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台湾《旺报》7日文章,作者为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台湾学生,原题《台湾人为什么不想当中国人?》,全文摘编如下:
最近和一位大陆同学聊天,他问我一个问题:“我可以理解在台湾有部分的人主张独立,但我实在不明白,究竟你们为什么不想当中国人呢?中国究竟哪里不好?”
这个问题让我当下无言以对,我不知道该如何向眼前这位对台湾人极为友善,却从未踏上台湾土地的大陆年轻人解释,在海峡对岸两岸国族认同的复杂角力与矛盾。
在大部分台湾人的心中,中国是个太大,又太遥远的概念,那长江三峡、京华烟云、桂林山水,只存在从小听的历史故事或是教科书上的一行文字或一张照片,对在台湾出生长大的人来说,中国似乎近在眼前,却又丝毫捉摸不着。
在文化上,两岸书不同文;在语言上,两岸南腔北调;在政治上,海峡两岸的领导人不断强调自己在中华文化上的正统性,却又从不停止高呼自身与对岸政权的差异。台湾人民对大陆的情感与认同,硬是被划分为二。
民进党执政八年,为了强调台湾本土价值,大刀阔斧地斩断“中国”与“台湾”的文化与历史重迭,从此年轻世代眼中只有台湾,“中国”甚至“中华”在这座岛上逐渐消音,台湾人民失去了对中国的情感归属,陷入无止尽的身份认同漩涡。
每一届的选举、每一年的“国庆”,台湾喧嚣着国族认同的吶喊与争论,爱的是同一片土地、保护的是同一群人民,唯一的差别是那个看上去无足轻重,却最容易用来炒作的那个“名分”。你批判我是“倾中卖台”,我指责你是“台独锁国”,当“中国”成为斗争政敌的工具,又要如何期待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对它拥有任何的情感与坚持。
自从台湾二次政党轮替后,两岸的开放使得两岸人民有更多机会接触彼此,歧见大幅降低,但是并没有因此改变大多数台湾人“反中”与“惧中”心态。同时有许多人不遗余力地企图加大两岸的差异与分野,对这些人来说,两岸处于不同的政治和文化场域,不仅无法融合,也无法妥协,更多的两岸交流会使台湾处于文化弱势,失去自主性和独特性。近日来的两岸服贸协议所引发的学生运动,便是台湾人民反对中国大陆对台湾产生影响的具体例证。
台湾人为什么不想当中国人?甚至不想与他们所谓的“中国人”接触?追根究柢,是出自恐惧,恐惧自己的文化被吞噬、身份被混淆、家园和工作被剥夺、失去在台湾本土的认同,甚至恐惧“中华民国”终将走向历史的终结。
不可否认,每年两岸日益频繁的商业交流,以及互访求学的学生,证明了两岸交流的兴盛,但是交流并不代表认同,认同也不代表归属。大陆想要让台湾人接受“中国”,就必须放下对台湾所设定的前提,包括在媒体上提及台湾时刻意强调“中国台湾”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