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能,台湾不能
在当今台独气焰甚嚣尘上的台湾社会中,独立已被诠释为一件天经地义的事,甚
至有政治人物认为台湾人追求独立是一种「天然」的表现,并希望中国大陆能正视
台湾的主流民意。然而明眼人都知道,这种号称天然的台独社会氛围,实际上是长
期以来主政者有计画地采行去中国化教育后的人为加工之结果。支持台独者最善用
的说词、论述便是以美国的独立做为对照案例,并认为美国能从英国独立出来,成
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且更是当今世界上的一等强权国,台湾也该遵循这样的路
线,成为独立、伟大的国家。
独派人士惯用美国来对比台湾的论述方式,实际上是因为美国与台湾同属移民性
社会。虽然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的初期,北美洲大陆的欧洲移民主要来自西
班牙及法国,但在1608年英国移民者于维吉尼亚州建立了詹姆士城(Jamestown)后,
来自英国的盎格鲁萨克逊族逐渐成为北美洲人口组成的大宗。而台湾也是如此,在
明郑迁台并赶走荷兰人后,汉人开始在台湾建立政权。清廷降服明郑后,闽粤一带
的汉人更大举横渡黑水沟,移民到台湾。因此,美国独立之案例对支持台独者而言,
所代表的政治意涵在于:同文同种的两个地区,是可以分割成两个国家的。对三四
百年前的美洲盎格鲁萨克逊人来说,英国便是他们的祖国,而美国独立后,切断了
其与英国在政治、民族上的连结性。独派认为虽然对清朝来台移民来说,中国是他
们的祖国,但台湾与中国的连结性必须彻底斩断,方可如同美国那样独立建国。
美国之于英国、台湾之于中国,这两者间实际上存在极大的差异性,这当中可区
分成两个部分来讨论:一为物理空间上的差异,二为道德公义上的差异。在许多反
驳独派的言论中,物理空间上的差异是较多人着墨的重点,即认为台湾本身仅为一
小岛,天然资源与美国不可比拟,且台湾与中国之间仅一海峡相隔,不如美国与英
国间的大洋相阻,这种地理环境促使台湾对中国大陆具有天然的依赖性,很难彻底
将彼此的连结性切除。然而,除了这种物理空间上的先天限制外,两岸问题无法与
美国独立相比拟的原因尚有道德公义之理由:
(一)首先,英国人移民美洲大陆乃帝国主义殖民扩张之结果,此种移民方式导
致美洲印第安人受到移民者的无情宰制,而在移民者与原住民冲突时甚至将原住民
商品化为「猎物」,如移民者于猎杀中收集原住民的一只耳朵可换得多少钱等案例
不胜枚举。反观清朝政府在明郑归顺后,虽然先采消极治台政策,但在本质上并非
将台湾视为一殖民地,大量迁移大陆汉人以纾解人口压力,反而是制定限制移民政
策,并设立理番同知机构,解决汉人移民与原住民的冲突及民事纠纷。
(二)三、四百年前移民北美洲的英国人们,以自己为大英帝国的一员而自豪,
并为了祖国的强大及利益,肩负开疆辟土之重责大任,当时他们的心中并没有任何
追求独立的企图。但英国却以重商主义的策略来殖民美洲,自1657年的航海法案
(Navigation Act)开始,英国对美洲采取强硬的贸易及制造业限制政策,防止殖民
地生产具竞争性的产品,以维持母国的优势,促使美洲仅能扮演英国之原物料供给
者角色。十八世纪中叶后,英国更以蜜糖法(Sugar Act)、驻军法案(Quartering
Act)来剥削移民美洲的英国人,使当时许多制酒维生、需要用糖的人被课以重税,
且美洲人还必须无条件支援母国派驻美洲参战的皇家军队,种种不公平的对待最终
导致美洲人群起反抗母国。反观清朝在统治台湾后,便在台湾实行科举考试制度,
通过童试者便可到福建参加乡试,再到北京参加会试、殿试,进而可至大陆任官,
可见当时清廷并非将移居台湾的汉人视为次等公民。1874年牡丹社事件后,清廷理
解到台湾的重要性,
前后派遣沈葆桢、丁日昌、刘铭传等人积极建设台湾,其对台湾之建设也并非以
「剥削」台湾的资源为目的,而是以战略目标的角度,希望促使台湾自强,方能抵
御外侮。
从英国治美及中国治台的不同方式可以理解到为何美国独立与台湾独立不可混为
一谈。中国治台,既非侵略(对原住民而言)亦非剥削(对汉移民而言)。事实上,
美国反英而追求独立之历史背景,反而与台湾受日本殖民之背景类似,皆为殖民母
国对殖民地采取不平等的待遇,并将殖民地人民视为次等公民。然而独派人士却刻
意对日本殖民时期的在台建设歌功颂德,为了与中国做切割,甚至连慰安妇都可以
是「自愿」的,此种是非善恶不分的态度与观点实在令人不齿。孟子认为「人之所
以异于禽兽者」,其差别正是人的道德意识。台湾民众必须看穿独派人士道德观的
混乱,切勿随其言论而动摇,毕竟「鸟兽不可与同群」,人与禽兽终需有别。
文┃程志寰
延伸阅读〉程志寰
简介说明〉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