重要干部——任弼时。任弼时是去接替王稼祥,担任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长,并向共产国际做工作汇报。

王明之所以毫无顾忌,就是仗着共产国际的绝对信任。要打掉他的嚣张气焰,共产国际的工作必须要做通。

无论什么时代,沟通才能产生信任,这是积极的处理问题态度。

为什么不直接通过王稼祥去做汇报?

要知道,去一个人当面汇报,再回来一个人当面传达国际最新指示,比由中共中央转达,显然更有力度。

要么不打,一直运动战进行周旋。一旦出现战机,下决心要打,就集中兵力,押上一切可用的力量,打歼灭战。

在与王明的斗争中,教员用的同样是他独到的兵法。

任弼时的工作做得非常漂亮。他向共产国际执委会作了几万字的口头报告,详细介绍了抗战以来党的工作情况。之后,他又向季米特洛夫单独作了报告。

这些生动具体的报告,使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最重要的是,共产国际方面对中共主张的持久战有了正确的理解。

原来他们认为必须与日本硬拼,就得靠国民党坚决抗日,因此千方百计想拉住国民党。经过解释,他们终于明白硬拼只会让中国军队很快消耗殆尽,日本仍然可以掉头北上。

只有持久战才是抗战的唯一正确选择,日军将在中国战场上越陷越深,苏联的安全才能真正确保无虞。

至此,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展现出的战略眼光与政治智慧,让共产国际刮目相看。

这就可以看出区别来了。同样是直接向共产国际做工作汇报,向忠发还是派出的周恩来,结果却大不一样。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工作成绩。

扎实有效的工作成绩,才是获得支持的基础。

毛泽东和陕北农民.png

季米特洛夫对报告非常满意,特意问起王明的情况。他说,在临走之前专门交待过王明,维护党的团结,是中国革命的最高利益,回国后一定要以谦逊的态度,尊重党的领导同志。

任弼时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把王明回国后的表现如实地做了反映。

季米特洛夫听得直皱眉,沉默片刻,黯然说道:

王明有缺点,你回去告诉毛同志,要帮助他改正。

这样,王明从一个“帮助者”,变成了“被帮助者”。

目标圆满达成,王稼祥与任弼时交接完毕,踏上归途。

王明犹在武汉指点江山,却不知他最后的堡垒已经被攻克。

8月,他收到一封电报:请速来延安,听取共产国际的指示。

王明察觉不妙,却仍然以十分无礼的言辞回了一封试探的电报:请主席和其他中央委员来武汉或西安开会,或者请稼祥同志单独来汉,向我传达国际指示的精神。

很快收到回复,再也不是以前的迁就:

请按时来延安参会,你应该服从中央的决定,否则一切后果由你承担。

9月14日至27日,中共中央如期召开政治局会议。紧接着,9月29日,六届六中全会召开。

这两次会议,第一项内容都是由王稼祥作传达共产国际指示的报告。

他说:

“根据国际讨论时季米特洛夫的发言,认为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尤其是朱、毛等领导了八路军,执行了党的新政策。

国际认为,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复杂环境及困难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

王稼祥传达道:

中共中央“在领导机关中要在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领导机关中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

他说:这是季米特洛夫在他临走时的特别嘱咐。

至此,王明回国后的一系列操作宣告彻底失败。

但是教员对王明并没有穷追猛打,只是借着共产国际的肯定把中央一系列关于持久战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政策进行了重新强调。

在教员看来,当前最重要的并不是打倒王明个人,而是清除其错误思想的干扰,确保党领导全民抗战取得胜利。

在教员做完报告之后,王明主动举手要求发言。

他说:对于主席报告里的观点,我完全同意。我们大家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主席周围,“领袖的作用,譬如北辰而众星拱之”。

经过莫斯科政治圈十年考验,王明显然不一般。

为了加强党内团结,会议并没有对王明个人进行清算,而是安排他担任新设立的中央统战部部长,留在延安工作。

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分拆为南方局和中原局,由周恩来任南方局书记,董必武任副书记;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结束了王明对地方工作的错误领导。

六中全会之后,王明再无机会染指中央大政方针。

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错了,只认为自己败了。

以他为代表的一派,仍是心心念念依靠共产国际的力量图谋翻身。这种思想上的问题,由于抗战局势的紧迫一直来不及清理,直到1941年整风运动才进行系统性的纠正。

整风运动中,王明在统战工作中的错误被归结为“右倾投降主义”,他作为反面教员再一次登上中心舞台。虽然他一直渴望重登舞台,但是这次的舞台却不是他想上的。

王明在建国后最终以治病的理由去了苏联。在苏联定居后,中苏关系恶化,王明借机发表了大量丑化自己国家和同志的言论。他对当年的失败一直耿耿于怀。

1974年3月,王明病逝于莫斯科。他在苏联学习和成长,获得了人生最高光的时刻。无论精神还是肉体,他最终选择依附在那里。

王明4.jpeg

教员对王明做过一针见血的评论。他说:

“王明问题的关键、症结之所在,就是他对自己的事考虑得太少了,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

这里“自己”指的是中国,而“别人”指的是苏联。

想自己的事少,就没有国家民族立场,把干革命的目标搞错了,也就想不到依靠本民族的力量夺取革命胜利。

想别人的事多,就会陷在别人的逻辑里出不来,只想得到别人的支持,最终丧失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明是党史一个重要人物,他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类革命者。他们是带着强烈的个人政治野心参与革命。

王明5.jpeg

王明的野心促使他向党的最高权力发起了两次冲击,一次成功,一次失败。

他的成功是因为获得了苏联的支持,他的失败则是因为只获得了苏联的支持。

并不是说一个人就不能有野心,但是野心要与正确的道路结合,在解放人民的同时成就自己。

王明并不缺乏才智与经验,但是一旦丢失了为中国人民干革命,求得民族解放的初心,再强的个人能力与野心,也是枉然。

(全文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反对清零,胡主席被当场架出20大会场
2022: 大快人心事,扫帚一扫光
2021: 在不丹,明显能感觉人们对中国有好感,
2021: 韩国火箭首飞失利后 韩国上下表现就“很
2020: 研究室弥漫着失败气氛,只有院生还在计
2020: 中国“蜂群”无人机战斗力爆表,美媒称
2019: “美国能摧毁中国10次,中国摧毁美国一
2019: 专访:从来就没有“九二共识” 台湾是主
2018: 八国联军:流传已久的谎言
2018: 美军两艘军舰今穿台湾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