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讨论台海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提到1996年的台海危机。而在研究当年的台海危机时就避免不了地去分析,如果当年打起来,我们是否能够武统收复台湾。
实际上在大陆收复台湾的问题上,我国在明代天启年间就有过先例,那时的“国姓爷”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是给予了后世子孙无穷的动力。
但问题在于当年的舢板推炮台的打法早已经是历史博物馆的座上宾了,在现代军事发展的高速度下,武统台湾还需要做更现代化的战略准备,以及付出更大的代价。
而单纯去分析1996年的台海危机能不能收复台湾,反而不如去分析以当年的两方面军事力量和国际形势下,我们到底要怎样收复台湾以及要付出多少代价。
战术上我军怎样才能收复台湾
军事作战的准备阶段通常是从绘制作战地图开始的。一份优秀的作战战术地图可以非常明确地指导部队进行合理的作战规划。
从地缘上考虑台海作战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一方面是军事兵器上的选择,另一方面则是军事战术上的选择。而这两方面最简单的恐怕就是后者。
台湾岛是我国大陆之外面积最大的岛屿。它的位置在我国的东南部,是一个对称轴与我国东南海岸线几乎平行的枣核型岛屿。
台海之间隔着一段狭窄的台湾海峡,所以人们会称大陆与台湾是海峡两岸。在海峡两岸的中间存在着不少的小岛,比如金门、马祖、澎湖列岛等。而越过这些小岛群之后,就是台湾岛本土了。
从战术部署上讲,想要占领台湾岛本土一共有主要的三种方式。
一、跳岛作战法,先期占领台湾海峡上的小岛群,并选择其中一个地理位置良好,并最为接近台湾岛的岛群作为根据地,然后进行集团化的海岸登陆作战。这种方式其实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出现过了,当时美国在和日本作战时就使用过这种战术,并且战术效果非常明显。
而这种战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在跳岛作战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非常大的伤亡。并且跳岛作战所使用的船只和登陆艇很容易被敌人攻击。
二、就是绕过这些小岛群直接运载陆军到海岸,直接进攻台湾岛本土,这种战术其实非常适合拥有强大陆军的我国,但问题在于如果不通过台湾海峡,在陆军装备的运输上就会出现路线过长的问题。
这也是会造成非常大伤亡的因素之一,更何况台湾岛上的人民也是我们中国的同胞。真的通过陆军直接进攻台湾本土,很可能引起台湾人民的巨大恐慌,不利于我军作战的快速推进和台湾的战后恢复。
三、利用强大的海空配合力量,利用导弹将台湾岛以及周边岛屿上的防御工事,以及重要的军事设施进行摧毁,然后再用登陆艇在多个方向上进行岛屿登陆作战。
这种战术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会提前让台湾方面得知进攻意图,那么恐怕面对我们部队的会是一些重型陆上装备,想要完成战术打击,我军也需要搭载不少的陆军军事装备。而且这种战术双方的伤亡其实也不小,而战略资源的消耗也相对巨大。
于是通过上述三种战术,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想要收复台湾岛,必须拥有三种必要因素,第一是海上陆军搭载能力;第二是海峡制海制空能力;第三则是陆军登陆作战能力。
这三种军事能力是这场战争必不可少的要素。而具体地说在1996年台海危机发生时,根据当时的海峡两岸局势和国际形势,我们所能选择的战术只可能是第三种,因为它的效率最高,伤亡最小,安全系数最大。
台海双方当时的军事实力
很多同志认为,1996年的台海危机没能收复台湾,是因为美国航母的干预和两个叛徒对我国战略导弹装备的出卖所导致的。但如果单从这两个方面作为当时没能收复台湾的理由,显得有些牵强。
因为在当时如果国家决定要打台湾的话,一定想到了台湾拥有美国的支持。美国即使当时已经来到台湾海峡了,它真的能动手干预一个核大国内政的几率恐怕并不大。
即使它真的干预了,按照当时我国海军潜艇编队的部署,恐怕对方也绝不能全身而退。更何况“围点打援战术”一向是我军的战术优点,从这个方面上说,我国并不在乎战术使用的地点是在海上还是在陆地上。
而两个战略导弹装备的泄密,实际上只是给了美国反导弹系统一个参照罢了。对于我国战略导弹的确有影响,但不代表台湾真的有能力全部拦截我们所发射的导弹。更何况对于战术兵器的使用,我军的优良传统更是能将弱势兵器转化为优势兵器。
所以我们要讨论1996年台海危机时,其实完全可以抛开这两个因素去谈。而且从登陆作战的战术上的研究,其实我国起步还是非常早的。
电视剧《亮剑》当中李云龙在军事学院里研究的一大课题就是海岛登陆作战。虽说电视剧是虚构的,但通过这个情节就可以看出,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军就已经开始研究海岛登陆作战,并且为收复台湾做准备了。
而就两军的军事装备上讲,当年的我军除了少数军事装备能够达到80年代水平以外,很多部队列装的都是70年代左右的军事装备。
而反观台湾方面的军事装备则是一水的美国制造。所以在装备上来说,与其说比较的是台海双方,不如说比较的是中美双方。而当时美国资助台湾的军事武器,有不少虽是美军淘汰产品。但作为军事装备不良的我军,打起来也不一定能占便宜。
中国海军在90年代之前,一共接收了6个级别的多艘驱逐舰,并且多数舰艇上配备了自主研制的“鹰击—83”式反舰巡航导弹。
早期服役的舰艇装备了HHQ—7短程导弹防空系统。在潜艇上为了配合中国战略导弹试验,中国自行设计建造了051型导弹驱逐舰、053型导弹护卫舰等中型水面舰艇。
虽然还有一艘核潜艇,核潜艇服役之后又进行了潜地导弹发射试验,但毕竟在台海之间作战不能用核武器吧。所以我国在常规舰艇方面总吨位超过了25万吨,但在数量、质量、甚至是吨位上我们依旧不能和台湾海军相比,所以在海上打击力量上,我军想要完全控制住台湾海峡恐怕不太够。
而在空军装备上,我军的军事装备就更不乐观了。在战斗机方面,我军当时的装备水平是要超过台湾的。而且当时台湾采购的F16战斗机还没到货,在战斗机的型号上只有IDF和F104战斗机,而我军则拥有苏27和歼八。
但是在战机数量上想要完全掌握整个台湾海峡附近的所有制空权却不是一件容易事。
而通过前面我们的分析,海空力量只是收复台湾作战的一个部分而已,最重要的还是登陆作战的陆上军事装备。我军当年的63式两栖坦克和79式坦克其实并不足以攻克台湾方面的“勇虎”式主战坦克。
而且在对岸,还有一种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对我军陆上坦克虎视眈眈,完全可以给对方的地面部队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所以如果单从两军装备比较,想要收复台湾恐怕是需要进行一场苦战的。
不是能不能收复台湾,而是收不收台湾
虽然在当时的我军在装备上有些落后,但以我军陆军和海空军作战水平上讲,收复台湾是肯定没有问题的。但真实的情况是,台湾不是打下来扔在那里不管就可以的。
台湾毕竟还是我国领土,虽然美国的两个航母编队只是来海峡附近凑凑热闹,但他们想要干涉台海危机的心是真的。所以即使当时打下了台湾,美国干涉台海事宜的手段也会层出不穷,而且后期对于台湾地区的利用和建设也会成为国家的负担。
所以说,收复台湾并不是打一场仗就可以解决的。简单的“收复”一词的背后,意味着一系列麻烦事儿。比如打下台湾之后,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经济基础恐怕就要有所动摇了。毕竟战后安抚工作要钱,统一之后的地方运营要钱,战争耗损的补充要钱,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可应付不来。
另外一方面的问题出在国家发展上,我国当时还没有加入国际世界贸易组织(WTO),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整体经济还没有跟上世界大国的步伐。
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将台湾拿下了,但损失了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机遇。而且和平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定点扶贫等重要国家举措则会因为一场战争推迟许多年。我们所付出的代价要比收复一个台湾岛大很多。
总结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军只是在海峡范围内举行了三军演习。目的是以此来恫吓前来凑热闹的美军,还有震慑台湾方面“独立”势力的嚣张气焰。用句老百姓都懂的话就是:我们有实力打你,请你们各个方面都自重。
而后来从多方面的事实证明,当年没有进一步收复台湾其实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一方面在国际言论上我们站住了脚,进入了WTO世贸组织,使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了起来。另外一方面台湾在之后的岛内政权争夺中其实也有所内耗,军事装备和经济实力大打折扣。
此消彼长之间,让如今的台海局势更加向我方靠拢了。
而我国如今再次面对美国海军的威胁,则不用再忍气吞声了。不仅能够以武力吓退敌人,更能以比当年小得多的损失来收复日渐衰落的台湾。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1996年的忍耐换取的是绝对值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