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新闻平台,无意浏览到一张【在战壕中读书的乌克兰士兵】照片,从照片的拍摄角度推断应该是由一无人机拍摄来的。这名士兵读的书叫《通向非自由之路•俄罗斯•欧洲•美国》,是论述独裁和专制对民主的威胁。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已经一年有余了,还没停止的迹象。每天都有新的士兵被送往战场,互相厮杀。
他们是谁?从哪来?最后能回到哪去?人们似乎从不关心。
前几天发过一张死亡士兵成排埋葬的图,也许不是士兵吧,但也不重要了,埋葬的人,也长留黄土,边上为其哭泣的人,也离他们远去。
战争还在继续,苦难还将继续。
战地记者卢宇光在前线发回来的报道中,有太多的画面让人心发酸。城市变成一片废墟,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成为难民。
路边已经死亡被遗弃的士兵尸体也无人收拾,令人无经痛心。
《通向非自由之路•俄罗斯•欧洲•美国》看来这位士兵是位爱读书的男孩,猜想一下他没当兵之前是什么职业,是老师?学生?还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他向往自由,向往自己国家变得强大,自主。
想要自由,那是有前提的。没有一个强大而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的自由往往是空谈,是虚幻的。看似为自己的自由而战,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被人忽悠充当炮灰。
我身边有当兵回来的朋友、同学,不少人一提到部队生涯,无不怀念不已。一个人当了兵,他的魂就像镀了层金,有种正义的气势。
对于他们来说,选择了士兵,也就选择了一份死亡的职业,不管是出于自愿或者其他。
心态和精神追求很重要,这关系到是否坦然面对生命危险,尤其是必要时是否敢于直扑死亡。
再一次看着他在战壕读书,有人说那战壕像是副棺材。对,冲突在一线的人,统计士兵死亡的可能不是按天,而是以小时来算。据说新兵存活时间是4个小时!
他们每天面对的牺牲往往不是自己主动寻找而来,也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没法意料。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罗素·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我们无法阻挡命运的车轮缓缓驶去。
相对于战争中的画面,与我们相隔甚远,我们无法体会的话。那是否还记得13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袭来,让我们痛彻心扉。
汶川大地震那场天灾,让我们失去了近十万名亲人!
再次回忆那场天灾,那残垣断瓦的现场,依然让我泪目。残垣下埋葬的是谁的丈夫、谁的父亲?又是谁的女儿、谁的母亲?
面对死亡,亲人的离世,我们的情感反应是一致的,是悲伤的。
他们的离去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是因疾病还是战争,只是方式展现不同,结局是一样的。
我们向往自由,向往安稳的生活,寻求生命的意义。
生命本无意义,只是在活着寻找意义的过程中,这一旅途是有意义的。对于在看书的士兵,此刻的心是平静的,是享受的,或许他在下一秒后就离开,但生命的意义不正如此吗?电影结局的谢幕,不总是都是完美的。
正因是不确定的,有悲欢离合,我们才对生命有了期待,有了盼着。你说呢?
希望和平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