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称仅售华24架苏-35无法化解中国复制风险 |
送交者: 2012年11月23日16:01:19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俄称仅售华24架苏-35无法化解中国复制风险![]() 俄媒对售华苏-35心存疑虑 【俄罗斯之声电台网站11月21日报道】媒体援引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俄中已就24架苏-35型战机供货合同达成初步协议。有专家认为,这将为苏-35打入国际市场开辟道路,但同中国的合作风险不小。 苏-35,确切地说是苏-35BM型(意指深度现代化型),是苏-27的深度改进型。苏-27及苏-30战机在1990-2000年间为苏霍伊公司赢得了举世声誉,成为近20年最畅销的战斗机。 引人注目的是,为苏-27打入市场铺路的正是中国:首批20架苏-27SK供货合同1991年签署,第二批16架供货合同是1996年签署。后来又根据许可组装协议卖出了近百架。之后中国购买的已是苏-30MKK战机。 但俄罗斯战机的商业成功史总存在着另外-面。开始组装后,中国逐渐转为复制俄产战机,并投产了代号为歼-11的战机。尽管在-系列性能及机载设 备的能力等方面,中国的仿制品明显逊色于原件,但复制过程本身大大提升了中国军事航空业的能力。当然,这也有助于加快中国空军装备的更新。 中国对性能接近第五代战机的苏-35产生兴趣已不止一年。但苏-27的命运让人不由地想到苏-35可能将重蹈覆辙。谁都不能保证中国不会复制,只能通过大批量供应来部分弥补潜在的损失,因为大批量购买将使复制失去意义,生产者所获得的资金又可以用于研发更先进的战机。 24架显然是不够的,无法化解10到15年后天空中再次出现中国克隆产品的风险。 还有-种降低风险的办法是向中国供应简化版苏-35。完全有可能实际上采取的正是这种办法。24架战机15亿美元金额不算太大,基于T-10原型机的尖端机型单价已超过1亿美元。 鉴于复制往往至少需要5到7年,提供简化版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未必是最合理的。最合理的办法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向中国供应俄军用高科技产品,潜在的损失可以通过国内订货弥补。 【俄罗斯《莫斯科时报》网站11月21日报道】题:绍伊古在关键时刻访华 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21日与即将离任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会晤,讨论双边合作与可能的武器销售等问题。这是这个亚洲强国进行领导层更替后俄罗斯官员首次访华。 分析人士说,由于中国的领导层更替,绍伊古的访问具有特殊的意义。 迪拜的Enegma智库的资深分析师塞奥佐罗斯·卡拉西克说,两国对于加深彼此间的合作很感兴趣。 自2001年以来,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武器交易额达到了160亿美元,其中大多数都是中国购买俄罗斯的武器。 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武器出口负责人阿纳托利·伊萨金对《生意人报》说,虽然近年来双方的合作有所下降,但是去年又开始回升,武器交易额超过了10亿美元。中国目前占俄罗斯武器销售中的将近15%。 国防部社会委员会的负责人伊戈尔·科罗特琴科说,俄罗斯和中国的军事合作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中国的技术正变得越来越先进。 科罗特琴科指出:“我们在-些市场上面临来自中国的真正竞争。”他指的是中国对非洲和拉美一些国家的武器出口。 |
|
|
|
![]() |
||||||||
|
![]() |
实用资讯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1: | 楼下提到被彻底打残的美陆一师,浮想联 | |
2011: | 温总与奥黑密谈 中国在南海重大让步 中 | |
2010: | 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的信 | |
2010: | 关于南北朝鲜炮击之一家之言-----原创 | |
2009: | 从美国社会的三大特征说开去 --- 也谈海 | |
2009: | (转)温家宝在科技界大会讲话。比清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