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差万别的“正步走”
毋庸置疑,国庆节(许多国家称之为“国庆日”、“独立日”或“独立节”等),在每个国家都是倍受重视的节日。在这个重大节日里,虽然各国的历史传统和习俗迥然不同,庆祝方式也是千差万别,但国庆阅兵则是不少国家的核心内容。而在阅兵流程中,除了望眼欲穿、轰鸣而过的新式装备外,徒手或执枪方队整齐划一、铿锵有力、威武雄壮的“正步行进”无疑是最吸引观众眼球的看点。
法国:正步的起源地
十八世纪九十年代,正值拿破仑执政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彼时法国的军事实力如日中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按照惯例,胜仗之后必然要进行举国大庆,显耀辉煌,而阅兵仪式自然少不了。在阅兵式上,法军的骑兵方队和炮兵方队在高头大马与钢铁炮车的映衬下显得威风凛凛、煞气腾腾。而步兵方阵是由几百名徒步士兵迈着齐步通过检阅台的,相比骑兵与炮兵而言就显得软绵绵、无精打采。正处于兴奋状态之中的拿破仑看到步兵方队的表演后,立即面露不悦之色。阅兵式结束后,拿破仑在寓所内召集属下的将军开会,一番严厉训斥之后,限期令其想方设法要使步兵在来年阅兵的时候威武雄壮起来。那些将军们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但始终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们突然发现:有一种动物走起来趾高气扬,显得非常气派,这就是“曲项向天歌”的鹅。因为鹅走路时昂首挺胸,且膝盖不弯曲,故此给人一种精神非常振奋的感觉。这些能征善战的法国将军们从中得到启发,于是在队列中就严格要求士兵们伸腿前行时决不能“迈”出去,而是要膝盖不弯曲地“踢”出去,并尽量抬高腿再狠狠地全脚掌砸向地面,同时手臂大幅度用力摆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之后,步兵方队的精神面貌果然一新,威风八面。
又是一年阅兵时。当步兵方阵踢着步调一致、铿锵有力的新式步伐通过检阅台时,拿破仑眼前一亮,连连称赞,满意之情溢于言表。当他高兴地询问这是一种什么步伐时,将军们灵机一动,齐声说是“鹅步”。此后,“鹅步”就成了步兵队列的标准叫法,阅兵踢“鹅步”也就成了当时法军的规矩,随后,“鹅步”逐渐演变为“正步”。随着拿破仑大军横扫欧洲,所向披靡,“正步”这个概念也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
朝鲜:独一无二的“弹簧正步”
每年的9月9日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规模宏大、组织严密的阅兵是其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分列式中,朝鲜人民军、军事院校学员和工农赤卫队所构成的方队在正步行进时特别耐人寻味:一个人靠一个人像堵墙一样往前移动,只踢腿不摆臂,两手自然垂贴于裤线处,腿要踢到尽可能高(整个大小腿抬起几乎与地面平行),双腿夹角超过九十度,然后再狠狠地砸向地面,而且走起来整个方队就像装了弹簧似的一蹦一跳,这绝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走法了。
朝鲜的正步主要来自于苏联的队列条令,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主要是取消了摆臂环节,但腿部的绷直、高摆动作,与当前的俄军部队几乎一样,稍有不同的是朝鲜强调脚跟先着地,然后重心顺势滚至支撑脚的前脚掌,所以给人一种“一跳一跳”的感觉。
俄罗斯:豪气万丈的夸张正步
从1945年开始,俄罗斯将每年的5月9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并在这一天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以庆祝胜利纪念日。阅兵分列式开始后,伴随着红场上响亮的国歌和军乐声,由五六千人组成的徒步方队迈着正步铿锵有力地通过列宁墓检阅台。
俄罗斯的正步动作堪称经典。不仅仅因为其历史悠久,威武雄壮,而且还因为其在发展过程中影响了中国、朝鲜、越南等许多国家。俄军队列条令明确规定:正步走时,上体躯干保持正直;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水平,位于下额高度;向后摆臂时,手腕前侧距裤缝线三十至三十五厘米;当脚向前方踢出时,腿要绷直,脚尖上翘,腿与地面平行,两腿夹角九十至一百度;通过检阅台向右看时,头要上扬三十度,以体现自豪感。
印度:始自英军的正步走
印度阅兵分列式的方队有两大独具匠心之处,令人眼花缭乱,忍俊不禁。
一是服装设计五彩缤纷、款式特别。既有头戴彩色鸡冠形帽子、身着鲜红制服的士兵,也有英国殖民时代盛行的穿裙子、演奏苏格兰风笛的方队,还有女兵和小孩组成的服装各异的童子军。这主要是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十分复杂的国家,这种军队服饰多样性也是不同宗教信仰的某种体现。
二是各军种的步伐姿势千差万别,正步并非其通过检阅台受阅时的唯一步伐。对于参阅的诸军种徒步方队,有的步伐轻巧一致,有的则夸张地挥臂抬腿,还有的仿佛“曲项向天歌”,最为夸张的是,队伍中竟然会有大胡子军官玩起杂耍,把长手杖或军刀抛到天空,然后熟练地接住,让人目不暇接。
在采用正步行进的方队中,其正步要求身体正直,眼睛平视,手臂伸直,大力前后摆动,一直要摆到和地面平行;手握成拳,拳心向内;持枪时,右臂自然下垂,紧贴身体一侧,右手抓握步枪手柄;腿部动作仅要求伸直迈步即可。这种正步姿势是英国人发明的,因此,只要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或受过英国管制的国家,正步姿势基本上相差不多,如伊拉克士兵的行进姿势就与印度士兵的摆臂姿势相似。
美国:“齐步”当“正步”用
美国一般在军队内部才会有一些小规模的阅兵。例如,西点军校等军事院校的毕业阅兵式,各种节日中的联邦、州、县等阅兵式,以及陆、海、空各军兵种纪念日时的以游行为主的另类阅兵式。
在极其有限的阅兵式中,美军的方队也不走正步,这是因为在其队列条令中根本就没有“正步”这种步伐。阅兵式上仅仅采用普普通通的齐步行进,据说美军不走正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防止士兵腿部受伤;二是正步虽然威武雄壮,很有气势,但难度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训练时间才能显露出效果。
然而,从视觉感观角度看,没有正步的阅兵式确实让人感觉不到那种威风凛凛、气势雄浑的味道。至于说到因正步而受伤,更是无稽之谈。
中国:气势磅礴的“中国式正步”
据我军第一位队列专业教授、曾担任海军院校阅兵方队总教官、2009年海军学员方队总顾问的孙国桢老人介绍,我军最早的“正步”步伐,是从苏联军队的队列条令中引进的。但是,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又不能不根据我军的实际情况作较大幅度修改。例如,苏军的队列条令规定,正步行进时,战士的目光不是向前平视,而是头向上仰三十度,充分体现自豪感,但我们历来强调“解放军是人民子弟兵”,如果我们的战士这样,在中国的文化环境里就容易被人误读为“趾高气扬”。此外,苏军正步走摆臂幅度很大,向前摆时,手臂一直要摆到与下巴同高;而如果我们的战士也把手臂甩那么高,就会显得动作特别夸张,不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中的“含蓄美”。为此,从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列条令就明确规定:正步走时,头要正,两眼平视,手臂摆到胸前。
置身于方队之中,若有一人重心不稳、耐力不强、姿势不好,整个横排就很难保持在一条线上,整个纵队也容易走得起伏不定。为此,我军条令对每个军人的正步动作都有严格的“量化”要求:踢出腿的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二十五厘米;每步距离七十五厘米;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水平;向后摆臂时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三十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一百一十步至一百一十六步。据我军队列专家介绍,队列的横排到整齐划一难度最大,世界各国阅兵横排面人数最多不超过二十人,而我国在1954年阅兵时就已经完美演绎了二十(横排)乘十(纵列)的方阵,1999年更是成功达到了二十五(横排)乘十四(纵列)的新高度。
正如一位军事记者所言:“军人走正步,就是在对事业、对人生的追求上走正路、讲正气,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只有军人的‘正步’走得稳、气势壮,才能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