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伪科学骗局---欧美用来打压中国的意识形态核武器 |
送交者: 2009年11月07日19:49:10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全世界人的认可,但什么东西是对人有害的,什么东西未必有害却是非常需要专业判断的。可是当发达国家需要时,某些科学上不清楚的 东西,却在利益驱导下被妖魔化,并进而成为抑制发展中国家的武器。比如二氧化碳这个东西,本来浓度不高时对人类无害,但现在却因政治利益的关系而被妖魔化 成了毁灭人类的魔鬼。
1.二氧化碳如何被发达国家媒体妖魔化 “温室效应会毁灭地球”!这是美国前副总统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戈尔描述的可怖前景。好莱坞的科幻影片《后天》,更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地球末日的恐惧。主流媒体对温室效应几乎一面倒的立场,效果同莱坞大片差不多: “成百上千的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地球变暖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触目惊心的照片:北极冰川融化!”;在这种大气候下,“每个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全球暖化是真的”,而地球变暖的后果就是人类毁灭,这是被科学家证实了的”。……等等等等充斥西方媒体,并强力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这种价值观念。 然而真正的气象学家麻省理工学院(MIT)的Richard Lindzen在谈到如今风靡全球的温室效应时却给出不同说法,Lindzen教授无奈地说:如今“地球变暖”几乎成了一种宗教,你毋需研究理由,做自己的分析判断。有疑问只需一句“科学家们已经证明了”就全打发了,就像一切都可以最终都归于上帝一样。Lindzen博士认为,现在对温室效应的宣传,几乎能同当年戈培尔的宣传相提并论。他在国会作证中对自己的行业自嘲道:“老实对您讲,气候学在科技领域是冷门儿,有本事的学生几乎从不涉及。现在地球上一直在从事气候研究的科学家屈指可数,所谓的‘成百上千’完全是媒体的误导”。Lindzen博士还指出当年在纽约时报刊登支持京都协议的70个科学家,其中大部分不是气象学家。媒体大谈特谈的所谓极地冰川融化,也是在欺负公众的科学知识不够。对气候的研究本身没有错,很多结果也是有益的。 但是,这些结果被那些耸人听闻的环保人士一过滤,再经媒体放大,便形成了地球要完蛋的旋律。 2. 二氧化碳是否导致温室效应是科学上争议很大,仍搞不清楚的问题。
第一,虽然大多数科学家趋向承认全球正在暖化,但造成暖化的原因却没共识,研究表明地球温度历史上一直在12-22度间震荡,现在的地球平均温度仅13度,接近最低温度,温度回升是正常的,没二氧化碳也会回升,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图表指出:虽然近150年地球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但是这种增加从一万八千年前上一个冰河期结束就开始上升了。从长期坐标看,目前二氧化碳是历史上比较低的时期。另外一份图表说明,地球二氧化碳从1750年开始就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到1950年。而地球过去100年里温度上升,大部分是1940年以前,而人类开始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是1950年后。 3. 即使如京都协议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也对减缓全球暖化没有帮助 实际上气象学家认为地球变暖或变冷受太阳的放热的周期性变化、地壳运动造成的大陆架及海洋分布、地球偏心矩、以及地球表层及海洋吸收能力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媒体却给人一种“温室效应是地球变暖的唯一祸首”的印象。即便是单独讨论温室效应,媒体也基本不向公众转达这样的信息:1,温室效应对地球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它现在地球要降温18摄氏度;2,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是水蒸气,它造成的温室效应达80-95%根据不同研究数据);3,二氧化碳只占温室气体的10-14%,而这其中又有85-97%是自然界产生的。因此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际上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极为有限(0.2-0.3%)。大气物理学家Fred Singer 计算,如果京都协议能够达到目标,温室效应可以减少,对2050年地球气温的影响是区区0.05度。 4. 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有利于中国 二氧化碳的减少对减低全球暖化的程度没有很大的帮助,但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却大大有利中国的农业,对农业生产来说二氧化碳含量在1000ppm时最好,现在才340ppm。就是说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对缺粮的中国有利,据估算二氧化碳浓度每增高300ppm,植物产量可以增加48%。同时即使全球暖化,农作物的平均生长时间将会增长,北方严寒地区也可以生长粮食,对提高中国粮食生产很有帮助。据专家估计中国20年后会缺粮二亿吨,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缓解紧张的粮食供应有好处。此外,温度每升1度空气中的水和降雨量增加7%,这也有利于改善现在中国极端缺乏的水资源。 5. 二氧化碳问题上欧美的利益 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是粮食出口国比如美国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 42.7%, 玉米产量占34.4%, 棉花产量占21.2,小麦产量占11.6%.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处于决定性的地位。欧洲的法国等也大量出口粮食。二 氧化碳浓度越高,粮食生产越多,对粮食出口国越不利,因为粮食生产过剩将导致粮价不断下跌,西方政府的补贴大大增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把生产过剩的牛奶 倒入河里的历史。现代社会道德舆论使它们不便再这么做,于是为了解决粮食生产过剩问题,欧美农业部设立偏向研究基金,只有证明二氧化碳会造成对世界有害的 结论的研究基金才能拿到经费,证明二氧化碳对世界有利的研究则不予资助。偏向研究的结果再加上媒体的渲染导致二氧化碳被妖魔化,然后以此为由推动减少二氧 化碳的生产如乙醇燃料等等,有利于大量消耗粮食,造成粮食短缺,推高粮价,从而谋求商业利益。 同时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也等同于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全球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储藏量有限,很可能在2008到2015年间达到峰值,实际上自2005年来,全球石油产量在逐年下滑。这些有限的资源中国用了美欧就没得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就会增加能源使用的成本,从而限制正在快速工业化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成长速度,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源供应。 6. 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就是限制中国的发展 中国现在工业化过程进行了一半,但要完成工业化,能源是关键因素,没有石油等燃料,机器是不可能开动的。美国人均能耗高达33桶油/年,而最节约的工业国家,如法国,日本等也高达12桶油年,但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最节约的工业国家的1/3左右,所以中国如果真要实现工业化,能源使用量增加三倍是必须的,这也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三倍,如果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受限,那么中国还能实现工业化么?中国0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62亿吨, 已经处于世界第一位,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就是限制中国! 然而西方发达国家情况则完全不同,实现工业化后美欧的能源需求已经逐渐稳定下来,不像中印等发展中国家那样正在快速增长,甚至它们的能源使用量还因效率提高 和制造业外移而下降。所以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对这些国家损害不大甚至在粮食和能源方面有利可图,但缺严重损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综上所述, 地球温度升高是必然的,就算没有二氧化碳也必然升高。美欧妖魔化二氧化碳不是为了环保,而是为了自己说不出口的利益。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有利于中国保障生命所 需的粮食生产,因此中国不应被西方发达国家忽悠,应反其道大排大放二氧化碳。虽然中国应大大加强环境保护,限制然煤里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但不应限 制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只不过是被西方发达国家因自己的利益而妖魔化。中国应该要求自己的科研机构独立科学地评估全球暖化形成的原因及对经 济和社会的影响。不能任美欧为自己利益妖魔化二氧化碳,并借此在贸易上收取碳关税,限制中国的发展。同时对全球暖化,中国应采取调整,而不是对抗的做法, 在建国后几十年建设的经验教训中,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了人定胜天是不对的,大自然的力量远强过人的力量,人胜不了天,但人可以根据规律顺天应时,中国应该调 整沿海经济,向内陆收缩,应该有长远目光,限制在海边过分发展经济。比如天津滨海新区据说经济上要超深圳上海,建在只比海面高5米的地区,就相当危险。同时要加强水利建设,当心温度上升后降雨量增加造成的洪水灾害。
|
|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